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规速递>>纯文字版
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的若干意见 

市委〔2003〕11号

(2003年5月21日)

  为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实现市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按照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的“虚心学习、主动接轨、真诚合作、实现双赢”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就全面主动接轨上海,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提出如下意见:
一、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的重大战略意义
1、杭州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必须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现代城市发展,已经从单一城市发展模式向城市带、城市群发展模式转变。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尤其是上海经过改革开放所集聚的巨大辐射和带动能力,正在成为中国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龙头。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区域中心城市,必须主动接轨上海,更好地融入长江三角洲的合作与交流,提升杭州的综合竞争力。
  2、杭州要在全省发挥龙头、领跑和示范作用,必须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的合作与交流。杭州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和省会城市,省委、省政府要求杭州在全省改革开放中发挥龙头、领跑和示范作用。杭州要引领全省发展,必须通过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不断增强综合实力,提高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带动能力;必须立足产业和区位优势,在上海、江苏与我省交流合作中起到桥梁纽带作用,发挥自身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发展省会经济,强化省会城市的服务功能,不断巩固、提升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3、杭州要加快对内对外开放,必须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新机遇,杭州必须实现全方位的开放,在加快内生型经济发展的同时,努力拉长外向型经济这条“短腿”。杭州要学习苏州招商引资的经验和办法,借助上海国际大都市这个招商引资的平台,依托浙江民间资本充裕的优势,以内引外、以外促内,加速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全面提升杭州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4、杭州具有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的优势和基础。杭州与长江三角洲城市人缘相亲、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经济相融,各方面联系非常密切,形成了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的人文基础。杭州充分利用文化、环境、人才等方面的有利因素,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使旅游、环保、软件、女装、餐饮等产业具备一定的优势,形成了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的产业基础。杭州不断完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创新企业机制,具备了市场运行、产权清晰的体制和机制优势,形成了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的体制基础。近年来,杭州在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方面,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层次不断提高、合作成效不断显现,形成了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的工作基础。
  二、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5、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根据中央关于建设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带的战略部署,按照省委提出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立足特色优势,联动、错位发展,全方位、宽领域、高起点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实现产业互补、市场互通、资源互用、体制互融、政策互联,形成杭州与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区域共同发展格局,推进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提高杭州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6、基本原则:
———重在发展,实现双赢。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要着眼于区域的整体发展,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世界级的城市发展带。杭州应注重在长江三角洲城市间的竞争与合作中求得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双赢。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先导、企业为主体、中介组织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政府要积极搭建平台,为企业参与长江三角洲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条件、营造环境。
———立足特色,错位发展。充分发挥杭州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比较优势,找准杭州在“长三角”的位置,充分发挥自身特色,扬长避短,形成与上海以及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的优势互补和联动、错位发展。
———拓展腹地,协同联动。杭州要注重杭州湾小三角区域的协同发展,形成以钱塘江为轴心的杭州湾产业带,加强与省内城市及皖南、赣东北的交流合作,巩固和拓展经济腹地。
———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以思想观念接轨为先导,以产业、市场、体制接轨为重点,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大胆探索,有序推进,把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的主要领域、重点工作
7、规划共绘是主动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的前提。杭州要认真学习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在城市发展规划方面的经验,从以上海为龙头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重要一员和长江三角洲南翼区域中心城市的高度,重新审视和修订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既要对接上海城市发展规划,也要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规划相呼应,使杭州有机地融入长江三角洲整体发展之中。在规划共绘中,既要体现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意识,更要突出杭州城市的优势与特色;既要重点考虑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性质和文化名城特色,又要突出省会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区域中心城市地位与人才集聚和创新高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等功能。近期重点做好交通建设、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市场开拓、人才培养等规划的对接。
  8、交通共建是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的基础。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加快融入长江三角洲的步伐,逐步实现城际快速轨道、公路、水路、航空、信息网络与上海的全面接轨。2005年完成沪杭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尽快规划建设杭州江东工业区至上海浦东的沪杭高速公路二通道。加快杭徽高速公路、杭千高速公路和05省道新淳一级公路的建设,打通杭千高速与杭金衢高速和江西景德镇高速公路通道,使杭州在接受上海辐射的同时,增强对安徽、江西的辐射。积极配合省有关部门做好沪杭高速铁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2010年前建成沪杭高速铁路,形成40分钟城市圈,发挥同城效应。强化京杭运河(杭州段)的航运功能,加快杭甬运河建设,着手规划建设京杭运河(杭州段)第二通道。在实施杭申线与黄浦江接轨的同时,重点规划建设杭芦线,实现与上海芦潮港的接轨,抓紧建设已纳入杭州港总体规划的余杭仁和、崇贤、临平三大港口。争取与省、嘉兴市三方联合开发乍浦港,使杭州直接获得一个出海港口。在积极争取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与浦东国际机场在客运、货运上的联合,进一步完善机场基础设施配套,力争申请批准为一级口岸等方面做好工作,形成接轨上海、贯通全省、连接四邻、便捷畅通的开放式大都市交通网络。
  主动配合省里,与上海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探索建设综合性或专门的公共信息交换平台,加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联网建设,实现社会信用数据库的资源共享;建设旅游信息资源联网服务系统,开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高速网络系统与虚拟展示系统的前期研究,实施地理空间信息系统(GIS)资源开发与合作前期试点,尽快促成两地卫星电视频道相互落地。
  9、市场共享是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的重要途径。利用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要素市场,发挥杭州体制和机制优势,把上海的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商品流引入杭州,使杭州成为上海要素流的重要吸纳地。
  制定必要的扶持办法,从上海引进外资银行来杭设办事处,争取内资银行业务总部或地区总部迁入杭州。杭州商业银行要积极争取到上海、江苏设立“窗口”,鼓励杭州非银行金融机构引进和创新金融产品。制定与上海产权交易接轨的相关政策,探索长江三角洲统一的交易法规体系,建立异地投诉维权网络,使杭州产权交易市场成为全省乃至长江三角洲产权交易主要场所。鼓励杭州民营企业收购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国有产权,同时推出一批企业在上海产权交易市场挂牌交易,吸引外地资金参与杭州企业改革。
  利用我市人才基础较好的条件,吸引上海高等院校、中科院上海分院及各类科技院所来杭建立科研基地,推动科技孵化和成果市场化、产业化。建立我市企业、科研院所与上海科技市场联系制度,定期交流各类科研成果。各区、县(市)的科技园区要以项目为载体,与上海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协作关系,把杭州建设成既承接上海辐射、又带动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集散地。充分发挥杭州信息产业优势,与上海、南京共同建设信息枢纽及扩散源覆盖长江三角洲的综合信息网,建立长江三角洲信息交互网,健全社会化信息服务管理机制,开展各种信息服务。
  10、产业共兴是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的支撑。突出杭州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第一、第三产业与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形成互补和联动,第二产业借助上海提升档次,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集聚中心和企业制度创新中心。加快建设面向上海市场的农副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基地,加快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为杭州农副产品进入上海市场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吸引上海的工商企业来杭投资农业,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深度加工,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农业,推进杭州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软件设计、通信两大优势产业以及机械、电子、食品、纺织四大支柱产业和医药、化工两大主导产业。积极鼓励发展汽车零部件、新型建材、通讯设备、集成电路、光传输材料、家电、女装、现代中成药等产业,对接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其他城市,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特色产业。
  加快实施“旅游西进”战略,坚持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并举,把发展国际旅游放在首位,通过与上海、江苏合作,建立旅游资源、网络、信息、市场等共享机制,吸引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游客,并依托上海吸引国际游客来杭旅游。吸引上海、江苏旅游企业来杭州参与旅游项目开发,拓宽旅游市场空间,并依托上海这个国际旅游目的地和现代化服务设施,把上海名城、杭州名湖、黄山名山串珠成链,联手打造黄金旅游线,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业的协调发展。2006年休博会要“整合资源,开放办展”,重点邀请上海、江苏共建休博风情园。以举办2006年休博会为契机,积极支持和参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多途径、全方位做好休博会与世博会互动、互补。积极引进上海先进的流通业态和经营模式,扩大两地间商品流通。
  11、环境共保是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的重大战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必须遵循生态规律,杭州要坚持环境立市方针,早日争创生态城市。加快西气东送接纳工程的建设步伐,促进“长三角”大气环境质量的好转。要与苏州、无锡、嘉兴、湖州共同整治京杭大运河,特别是要抓紧启动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治理与开发,改变运河水质。抓好江东、临平两大工业区及各区、县(市)工业园区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特别是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的建设步伐,巩固和深化“创模”工作成果,合力整治环境污染。
  要加大千岛湖和三江流域生态保护力度,最大化地利用千岛湖水资源,把“长三角”生态建设转变为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行为。
  12、招商引资是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的突破口。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学苏州”活动,全面学习苏州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理念、思路、举措、政策。充分利用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国内外大企业和研发中心集聚的优势,想方设法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来杭投资,使杭州成为先进的制造加工基地。利用上海“世博园”建设企业搬迁的机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到杭落户。要对产权交易、旅游开发、交通建设、科技成果等领域的招商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上海乃至整个长江三角洲联合,实现招商一体化。要开放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创新融资形式、拓宽融资领域、降低融资门槛、放宽市场准入,最大限度地吸引外地资本进杭。要把上海当作招商引资的“桥头堡”、“主阵地”,利用休博会、西博会、浙洽会等活动,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变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为招商优势。要以落实责任制为抓手,强化政府招商。以开发区和新城区为主战场,强化园区招商。重点是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为主力军,强化企业招商,以民资引外资,在招商引资上走出一条新路。
  13、人才和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是接轨上海、融入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内容。实行《杭州市人才居住证》制度,充分利用上海的人才优势,吸引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各类高级人才来杭工作,形成人才资源共享平台。借助上海的人才培训模式、培训教材和培训师资,加快人才培养和人才资源开发,建立稀缺人才培训互动机制。挑选优秀中青年干部对口挂职锻炼,主动从观念和思维上与上海接轨。培育发展人才中介机构,逐步形成政策协调、制度衔接、市场一体、服务贯通、资源共享、利益一致的人才开发新机制。进一步加强和上海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开发合作办学项目,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充分利用上海的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引进上海市重点高校来杭投资办学。加大教师培训工作力度,不断拓宽与上海的合作范围,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和上海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教学科研活动,不断提高杭州的教育水平。
  14、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是接轨上海、融入长江三角洲的有效平台。学习上海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积极利用上海人力、财力资源,发挥杭州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物产文化优势,在文化创作、文化产业发展,尤其是在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化运作上,要加强与上海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投资文化产品生产。依托杭州适宜文化创作的环境,吸引上海文化名人为杭州文化创作、策划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借助上海这一中外文化交流和展示的平台,积极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提升杭州的文化品位。引进上海优秀文化经营人才和上海企业到杭州投资文化项目,鼓励杭州的企业家到上海发展文化产业,探索通过委托、连锁等管理方式,实现演出资源的共享和利益上的共赢。
  四、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的保障措施
15、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首先是意识和观念的接轨。要充分认识上海在“长三角”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及其对“长三角”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树立主动服务、主动配套、主动接轨上海的意识。要虚心学习上海的全球眼光、战略思维和高标准定位,认真借鉴江苏接轨上海、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克服患得患失的思想,克服封闭、排斥心理,摒弃“大树底下不长草”的观念,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以大气开放的心态,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做好“大树底下好乘凉”这篇文章。
  16、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是一项事关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把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作为全市的重点工作来抓,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机制。各区、县(市)和市直各单位要站在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高度来审视和考虑本地本部门的工作,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把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工作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将对市直各单位和有关区县(市)主动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工作进行督查、考核。
  17、建立机制,促进交流。要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之间建立完善交流、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开展与各城市尤其是上海、南京等城市党委和政府领导层的互访交流活动,加强沟通和了解。由市里统一组织选派相关单位的局级干部到上海、江苏对口单位挂职,达到密切联系、获取信息、学习培训的目的,各区、县(市)也应选派干部外出挂职。市直各单位要加强与上海、江苏对口单位的联络,形成城市间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的建设,发挥其在招商引资、信息收集、对外宣传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群众团体、行业协会、在上海和江苏的杭州企业、杭籍知名人士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加强与上海、江苏的沟通联系。结合杭州优势产业,建设相关发展论坛,共谋发展大计。
  18、制定政策,营造环境。市直有关单位要联合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及时研究接轨上海、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与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关注、研究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战略,在明确合作领域和合作重点的基础上,制定相应政策。学习借鉴上海和江苏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政府服务的做法,强化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增强政府服务的主动性和规范性,尽快从审批型经济转变为服务型经济,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使杭州成为投资创业的“天堂”。


检索更多更新的法律法规请到: 《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购买法律图书请到: 《法律图书馆》--网上西湖法律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