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规速递>>纯文字版
关于印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1998年9月14日,财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计委、建委(建设厅)、文物局:
自198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准公布了9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对保护城市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起了重要作用。为了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根据国发〔1994〕3号文件关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的精神,经国务院同意,中央设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为了加强对此项资金的管理,现制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附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管好用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加强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建设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有关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是中央设立的专项用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确有长期保护价值的重点历史街区及文物的保护规划、维修、整治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申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必须符合下列具体条件: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按规定程序批准。历史街区已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认定为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并明确划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
(二)该街区内环境风貌保存完整统一,能反映出当地某一历史时期的典型风貌特色,有较高历史价值。
(三)该街区内反映历史上典型风貌的房屋建筑、构筑物及环境要素(道路、河流、树木、墙院等)基本是历史上的原物,不是仿造的。
(四)该街区当前面临自然破坏的威胁,需及时抢救。
第四条 历史文化名城项目的申报应严格按程序逐级完成,不得越级申报;申报的项目必须已安排落实大部分资金;项目应由省(自治区)计委、财政厅(局)、建委(建设厅)、文物局联合上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由四部门对所报项目共同筛选、论证、审核、研究确定。当年申报的项目必须于上一年度12月底以前上报到上述国家有关部门,以便当年资金及时到位。
第五条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按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项目出发进行安排。其中属于基本建设项目的资金,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负责审批;属于维修项目的资金,由财政部负责审批。
第六条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不列入地方财政支出基数,由中央专项拨款。
第七条 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和城市规划、文物保护等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工作。保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资金需要量大,各地人民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在财力可能的情况下,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并与中央专项资金统筹安排,结合起来使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第八条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实行无偿分配,地方不得转作有偿使用。
第九条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必须实行专款专用,不得用于行政事业机构开支和人员经费;不得用于楼、堂、馆、所建设。属于基本建设的项目,要按国家有关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要求,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控制开支范围,搞好项目建设成本核算,切实用好资金,提高投资效益。资金到位后应在计划期限内完成实施计划。各级计委、财政部门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如发现有挪用、损失浪费和不按规定使用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要严肃处理。各级建设部门和文物部门负责监督工程的实施和验收。项目完工后,应将资金决算、项目实施效果报告(文字、照片)在3个月内及时上报国家四部门。
第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补充规定。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检索更多更新的法律法规请到: 《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购买法律图书请到: 《法律图书馆》--网上西湖法律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