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规速递>>纯文字版
中共西安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中共西安市委



(1998年12月30日中共西安市委九届三次会议通过)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世纪之交党领导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中共西安市委九届三次全会认真学习了中央《决定》,按照《决定》精神和省委对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部署,现结合我市实
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我市城郊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成就及跨世纪发展目标
1.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市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初步建立了新的农村经济体制,使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通过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走出了以市带县,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路子。充
分发挥西安科技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实施农业产业化带动战略,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我市城郊型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总产稳步增长。在耕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主攻粮食单产,狠抓商品粮基地建设,率先在西北建成第一个吨粮县。全市粮食总产突破200万吨大关,比1978年增长43.4%,单产增长70.4%。
——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建成了以“菜篮子”工程和“双三○”工程建设为主的一批颇具规模的菜、肉、蛋、奶、禽、鱼、瓜、果等鲜活副食品生产基地。特别是菜、果、蛋、奶等副食品不但满足了本市供应,还远销国内外。
——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推进以股份合作制为主的多种经济形式的改制工作,促进了工业园区和“甲级队”建设,全市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市属工业总产值的68.3%,农民人均
收入中有46%来自乡镇企业。
——扶贫经济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走智力开发与经济开发并重的路子,提高了贫困地区自身造血的功能,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基本生产生活的条件,蓝田县提前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其他贫困山区群众的生活也都有了改善,经济得到了发展。
——农村文明化程度显著提高。交通通讯事业快速发展,市、县、乡公路网络不断完善;通信覆盖率不断扩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的进步,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科技文化素质逐步提高。
2.今后我市城郊型农业和农村工作跨世纪发展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积极改善农业基本条件,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实施农业产业化带动战略,积极兴办龙头企业,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市场体
系建设步伐,高起点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小城镇建设,加速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由温饱型向小康和富裕型农村的转变。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

3.到2010年我市城郊型农业和农村工作跨世纪发展目标是: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起以长期稳定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调整农村经
济结构,逐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粮食总产稳定在190万吨左右,乡镇企业产值达到24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基本建成以大城市为依托的现代化城郊型农村经济,全市农村普遍实现小康目标并向更加富裕水平迈进。
——党管农村工作进一步改善,农村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全面推进,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形成乡镇机构精干、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健全、干群关系密切、社会秩序和治安状况良好的社会局面。
——全面推进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青壮年文盲基本消失,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医疗机构健全,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二、长期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4.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就是要长期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基本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在此基础上,积极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环境,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把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5.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对个体、私营经济在工商管理、市场准入、信贷等方面给予扶持,有效制止各种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理顺管理体制,创造宽松环境,促进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更大发展。要适应生产和市场需要,
发展跨所有制、跨地区的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鼓励城市及外地各种工商企业到农村与农民合作办实体,引导扶持农民采用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兴办经济实体,大力发展混合经济。要大胆探索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建立多元、明晰的产权关系,重点发展以农民的劳动联合与
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
6.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要切实保障农户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关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认真做好土地承包合同的签证、发证、管理和仲裁工作。延长土地承包期要严格按照政策规
范进行,不得随意缩短承包期、多留机动地、收回承包地和提高承包费。“小调整”间隔不得短于5年,并仅限于人地矛盾突出的个别农户,且调整方案必须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进行。机动地没有留的
不能再留。已经留的,必须严格控制在耕地总面积的5%以内,并严格用于解决农户间人地矛盾的必要调整。机动地也要按人均包。不能高价发包。土地流转必须建立在农民自愿有偿的基础上,不能以发展主导产业或规模经营为名,强行收回承包地高价发包,更不能强迫命令或平调。在近
郊农村,少数确实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
7.坚持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允许资本、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积极拓宽引进资金、技术的渠道,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
8.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物质利益。减轻农民负担要标本兼治,认真核定农民人均纯收入,严格控制村提留、乡统筹的限额,从明年起农民负担实行一定三年不变。切实抓好减轻农民负担制度建设,继续执行农民负担预决算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发放明白卡和收费使用统一收
款收据制度和专项审计制度。严禁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坚决纠正变相增加农民负担的错误做法,实行农村“三乱”专项治理部门责任制。对违反规定随意增加农民负担的要严肃处理。
三、坚持城乡一体,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9.坚持城乡一体,共同繁荣。要着眼于大城市与区县密切相联,相互依托的特点,充分利用大城市在经济、技术、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品质的同时,大力发展以鲜活、精美农副产品为主的多种经营,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我市城郊型农业
的发展。发展城郊型农业,要按照全面规划,综合经营,协调发展的原则,围绕城市需求,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我市农业市场化水平。
10.发展城郊型农业首先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要继续坚持提高单产、稳定总产、调整结构、改善品质的方针。在认真抓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加大农业投入力度,重点抓好商品粮基地建设和“三百粮食工程”建设,把我市粮食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1.继续抓好菜篮子建设。积极实施国家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规划,充分发挥我市城郊农村的区位、技术、资源优势,发展一批名优、精美、鲜活副食品,加强菜篮子批发市场和产地市场建设,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经营。蔬菜生产要在巩固近郊老菜田生产能力的同时,切实抓好蔬菜
基地向郊县转移的工作,积极稳妥地发展节能日光温室和无公害蔬菜生产。
“双三○”优质果林工程,要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销售、贮藏、保鲜、加工、运输等后续产业建设,努力占领国内外市场。
12.高度重视畜牧业生产。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突出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牧业。改良畜禽品种,提高饲养和疫病防治技术,发展饲料加工业。当前应着重抓好“两稳三促”工作,即稳定猪、蛋鸡生产,促进牛、羊和特种养殖生产。巩固提高高产奶畜、肉牛肉羊、瘦肉型猪
、笼养鸡四大基地建设,突出抓好“百万牛羊工程”。
13.重视发展观赏农业。一要因地制宜建立生产基地,发展拳头产品,实行专业化生产;二要建立观赏农业开发研究机制,提供有关生产、销售、出口、科研、培育、引进以及交流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服务;三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技艺和品种,开拓国内外市场。
14.努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继续发展各类商品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一批规模大、技术新、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合理确定生产、加工、销售之间的利益,协调企业和农民之间关系。使全市农业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迈向更高的阶段,促进城郊型农业向规模
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
四、围绕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加大改善农业基本条件的力度
15.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林业建设,严格保护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16.抓好节水市建设工程,建成农业节水市。以保护节约水资源为中心,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普及。坚持建管并重,效益优先的原则,进一步抓好全市高标准节水灌溉示范工程,继续抓好周至、临潼节水增产重点区县建设。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管道输水和渠道防渗等节水灌
溉技术,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2005年前,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00万亩,有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基本上实现全市农田灌溉节水化。
17.切实抓好供水工程建设。把实施“甘露工程”和开展“水利扶贫”活动结合起来,尽快建成一批新的水源和管网工程,缓解缺水城镇的用水困难。加快实施黑河水利枢纽工程等城镇供水工程和已经确定的项目。积极做好辋川河二期引水工程(李家河水库)前期调研、论证、立项
工作,解决蓝田、长安县27万亩农田灌溉、人畜饮水困难。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全市农村人畜饮水困难。
18.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继续推进荒山、荒坡、荒滩、荒沟使用权的承包、租赁和拍卖,完善合同管理办法,切实保护开发者的合法权益,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治理“四荒”的积极性。有计划地建设一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重点抓好蓝田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验示范项目和秦岭沿
山区县的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大力提高森林覆盖率。调整林业主营方向,变伐木为营林护林,停止天然林的采伐。利用五年时间,全面完成全市20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的退耕还林。
19.加快农村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行“民办公助,民工建勤”和“县建市助”的做法,建设、养护好县乡公路。着力改变我市山岭地区交通落后状况。抓好公路两旁绿化林带、观赏农业带建设,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求,加快农村电力和通信建设。不断提高农业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
20.按照市场取向,改革和完善农业投融资体制。积极引导、鼓励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加快“五小水利”(机井、小型水库、抽水站、引水渠道、水电站)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民办水利的发展。
实施“退二进一”战略。吸引和支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工商企业投资开发农业,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继续实行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制度,加快农田水利、农村公路等建设。积极增加农业信贷资金,重点扶持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骨干项目。大力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促
进各种生产要素合理组合,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五、继续加快乡镇企业发展
21.进一步确立乡镇企业的战略地位,继续坚持“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方针。调整结构、创新体制、推进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力争“九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20%;2000年至2010年,年均增长速度12%。
22.加快乡镇企业园区建设。今后两年要重点抓好35个重点小区建设。在此基础上,力争到2010年使重点小区增加到70个。要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区集中连片发展。小区建设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实现与小城镇资源、设施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23.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城区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及旅游服务业。郊县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储藏、保鲜、运销业;产品结构调整,要注意提高科技含量,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和外向型经济,增强市场竞争力。
24.积极推进科技进步,狠抓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快技术改造,积极贯彻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实施名牌战略,把上质量上档次作为主攻方向。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大中专以上毕业生到乡镇企业工作,吸纳退休、下岗职工中的优秀人才到乡镇企业工作。加快市乡镇企业培训
中心的建设,大规模培训人才;多层次拓宽人才渠道,培育一支跨世纪的经营管理队伍。
25.把扩大外引内联作为加大乡镇企业投入的主渠道,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东西部合作,各区县尽快建立乡镇企业发展基金。各级金融部门要积极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对有望创名牌和有出口创汇能力的企业加大投入力度。
26.加快乡镇企业改制工作。“九五”末重点完成乡村集体企业改制,建立新的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十五”期间,重点加强指导与示范,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重点抓好企业基础管理和质量、信息、财务、人事、营销、统计等专项管理,组建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乡镇企
业集团。
27.依法保护乡镇企业合法权益,切实改善企业发展环境。加大《乡镇企业法》宣传贯彻力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坚决制止“三乱”现象,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依法处理。
六、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28.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建立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9.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初级市场。建立和完善市县(区)中心市场,跨区域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沿边市场和农村集贸市场,积极开拓境外市场,大力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和信息市场。在全市逐步形成一个以集贸市场为基础,专业市场为骨干,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市场网络。
30.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坚决贯彻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和粮食收购资金全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加快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步伐。继续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要在国家管好储备、进出口和质量的前提下,从1999年棉花年度起,放开购销
价格,拓宽流通渠道,逐步建立起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棉花资源合理配置的新机制。
31.重视农产品储运、加工、销售等后续产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从事农副产品流通的企业,带动和搞活农副产品流通。转变供销合作社经营机制,围绕产业化经营和大宗农产品营销,采取多种形式发展与农户联合的专业合作社。采取灵活政策,鼓励和引导一些大中型工商
企业进入农业领域,在农村生产、流通中充当龙头。继续发展和壮大农民营销队伍,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组织化程度,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搞好农副产品流通。
七、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32.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各级党政领导及农业、农村工作部门,必须牢固树立“科教兴农”的战略思想,通过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33.加快现有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重点抓好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的粮食高产开发综合配套技术;农作物良种推广配套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百万牛羊工程综合配套养殖技术;农机节本增效技术;农副产品保鲜、贮运、
深加工技术;机械化收、种、还田综合配套等技术的推广。
34.完成一批对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的科研项目。在种植业方面,重点抓好农作物良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猕猴桃等优质果品保鲜、贮藏、加工技术研究;在养殖业方面,重点抓好牛、羊、猪、鸡和特种经济动物引种、改良和养殖技术、畜禽疫病防治技术、新
型添加剂混配饲料、农作物秸秆过腹还田技术研究;在农业机械方面,重点抓好节水灌溉、化肥深施机械、玉米收获和秸秆还田机械的研究;在宏观管理方面,要以农业现代化为目标,重点抓好区域性特色农业、两高一优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研究。
35.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加快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各级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专业协会、学会、研究会、服务队、农业技术开发公司等民办专业服务组织开发推广农业技术,发展高新技术农业企业,
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36.加快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总公司建设。坚持转换机制、科学规划、综合开发、招商引资的发展战略,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生态农业、工厂化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建设,以及加快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新路子,使之成为我市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样板
,开发和推广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基地,充分发挥其在我市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试验、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八、切实抓好小城镇及农村民居的规划和建设
37.搞好小城镇和农村民居建设,是提高我市城镇化总体水平,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要克服村镇建设和农民住房建设中的混乱无序状态,有效遏制重复低水平建设,统一规划、精心实施、规范管理,使全市小城镇及农村民居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38.小城镇及农村居民建设规划要有科学性、超前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正确处理节约土地、经济适用、方便群众生活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把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园区、市场网络、社会服务体系、生产生活设施、污水处理等相结合,使其能够发挥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周围农村发展。
39.严格规划审批制度。小城镇(建制镇、集镇、乡镇政府所在地)规划,由区县人民政府制定,区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后,由市建委代市政府审批。村庄和农民住房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制定,区县人民政府审批。凡未按规定报批规划的,一律停止用地和建设项目审批,停止民
居建设,否则,按违章建筑处理。
40.抓好小城镇建设的典型示范工作。市级有关部门抓好中央、省、市五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和五个小城镇建设试点。各区县根据各自实际,抓好1——3个小城镇建设样板。市建委、市科委、市小康办抓好一批新村建设、旧村改造示范村建设,以及不同形式的、特色鲜明的民宅
示范户建设。
41.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鼓励农民向小城镇迁移。凡带资金、带技术在小城镇工作、有固定住所和稳定生活来源的;在小城镇务工经商,兴办二、三产业,购买住房或经批准自建住房的,在户籍登记、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与当地居民同等对待。
42.大办农村公路交通。实现本世纪末,西安至各区县高等级公路连接、乡镇与区县黑色路面连接、平原村与村之间及村庄内部道路全部硬化的目标。
九、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43.农村奔小康是跨世纪的农村工作主题。坚持以扶贫攻坚奔小康总揽农村工作全局,采取切实措施,扎扎实实推进农村小康建设。
44.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因地制宜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兴办农村二、三产业,努力培植区域性支柱产业;实行种养加相结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积极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开辟致富门路,确保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45.采取多种方法解决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人口脱贫和温饱问题。一是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智力开发与经济开发并重。在科教开发、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的同时,大幅度、多渠道增加扶贫投入,重点改善其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在巩固蓝田县脱贫成果的基础上,及时将
扶贫重点移向周至、户县及其它县区的山岭地带;三是实施易地扶贫。有计划地实施蓝田、周至山区的移民工程;四是推广小额信贷等扶贫资金到户的有效做法,把小额信用贷款作为服务农民和农村的重要任务,落到实处;五是继续搞好市级部门对口支援工作,搞好联县扶贫工作。
46.搞好小康乡镇和小康村建设。继续实行市级职能部门和单位帮建小康乡镇以及有关部门包小康指标制度。市级有关部门要制定本部门的帮建规划和实施意见并认真落实。各区县要建立加快小康建设的奖惩机制,推动奔小康工作。初步达到小康标准的区和乡、村,要继续努力,积
极向宽裕型小康迈进。全市农村1999年初步达到小康目标,2010年实现宽裕型小康。
十、加强以党支部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
47.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要全面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和乡镇党委建设,同时发挥共青团、妇联、民兵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努力提高农村
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48.加强村党支部建设的关键是选配好村支部书记。培养选拔一批高素质、有广泛群众基础、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年轻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将他们充实到村党支部或村民委员会的领导班子中去,继续采取领导联系、部门包村、干部蹲点的办法,帮助整建贫困村和后进村党支部班
子。力争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全市绝大多数村实现“五个好”(好班子、好队伍、好路子、好制度、好机制)目标。
加强乡镇党委建设。以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优化班子结构,健全完善乡镇党委功能,认真解决好乡镇党委、政府协调能力较低、乡镇干部变动频繁的问题,充分发挥乡镇党委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49.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定期轮训制度,从明年开始,力争用5年时间,分期分批地对全市2万多名农村工作干部进行一次全面轮训,全面提高农村工作干部正确执行政策、坚持依法办事、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强他们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搞好两
个文明建设的本领。要大力宣传、表彰和奖励政绩突出、群众拥护的基层干部,重视从优秀的村干部中培养和选拔乡镇干部。
50.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重点建立健全好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制度,以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以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为主
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十公开”制度。
促进乡级民主建设,主要是要坚持和完善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直接选举制度,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要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乡镇政府要转变职能,精减机构,裁减冗员,做到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政务公开。
十一、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1.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把紧紧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目标,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农村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52.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不懈地组织广大农民学习邓小平理论,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树立团结互助、扶贫帮困、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开展延安精神教育,
激励农民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开展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强化农民的政策意识;积极开展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活动,引导农民自觉移风易俗、革除陋习,不断提高农村文明化程度。
53.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着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继续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各类教育和培训相衔接的农村教育体系。实行多渠道办学,增加农村教育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
对于长期工作在边远地区的教师要在政治上、物质上给以帮助,切实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重视解决好少数地方出现的儿童辍学,特别是女童辍学问题。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农村中小学要注重全面素质教育和专业实用技术教育。积极发展职
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重视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农业生产实际,合理调整教育结构,组织农民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营销技能,培养和造就大批新型的农民技术人才。
54.继续组织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民业余文化娱乐活动。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健全农村合作医疗网络,力争到2000年使广大农民享有初级医疗保健,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55.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变,既定的工作控制目标不变,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变;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把计划生育与发展农村经济、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家
庭相结合;建立以乡镇为依托,以村组为主体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全面实施计划生育“村为主”战略。力争到2000年和2010年,全市总人口要分别控制在695.78万和763.6万人以内。
56.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农村盗窃、抢劫和为害一方的地方恶势力,扫除吸毒、赌博、卖淫、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依法打击邪教和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制,对一些治安混乱地区有计划地进行重点整治和专项“严打”
斗争;加强群众联防联治工作,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十二、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57.贯彻落实党管农村工作的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不动摇,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作为整个农村工作的中心不动摇,坚持党对农村的领导不动摇。各级党委一定要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地位。特别是郊县党委要把主要精
力和工作重心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亲自动手解决一些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实好,把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各行各业要大力支持农业,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要把对农业的投入、农民的增收、农村
社会稳定及党在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作为衡量区县党委工作的首要内容。
58.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农村少数干部思想不正,办事不公,甚至以权谋私,违法施政,严重影响了党、政府同农民群众的关系,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群众积极性,必须引起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要把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管理、教育作为一件大事,认
真抓好。要制定农村基层干部施政守则,严格规范干部施政行为,坚持不懈地搞好农村干部廉政建设。同时要为农村干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坚决制止各种打击报复乡村干部的行为。
59.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实行民主科学决策,把开拓进取意识与求真务实精神结合起来,按照客观规律指导农村工作,防止瞎指挥,减少工作失误。善于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提供服务的方
法处理同农民的关系,切忌简单粗暴、强迫命令。充分尊重和保护农民的首创精神,对农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及好的做法,要及时加以总结和推广。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反对虚假浮夸,多为基层办实事而不加重基层负担,不搞脱离实际的达标升级活动。
60.要按照统一、精干、高效、有权威的要求,组建和完善各级党委农村工作机构。对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创造条件,压实担子,把党管农村工作这一原则落到实处。



1998年12月30日
检索更多更新的法律法规请到: 《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购买法律图书请到: 《法律图书馆》--网上西湖法律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