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规速递>>纯文字版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林业水利局关于2002年度杭州市林业生产计划及实施意见的通知
杭政办发〔2001〕22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林业水利局拟订的《2002年度杭州市林业生产计划及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2002年度杭州市林业生产计划及实施意见
(杭州市林业水利局 二OO一年十月二十九日)
为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构筑杭州城市化发展的绿色屏障,发展林业特色基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根据《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精神,结合全市林业“十五”发展计划和林业现代化建设规划要求,制定2002年度林业生产计划及实施意见如下:
2002年度全市林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以江总书记“七一”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环境立市”这一中心,坚持以生态经济型林业建设为主线,深化林业经营体制改革,着力提高林业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市场化程度,满足经济社会对林业建设主导功能的多元化需求,依靠科技进步,加大依法治林力度,努力创造杭州山川秀美的森林生态环境。
2002年度全市林业生产计划是:造林31700亩,其中退耕还林14600亩。迹地更新31000亩,平原(零星)植树200万株,封山育(护)林480万亩,高标准平原绿化工程建设长度160公里,面积 1170亩。林木抚育30万亩。八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378万亩,十大商品林基地建设10万亩。(详见附表1、2、3)
全市林业生产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理清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对林业生产的领导。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去年我市实现了“十年绿化杭州”的宏伟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62.8%,林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林业发展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林业在生态环境和山区经济建设中的任务仍十分繁重。“十五”时期,全市林业建设将要实现三大工作重心的转移,即林业发展从抓产业建设为主向抓生态建设为主转移,林业管理从抓全面绿化为主向抓封山育林和森林资源保护转移,林业生产从抓造林绿化为主向抓高效林业和低产林改造为主转移。各地要认清形势,理清思路,振奋精神,精心组织,切实加强对林业生产的领导。要深化林业经营体制改革,抢抓发展机遇,认真制订“十五”时期加快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扶持政策和管理措施。在坚持稳定和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的前提下,大力推行山林使用权的有偿流转。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对外经济交流和技术合作。提高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多渠道筹集林业建设资金,确保林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进八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实施八大林业生态工程,开展大规模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发挥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综合治理生态功能薄弱流域、区块和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地要按照森林分类经营要求,认真做好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全面抓好国家、省、市、县各级生态公益林建设。要按照林业生态体系建设要求,在山区,重点抓好“三江”两岸水土保持林、大中型水库水源涵养林和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以封山育林和封山护林为主,逐步增加天然阔叶林面积,增强森林的蓄水保土能力,改善森林生态景观。在平原,重点抓好高标准平原绿化,加强路堤河渠两侧防护林带建设和四旁植树绿化,提高农田林网化水平。在城镇,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策略,抓好城市、镇村的绿化美化,争创优美的人居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在交通干线,开展“绿色通道”建设活动,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施借地绿化紧密结合起来,抓好城郊主要公路、绕城公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可绿化公路及沿铁路两侧、河道两岸的植树造林,建设绿化林带,改善生态景观。同时,鼓励各地利用山水生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优势,申报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森林公园,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小区。认真抓好退耕还林工作,引导山区农民调整坡耕地种植结构,营造生态公益林或效益林业基地,积极治理水土流失,做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实现林业生态建设和改善山区农民生活协调发展。
三、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林业特色基地。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优势,认真编制林业特色基地建设规划。抓好典型示范,引导山区农民实施林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以十大商品林基地为主,具有区域特色、规模化经营和市场发展前景 的林业特色基地,建设优高林业。结合林业产业化经营,培育林业主导产业,增强林特产品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多层次拓展山区农民增产增收渠道。要按照巩固和发展“十年绿化杭州”成果的要求,认真抓好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的更新造林,建立迹地登记和更新报帐制度,杜绝出现新的荒山。积极开展以经济林、竹林为主的低产林改造,采取培育复壮、嫁接改良、更新改造等投入低、见效快的技术措施,努力提高林地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促进山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科技服务,提高山区农民科学经营水平。要积极开展以送技术、种苗、信息、专用化肥为主的科技下乡活动,组织林业科技人员深入乡(镇)、村和植树地块,到基层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信息咨询,建立科技示范林,印发科普资料等科技服务,培养基层农民科技推广骨干队伍,帮助农民依靠科技进步勤劳致富。加强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认真制订建设区域林业特色基地的主导树种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产品质量和加工利用的系列地方标准,保护产地生态环境,组织生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乃至有机食品,适应市场对无公害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抓好《种子法》的宣传和贯彻工作,依法加强对林业种苗生产和经营的管理,搞好造林种苗和绿化苗木的余缺调剂,打击假冒伪劣种苗的违法经营活动,维护造林绿化者的合法利益。
五、坚持依法行政,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要坚持实行林木采伐限额制度,林地征占用许可证制度,保护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坚决打击乱砍滥伐、乱征滥占、乱捕滥猎的违法行为。及时调处山林纠纷,保护山区农民合法权益,维护林区社会安定。加强天然林资源、湿地资源和古树名木的保护,保持森林资源的生物多样性,保存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环境,严肃查处随意采挖古树名木的破坏活动。抓好森林防火综合治理工作,落实野外火源管理措施,坚决把森林火灾控制在低发水平。实施森林病虫害治理工程,及时做好预测预报工作,防止危害性病虫的大面积发生。加强松材线虫病的监测和除治,控制外延,力争尽早拔除疫点。
检索更多更新的法律法规请到: 《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购买法律图书请到: 《法律图书馆》--网上西湖法律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