新法规速递>>纯文字版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文件
冀劳社办〔2003〕241号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印发《河北省养老保险业务信息系统全省联网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河北省金保工程总体规划》已经省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三年八月十九日



河北省金保工程总体规划


  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制定的《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国发〔2000〕42号)指出,“社会保障资金的缴纳、记录、核算、支付、查询服务等,都要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并逐步实现全国联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已明确把社会保障作为“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十二个“金”字重点工程之一。劳动保障部十分重视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工作,将其列为劳动保障系统的“一号工程”,并在2003年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和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就加快劳动保障信息系统(金保工程)建设进行了专门部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的通知》(劳社部发 [2002]22号)。我省也将金保工程列为劳动保障五项突破性工作之一。金保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涉及面广,资金投入大,需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一、我省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我省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加大了投入力度,在规划标准制定、设备配置、网络建设、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有了一定基础,积累了一些经验,为劳动保障制度改革和事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㈠组织建设得到加强,专业技术队伍不断壮大。省厅于1995年底成立了信息中心,明确了职责,加强了技术力量;1997年成立并分别于2000年、2003年适时调整了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为统一组织和协调全省劳动保障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职业介绍、失业保险、职业技能鉴定等有关业务部门均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11个设区市都明确了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综合管理机构,其中邯郸市、廊坊市、承德市相继组建了统一的信息管理机构。各市结合各业务实际需要,加强了信息专业技术队伍的引进、锻炼和培养。
  ㈡制度建设逐步完善。按照劳动保障部要求,先后制定了《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划要点(2000-2002)》、《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2001-2003)》、《河北省劳动力市场信息网建设实施规划》,转发了劳动保障部《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结构通则(LB001—2000)》、《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业务部分(LB101—2000)》、《社会保障卡建设总体规划》、《社会保障(个人)卡规范和安全要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施纲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等规划和规范性文件。
  ㈢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2002年以来,省厅通过实施信息系统的集中统一建设,搭建了快捷、稳定、安全、统一的网络平台,使全厅网络实现了统一;省级数据中心硬件建设基本完成。1998年,建成并开通了河北劳动保障网站,大部分市相继建立了各自的站点,实现了与国际互联网的通联;开通了部-省-市计算机远程网和电子邮件系统。近几年来,省、市主要业务经办机构大部分配备了小型机和一定数量的微型计算机,建立了内部业务局域网和市内广域网,支持业务经办。
  ㈣软件开发推广成效显著。随着劳动保障业务的开展,省、市业务部门开发推广了业务系统软件。主要有:劳动保障综合统计信息处理软件,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综合统计工作中进行了推广应用。职业介绍系统软件,在全省各级职介机构推广应用。河北省养老保险业务应用软件,从1996年开始在全省9个市及所属大部分县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全面推广应用。机关事业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2.0软件,在全省100多个市县推广使用。省直医疗保险管理软件,已推广到省会60多家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各市自主开发的医疗保险管理软件,也已推广到当地定点的医疗机构和药店。失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已推广到全省各设区市。就业与再就业统计软件,已在各市单机运行。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库查询软件在全省机关、企事业单位推广应用。这些业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提高了劳动保障业务的经办效率和服务水平。
  ㈤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省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但与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和对社会保障体系的技术支撑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对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滞后,没有很好地把信息化工作当作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性工作来抓,对信息化工作缺乏应有的理解和支持;现有信息化工作机构和管理体制不适应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信息化工作综合管理部门与系统应用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清;制度建设和标准规范制定工作滞后,现有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不能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信息系统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重复投资、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现象严重;软硬件平台和信息分类标准不统一,信息交换和共享存在困难;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不健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系统建设和运行经费不足;既懂技术又熟悉业务工作的信息技术人才匮乏。
  二、金保工程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㈠国家金保工程的框架思路
  金保工程综合了劳动保障各项信息化工作任务,是在统一规划前提下劳动保障各项业务信息化工作的总称,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部、省、市三级网络为依托,支持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覆盖全国的统一的劳动保障电子政务工程。从业务上,根据劳动保障业务特点和对信息化的要求,金保工程包括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两个子系统;从技术上,根据劳动保障行政管理的基本架构,由部、省、市三层数据分布和管理组成;从作用上,根据劳动保障工作的需要,系统具备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决策支持四大功能。
  ⒈关于两个子系统。社会保险业务子系统主要为各项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管理和服务提供支持;劳动力市场业务子系统主要为劳动力资源管理、公共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工资管理以及劳动合同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
  ⒉关于三层结构。三层结构主要是着眼于数据分布和管理两方面,包括了市级数据管理中心、省级数据(监测)中心和中央数据(监测)中心。
  ⒊关于四大功能。在业务经办方面,社会保险的参保登记、基数核定、缴费记录、待遇发放等都可以在网上实现,求职登记、招聘等活动也可以在网上完成。在公共服务方面,参保单位和个人对参保情况、个人帐户情况的查询和有关劳动保障政策的查询都可以在网上完成。在基金监管方面,由于缴费和待遇发放都在网上完成,并且劳动保障与财政、银行等相关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可以对社会保险资金实行全程监控。在决策支持方面,金保工程支持统计信息的网上传输和上级数据中心对下级数据中心的网上数据采集,数据可即时生成,在此基础上,构筑起一个科学的决策支持系统。
  ㈡我省金保工程建设目标
  ⒈总体目标
  我省金保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上,构建全省统一的劳动保障系统网络,并与劳动保障部实现网络通联;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全省统一的劳动保障信息服务网络;以网络为依托,优化业务处理模式,建立规范的业务经办体系、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有效的基金监管体系和科学的宏观决策体系。
  ⒉具体目标
  ⑴建立统一的网络与数据交换平台。构架统一、标准一致的省、市、县(区)三级网络和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实现设备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实现部、省、市三级网络扫描和数据交换。
  ⑵实现对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经办业务的全过程计算机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业务处理模式,实现社会保险与劳动力市场前台业务的计算机处理信息化和管理的规范化,实现本地业务处理全过程的电子化、自动化,实现社会保障业务异地办理和社会保险关系网上转移的“一站式”服务。
  ⑶建立科学的基金监管和宏观管理体系。通过对资源数据库的网络扫描,重构劳动保障信息采集体系,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劳动保障信息,为科学制定和调整各项政策提供支持。通过信息网络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行进行实时监控,降低社会保险基金风险,保障基金安全运行,为基金监管提供全面和及时的支持。
  ⑷为公众服务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满足劳动保障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为宗旨,提供多形式、全方位的信息查询和政策咨询,逐步提供网上参保登记、网上申报等服务,增进社会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构筑起一整套方便实用、技术可靠、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⑸发行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卡。根据业务经办和服务的需求,统一发行、使用符合劳动保障部标准和管理要求、涵盖各项劳动保障业务的社会保障卡。
  ㈢我省金保工程建设的原则
  ⒈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指导,分步实施、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全省按照全国总体设计方案实行统一的规划与标准,统一指导,分步实施,稳步推进,讲求实效。在新建系统和系统升级时执行全省统一硬件配置标准,使用统一应用软件。根据中办发〔2002〕17号文件确定的“地方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由地方政府负担。对确有困难的地区,中央财政给予一定补助。”和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的通知》(劳社部发[2002]22号)精神,按照省、市事权、财权分级管理的原则,建设所需资金由省、市分别负担,对确有困难的地区,省争取给予适当补助。
  ⒉纵向建设,横向对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共同建设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系统的独立性与完整性,并与税务、财政、卫生、民政、银行等其他相关部门在各级节点横向完成信息交换与共享。
  ⒊系统设计一体化。将各级和全部劳动保障业务统一纳入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系统建设遵循统一数据标准(指标体系和数据结构)、安全标准和网络接口标准,并形成统一的核心应用软件,同时兼顾各地的特殊性。
  ⒋资源数据库建在设区市。以设区市为单位分别建设集中式资源数据库(省级直管的业务部分按相当于一个设区市对待,下同)。
  ⒌充分保护原有投资。新系统的建设通过升级改造完成,充分利用原来系统已有的硬件设备和数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力争节约。
  ⒍经济、适用和可扩展性相结合。按照经济实用、成熟先进、持续稳定的要求,确定信息系统建设的规模、软硬件档次及网络通信技术,使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良好的可扩充性和可伸缩性,既立足于现行政策和管理体制,同时为将来改革和业务发展留有余地。对新建系统充分进行科学论证,硬件设备通过政府采购形式购置。
  ⒎确保系统安全性。系统建设必须始终遵循国家和省市有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规定,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
  三、金保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实现方法
  为实现金保工程建设目标,全省金保工程要完成资源数据库建设、金保网建设和业务软件开发应用三个方面的任务。
  ㈠资源数据库建设
  资源数据库是可资利用的原始数据库,该库中存放劳动保障业务经办过程中产生的原始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遵循统一标准、全面覆盖两条基本要求。资源数据库采用部—省—市三级架构,在我省重点考虑省—市两级。依据应用范围不同,资源数据库分为业务数据库和交换数据库两种类型。
  1.业务数据库建设
  业务数据库是在设区市按照统一标准建立的集中式资源数据库,以实现辖区内的基本信息共享、业务互动。业务数据库中包括全部的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的业务信息。业务数据库主要功能是支持本地的业务经办,其业务终端延伸到辖区内全部业务经办窗口、街道、社区和定点医院、定点药店等相关服务机构,以方便参保单位和个人办理相关业务。全省不搞业务数据库的大集中,在设区市分别设立业务数据库,县区直接使用所在市业务资源数据库。
  2.交换数据库建设
  将业务数据库按部和省统一的标准和规则进行综合和筛选,滤掉过程性数据,形成只包含结果性数据的交换数据库。交换数据库功能除为异地业务经办提供必要支持外,主要用以支持基金监管、宏观决策、公共服务及上级网络“扫描”。在设区市分别建立交换数据库,省直管的业务数据库经转换后和设区市交换数据库在省级数据中心集中,形成省级交换数据库。县区不建立交换资源库,县区通过交换网或互联网,借助本市交换数据库实现发布信息和获取决策支持。
  ㈡金保网建设
  金保网就是在设区市实现辖区内业务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起省、市、县三级信息交换网络,并与互联网通联。为了更好地支持前台业务经办、资源数据库更新以及公共信息发布,同时兼顾信息安全的要求,将金保网设计成彼此隔离的业务网、交换网和互联网三部分(具体结构见附图)。业务网是以设区市业务数据库为中心,承载本地业务经办的计算机网络。交换网是支撑交换数据库建立和更新,运行数据扫描、决策支持、基金监督等软件的计算机网络。互联网即INTERNET网络,是将交换数据库有关内容向公众提供服务的平台。
  业务网和交换网实行物理隔离,交换网与对外的互联网通过防火墙逻辑隔离。物理隔离主要是防止设区市的业务库受到“外来”的、未经授权允许的有害访问。逻辑隔离是一种“受限”的通联。通过“通联”实现统一的智能通信平台的建立,通过“受限”在严格的权限管理下保障交换库的安全。
  金保网建设是一个整体,不能从“横”向简单的将项目割裂,必须把属地和业务应用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建设,即省本级负责“省本级网”和“省市交换网”建设;设区市负责“市本级网”和“市县业务网”建设;县区负责“县本级网”建设。在建设中执行统一的标准,实现各级建设内容的衔接,确保金保网畅通、高效、可靠运行。
  金保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设区市业务网建设。在现有网络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一体化整合,在市本级形成统一的业务网络平台,并通过租用广域网线路与县区相连,形成设区市集中式劳动保障业务网。同时,通过与政府专网、银行、税务、医院等相关部门、单位的网络横向对接,实现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交换;通过网络向街道、社区延伸,提高劳动保障社会化服务水平。
  2.省、市两级交换网建设。交换网是金保网建设的重点。建立连接省、市两级劳动保障系统的纵向信息交换网络系统,以实现省、市两级交换数据库的建立和更新,并支撑基金监管、宏观决策、公共服务及上级网络“扫描”软件的运行。
  3.省、市两级对外信息发布网站(互联网)建设。分别在省、市两级建立和完善对外信息发布的网站,加强网站内容建设和信息更新,逐步增加网上办事功能,服务于社会公众。
  4.邮件平台建设。在省级节点建立覆盖全省的邮件系统,支持全省的信息交换。同时,该邮件系统通过防火墙的安全认证后联通互联网。
  5.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采用防火墙技术、入侵监测技术、审计跟踪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一系列手段加强安全管理,保证内部网络及数据的安全。引进先进科学的管理规范,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㈢业务软件开发应用
  业务软件是金保工程业务标准、流程规范和应用逻辑的载体。依照国家规划,我省遵循“积极稳妥”的原则全面推进应用软件的“一体化”进程。对新建的系统一律采用部发全国统一软件;对现有的旧系统,在确保业务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制定计划,逐步更换为部发全国统一软件。对于尚无全国统一版本的软件,或者由于我省特殊情况必须自行开发的软件,由省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依照国家的标准数据字典和软件接口统一开发。
  需要统一开发应用的劳动保障软件主要是:
  1.社会保险应用软件:该软件系统包括核心平台业务处理软件、数据交换软件和网络扫描软件。
  (1)核心平台业务处理软件的业务处理范围涵盖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个险种和各种补充保险的全程管理,并与财政、税务、银行、邮局、民政、医院、药店、参保单位、劳动力市场等有规范的数据接口,支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身份认证。系统要按“五保合一”的原则来设计,采用流程式的管理方式,在技术上采用客户机—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体系架构,着重体现先进性、易维护性和减少本地化工作量等方面的特点。
  (2)数据交换软件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养老金的异地发放和跨地区流动人员的数据交换,并将养老金领取的异地协查转为本地核查,定期进行指纹比对,确认离退休人员的生存状态。
  (3)网络扫描软件的功能是实现对设区市的交换数据库进行“网络扫描”方式的信息采集,并以身份认证、加密传输等安全技术作保障,通过网络将信息传到省、部交换数据库中。
  2.劳动业务处理软件:该软件是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劳动就业管理与服务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支持劳动就业培训机构日常业务操作的主要系统。该软件主要包括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就业管理与职业介绍、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劳动合同管理以及工资管理等模块,这些模块之间联系紧密,数据共享性高,可以协同工作。同时,也可为劳动业务处理和失业保险业务处理之间联系提供数据接口,实现数据共享。劳动业务处理软件系统内的数据是劳动和社会保障资源数据库的重要来源,可为宏观决策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3.办公自动化软件:该软件主要是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机关办公和业务管理提供辅助支持手段的系统。包括劳动政策法规库系统、公文处理系统、信息查询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
  4.公众服务软件:该软件主要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方式,以满足劳动保障服务对象的实际需要为宗旨,建立劳动保障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和呼叫中心等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形式、全方位的信息查询、政策咨询、网上信访、网上举报、网上求职、网上参保、网上申报等服务的系统,通过该系统增进社会化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构筑起一整套方便实用、技术可靠、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5.社区管理平台软件:该软件实现在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事务的办理,支持在街道(社区)为社会公众进行的有关服务。主要包括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的资格审查和待遇发放、招聘和失业人员培训信息的发布、离退休人员的生存状态检查等功能。
  6.基层单位信息采集平台软件:该软件是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的基础部分,是基层企事业单位用于人事、工资、岗位、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管理,并与财务管理和企业生产管理相衔接的应用系统软件。其指标体系要科学完整,能够满足宏观决策系统和劳动保障业务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的需要,为劳动保障信息系统提供规范的数据接口,特别要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统一征缴的需要,并尽可能满足各单位自身管理的需要。
  7.决策分析软件:该软件的作用主要是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整理所建立的宏观决策数据库,运用方法库和模型库,经过对数据信息的加工处理分析,为劳动保障政策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对政策执行状况进行定量化的监测和评价。
  四、金保工程建设的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
  我省金保工程建设总体上分两期实施。
  一期工程:利用“十五”的后三年(2003—2005年),完成金保工程规划和各项标准规范的制定,重点抓好金保网建设和社会保险、劳动力市场两个业务子系统建设。建立硬件设备齐全、网络接口标准的金保网络平台,实现省市交换网和市县业务网的实时联接,并将网络延伸到街道、社区。基本建成数据字典标准、数据库内容完善、业务流程规范、业务软件统一的社会保险业务子系统。实现养老保险业务信息和各类社会保险统计类信息的“网络扫描”与信息交换。初步实现各项就业服务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并积极开展网上招聘求职服务。
  二期工程:在下一个五年计划期间(2006—2010年),在重点抓好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两个业务子系统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业务应用。实现各类社会保险业务信息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的“网络扫描”和信息交换。完成包括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各类参保情况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的网上查询、部分劳动保障业务的网上经办等内容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对社会保险资金缴纳和待遇发放等业务信息的全程化监督。实现包括统计分析、监测预警、预测分析、风险分析在内的多层次的宏观决策支持。
  一期工程的具体进度安排是:
  ——2003年。按照劳动保障部规划要求,我省作为全国首批12个联网省份之一,在年底前完成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建立省、市两级养老保险交换数据库,实现省市交换网联接和部省互联。一半以上的“三化”建设推进试点市完成经办业务计算机化和公共职介信息联网。主要工作是:
  1.制定《河北省金保工程总体规划》,提出金保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指导全省的金保工程建设。
  2.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河北省养老保险业务信息系统全省联网实施意见》和《河北省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网络建设实施方案》。
  3.提出《河北省金保工程一期建设可行性报告》,报省发改委、省信息办论证,争取建设资金。
  4.以省直管经办业务为试点,开发新的全省统一版本的养老保险业务管理软件。
  5.编制应用过渡期业务库—交换库数据转换软件,完成设区市养老保险交换数据库整合。
  6.完成省市两级数据中心建设,实现省—市交换网互联,并与劳动保障部联通。
  7.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法规和政策规定,参照劳动保障部下发的业务经办规程,研究制定《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流程规范》和《河北省劳动保障信息系统数据字典规范》。
  8.首批“三化”建设推进试点市将就业服务业务纳入计算机管理。在互联网上建立就业服务专门网站,发布就业信息,开展网上招聘和就业服务,并将网站接入“中国劳动力市场”门户网站。
  9.编印《河北省金保工程信息技术手册》,为全省金保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10.分批对全省业务和技术骨干进行培训。重点是新旧指标体系转换的技术难点与要求、网络技术与管理、市级劳动保障网络建设规划、项目管理等。
  ——2004年。加大系统整合力度,建立和完善设区市业务网建设,推广应用统一的社会保险软件。“三化”建设推进试点市完成经办业务计算机化和公共职介信息联网。主要工作是:
  1.实现以设区市为核心的市、县业务网互联,并将网络延伸到街道、社区。
  2.在设区市养老业务经办中全面规范业务流程,使用全省统一的基层单位信息采集平台软件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核心平台软件。
  3.推广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业务库—交换库数据转换软件和“网络扫描”软件,规范资源数据库建设和应用。
  4.实现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统计类信息的“网络扫描”与信息交换。
  5.“三化”建设推进试点市完成经办业务计算机化和公共职介信息联网工作。
  6.分批对全省业务和技术骨干进行培训。重点是社会保险业务流程规范、软件技术等。
  ——2005年。强化网络安全管理,推进社会保险业务子系统应用。非“三化”建设推进试点市完成经办业务计算机化和公共职介信息联网工作。主要工作是:
  1.强化省、市、县三级网络的安全配置和管理措施。
  2.加大设区市的业务软件应用力度,力争从单一的养老业务扩展到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险种。
   3.非“三化”建设推进试点市完成经办业务计算机化和公共职介信息联网工作。
   4.分批对全省业务和技术骨干进行培训。重点是网络安全知识、软件维护技术等。
  五、实施金保工程的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金保工程建设已经同两个确保、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一样,成为劳动保障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一定要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金保工程建设是加强劳动保障业务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要从做好两个确保、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加快全省统一的金保工程建设的紧迫感、使命感。要紧紧抓住劳动保障事业蒸蒸日上的有利时机,围绕劳动保障中心工作抓好金保工程建设,形成业务工作与金保工程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领导,抓好落实。实现总体规划确定的金保工程建设目标,是确保劳动保障制度改革和事业发展的大事,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由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信息化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金保工程建设的领导、规划、组织和协调工作,对信息系统集中统一管理、资金筹集使用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要建立组织领导有力、业务分工明确、系统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要明确责任,落实到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辖区内金保工程建设工作的指导,对系统建设中遵守统一标准和规范、落实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把金保工程建设落到实处。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信息技术是现代化高科技技术,投资大,更新快。要保证金保工程顺利实施,确保各项目标如期实现,必须加大对金保工程的投入力度。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利用中办发[2002]17号文件将社会保障列入电子政务建设重要工程的机会,按照省政府2003年5月28日常务会议关于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库建设、将社会保障信息化工程作为电子政务工作重点给予支持的要求,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将金保工程建设纳入本地区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规划,并努力争取向计划、财政等部门申请建设和运行资金。
  (四)建立一整套有效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金保工程建设不只是信息技术在劳动保障领域的推广和应用,而是实现我省劳动保障系统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创新,是一次革命,它关系到今后劳动保障工作的正常进行和科学管理。因此,必须坚持标准统一的原则,将标准化工作和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金保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要通过实施金保工程,根据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和我省实际情况,逐步形成全省统一的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网络、业务软件、信息资源、信息安全等金保工程建设的相关制度。
  (五)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措施。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必须坚持一手抓信息化,一手抓网络信息安全。要从网络组织、技术装备、运行维护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增强网络在各种情况下的抗打击能力。要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防范机制。
  (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金保工程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大、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与计划、财政、公安、卫生、民政、银行、税务、统计等部门的协调,建立起良好的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金保工程建设。
  (七)成立组织,引进、培养信息技术人才。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培养一支既熟悉信息技术又熟悉劳动保障业务的高素质的人员队伍,是金保工程顺利建设和有效运行的保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争取编制部门的支持,尽快成立信息化工作综合管理机构(信息中心)。要特别重视队伍建设,加大计算机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全系统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加快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合理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人才的作用,培养一支能够参加金保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开发建设以及系统建成后的维护工作的信息技术队伍。要加强与技术单位的合作,在劳动保障系统外吸引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解决自身技术力量的不足。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的通知》(冀劳社办〔2003〕35号),推动我省金保工程建设,实现养老保险业务信息系统全省联网,按照《河北省金保工程总体规划》要求,我们制定了《河北省养老保险业务信息系统全省联网实施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三年八月十九日


河北省养老保险业务信息系统全省联网实施意见


  为了提高养老保险决策、监管和服务水平,依据《河北省金保工程总体规划》安排,现对全省养老保险业务信息系统全省联网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用两年时间,在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市养老保险业务流程和管理软件的基础上,依托全省统一的金保工程网络平台(金保网),基本建立起全省统一的养老保险业务信息系统(结构框图见附件1),具备养老保险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和决策支持等功能。
  二、技术实现
  为实现养老保险业务信息系统全省联网建设目标,要重点完成养老保险数据库建设、养老保险业务管理软件开发应用两个方面的任务。
  (一)养老保险数据库建设
  参照部、省两级资源数据库建设要求,我省养老保险数据库根据使用对象、安全程度、网络划分的不同可分为生产区的业务资源库(简称业务库,下同)、交换区的交换资源库(简称交换库,下同)两类。其中业务资源库只建在设区市(省直管部分等同一个设区市,下同),交换资源库则采用省、市两级架构。
  1.业务资源库建设
  业务资源库是在设区市按照统一标准建立的集中式养老保险数据库,也叫中心城市数据库,库中包括辖区内全部参保单位与个人数据信息。业务资源库使用对象是社保经办机构,主要功能是支持本地的业务经办。全省不再搞业务数据的大集中,在设区市分别设立业务资源库,县区直接使用所在市业务资源库。
  2.交换资源库建设
  交换资源库包括宏观决策用交换库、异地领取养老金人员数据库、在职跨区调转数据库、基金监管数据库和公共服务数据库。交换资源库功能除为异地养老保险业务经办提供必要支持外,主要用以支持养老保险基金监管、宏观决策、公共服务及上级网络“扫描”。县区不建立交换资源库,县区通过交换网,借助设区市交换资源库实现信息发布和获取决策支持。
  交换资源库的数据标准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目前,已出台宏观分析用交换库的项目指标与数据库结构(详见附件2),其余交换库指标将陆续出台。目前交换资源库就是指宏观决策分析用交换库。
  (二)养老保险业务管理软件开发应用
  按照我省金保工程总体规划,全省养老保险业务管理软件必须采用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的全省统一版本的软件。各市要遵循“积极稳妥”的原则,对现有的旧系统,在确保业务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制定计划,逐步更换。全省养老保险业务管理软件,由省厅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依照国家的标准数据字典和软件接口统一开发应用。主要软件:
  1.社保核心平台养老保险业务经办软件:实现养老保险业务经办处理的全程管理,并提供与交换库的数据接口和与财政、税务、银行、邮局、民政、参保单位等部门和单位有规范的数据接口。系统采用流程式的管理方式,在技术上采用客户机—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体系架构。此软件工作在业务生产区。
  2.异地数据交换软件:实现养老保险金的异地发放和跨地区流动人员的数据交换,并将养老保险金领取的异地协查转为本地核查,定期进行指纹比对,确认离退休人员的生存状态。此软件工作在交换区。
  3.网络扫描软件:采用身份认证、加密传输等安全技术作保障,部、省可通过网络直接采集到设区市的交换区的交换资源库,实现对设区市的数据搜集。此软件工作在交换区。
  4.宏观决策软件:实现综合统计、统筹计划、决策支持等功能。此软件依托交换区的交换资源库。
  5、公共服务软件:包括社会化管理、公众查询、网上申报、政策咨询等,是一个工作在因特网上的软件,并通过逻辑隔离的安全措施与交换区的公共服务数据库相联。
  6.基层单位信息采集平台软件:该软件是基层企事业单位用于人事、工资、岗位、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管理,并与财务管理和企业生产管理相衔接的应用系统软件。其底层字典采用部颁指标体系,保证社会保险业务软件信息采集需要。
  此外,在新的全省统一的养老保险业务管理软件尚未应用前,为满足金保工程进度需要,需开发业务库-交换库数据转换软件,将现有养老保险业务数据库数据转换成按照劳动保障部80个指标要求设立的交换资源库。
  三、进度安排
  (一)总体安排
  1.2003年上半年,拟定养老保险业务信息系统全省联网的相关政策规定及工作方案,制定业务的相关规范、技术的相关标准,明确交换资源库的格式和内容要求,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2003年下半年,以省直管经办业务为试点,开发新的全省统一版本的养老保险业务管理软件,同时进行全省养老保险基础业务数据整合,开发应用过渡期业务库—交换库数据转换软件(全省共开发三个版本的软件),完成标准统一的交换资源库建设,实现省-市交换网通联,并与劳动保障部进行联网。
  3.2004年,统一全省养老保险业务经办流程,推广使用新的全省统一版本的养老保险业务管理软件,做好养老保险数据整理,建立标准统一的业务资源数据库。
  (二)具体任务
  1.依照《河北省金保工程总体规划》,制定《河北省养老保险业务信息系统全省联网实施意见》。(2003年8月)
  2. 编制过渡期业务库—交换库数据转换软件,并搞好培训应用。(2003年9月)
  3. 各市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按照附件《河北省养老保险信息系统联网交换基本项目指标规范》,做好数据整理核对工作,抓紧补齐补记,做到全部记实。(2003年10月)
  4. 建立全省统一的养老保险交换资源库,并能做到及时更新;同时,应用全国统一的网络扫描软件,实现部、省、市数据共享和数据扫描。(2003年12月)
  5. 各市按照全省统一的业务经办流程(另行下发),规范养老保险经办业务的各项操作环节。(2003年12月)
  6.各市应用全省统一的养老保险业务管理软件,建立集中式业务资源数据库,使其覆盖全部参保单位、参保人员等信息,实现经办业务全程计算机化。有条件的市要逐步将网络终端延伸到街道社区经办窗口,提供相关服务。(2004年12月)
  7. 全面推广全省统一的异地数据交换软件、公共服务软件和宏观决策软件。(2004年12月)
  四、配套措施
  1.制定计划、明确责任。各市要在做好金保工程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尽快制定出本市养老保险业务信息系统联网实施计划,并于2003年8月底上报省厅。
  2.多方筹集资金。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努力争取向计划、财政部门申请建设和运行资金。
  3.建立调度制度和通报制度。建立全省养老保险业务信息系统全省联网进度情况月调度制度,对各市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和督导,以掌握各市工作进展状况,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2003年下半年,组织专项检查,着重检查养老保险基础工作规范情况、数据库指标体系的落实情况、基本项目建立健全和数据记实情况等。
  4.加强培训工作。从2003年8月开始,分批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各级业务部门主管人员进行信息系统建设培训。
  附件:1.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全省联网框架图
     2.河北省养老保险交换资源库基本项目指标规范




检索更多更新的法律法规请到: 《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购买法律图书请到: 《法律图书馆》--网上西湖法律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