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规速递>>纯文字版
吉林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办法
吉林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五保供养,是指对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村民,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五保供养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五保供养工作的管理与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配合民政部门共同做好五保供养工作。
第五条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五保供养工作的实施。

第二章 五保供养对象
第六条 五保供养对象(以下简称五保对象)是指村民中符合下列条件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一)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虽有法定扶养义务人,但是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
(二)无劳动能力的;
(三)无生活来源的。
法定扶养义务人,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负有扶养、抚养和赡养义务的人。
第七条 五保对象的确定,应由村民本人申请或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乡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由乡级人民政府向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由县级民政部门发给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统一印制的《五保供养证书》。
第八条 对于符合五保条件的人员,乡级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按规定为其办理手续,确定其为五保对象,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拒绝办理。
第九条 五保对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乡级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停止五保供养,收回《五保供养证书》。
(一)亲友自愿承担全部赡养义务,五保老人同意,且有赡养协议,并经村委会和乡级人民政府认定的;
(二)未成年五保对象自愿接受他人抚养,养父母自愿承担全部抚养义务,经乡级人民政府允许,并签订抚养协议的;
(三)有了法定扶养义务人,且法定扶养义务人具有扶养能力的;
(四)重新获得生活来源的;
(五)年满16周岁,已结束学习生活,且有劳动能力的。

第三章 五保供养内容与标准
第十条 五保供养的内容是:
(一)供给实际需要的粮食和食油;
(二)供给生活必需的燃料;
(三)供给生活必需的服装、被褥、鞋帽,并定期更换、拆洗;
(四)保持其住房安全、保暖、不漏雨;
(五)及时治疗疾病;
(六)料理生活不能自理者;
(七)妥善办理丧葬事宜;
(八)保障未成年的五保对象依法接受义务教育;
(九)供给生活必需的其他用品和零用钱。
第十一条 五保供养的标准,由乡级人民政府按不低于当地村民一般生活水平的标准确定,并随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提高。

第四章 五保供养形式
第十二条 五保对象的供养形式可根据当地的经济条件和特点实行分散或集中供养。
第十三条 分散供养包括五保对象独自生活、包户供养人代养和五保对象与亲友共同生活、由亲友供养二种形式。
分散供养的,由乡级人民政府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受委托的供养人、五保对象三方签订供养协议,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财产或遗产的处理办法。
第十四条 集中供养包括乡(镇)、村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举办的敬老院,村民小组举办的五保庭院。
第十五条 敬老院应当建立健全服务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行民主管理,文明办院。
第十六条 敬老院应当创造条件,接纳社会老人自费入院养老,逐步把敬老院办成全社会的养老服务中心。
第十七条 乡级人民政府应以敬老院为依托,建立群众性的五保服务组织,与社会有关方面共同做好五保供养工作。

第五章 供养费用
第十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提供五保供养所需的经费和实物。
第十九条 敬老院应努力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发展院办经济。政府有关部门对敬老院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给予优惠照顾。
敬老院院办经济收入除部分用于发展生产外,主要用于改善五保对象生活。
第二十条 五保对象承担的费用和劳务一律免除。未成年五保对象在接受义务教育期间免交学费。
第二十一条 灾区或贫困地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救灾救济款、物时,应优先照顾五保对象。
第二十二条 提倡和鼓励社会各界向五保对象捐赠款、物。

第六章 财产管理
第二十三条 敬老院的合法财产,属该敬老院的兴办者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二十四条 五保对象的个人财产,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独自生活的五保对象,其个人财产本人有权使用,但不得自行处理,其死亡后,遗产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二)由亲友代养的五保对象,其财产按照五保供养协议处理;
(三)在敬老院供养的五保对象,其个人财产归敬老院所有;
(四)未成年五保对象,其个人财产任何人不得强占或变卖,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管,待停止五保供养后,及时归还本人。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对五保供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督促乡级人民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做好五保供养工作。
第二十六条 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在五保供养中的具体职责是:
(一)按规定筹集和发放五保对象的口粮、烧柴等生活资料;
(二)检查督促受委托的供养人按照供养协议履行供养义务;
(三)承担五保对象的疾病治疗和丧事处理;
(四)负责五保对象的房屋维修与建设;
(五)及时向上级反映五保供养工作的情况和问题。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五保供养工作制度和档案;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五保供养工作制度和内容齐全的五保户单户档案。
第二十八条 乡级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对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及时办理发证手续的,五保对象及其亲友有权向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请求,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督促乡级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及时办理。

第八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九条 在五保供养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一)认真贯彻《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本办法,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义务供养五保对象或积极捐赠款、物支持敬老院建设,社会影响较大、事迹突出的;
(三)长期从事五保服务工作,成绩显著的。
第三十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其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五保对象条件的村民,不为其办理五保手续的;
(二)侵犯五保对象合法权益的;
(三)因工作失职造成五保对象外流乞讨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四)贪污、挪用、滥用五保供养款、物的。
第三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或者受委托的供养人未按照供养协议规定供养五保对象的,承担供养协议中规定的违约责任,并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或乡级人民政府督促其改正。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9年7月8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吉林省农村五保供给工作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1996年10月28日
检索更多更新的法律法规请到: 《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购买法律图书请到: 《法律图书馆》--网上西湖法律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