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规速递>>纯文字版
淮安市人民政府文件
淮政发〔2001〕49号
市政府关于印发淮安市配套建设管道燃气设施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部省属驻淮单位:
为加快我市管道燃气建设,规范管道燃气配套建设管理,现将《淮安市配套建设管道燃气设施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希认真遵照执行。
淮安市人民政府
2001年4月13日
淮安市配套建设管道燃气设施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我市管道燃气设施配套建设规范管理,根据建设部《城市燃气管理办法》、《江苏省液化石油气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城区内新建、改建住宅小区、住宅组团和高层商住楼(以下统称住宅区)以及宾馆、饭店等餐饮、服务业建筑工程,应当依照城市规划配套建设管道燃气设施,并与整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建设单位在编制建筑工程概算时,必须将管道燃气的建设费用列入建设成本。
第三条 本市城区内已建住宅小区、单位住宅楼以及宾馆、饭店等餐饮、服务业,应按照全市统一规划,逐步安装使用管道燃气。
第四条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配套建设管道燃气设施的管理工作,公安消防、劳动、技术监督等部门依照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配套建设管道燃气设施建设费用标准,按省物价局、省建委苏价发〔1992〕10号文件规定,由市物价部门核定标准后另文下发。用户所在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对管道燃气设施建设费用给予适当补贴。
第六条 凡在本市城区从事住宅区建设的开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管道燃气供应单位均应遵守本办法的规定。
第二章 报建管理
第七条 配套建设管道燃气设施实行项目报建制,报建程序如下:
(一)用户单位或开发建设单位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应到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配套建设管道燃气设施报建手续。
(二)办理配套建设管道燃气设施报建手续时,须提交下列资料:
1、 项目审批文件;
2、 现状标准地形图;
3、 住宅区规划平面方案和地下管线规划布置图。
(三)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报建项目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核发《淮安市配套建设管道燃气设施批准书》。
(四)用户单位或开发建设单位持《淮安市配套建设管理燃气设施批准书》和其它相关资料到市管道燃气供气单位签订《淮安市管道燃气供气合同》。
(五)用户单位或开发建设单位持《淮安市配套建设管道燃气设施批准书》、《淮安市管道燃气供气合同》和其它相关资料,到规划、建筑管理部门办理建设项目审批手续。
(六)用户单位或开发建设单位未办理配套建设管道燃气设施报建批准手续或未签订供气合同的,市招标办不得办理招标手续,规划、建筑、管理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第三章 工程建设
第八条 管道燃气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九条 管道燃气供应工程施工图未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交施工单位施工。工程结束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参与竣工验收,合格的发放《江苏省工程设施使用许可证》,未经取得设施使用许可证的工程,一律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条 燃气管网及设施作为住宅区整体工程的一部分,应纳入住宅区整体规划。开发建设单位在综合考虑住宅区管线规划时,应统筹安排好燃气管位和设施预留用地。新建或已建住宅区开发建设单位应配合管道燃气供应单位做好住宅区红线范围内庭院燃气管网设施工程的施工协调工作,确保管道燃气工程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实施。
第十一条 施工单位对管道燃气工程所需要的设备、材料要进行严格的验收把关,不得使用不合格产品。
第十二条 配套建设的管道燃气工程,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的规定,由供气单位及相关责任方承担工程质量和保修责任。
第十三条 配套建设的管道燃气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后,竣工资料分别由城建档案部门和管道燃气供应单位保管。竣工资料应包括管道竣工图、隐蔽记录、检测报告和工程竣工验收证明书等。
第四章 供气管理
第十四条 住宅区管道燃气设施的并网供气和安全运行、用户的安全用气管理等工作由管道燃气供应单位负责。
第十五条 管道燃气供气单位必须按照与用户签订的供气合同,按约定时间为用户通气作业,并保证安全;因施工等原因暂停供气,须提前3日通知用户,在暂停供气当日22时至次日6时之前,不得恢复供气;要配备专职巡线工和检漏设备,加强管线的巡回检查和沿线阀门的维护保养,要公布维修服务电话,提高对用户的维修服务质量。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检索更多更新的法律法规请到: 《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购买法律图书请到: 《法律图书馆》--网上西湖法律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