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规速递>>纯文字版
中共杭州市委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旅游西进”战略的实施意见
市委〔2001〕21号
(2001年7月18日)


  实施“旅游西进”战略,是市委、市政府进入新世纪、适应新形势、谋求新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举措。它不仅是加快杭州旅游业发展的大战略,也是促进杭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战略。为确保“旅游西进”战略顺利实施,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关于实施“旅游西进”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实施“旅游西进”战略,是建设“强市名城”的有效载体
  “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是省委、省政府对杭州工作的殷切期望,也是我市“十五”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旅游业是关联度大、开放性强、对杭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龙头产业。实施“旅游西进”战略,有助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强杭州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有助于开发利用我市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进而带动一、二、三产业的全面繁荣;有助于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发展现代文化,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实施“旅游西进”战略,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杭州东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制约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实施“旅游西进”战略,有利于改善西部五个县(市)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状况,加快西部地区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增强西部地区吸纳中心城市辐射的能力;有利于妥善处理大都市与大杭州的关系,形成东西部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局面,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实施“旅游西进”战略,是建设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客观要求
  建设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是杭州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实施“旅游西进”战略,有利于整合和优化配置杭州的旅游资源,形成具有较大国际吸引力和知名度的旅游景区,确立和巩固杭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全国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有利于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城市形象,提高城市信息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
  二、关于“旅游西进”的战略构思
  (一)“旅游西进”的基本内涵
  “旅游西进”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起来,“旅游西进”就是:以“三江两湖一山”为基础,通过规划共绘、交通共建、市场共拓、产业共兴,整合和优化配置旅游等各类资源,构筑全市1小时半交通圈、旅游圈和经济圈,打响“游在杭州”品牌,把杭州建设成为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集散中心和重要目的地,成为现代化的国际风景旅游城市。“旅游西进”包括核心景区、近郊景区、远郊景区三个层次。核心景区是指西湖风景名胜区,面积约为60平方公里;近郊景区是指除西湖风景名胜区以外的8个城区,面积约为3000平方公里内的景区;远郊景区是指市辖5县(市),面积约为13000平方公里内的景区。
  (二)“旅游西进”的指导原则
  实施“旅游西进”战略,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全国、全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和建设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目标,按照“大杭州、大旅游、大发展”的要求,通过大力发展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会展旅游、都市旅游,做大做强杭州旅游产业,使其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和重要新增点。
  为此,在新一轮旅游业发展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以下指导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发挥政府在总体规划、市场准入、政策导向、环境优化、宣传促销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发挥企业在景点建设、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主体作用;按照“谁投入、谁得益”的方针,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手段,引入竞争机制,筹措建设资金,形成多元投资主体,提高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经营市场化和管理一体化。
  2、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高起点、大手笔、跨越式”的要求,精心勾画全市旅游业中长期发展蓝图,并提出阶段性发展目标,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实施分步进行。实施名牌战略,积极扶优扶强,树立品牌意识,讲求规模效应,有计划有重点地建设开发一批高档次、高品位、上规模的旅游项目,组建大型旅游集团,增强旅游市场的开拓能力和旅游产品的吸引力、竞争力。
  3、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的原则。以杭州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为基础,突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科技文化与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尤其要在挖掘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文化和西湖文化、运河文化、宗教文化、名人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创杭州旅游之特色,出杭州旅游之“绝活”,树杭州旅游之品牌。
  4、坚持内合外联,实现“双赢”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大力整合优化省会和大杭州范围内的旅游资源,理顺旅游管理服务体制,充分发挥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府和广大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同时,要打好“中华牌”,加强与上海、黄山等地的旅游合作,强化联动效应,实现利益共享。坚持以旅游发展促交通建设,以交通建设带产业振兴,推动人口集聚和中心城镇建设,加速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5、坚持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立市的要求,以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有序有度地实施西部开发。对优先开发、支持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四大类旅游资源,要区别对待,重点保护不可再生的稀有旅游资源。下决心关停一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和项目,建立完善的污水、废气处理与排放系统,确保整体环境质量,防止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旅游,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对有限资源进行破坏性开发,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旅游西进”的发展目标
  提高杭州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以及全省、全国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每年旅游收入的增幅要高于全市GDP的增幅,境外游客人数的增幅要高于全国全省的平均增幅。到200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387亿元,年均递增12.6%;旅游增加值154亿元,年均递增12.6%,高于全市GDP平均增幅2.6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7%;境外游客达到145万人次,年均递增15.4%,高于全国年平均增幅11.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增幅3.1个百分点;国内游客达到2800万人次,年均递增4%。到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680亿元,年均递增12%;旅游增加值270亿元,年均递增11.9%,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8.2%。
  到2010年,基本建成以国际机场(国际航线)、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水上航运及市区快速干道、轨道交通为骨架的立体交通网络以及通信、市政、电力、水利等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城市的信息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基本形成一个以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基础,以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会展旅游、都市旅游为重点,集吃、住、行、游、购、娱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一流的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形象、优质的管理服务和文明的社会风尚,把杭州基本建设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
  三、关于“旅游西进”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规划西进
  规划西进是“旅游西进”的龙头。要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布局、永续利用”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覆盖全市13个区、县(市)的“旅游西进”规划。在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修编中,充实和突出“旅游西进”的内容。各区、县(市)要从各自的实际出发,主动呼应和接轨“旅游西进”,认真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做到各具特色、错位发展。要根据世界旅游业发展趋势和游客多元需求,结合杭州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优势,着力搞好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核心景区建设是杭州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本着“精益求精、锦上添花”的原则,充分发挥山水园林、古迹名胜、人文历史兼备的优势,以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会展旅游和都市旅游为主,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高景区的文化品位。“十五”期间,要集中力量抓好西湖西进、灵隐二期和雷峰塔重建、钱王祠修建、南宋皇城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要正确处理核心景区与中心城区的关系,积极做好“引景入城”工作,着力建设好西湖文化广场、杭州大剧院、国际会展中心等标志性建筑,打造良好的都市景观。近郊景区建设要以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依托,以休闲度假旅游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有特色的重大旅游项目,重点抓好西溪湿地生态旅游区、上泗片旅游休闲区的建设,加快建设运河风景带、钱江观潮城、杭州乐园二期、东方文化园二期、良渚国家遗址公园等重大项目,使其成为核心景区延伸扩展的重要方面和杭州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新增点。远郊景区建设要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专项特色旅游为重点,以“两江(富春江、新安江)、一湖(千岛湖)、一山(天目山)”为主线,重点抓好富阳野生动物世界、桐庐富春江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大慈岩景区深度开发工程、千岛湖水上大世界、浙西大峡谷等旅游项目的建设,努力塑造主题鲜明、个性突出的旅游产品形象。要根据“中心辐射、轴线拓展、优化组合、特色互补”的原则,以杭州市区为中心,主要交通干道为纽带,把全市的主要景点“串珠成链”,形成以“三江两湖一山”为轴线的大杭州旅游发展格局。
  (二)交通西进
  交通西进是“旅游西进”的基础。要在2005年之前,建成“一绕(杭州绕城公路)、三线(杭州到千岛湖高速公路、杭州至昱岭关高速公路、05省道新淳线一级公路)、三连(彭樟线、桐於线、昌文线)、四大接口(临安与安徽黄山高速公路相接、淳安与安徽歙县公路相接、新320国道与衢州相接、330国道与金华兰溪相接)”为主干道的快速、畅通、舒适、安全的交通路网体系。要努力改善交通干线到各大景区景点“最后10公里”的道路状况,减少道路收费环节,善待外地来杭车辆的司机,使旅游车辆能顺畅出入景区景点,从而构筑起全市1小时半的旅游交通圈。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拓宽杭州与外界的交通通道,进一步改善沪杭甬高速公路、杭宁高速公路、杭金衢高速公路等对外交通路网路况,并努力争取开通几条国际航线(班),以及与上海联手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境外游客在沪144小时的落地签证制。
  (三)市场西进
  市场西进是“旅游西进”的关键。要从打响“游在杭州”品牌,营造旅游购物“天堂”的战略高度出发,把西湖名胜、良渚遗址、钱江观潮、运河文化和西部五县(市)的“两江一湖一山”等具有杭州特色的优势景区景点进行组合包装,利用国内外新闻媒体、影视公司、互联网、旅行社、驻外机构,以及旅游产品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整体宣传,努力扩大杭州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要进一步做好“以节促旅”、“以文促旅”、“以贸促旅”的文章,精心策划和组织一年一度的“西湖博览会”和其他形式的会展、节庆活动。要主动邀请国际著名旅行社、旅游经纪人和国家旅游局驻外联络处人员来杭州考察、合作,或在杭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吸引境外游客来杭旅游。按照“外引内推”的思路,把更多的中外游客推介和输送到各区、县(市)旅游景点,拉长杭州旅游线路,延长游客在杭逗留天数,满足游客多样性需求和多层次消费。要打破行政、区域分割,立足杭州,面向全国,加强与上海、黄山、苏州、无锡,以及省内的宁波、温州、绍兴、舟山等周边地区的联系合作,实行市内市外联手,名湖名山联姻,精品景区联接,客源信息联送,形成统一开放的旅游市场,共创在全国乃至世界颇具影响的黄金旅游线。为了打好杭州旅游整体宣传促销战,从2001年起,市本级要通过对市区行政划拨用地、临时建筑用地上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单位收取年土地租金等形式,每年筹措和安排不少于4000万元的旅游发展资金。各县(市)的旅游促销经费,也要逐年有所增加。
  (四)产业西进
  产业西进是“旅游西进”的核心。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旅游圈”带动“经济圈”的繁荣。在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有客源前景的城郊和农村,要抓住机遇,结合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重点地建立一批集观光、健身、度假、科普为一体的森林公园、度假村等生态旅游基地,带动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结合“交通西进”,在高速公路出口处规划建设区域性经济科技园区,接纳中心城市部分产业的转移,推动产业和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向经济科技园区和农村集镇集聚,促进块状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要大力开发具有杭州特色、体现文化内涵、符合市场需求的适销旅游商品,高度重视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完善对健身、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丰富现代都市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提高购物、娱乐、食宿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加快县(市)星级宾馆(饭店)建设步伐,到2005年,每个县(市)至少有1家四星级宾馆(饭店)。鼓励市区有实力的宾馆饭店、知名餐馆和零售超市在县(市)开设分店或连锁店,提高县(市)的游客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振兴服务业,推进城乡一体化。
  四、关于“旅游西进”战略的组织实施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像杭州这样的风景旅游城市在世界上可是不多的,要把杭州的旅游业好好发展起来”的要求,深化对实施“旅游西进”战略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统一思想,抢抓机遇,把实施“旅游西进”战略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掀起杭州旅游发展新一轮创业热潮。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旅游西进”工作的领导,做到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四套领导班子合力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强大的组织领导力量。市“旅游西进”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及时帮助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困难、矛盾和问题。市旅游主管部门要强化行政管理职能,对全市重大旅游开发项目进行协调、审查、监督,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市规划、旅游、园文等部门要抓紧修订和完善杭州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旅游西进、杭州城市西部地区保护与发展、西湖西进等专项规划。市计委及有关审批部门要做好“旅游西进”项目的立项和报批工作,对于重点旅游项目,要开辟“绿色通道”,尽力给予方便和支持。市交通部门要按照“交通西进”的要求,抓紧搞好交通道路建设方案的确定、协商、立项、实施等一系列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市园文局、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西湖区政府等,要抓紧研究确定并组织实施“西湖西进”和上泗片旅游开发建设的具体方案。市贸办、农经委、财政、土管、工商、公安、环保、卫生等部门,也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做好实施“旅游西进”战略的相关工作。各区、县(市)要增强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接轨“旅游西进”战略,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充分发挥实施“旅游西进”战略的主体作用。总之,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都要打破区域、部门、行业界限,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旅游西进”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相互配合、共创佳绩的局面。
  (二)深化改革,理顺体制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关系,明确管理职责,加快职能转变,建立办事高效、协调有力、运作规范的旅游管理机构。积极筹建市旅游委员会,作为市政府对全市旅游发展与管理工作实行领导和协调的职能部门,具体负责联系协调涉旅部门的工作,并对各区、县(市)旅游工作进行指导,避免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
  采取改制、转让、拍卖、租赁等多种形式,加快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国有旅游企业改革,明晰产权,搞活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原则,对旅游系统国有资产进行重组,组建杭州旅游集团公司,承担国有资产营运和保值增值责任。打破行业垄断与封锁,大胆尝试把部分景区(点)的经营权推向市场。牢固树立“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观念,积极鼓励国有、集体、个私和外资等各种经济成份进入旅游投资领域,尤其要吸引国际性旅游集团来杭兴办旅游业,形成多元化的旅游投资体制。
  (三)制订政策,落实措施
  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中央和省的有关精神,及时清理废止制约旅游业发展的过时政策和法规,并在市场准入、项目审批、财政税收、行业管理、宣传促销、人才管理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继续贯彻扶优扶强方针,积极引进和培育旅游大集团、大公司,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著名企业、旅行社和投资商来杭兴办旅游业,打造旅游领域的“航空母舰”。抓紧制定引进旅游人才的特殊政策,吸引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来杭创业。对在开拓市场、引入客源、招揽会展方面有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重奖。凡已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落实,逐条兑现,取信于民,取信于企业,取信于社会。
  (四)加强管理,优化环境
  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和景区环境卫生管理,搞好绿化洁化,提高景点环境卫生质量;优化景区商业网点设置,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制假售假、坑蒙拐骗、无证导游等行为,加强旅游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管理,制止不公平竞争,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加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强旅游立法和执法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地方性法规和与国家、省有关旅游法规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健全旅游执法监督机制,加强执法检查,规范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强化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互相监督、联合促销、优质服务意识,切实维护旅游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和行业公平竞争秩序。
  坚持“环境立市”。树立“以人为本”和“游客至上”的观念,优化各类服务,尽快实现从“以管理者为中心”向“以旅游者、投资者、经营者为中心”的转变。依托机场、车站、码头加快形成杭州市旅游集散中心,健全旅游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改善杭州中心城区至各景区以及景点间的旅游交通、公共交通和长途客运线路,建立全市串联的旅游呼叫中心和游客救援系统,形成区域一体化的旅游客运和服务网络。抓住杭州作为全国旅游电子商务试点城市的契机,运用现代化手段和网络技术,加快旅游咨询服务业、电子商务建设的步伐,逐步实现所有涉旅单位网络化,并与全国联网,力争使杭州成为华东乃至全国的旅游电子商务中心。继续实施“蓝天、碧水、绿色、清静”工程,创建一流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塑造“务实、创新、高效、廉洁”的政府形象;加大依法治市的力度,营造“公正、公开、公平、严明”的法治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文明、亲切、舒适、安全”的社会环境,共塑天堂新形象。

检索更多更新的法律法规请到: 《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购买法律图书请到: 《法律图书馆》--网上西湖法律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