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规速递>>纯文字版
印发《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


通知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下称《纲要》)业经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区、县级市规划和市各部门的专项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与《纲要》相配套的各专项规划(将由市计委另行下发)具体如下:
一、广州市工业“九五”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
二、广州市交通运输业“九五”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
三、广州市能源“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
四、广州市农村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规划
五、广州市商品流通“九五”计划
六、广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九五”计划
七、广州市旅游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
八、广州市建筑与房地产业“九五”计划
九、广州市信息产业“九五”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
十、广州市市场体系建设“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
十一、广州市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发展规划
十二、广州市社会保障“九五”计划及2005年发展规划
十三、广州市人口机械增长和“农转非”工作“九五”计划
十四、广州市东南部开发“九五”计划及2005年发展规划
十五、广州市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
十六、广州市1996年到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规划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1996—2010年是广州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国际大都市的历史性时期。为了明确这一时期全市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以《广州市十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发展方案》、《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现代化建设规划》、《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建议》为依据制定的政府规划,各有关方面必须配合实施和执行。

一、现代化进程评估
(一)“八五”时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八五”时期,我市围绕着十五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国际大都市的发展战略,以及于1998年率先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加大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力度,“八五”计划主要指标基本完成或超额完成。
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国民经济进入持续快速增长新阶段,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国内大城市前列。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43.07亿元和1.9万元(当年价),“八五”时期年均增长分别为19.86%和17.48%。国内生产总值提前于1992年实现比1980年翻? 椒牡谝徊秸铰阅勘辍? ──展开了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布局,基础设施和城市环境得到改善。旧城区改造和东南部新城区开发进程加快,城市建成区扩大至259平方公里,地铁、珠江新城、环城高速公路等一批跨世纪的基础设施工程相继铺开,供水、供电、供气和交通电信设施大大得到加强,市容面貌
明显改观。
──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六大产业支柱作用得到加强。轻纺工业产品通过优胜劣汰实现了升级换代,“菜篮子工程”基本满足了市民生活需求;六大产业(高科技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商品流通业、金融保险业、建筑与房地产业、旅游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199
0年的55%提高到65%,第三产业比重1995年达到47.94%。
──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裕,财政金融实现了良性循环。199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46.83亿元,比1990年增长2.7倍。五年累计预算内财政收入313.61亿元,比“七五”时期增长1.75倍。信贷长期保持存差,1995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88
6.89亿元,存大于贷达720亿元。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文明进程加快。1995年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1%。文教体卫等社会事业有较大发展,人口规模得到控制。
──市民生活步入殷实小康阶段,社会风气健康向上。1995年城镇居民年人均生活费收入8553元,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4483元,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9.61平方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
2、外向型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有效地发挥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基地作用;1995年全市“三资”企业达7825户,驻穗外资金融机构已达48家,驻境外企业已发展到130多家。
──不断拓展的外贸出口市场为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五年累计全市外贸出口总额190.81亿美元,年均递增33.87%,其中1995年达62.04亿美元。
──境外投资成为全市经济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五年累计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8.71亿美元,其中1995年为22.53亿美元占全市经济建设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3、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向了市场经济新起点
──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使国民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1995年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其他经济的比重约为30.59:11.67:57.74。
──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正在转向市场机制。企业体制改革正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不断深化。市场体系初步形成,资源配置由以计划渠道为主转为以市场为主。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向宏观管理和间接调控为主。政府机关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取得显著成效;建立了具有广州特点的“战略决策、市场调节、规划引导、总量控制、政策协调、综合平衡”的宏观调控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1、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制约着经济的健康发展,产业整体素质低,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群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小,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缓慢,经济效益有待提高。
2、经济体制尚未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未有大的突破,国有企业活力不足,市场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尚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3、综合环境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社会治安比较严峻,市区交通堵塞严重。
4、中心城市优势不明显。金融中心建设步履艰难,信息中心和旅游、商贸中心的功能有所削弱,未能起到全面带动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也未能对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形成较强的综合辐射能力。
5、人的综合素质不高。科技人才不足,社会风气有待进一步净化,文化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6、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中心城市管理新体制尚待完善,市政府依法治市的责权利不配套,城市管理有待增强。

二、“九五”计划的主要任务与目标
(一)主要任务
根据《中共广州市委关于制定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建议》中有关未来经济发展的环境分析,结合我市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进程需要,“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力争国民经济总量倍增,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第二,加快推进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形成经济运行新机制,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
第三,优化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培育和扩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实壮大六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三高农业”,加快金融和信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第四,加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主骨架和以法治市的新秩序。
第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第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高教育水平和科技实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七,加快城区和市属县级市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全市经济腾飞的排头兵。
第八,实施对外开放升级战略,提高经济国际化程度。
第九,建立健全宏观管理新模式,增强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级力和效率。
第十,市民生活小康阶段向初步富裕阶段过渡。
(二)发展目标
到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总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00亿元左右(1995年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3%左右。
──工业总产值达到2735亿元左右(1990年不变价),年均增长约15%。
──农业总产值达到90亿元(1990年不变价),年均增长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46亿元,年均增长16%。
──外贸出口总值约120亿美元,年均增长14%左右。
──利用外资达到37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10%左右。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150亿元,年均递增10%左右。
──市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33亿元(按国家计划口径,不含直接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左右。
──物价总水平控制在年均增长10%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11‰以下,户籍人口控制在705万人以下,常住人口不超过780万人。
2、结构和效益指标:
──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大致调整为5:44:51。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低于1.2吨标煤。
──全员劳动生产率约为8.6万元/人。
──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40%和88%左右。
──万元工业产值烟尘排放量低于0.006吨。
──噪声控制达标区覆盖率达到70%以上。
──耕地面积不少于1278平方公里。
──森林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0%。
3、人均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万元(现价),年均增长10%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生产费年收入超过17000元(现价),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实际增长5.5%。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现价),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实际增长4.5%。
──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各达到12平方米。
──人均拥有电话机数为0.6部左右。
──人均占有城市道路面积约为8平方米。
──人均发电装机容量达到0.6千瓦。
──人均日生活用水量达到600升。
4、科技和教育发展指标:
──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50%。
──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3.8%。
──受高中以上教育的人口比重达到30%左右。
──全市公共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左右。
(三)发展蓝图
“九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比1980年翻三番半,争取综合经济实力在国内大城市中的位次前移;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基本达到亚洲中等发达国和地区九十年代中期平均水平,实现由小康阶段奔向初步富裕阶段;到1998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
000年,初步展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格局,全市经济繁荣活跃、社会安定有序、生活舒适富裕,广州作为华南地区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心城市的作用明显增强。

三、产业现代化
发展的重点是对国民经济起支柱作用的六大产业群,以及在现代化过程中带头作用的信息产业。通过提高第一产业中的“三高”农业、第二产业中的高科技制造业、第三产业中的科技和金融及信息业的比重,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为主向集约型为主的转变。
(一)六大支柱产业和一个带头产业
1、高科技制造业。
发展方向是:以八个“龙头”制造业为主体,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的名牌产品和企业集团,到2000年高科技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20%。
(1)八个龙头制造业。
──汽车工业:加快实施标致汽车第三期工程,以市场为依据选准车型,到2000年形成年产15万辆的生产能力,零部件国产化率提高到80%以上。羊城汽车着重发展轻型载货车、客车和变型乘用车等系列产品,到2000年形成年产5万辆的能力。高起点引进汽车零部件制造
技术,主要配套产品基本满足整车生产需求。规划到2000年汽车工业总产值约402亿元,年均递增约60%。
──摩托车工业:到2000年,形成100万生产能力。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车型;发动机等关键部件基本国产化。规划到2000年摩托车工业总产值约160亿元,年均递增约47%。
──电子通信工业:重点发展数字程控交换机、移动通信及导航设备、计算机、中高档扬声器、大屏幕彩电、摄录一体机及关键的精密零部件的生产,以及复印机、文件分发和图文传真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有线电视信息系统等新型消费类电子产品。力争到2000年主要产品有50
%左右达到国际九十年代水平,10%左右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电子通信工业总产值约140亿元,年均递增约20%。
──家电工业:积极应用微电子、传感、模糊逻辑、电子语言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生产高档、环保、节能家电产品和小家电产品,加快低档产品升级换代,力创更多的国际名牌家电产品。规划2000年70%的家电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九十年代先进水平,10%达到
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家电工业总产值约156亿元,年均递增约23%。
──石油化工工业:以乙烯工程为龙头,扩大乙烯生产能力至30万吨/年,配套发展下游产品和深加工系列产品;继续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化纤原料和氯产品,提高现有树脂产品的档次。原油加工量年生产能力从现有的520万吨扩大至一期650万吨,二期1200万吨。
──医药工业:扩大原料药、制剂、高效中成药的生产,研究开发医药新产品和海洋药物,增加医疗制剂等产成品出口。规划2000年工业总产值80亿元,年均增长16%,95%以上主要产品达到九十年代水平。
──食品及饮料工业:扩大啤酒等饮料的生产规模。扩大啤酒、咖啡、味精、饼干、罐头等产品生产规模。发展替代进口的食品原料和辅料,不断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保健食品和各种新兴食品。规划到2000年工业总产值约220亿元,年均递增约13%,主要产品技术水平接近国
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冶金工业:应用连铸连轧、炉外精炼等新技术、新工艺和节能降耗新技术,发展各种能替代进口、适销对路的型钢、板、管、带和优质钢、合金钢等系列产品。钢铁工业要广泛采用微电子技术实现生产全过程控制,整体工艺和技术装备、产品质量要达到国际九十年代初期先进水平
。规划到2000年钢材年生产能力扩大到210万吨,其中冷轧薄板材80—100万吨、不锈钢棒材和线材11万吨。冶金工业总产值约110亿元,年均递增约25%。
(2)六个新兴工业。
──电子技术工业:重点是开发多媒体计算机应用工业技术,以此推动相关的高科技微电子产品及元器件产业的发展,形成以广州电子工业园和软件工业园、多媒体CAI研制中心为重点的计算机产业基地。
──生物工程工业:重点是开发其在医药、食品工业上的应用技术,大力推广生物发酵技术及发酶工程的应用技术,开发甲乙型肝疫苗、抗病毒、干扰素、人体基因工程药物、抗病基转化技术及产品、组织培养技术及产品等。积极发展应用生物技术处理工业废渣和生活污水。
──新材料工业:重点是开发生产各种高分子化工材料,各种复合高分子材料,高技术高附加值金属材料等。
──高新技术医疗器械工业:重点是开发生产血液透析类产品、电视内窥镜手术图像显示设备、一次性医疗器具产品、射频系列治疗仪、齿科类产品、脊椎牵引床、医院通用设备、心血管治疗设备、保健康复机械等九类医疗器械设备,并形成一定规模和能力。
──新能源工业:重点是开发生产太阳能集热芯、太阳能干燥设备、硅光电池、太阳能制冷产品、各种节能灯及配套器件、能源设备产品及原料等。
──环保工业:重点是发展大气保护、水处理、噪声防护、固体废物处理、环保药剂、监测仪器等方面的环保产品等。
(3)传统工业改造。
应用高新技术改造轻工、电气和电工、机械制造、船舶、能源,纺织服装、建材、橡胶等广州传统工业。大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电气和电工类产品重点发展220KVA级变压器和200KV级断路器,电梯电机和特种电机,大力发展体积小、大容量、高性能、智能化、组合式、寿命长的低压电器及电力电子元件。
纺织服装工业重点发展化纤及化纤原料,提高印染后加工水平,努力形成衬衫、针织、牛仔、皮衣羽绒和家居休闲等五大时装服装系列。
建材工业重点发展高标号水泥和高档装饰材料。
机械制造业主要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机械及基础类产品,包括高速、新型高档电梯系列产品、轻工机械、基础机械、模具和基础元器件等。大力引进数控加工等关键技术和设备,提高基础类产品质量和专业化协作水平与配套能力。
船舶工业努力开发生产特种船舶、工程船舶、高速客船,以及冷藏集装箱、铅质集装箱、罐式等特种集装箱。
能源工业要发展高效率、低污染、调峰能力强的大容量发电机组,配套建设脱硫装置,改造污染大的中小发电厂,规划2000年建成火电机组221万千瓦、柴油机组50万千瓦。加强电网建设和输变电设施建设,改善供电状况,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
2、金融保险业。
将广州建成依托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辐射华南地区及华中与西南部分地区,沟通港澳和国际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到2000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6000亿元以上,证券交易量达3500亿元左右。
建设广州金融中心的基本要求是:拥有相对集中的金融组织机构,具备较为完善的金融市场,发挥聚合扩散境内外资金的融资中心功能,成为国家重要的金融管理实施中心和金融政策操作中心。
发展的重点是建立四个体系和形成八大中心市场。
四个体系是:
(1)金融市场体系。分批建立和完善区域性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期货市场。
(2)金融组织体系。加快引进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增设新的银行和银行网点,积极发展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建立金融功能区和外资金融机构区。
(3)金融管理体系。加快人民银行职能转换,发挥其对金融业发展的指导作用,强化对各类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各类同业公会自律管理功能。
(4)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广州电子支付系统,扩大同城票据清算中心的业务处理能力和覆盖范围,扩大全国卫星联网的资金汇划中心的业务,加快实现全市银行之间的电脑联网和金卡工程建设,并与国内主要城市金卡工程联网,进一步扩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和国际经营业务,确保广州
与国际间金融交易在技术上的安全与效率。
八大中心市场是:
(1)证券交易中心市场。协调好广州证券交易中心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关系,通过电脑联网的方式实现实现市场一体化。扩大交易中心上市和交易的有价证券品种和企业,增加异地会员。
(2)资金拆借中心市场。将头寸拆借、短期融资和短期债券融通的辐射面覆盖整个华南经济区,并将区域内中介业务服务延伸到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通过货币市场开展全省和华南区域内的公开市场操作,使广州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分中心。
(3)商业票据贴现中心市场。积极开展承况、贴现业务,建立珠江三角洲票据结算体系,促进区域内短期融资票据化。
(4)资金清算中心市场。积极组织经济区内各金融机构参加广州市同城票据交换,并完善交通通讯条件,组织及统筹安排华南经济区金融网络跨行业跨地区的业务联网。
(5)外汇交易中心市场。完善银行间外汇市场,扩大外汇交易中心广州分中心的交易范围,吸收华南经济区内城市外汇指定银行参加交易和清算,争取全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授权,开展人民币对外币的远期交易试点,开展外币间的即、远期实盘买卖,为企业提供防范外汇风险的服务。

争取对个人和企业全面开放外汇业务,率先开展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加强区内的外汇调剂。
(6)保险中心市场。积极组建各类保险机构,引进外资保险机构,拓展各种保险业务,发展保险市场,开展经济区保险公司之间的再保险业务。
(7)金融信息中心市场。加强各金融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的联网,提高对金融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处理能力,为社会提供系统、广泛、有用的评审类信息咨询、委托中介类信息咨询和综合类信息咨询服务。
(8)金融人才培训中心市场。组建广州金融学院,办好现有的各级各类金融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培养熟悉国际惯例和国际金融市场规则的管理人才,做好引进国外金融人才的工作。
3、交通运输业。发展重点是:加强广州港口、铁路、航空枢纽建设,建设穗港珠三地间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提高交通运输邮电设施装备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增强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配套能力和综合运输能力。到2000年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270亿元,客运量6.2? 骋谌舜危踉肆浚?73亿吨,港口吞吐量1亿吨。
(1)港口建设。大幅度提高广州港和南沙港吞吐能源、原材料、集装箱和外贸进出口货物的能力。扩大内河港口通过能力。在广州保税区的基础上建立黄埔自由港,发展以集装箱运输和大型远洋船舶运输的国际运输。续建新沙一期工程6—10号泊位,新建新沙二期工程,建设新沙
集装箱码头八泊位延长段;浚深广州港黄埔出海航道,重点扩建东江口码头和赤坭港,新建五和港、鸦岗等内河港口码头,开发和整治增江河。
(2)铁路建设。加强和改善客货车站和货场布局,增强编组站解编能力,新建和扩建一批铁路客货车站和站场,包括广州东站、大朗货场等,广州北至棠溪专线等支线、联络线、复线。市区分步建设两条地面轻轨和地铁第一、二、三期工程。
(3)公路建设。提高干线公路等级,加快高速、高等级汽车专用路建设,加快公路环线、联络线建设,分流穿越市内的过境车流,大幅度提高城市出入口通过能力。建成并投产总里程为105.85公里的三条高速公路,总里程为374.3公里的13条一级公路,总里程为266公
里的二级以下公路。改建和扩建在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21条城市级主干道、2条环路、2条北部外围半环路,加强16条对外出口道路的对外通道能力,增设天桥、过江大桥、隧道以及社会停车场(库)等城市交通设施。
(4)机场建设。重点是搞好广州航空枢纽建设。广州新国际机场要按近期年旅客吞吐量2700万人次;中期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的规模和多功能、具有国际现代化水平的要求,加快建设步伐。在新机场启用前,白云机场要完善客货运输设备配套和更新各地面附属设施,最
大限度地提高机场承受能力。
(5)邮电通信业。积极开拓新型通信业务,增设公用电话亭和电信营业网点,使平均服务人次、电话交换机容量等方面均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加快建设广州市话网扩容、通信管道道、长途交换系统扩容、电信机楼和中联通电话系统。兴建广州邮政新枢纽。高起点地建设电信传输网,
抓紧建设中继传输网、光纤网、数字微波通道。“九五”期末,交换机容量达71.6万门,总容量争取达到300万门。
4、商品流通业。
(1)对外贸易业。
发展方向是:加速推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行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并举战略,完成重组商品结构、重设市场布局、重塑企业制度的任务,加快形成广州国际贸易大口岸、大通道。发展重点是:
深化外贸企业制度改革。逐步将一批具备条件的企业改组成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打破内外贸分割格局,组建产供销、贸工农技一体化的出口企业集团和综合商社。
建立外贸经营新体制。实现从单一从事出口贸易向进出口结合的转变、从一业为主向多种经营的转变;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技术、服务贸易出口比重;继续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对远近洋出口市场的比重;率先探索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继续进
行中外合资经营零售商业的试点。大力开展跨国经营。
建立广州进出口发展基金。建设出口商品产销体系,培植一批出口商品上亿元的生产基地和出口额超亿元的出口“拳头”产品。
大力改善贸易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广州外商投资管理服务中心、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穗港经济促进会、广州招商局,积极筹建广州国际博览中心,在珠江新城建设以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为主体的“外贸中心区”,深化口岸检查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推广国际通行的无纸贸易方式。在广
州经沆技术开发区发展集保税业务、转口贸易、国际贸易、外资企业物资供应于一体的多元化对外贸易。建设并充分利用广州保税区内的专业市场。
(2)国内贸易业。
发展重点:一是发展连琐企业,推广代理制,建立综合商社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二是建成一批跨世纪的现代化购物中心和购物广场;三是发展期货、保税、会展、博览等高层次的市场交易和服务形式;四是组建若干个国家级或区域性的生产资料市场,以及副食品批发市场和大型粮库
;五是培植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商贸企业集团。到2000年商品流通业增加值达到206亿元。
建设现代化购物服务中心网络。有步骤地新建或续建18个高档次的大型购物中心和风物广场。在东南部新市区及地铁沿线出口处建设一批大、中、小配套的商业网点群。
建设高层次交易中心网络。建立广州新产口展销中心。将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中心扩大为常设外贸商品交易中心。建立17个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批发市场。
建设物流中心网络。加快物资仓储设施建设。在黄埔和南沙地区扩建和新建几个配货发运的物流中心和一的储备库,配套建设具有铁路专用码头、粮仓、油库和冷库,实现水陆联运的大型现代化物资配送中心。
建设无形商品交易中心网络。发展一批国家级或地区性的期货、会展、博览中心等市场交易和服务中心。
5、旅游服务业。
发展重点是: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扩大旅游行业总体经济效益和创汇能力。到2000年全市接待旅游者约3800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约250万人次。
加快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完善“三线一中心”旅游网络,促进珠江风情游览带、文化史迹游览带、饮食购物游览带、岭南园林游览带、观赏娱乐文化带等主题性游览区的建设。抓好一批旅游“拳头”项目、人文景观旅游项目的建设,形成大中小景点配套,以大型景区为主的“众星拱月
”的格局。加快改造现有宾馆、酒店,在新城区适当建设高档涉外宾馆和餐厅,完善综合旅游交通设施,增辟交通专线、航线。进一步开拓国际旅游市场,争取实行国际上的“落地签证”办法。
建立健全旅游服务业宏观管理体制,防止旅游项目的低层次重复建设和局部利益的不正当竞争。设立旅游管理学院,加强旅游服务队伍的培训。
6、建筑与房地产业。
发展方向是建立统一的建筑与房地产市场体系、健全的管理服务体系、合理的收益分配体系。
房地产业的发展重点是结合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组织好地铁和环城高速公路沿线的物业开发和住宅小区建设。超前做好土地使用规划,合理控制批地数量,严格地块功能布局。房地产开发主要是发展面向普通居民和工薪阶层的商品房、解困房和安居工程建设,在此基础上适当面
向港澳、面向社会。完善新建住宅小区的生活配套高设施。加快开展金融机构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继续繁荣房地产交易市场。
建筑业发展重点是以实行工程监理制为龙头,全面推行招标投标制,提高建筑机械化水平、科技含量、工效和施工质量,加强建筑市场管理,提高国有建筑企业竞争力。积极拓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打入国际建筑市场,提高广州市建筑业的外向化程度。
7、信息产业。
发展目标是:将信息产业作为带头产业发展,并逐步将信息产业培育成为广州市未来的新兴支柱产业,为全面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奠定基础。重点是优先发展面向家庭的电子信息服务业,使之成为信息产业中的主导行业,展开综合数字通信网络和数据库化的基础信息资源网络二大网络
布局,建设金字系列工程、交互式图文服务系统工程、交互电视(影视卡拉OK点播)工程三大重点项目,形成网络应用系统和软件开发体系、网络传输编码和网络互连标准协调体系、信息技术人才培训体系、信息法律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四大保障体系,开发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软件技术、音像消费类电子产品技术、电子信息感测与控制技术五大信息技术,扩大视听产品、通信技术产品、计算机网络技术产品、软件产品、元器件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六类信息产品的生产规模。
(二)企业集团
按照扶优扶强、突出重点的方针,在100家骨干企业中培养一批销售产值或营业额100亿、50亿、30亿3个等级的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重点扶持发展10家起点较高,发展前景较好,具有竞争优势,销售产值或营业额将来可达到或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包括:汽
车企业集团、摩托车企业集团、钢铁企业集团、家电企业集团、白云山企业集团、电梯企业集团、广州建筑集团、广州轻工进出口集团、东方酒店集团、南方大厦集团。
(三)产业政策
1、产业发展政策。
支持和鼓励发展六大产业和信息产业。对列入本规划的高科技制造业,“三高”农业项目,基础产业重点项目,市政府将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扶持,包括在项目的立项审批、项目的投融资方式、财政贴息、股票和债券的发行、利用外资、用地规划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支持。
支持老企业技术改造,搞活企业资产存量。
制定实施重点行业技术进步政策,包括:(1)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2)城市环保清洁化工程技术政策;(3)金融信息化技术政策;(4)商业技术进步政策;(5)发展“三高”农业和菜蓝子工程技术支持政策;(6)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技术进步政策;(7)节能技术进步
政策;(8)工业技术进步政策;(9)建筑业技术进步政策;(10)技术人才政策;(11)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政策;(12)重点引进国外技术目录。
严格限制以下产业和项目的发展:严重污染环境的项目;生产技术明显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的项目。坚决取缔有违于精神文明、有损于人民身心健康、假冒侵权的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对限制和严禁发展的项目和产品,将视具体情况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予以制裁。
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信息产业地方法规和技术标准,促进信息市场建设网络化;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产业健康发展。
2、产业布局政策。
加快转移不适宜继续在市区生产的工业企业,依托外围区原有镇,按不同工业门类分别兴建工业小区,接纳市区转移出去的企业。
严格控制在市区布点工业项目。对运量小、无污染、且对商业和城建无影响的企业,可适当保留就地改造;对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无发展前途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易地改造;其他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按生产性质分别转移到工业功能小区。
鼓励工业企业向市属县和远郊搬迁扩散。鼓励各方面到东南部新区建设工业项目及金融、商业等第三产业项目。
3、产业组织政策。
扶持列入本《规划》的企业集团。对商新技术企业和“三高”农业企业,给予必要的财力和其他政策优惠。对长期亏无望的企业,加速产权转让和实施破产。
建立汽车、电子等行业公会或协会,设产企业集团发展基金、技术改造基金、科研开发风险基金,促进支柱产业和新兴工业的协调发展。
4、产业工人政策。
加强对招收外地劳工的宏观管理,在控制人口机械增长总量的前提下,适当提高高素质的外地技工输入比重。在将本市失业率控制在适度范围内的同时,广开就业渠道,建立再就业机制,优先安排好破产企业工人以及待业人员的下岗培训和再就业教育。

四、城市建设管理与环境保护
“九五”时期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展开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加快推进东南部开发,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以及环境整治力度。
(一)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和人口规模
城市建设用地以向东南、东北方向发展为主,在严格保护水源的前提下适当向西北方向发展。规划到2000年城市建成区达到335.3平方公里;建成区常住城市人口350万人。
(二)东南部开发
“九五”期间东南部开发土面积50平方公里。重点推进东南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各组团内部和组团之间的大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形成。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应用技术、出口创汇为主,重点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产品;广州保税区以兴办贸易、仓储、出口加工、运输为主;天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为主,重点发展电子通信、激光通信、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高效节能
、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品;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港口运输、对外加工、转口贸易和动力基地,建成广州和珠三角地区利用外资的前沿阵地和现代化的海滨城市;珠江新城集中建设一批超高层建筑物,成为广州与华南地区的金融产业区和商业贸易区。
(三)旧城区改造
继续完成东风街、金花街的全面改造;建设东风路、宝岗路、镇安路沿线综合小区;严格控制旧城区人口,促使人口向新城区疏散。控制旧城区建筑密度和容积率。通过修建地铁、改造街道等工程,加强和完善旧城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改善居住和出行条件。
(四)城市管理
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同时,努力实现“高效能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与完善一警多能与城管专业队伍相结合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加强市公安巡警支队和市城市管理监察支队的机构建设。落实市和区两级政府两级管理,市、区(县级市)、街(镇)和居委
会四级负责的责任和权力,实行区域包干责任管理。尽快装备和应用现代化的城市管理设施,要在监测、跟踪、数据处理和系统调度指挥等方面应用最新技术,提高管理效率。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城市管理法规,做好急需的城市规划条例、巡警工作条例、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方面的立
法工作,建立城市建设管理巡回法庭,实行依法治市。加强城市管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培养和提高市民的大都市意识,共建文明城市。
(五)城市园林绿化
建立以大环境绿化为中心,城乡一体、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体系,重点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绿化空间,保持和强化广州传统的花城特色。提高城市绿化覆盖面,规划到200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不少于35%,人均公共绿地达6平方米。
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湖国家旅游渡假区和越秀山为绿化体系的绿心,流溪河、珠江两岸的绿化为绿带,组成以改善城市生态为主导,大规模、多层次的城市生态园林绿化结构体系;新区的每个城市公园按1000—1500米的社会服务半径和20—50公顷用地规模规划布局。

在市区北部设立防护林,在珠江两岸、市区内的河、湖等水体及铁路旁设立防护林带,城市各组团之间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绿化隔离林带。
(六)环境保护与防震减灾
1、水环境保护:重点保护流溪河、东江及将要开发的南部饮用水源,合理调整饮用水源。加快珠江广州河段的综合整治和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
2、大气环境保护:主要对风景旅游区、文化科技区、果木保护区及城市主导上风向等进行保护,禁止在城市建成区新建、扩建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对老城区大气污染严重、难于就地改造的工业企业,要有计划进行易地改造;加快燃煤电厂脱硫装置的建设;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
;提高城市气化率,改造油制气工程,供气能力从28万立方米/日提高为120万立方米/日,到2000年市区气化率达90%以上;建设热电并供工程,逐步建设环市东、赤岗和黄埔联片供热小区。
3、环境噪声整治:依据城市各区域主导功能和自然环境状况,对“居住文教区”、“居住工业混合区”、“工业集中区”、“交通干线两侧”等不同区域,按国家规定标准切实加以保护。加强对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管理和治理,创建噪声控制街,提高达标区覆盖率。
4、固体废物处理:重点建设大坦沙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金坑日处理3500—5000吨垃圾卫生填埋场工程,建设医疗卫生废物处理厂和危险废物处理中心。
5、防震减灾:建立健全以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救灾与恢复重建为重点的防震减灾体系,增加资金投入和新技术应用,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与能力,实行大中型建设项目设防标准申报备案制,逐步达到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七)十五项重大工程
“九五”时期重点建设十五项跨世纪重大工程:
1、以地铁、轻轨为重点的市内快速轨道客运网络工程。
规划建设3条地下铁路线和2条快速轻轨线。地铁1号线18.4公里,形成贯通城市东西两厢的地下客运大动脉,1998年建成通车,2号线为南北走向,全长26公里,计划2002年建成通车;3号线13公里,南北两端分别与1、2号线相接成环线。轻轨线网以城市中心区? 笞橥盼行模氏虮薄⑾蚨派涔低ǘ⒈绷揭泶笞橥诺目驮俗呃龋ㄉ瑁常惫锏模焙畔吆停保腹锏模埠畔摺? 2、以广州为中心的高速公路网络工程。
重点建设3条线路:环城高速公路连接市内三大组团,沟通港澳、珠江三角洲和粤北腹地,全长60公里,计划1997年建成,北二环高速公路全长42公里,沟通东、北两翼组团,并把向北、东地区的高速路连结成网,计划1999年建成;新机场高速公路全长28.8公里,联? 悠鹦禄∮氡被犯咚俟罚苹保梗梗改杲ǔ伞? 3、以广州新国际机场为枢纽的空中运输网络工程。
“九五”完成广州新国际机场首期工程,建成两条路道,年起落160万架次,旅客吞吐能力2700万人次,载货74万吨,2000年至2010年按两条跑道满员规模建设相应设施,成为现代化航空港和中国联接世界的航空枢纽之一。
4、以广州港为龙头的海洋和内河水运网络工程。
重点建设新沙港区一期工程5个3.5万吨泊位,二期10个3.5万吨泊位,南沙码头工程9个3.5万吨泊位,分别于1997年、2005年和2010年前完成,使广州港成为多功能、现代化的世界亿吨大港。重点整治广州港出海航道,“九五”期间,3.5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 觯玻埃保澳昕勺杂山觯低蚨旨洞埃话垂士驮苏颈曜甲酆峡⒔ǔ芍尥肪卓驮寺胪贰? 5、以立交群和桥梁群相连的市内交通设施网络工程
规划市区新建道路与道路立交276座,道路与铁路立交27座;新建桥梁54座,其中跨珠江大桥13座,从现在起到下个世纪初,广州将建成由21条城市级主干道,45条地区级次干道和16条对外出口道路,形成人车分流、快捷安全、沟通南北、布局合理的城市道路设施网络

6、以广州为主枢纽的现代化通讯信息网络工程。
重点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的高速通信网络,并实现互联互通;扩建以电话业务为主体的多种通信网络,分步推进电子邮箱、交互式图文服务系统、多媒体综合服务系统;建成广州新邮政枢纽。
7、以珠江电厂和番禺电厂为主体的城市电力供应网络工程。
重点建设珠江电厂二期2×30万千瓦机组和三期机组、番禺电厂、增城白水寨2×3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配套建设500千伏主电源网。
8、以东江、西江取水和猎德、大坦沙、西朗污水处理厂为核心的城市自来水供应和污水处理网络工程。
在扩建现有水厂基础上,建成三足鼎立水厂网络:东江取水形工程主要建设日供水能力55万立方米的南岗水厂;西江取水工程重点建设芳村增■水厂,供水能力100万立方米/日;西北江取水工程重点建设雅岗水厂,供水能力达到100万立方米/日;新建南部水源工程小洲水厂
,供水能力达到100万立方米/日。此外,扩建大坦沙污水处理厂,建设猎德和西朗两个污水处理厂,首期日处理污水52万立方米。
9、以10大居住区建设为重点的安居工程。
规划重点建设二沙岛、花地湾、赤岗、洛溪大桥北两侧、大坦沙、横沙、江高大田、珠江新城、棠下、大沙地等10个生活设施完善的新型住宅小区,实现2010年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目标。“九五”期间加快建设广州北面5—6平方公里的大型安居住宅区。改善市区人口密度
过大状况。
10、以风景游览河段建设为突破口的珠江两岸整治工程。
按照防洪排涝、绿化美化、防治污染、道路贯通、建筑协调的目标,重点整治市区白鹅潭至广州大桥、广州大桥至南方面粉厂两处风景游览河段。
11、以白云山风景区、南湖国家旅游渡假区和越秀山为中心的园林绿化网络工程。
形成以白云山为绿心,流溪河、珠江两岸和城市主干道的绿化为绿带,具有岭南风貌的城市园林绿化网络。
12、以城市防洪排涝为主要内容的水利设施网络工程。
重点整治加固北江大堤等外围防洪工程,加固江海堤围、库塘河坝,将污水治理与排涝工程结合实施。
13、以珠江新城为先导的东南部地区开发工程。
规划东南部新区开发面积246平方公里,分期开发建设网络状六大组团,使之成为广州大型国际性综合开发区域。按21世纪广州缩影的高标准建设6.6平方公里的珠江新城市中心,使之成为融金融、商贸、行政、外事、商住、娱乐功能于一体的未来广州中心商务区(CBD)。
14、以天河金融区为重点的金融产业中心建设工程。
重点建设金融组织、金融市场、金融管理,金融服务四大体系,形成区域性金融产业中心。规划珠江新城内的天河金融区建设16幢50层以上的商业大厦,形成金融功能高度集聚的现代化核心区域。
15、以多层次、多领域科技开发中心为骨干的科技成果转化网络工程。
以常设型、综合性技术市场为媒介,组建一批沟通国内外,科研开发、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生产一条龙,产、学、研一体化的科技成果转化网络。
(八)政策与措施
1、城市规划要跳出行政区域的局限,积极会同周边城市,加强广州都市区圈层之间的区域规划协调。
2、条件成熟时,将市属县级市转为市区建制,以加强城市统一规划。
3、以环状开敞区隔离广州市区与周边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弱化周边城市在空间上与广州市区的连接,在城市之间设置生态农业隔离带。
4、大力发展集约型公共交通,严格限制摩托车的发展速度,在某些路段限制行驶。视交通发展状况,逐步扩大限制自行车市区出行范围。
5、将“一山(白云山)二水(珠江、流溪河)”作为区域性生态敏感区进行严格保护;配合省划定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饮用水源保护区。
6、强化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依法管理城市和环境。
7、多渠道筹集资金,并大力引进利用外资,增加城市基础设施投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进行规划和建设。
8、落实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完善考评奖惩制度,推动城市建设管理的发展。

五、农村经济与区街经济
(一)农业现代化
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发展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产品商品率和农民收入。推进和完善以白云区为代表的“三高”农业示范区建设,使其示范、服务、辐射功能扩展到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全面推广无公害
蔬菜生产技术,促进无公害蔬菜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发展,实现基地商品菜无公害。落实农田保护区,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抓好番禺、增城、花都三个商品粮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一批现代化的畜牧种养生产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番禺、增城、花都等一批大型专业户联合体为
主的商品肉猪场和奶牛场,以及天河区、白云区、市农工商系统的优质肉鸡及蛋鸡生产基地。加快鸵鸟、鳗鱼等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努力提高优质塘鱼单产,创造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新优势。扩大优质谷、优质荔枝、花卉等基地的规模经营,建设50万亩速生丰产林和环城林果带,建成防护
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体系。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工程达标步伐,提高抗洪和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言岖堤围按200年一遇、县级市堤围按100年一遇、万亩以上堤围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防,海堤达到能抗御十级台风及防暴潮标准。整治加固江海堤围、水库、山塘,分期分批整治流溪河
、增江河、巴江河,完成26条万亩以上堤围除险加固工程。新建中路、铜锣湾、大岭山、达溪、东源峡、龙潭口等水库,除险加固南大水库,增加蓄水库容7000万立方米,更新改造一批机电排灌工程,新增排灌容量7000千瓦,“三防”指挥系统基本实现现代化。合理规划和实施
市内珠江河段整治开发,用三年时间完成珠江两岸从白鹅潭到南方面粉厂近20公里河段的新建、改造工作,并加以巩固、完善。动员社会力量支援省建设飞来峡水库、北江大堤加固及芦苞、西南河涌整治,提高广州市区防洪标准。
(三)县级市经济
番禺、花都、增城、从化四个县级市实行以“三高”农业为基础,二三产业并举,三次产业协高发展的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继续保持国民经济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经济增长率。番禺市依托口岸优势,带动交通运输业和输变电设备、家电、食品、精细化工、汽车装配等工业发展。市桥镇
向外向型工业基地和组织工农业产品出口的外贸基地方向发展,着重发展高档家用电器、机械制造和食品加工业,规划到2000年人口规模30万人。南沙规划到2000年人口规模30万人。
花都市配合广州新国际机场建设,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客货转运站,重点发展建材、纺织、食品等劳动密集型工业。新华镇作为广州北部新兴的运输仓储和客货转运站,重点发展机械、建材、纺织、食品等工业,规划到2000年人口规模15万人。
增城市重点建设成为优质荔枝、丝苗米、家禽畜等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借助铁路、高速公路、水路三线汇聚而成的“黄金走廊”,主动承接广州工业辐射和转移,形成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生产、电子、电脑、建材、化工、食品工业基地;建成国家级的专利技术汇集、交易、开发基
地。荔城镇重点发展轻纺、食品加工、机械以及外向型加工工业,规划到2000年人口规模15万人。新塘镇主要发展外向型加工工业,成为机械制造、汽车配件、仓储基地,规划到2000年人口8万人。
从化市突出发展优质蔬菜和水果种植、珍禽饲养、纺织、食品饮料、陶瓷、建材工业和以旅游、商贸、房地产为主的第三产业。街口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纺织以及建材、食品加工等。规划到2000年人口规模14万人。
(四)区街和乡镇经济
城区经济要立足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区域布局合理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资金、技术积聚优势和土地级差效益,重点发展以金融保险、商饮服务、交通通信、房地产、信息咨询、社区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建立多类型、多区域、多层次的第三产业服务中心;区街工业要加速结
构调整,向工业基地集中并大力提高规模经济效益,鼓励和引导区街工业联合发展、外向化发展,实现资源、市场两头在外,形成“一区一特色”和“一街一镇一拳头”产品的效应;城效结合型的城区要加速城市化进程。乡镇企业向“多业齐上、多制共存、多轮驱动、多能发挥”的方向发
展,到2000年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0%左右。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办好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到2000年个体私营经济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
(五)政策与措施
1、从战略高度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多渠道筹集“三高农业”发展资金,加强农业自身积累能力,增加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建立农村合作基金会,吸引外资投向农业,提高农业投资效益。
2、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因地制宜,推进土地规模化、企业化经营;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流能体系。
3、加快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革,抓好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素质。
4、进一步改革区街经济管理体制,落实区街各项经济管理权限,建立市区两级责权利明确、经济协调有序发展的新格局。

六、科教兴市
(一)科技发展
1、围绕通信和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三高”农业、城市管理、环保产业和交通运输、汽车、石化等支柱产业展开科技攻关,重点开发一批关键性和共性技术,在若干有优势的领域形成在国内领先的科技能力。
2、加快广州东南部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九五”期间,重点建设好广州天河高新技术开发区,动工建设广州科学城、国际科贸园、民营科技园,把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高科技制造业基地。
3、培育和发展面向全省和华南地区的技术市场。完善现有的常设技术市场,促进技术贸易、展示、中介服务、经纪业务的发展。加强专利管理机构和服务网络建设,推进并完善增城中国专利村建设。
4、培养跨世纪的科技人才,到2000年每万人中从事研究与开发的科研人员达到30人以上。
(二)重点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
1、广州汽车与发动机研究开发中心。主要进行汽车与发动机研究开发、试验检测、产品认证及人才培养,并为国内外的汽车与发动机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提供科技服务。
2、广州化工科技研究开发中心。研究与振兴我省我市的精细化工产业,开发高技术含量、高精尖的精细化工产品。
3、广州食品科技研究开发中心。重点研究开发多品种食品添加剂,并作为中试生产和推广应用、培训等多功能的中试基地。
4、广州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重点研究开发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5、广州市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组建工程研究中心。组织对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促进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采用高新技术全面改造传统产业。
6、国家和省在我市创办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凡符合我市经济、社会科技发展需要,经有关部门批准,可增挂广州市的牌子,给予必要的支持,我市不再重复建设。
7、大力推进“产、学、研”工程,鼓励企业建立科研开发机构,支持广州地区高校院所发挥自身优势,与科研机构或企业联合创办股份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三)教育发展
1、继续巩固、提高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成果,大面积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建设一批设备先进、师资雄厚、教学质量高的中小学。“九五”期末,全市中小学分别有5%、10%达到省、市一级学校,在全省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抓好广雅、执信、二中、六中等一批重点学校
,争取成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000年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2、扩大职业技术教育的覆盖面,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层次。市属八区和四个县级市均要建立职业教育中心。创办若干所全国和省属重点中专和技工学校以及职业中学,使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60%以上。有条件的重点中专改造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3、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广州大学逐步建成具有理、工、法、商、金融多学科的综合性本科大学并逐步建设金融学院、理工学院、法商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办好广州师范学院和广州教育学院,使之成为培养高中以上师资和教育行政干部的主要基地。同时,办好广州医学院和华南
建设学院。创办广州金融学院和广州金融高级人才培训中心。积极推进番禺理工学和私立培正商学院的筹建工作。
4、成人教育重点办好广州业余大学、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和广州职工业余大学等成人高等学校。推广以培训市民实用英语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大都市英语培训工程”。
5、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中小学英语和计算机教学。“九五”期末,全市城区及各镇中心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有条件的学校外语课推行外语教学;中学和小学高年级分期分批开设计算机课程;有条件的幼儿园在大班开设英语教学。各类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要因校
制宜增设生物工程、汽车、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促进产业现代化的专业。
6、改革考试和招生制度。大专院校试行校际间承认的学分制;职教建立双证书制度;普教建立学校、校长考评制度。扩大市属中等、高等学校招生的地域范围,提高生源质量。理顺职业教育体制,将中专、技工学校职业中学名称、学历、招生、就业政策统一起来,并做好与中等职教
和高等教育的衔接问题。
7、教学手段现代化。积极推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积极开发多媒体教学软件。
8、继续坚持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方针。
(四)人才队伍
到2000年,广州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59万人,年均增长13%;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增加到1万人,其中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0名。
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选拨机制。健全人才市场功能和运行机制,重点建设好中国南方人才市场。配套完善有效的人才激励制度,使用好现有人才,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多形式吸纳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五)政策与措施
1、确立科技与经济一体化战略目标,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科技辐射源的功能。
2、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政府确保财政用于科技经费支出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在预算外收入中安排2—5%用于科技事业;引导、支持企业成为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投资的主体,大中型企业分步按销售额提取3—10%的研究与技术开发资金;壮大
和完善各项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设立科技机构和科研设备更新改造专项资金;鼓励国内外专家、个体私营企业以技术入股进行投资,建立共同开发、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的机制;金融机构应保持一定规模的科技贷款。
3、切实改善科技人员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试行课题与岗位结合的工资制,允许科技人员对所取得成果按比例提成或占有股份,实施“科技公寓”计划,多种形式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
4、加强专利、发明、科研成果的保护,加大执法力度。
5、改革教育投资管理体制,建立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相结合的办学机制,鼓励捐资助学、联合办学。采取以政府拨款为主,辅以征收教育税费、收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以及通过教育贷款、教育内部储蓄、教育基金等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继续按国民收入扣除
第一产业收入部分的1%额度征集教育专项资金。
6、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培训,推进“小学教师大专化、初中教师本科化”,建立教师在职定期轮训制度,优化教师队伍。
7、提高教师待遇,教工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要求略高于市区人均水平,教师经济收入要略高于全市职工平均水平。

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现代都市生活模式
(一)岭南文化中心发展
创立具有岭南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体系。到2000年,广州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工艺水平居国内大城市前列,文化消费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下限水平。
1、建成和改造一批文化设施。建设广州粤剧大观园、红线女艺术中心、广州艺术博览中心、信德文化广场、广州文化中心、秦汉造船遗址博物馆、广州芭蕾舞团、广州电影城、广州博物馆新馆、广州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筹建广州大剧院。
2、加快图书馆和档案馆建设。重点建设好广州图书馆,并与珠江三角洲各市图书馆实现联机编目、馆际互借、文献资源共享。市档案馆要进一步丰富馆藏,做好向社会开放档案工作。
3、办发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报刊发行的数量、质量居全国领先水平。提高书刊出版制作水平,实现印刷设备技术和采编现代化。创建电子图书出版社、广州市音像出版总公司,成立广州版权代理公司,筹建广州南方版权拍卖交易中心,开展版权转让、版权贸易等业务。
4、建立和完善包括无线、有线、卫星传播在内的立体化电视网络,发展全数字高清晰度电视、数字音频广播、多频道、双向的有线电视网络。
5、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成为承办全国或国际上若干个专题性或综合性文艺活动的知名城市;加强文学艺术合作,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市场的管理;推广、普及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体育强市和医疗卫生先进市
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率先建立并完善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和市民体质测试系统。落实“奥运争光计划”,在省运会和全国城运会保持领先地位。按承办包括奥运会在内的运动会要求,加强体育设施的配套建设,市区人均体育用地面积和新建居住小区人均固定体育锻炼场所用
地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提前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建立设备先进、应急能力强、立体化的医疗急救系统。加强医学科研、追踪国内外先进水平,并推进对传染病、慢性病、现代病的综合防治,使广州医疗整体水平处于国内前列,达到医疗卫生先进市的目标。
加强计划生育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加强优生优育教育,严禁计划外生育,配套建设计划生育技术宣传服务网络。
(三)都市生活模式
到2000年,城镇居民生活大大改善,人均消费水平达到亚洲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九十年代中期的平均水平,恩格尔系数由50%降至约45%;休闲度假、医疗保健支出明显提高。电话基本普及到家庭,30%左右的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电脑,3—5%的家庭拥有小轿车。实施安居
工程,全面改善市民的居住、出行条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全市90%的街道建有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服务中心,80%以上的住宅小区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统筹规划农村工业小区与乡村住宅小区。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四)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争取“九五”期间社会治安状况有明显好转。多渠道增加社会治安投入;扩大巡警队伍规模;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建立社会治安责任制,实行群防群治,降低案发率;提高公安队伍素质;严厉打击犯罪活动,坚决扫除“七害”。
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协高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市民的交通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卫生意识、公共道德意识,全面提高市民的国际大都市意识。
(五)政策与措施
1、增加文化、体育、卫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动员社会力量发展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社会事业。坚持不懈地创建国家卫生文明城市。
2、对低素质劳动力实行“严进宽出”,多渠道吸纳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到穗工作定居;对计划生育实行“一票否决”的行政首长负责制。
3、建立现代生活模式研究和评估体系,正确引导市民消费;鼓励发展多类型、多层次的社区便民服务。
4、大力倡导“团结、友爱、求实、创新”的市风,进一步弘扬“稻穗鲜花献人民”的广州人精神。
5、加强以法治市,制定和实施《市民守则》,形成社会道德舆论引导、监督机制。

八、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
加快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全面完成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于1998年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广州经济国际化步伐,,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实行“抓住两头,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方针,积极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微观形式,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中外嫁接、连环改制、裂变重组、职工持股、联合出资、社会募集、海外募集、职工参股、折股改造、兼并控股等行之有效的企业改制模式,
加快推进大中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全面完成国有企业改制任务。按照“抓大放小”和分类指导原则,实施“资产重估、股份重组、债务重整”的“三重”对策和“抓改制、抓改组、抓改造”的“三改”措施,推动企业完成战略性改组。按照“股份制、责任制、承包制”的“
三制”政策和“先出售后转制,职工内部行股经营”的思路,对小型国有企业时行资产出售转让试点,形成并完善兼并破产,减员增效机制,增强企业活力。积极扶持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扩大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步伐,健全国
有资产监督、经营、管理体系。完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制度。
(二)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形成广州区域性价格中心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建立以粮食为重点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价格风险制度;积极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增育和规范要素市场,大力发展技术、劳动力、信息市场,按国际规则和市场规范,积极发展金融、房地产和产权市场
;加强市场法制建设,进一步打破地区、部门分割和封锁,健全市场流通秩序,完善市场运行规则,建立市场中介组织自律机制。
(三)健全宏观管理体系
理顺政府与企业关系,弱化政府微观经济管理职能;强化政府以制订战略规划、培育市场体系、实施产业政策、运用经济杠杆、加强重点建设、促进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和以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环境保护为重点的社会管理职能;配套深化计划、金融、财税体制改
革,建立三者配套协调的经济调节体制。积极探索政府调控市场的有效方式,完善“战略决策、市场调节、规划引导、总量控制、政策协调、综合平衡”的调控模式。在基本取消生产和流通实物性计划管理的情况下,坚持对土地利用、人口增长、股票债券发行等实行宏观管理。为保证产业
政策的实施,属于国家限上项目仍然必须由市政府部门审批。完善资金平衡协调制度,建立投资资金“收、借、调、用、还”综合平衡的资金运作机制。按照以资金制约规模的原则,确定符合本市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投资总额;在国家取消信贷规模管理之前,争取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加上物价上涨因素增加信贷规模。在掌握好物价升幅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物价上涨、低收入职工生活有保障、物资供应不缺、不冲击全国宏观调控五条原则的前提下,处理好物价改革和控制物价上涨的关系。
(四)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重点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制度改革。“九五”前三年要使以上几项改革覆盖全社会所有类型的企业或单位。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水平、筹资水平和积累率。调整和
完善医疗保险总体方案,调整失业保险基金的使用结构。健全社会保障立法制度,按政企分开原则,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营运、监督。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发展住房金融和住房保险。
(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围绕广州建设国际经贸大口岸、大通道目标,对外贸易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利用外资实施区域工功能开发、产业集约开发策略,实现以出口和引进外资为主的外向经济向以进出口和双向投资为特征的经济国际化阶段的跃升。进一步完善“让市场、让股权、让利益”的投资
导向政策,引导外资投向六大支柱产业和信息产业,争取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先发效应;按国际惯例开发建设三个国家级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和台商投资区,带动东南部地区开发和旧城区改造。积极探索利用外资新方式,开拓金融、商业、保险、电信等利用外资新领域,健全外商
投资服务体系。培育适应经济国际化需要的外经贸人才,增创对外开放综合环境优势;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厂办实业,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和对外承包工程。
(六)加强穗港澳经济合作和横向经济联合
通过创新体制、改善环境、健全法规,加快与港澳经济运作机制接轨,巩固和提高香港越秀、澳门羊城等企业的功能,发挥港澳对广州走向国际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在继续接受港澳经济辐射带动的同时,促进双方资源、商品、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的双向流动,实现穗港澳
经济优势互补,形成区域性联合竞争实力。加强广州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协调发展,按互利互惠原则加强同内地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加速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市外转移,建立现代区域经济协作新机制。

九、2010年远景目标
广州2010年的远景目标是:加快实现总体战略目标,完成六项战略任务,增强八大中心城市功能。
总体战略目标是:到2005年,广州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国际大都市。到201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六项战略任务为: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促进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二)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换。
(三)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奠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格局。
(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五)增创改革开放优势,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机制。
(六)优化都市综合环境,跨入富裕舒适生活新阶段。
通过上述战略目标和任务的实施,增强以科技、金融、信息中心为重点的八大中心城市功能,使广州成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科技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交通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教育中心、文化中心。
广州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主要标志是:全市综合实力雄厚,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实现现代化,第三产业高度发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城市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高效;科技教育发达,能够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市民生活富裕舒
迁,精神文明水平更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广州成为珠江三角洲中具有强大内外辐射能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充分发挥服务全省,促进全省现代化建设的“龙头”使用。
2010年主要指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850亿元(1995年价),十五年年均递增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万元左右(现价),十五年年均递增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900亿元,出口总值达到320亿美元,十五年年均分别递增14%和12%。
──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大致调整为3:32:65。
──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收入达到54000元(现价),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5000元(现价),扣除价格因素,十五年年均分别递增5%和4%。
──户籍人口控制在785万人以下,常住人口不超过877万人。
附件:一、广州“九五”计划主要指标表
二、广州1996年到2010年重点项目规划表
附件一:广州市“九五”计划主要指标表
┌─────┬──┬─────────┬─────┬──────┬────┬──────┐
│ │ │1995年 │"八五"年 │2000 │"九五"年│ │
│指标名称 │单位│ 绝对数 │均增速% │年计划数 │均增速%│备 注 │
├─────┼──┼─────────┼─────┼──────┼────┼──────┤
│国内生产总│亿元│1243.07 │19.86 │2300 │ 13 │1995年 │
│值 │ │ │ │ │ │价,增长 │
│ │ │ │ │ │ │速度为不 │
│ │ │ │ │ │ │变价之 │
│ │ │ │ │ │ │比。 │
├─────┼──┼─────────┼─────┼──────┼────┼──────┤
│人均国内生│亿元│ 1.9 │17.48 │3.9 │ 10 │当年价, │
│产总值 │ │ │ │ │ │增长速度 │
│ │ │ │ │ │ │为不变价 │
│ │ │ │ │ │ │之比。 │
├─────┼──┼─────────┼─────┼──────┼────┼──────┤
│工业总产值│亿元│ 1403.07 │25.52 │2735 │ 15 │1990年不│
│ │ │ │ │ │ │变价 │
├─────┼──┼─────────┼─────┼──────┼────┼──────┤
│农业总产值│亿元│ 64.55 │9.98 │ 90 │ 7 │1990年不│
│ │ │ │ │ │ │变价 │
├─────┼──┼─────────┼─────┼──────┼────┼──────┤

│三次产业增│ │ 5.87:46.19│ │5:44:51│ │ │
│加值的比例│ │ :47.94 │ │ │ │ │
├─────┼──┼─────────┼─────┼──────┼────┼──────┤
│社会消费品│亿元│ 546.83 │29.91 │1146 │ 16 │ │
│零售总额 │ │ │ │ │ │ │
├─────┼──┼─────────┼─────┼──────┼────┼──────┤
│物价总水平│ │ │12.69 │ │ 10 │ │
├─────┼──┼─────────┼─────┼──────┼────┼──────┤
│外贸出口总│亿美│ 62.04 │33.87 │120 │ 14 │ │
│值 │元 │ │ │ │ │ │
├─────┼──┼─────────┼─────┼──────┼────┼──────┤
│实际利用外│亿美│ 22.53 │53.20 │37 │ 10 │ │
│资 │元 │ │ │ │ │ │
├─────┼──┼─────────┼─────┼──────┼────┼──────┤
│地方预算内│亿元│ 92.68 │55.83 │150 │ 10 │ │
│财政收入 │ │ │ │ │ │ │
├─────┼──┼─────────┼─────┼──────┼────┼──────┤

│市属全社会│亿元│ 390.62 │40.8 │ 933 │ 20 │国家计划 │
│固定资产投│ │ │ │ │ │口径(不 │
│资 │ │ │ │ │ │含直接利 │
│ │ │ │ │ │ │用外资) │
├─────┼──┼─────────┼─────┼──────┼────┼──────┤
│城镇居民人│元 │ 8553 │10.93 │17000 │ 5.5 │增速已扣 │
│均生活费年│ │ │ │ │ │除价格上 │
│收入 │ │ │ │ │ │升因素 │
├─────┼──┼─────────┼─────┼──────┼────┼──────┤
│农村居民年│元 │ 4483 │8.36 │8000 │ 4.5 │增速已扣 │
│人均纯收入│ │ │ │ │ │除价格上 │
│ │ │ │ │ │ │升因素 │
├─────┼──┼─────────┼─────┼──────┼────┼──────┤
│城镇居民人│平方│ 9.61 │3.76 │ 12 │ 4.5 │ │
│均居住面积│米 │ │ │ │ │ │
└─────┴──┴─────────┴─────┴──────┴────┴──────┘
附件二:广州市1996年至2010年重点项目规划表(一)
单位:万元
┌─┬──────┬──┬─────────────┬────────────┬────────┬────┬──
│序│ │建设│ │ │ │"八五" │"九五”
│ │ 项目名称 │ │ 建设规模 │ 建设起止年限 │ 总投资 │ │
│号│ │性质│ │ │ │完成投资│规划
├─┼──────┼──┼─────────────┼────────────┼────────┼────┼──
│ │ │ │ 合 计 │ │20688489│191 │
├─┼──────┼──┼─────────────┼────────────┼────────┼────┼──
│一│ 能源项目 │ │ 小 计 │ │2760000 │2510│
├─┼─┬────┼──┼─────────────┼────────────┼────────┼────┼──
│ │ │ │ │ │ │ │ │
│ │ │ │ │ │ │ │ │
│ │珠│ │ │ │ │ │ │
│ │江│二期工程│新建│2x3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1993年到 │297000 │ │
│1│电│ │ │ │1996年 │ │ │
│ │厂│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期工程│新建│2x30成千瓦燃煤发电机组│1997年到2002年 │3800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4x5万千瓦燃煤热电并供 │ │ │ │
│2│ 员村热电厂 │新建│发电机组 │1993年至1996年 │83000 │51 │
│ │ │ │ │ │ │ │
│ │ │ │ │ │ │ │
├─┼──────┼──┼─────────────┼────────────┼────────┼────┼──
│3│ 番禺电厂 │新建│4x66万千瓦燃气发电机组│1997年至2003年 │2000000 │ │
├─┼──────┼──┼─────────────┼────────────┼────────┼────┼──

│二│ 交通项目 │ │ 小 计 │ │9059025 │8225│
├─┼─┬────┼──┼─────────────┼────────────┼────────┼────┼──
│ │ │ │ │全长18.4公里,设16个车│ │ │ │
│ │ │ 1号线 │新建│站和一个车辆段。 │1993年至1998年 │1271500 │ │
│ │地├────┼──┼─────────────┼────────────┼────────┼────┼──
│ │铁│ │ │从新市石马至赤岗,全长 │ │ │ │
│4│工│2号线 │新建│26公里,设22个车站和一│1999年到2005年 │1914000 │ │
│ │程│ │ │个车辆段。 │ │ │ │
│ │ ├────┼──┼─────────────┼────────────┼────────┼────┼──
│ │ │ │ │全长13公里,设9个车站和│ │ │ │
│ │ │ 3号线 │新建│一个车辆段。 │2002年至2006年 │950000 │ │
└─┴─┴────┴──┴─────────────┴────────────┴────────┴────┴──
广州市1996年至2010年重点规划表(二)
单位:万元
┌──┬──────┬──┬──────────────┬───────────┬──────┬────┬──
│ 序 │ │建设│ │ │ │ "八五" │"九五”
│ │ 项目名称 │ │ 建设规模 │建设起止年限 │总投资 │ │
│ 号 │ │性质│ │ │ │完成投资│规划
├──┼─┬────┼──┼──────────────┼───────────┼──────┼────┼──
│ │ │ │ │从天河东站至云浦开发 │ │ │ │
│ │轻│1号线 │新建│区,全长29公里,设22个车│1998年至2002年│610000│ │
│ │轨│ │ │站和一个车辆段。 │ │ │ │
│ 5 │工├────┼──┼──────────────┼───────────┼──────┼────┼──
│ │程│ │ │新机场至市区,全长18公 │ │ │ │
│ │ │2号线 │新建│里,设12个车站和一个车 │2001年至2005年│420000│ │
│ │ │ │ │辆段 │ │ │ │
├──┼─┴────┼──┼──────────────┼───────────┼──────┼────┼──
│ │东西南环高速│ │ │ │ │ │
│ 6 │公路 │新建│全长38公里 │1994年至1997年│650000│ │
├──┼──────┼──┼──────────────┼───────────┼──────┼────┼──
│ │ │ │全长41.85公里,东联广深 │ │ │ │
│ 7 │北二环高速公│新建│珠高速公路,西接广花高 │1996年至2001年│253000│ │
│ │路 │ │速公路;六车道。 │ │ │ │
├──┼──────┼──┼──────────────┼───────────┼──────┼────┼──
│ │ │ │ │ │ │ │
│ 8 │市中心区交通│扩建│内环路24公里,15座立交 │1996年到2002年│631000│ │
│ │改善工程 │ │及相应的配套管理软硬件 │ │ │ │
│ │ │ │ │ │ │ │

├──┼──────┼──┼──────────────┼───────────┼──────┼────┼──
│ │广州东铁路新│ │ │ │ │ │
│ 9 │客运站 │新建│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1995年至2000年│160000│ │
├──┼─┬────┼──┼──────────────┼───────────┼──────┼────┼──
│ │ │新沙港一│ │ │ │ │ │
│ │港│期工程 │ │ │ │ │ │
│ │口│(第6至 │ │ │ │ │ │
│ │ │10 │新建│5个3.5万吨泊位 │1994年至1997年│52525 │ │
│ │设├────┼──┼──────────────┼───────────┼──────┼────┼──
│ │ │新沙港二│ │ │ │ │ │
│ │ │期工程 │新建│10个3.5万吨泊位 │1998年至2005年│200000│ │
├──┼─┼────┼──┼──────────────┼───────────┼──────┼────┼──
│ │ │ │ │首期两条跑道,达到年起 │ │ │ │
│ │新│新国际机│新建│落160万架次、旅客2700│1996年至2005年│14800 │ │
│ │国│场 │ │万人次,载货74万吨。 │ │ │ │
│11│际├────┼──┼──────────────┼───────────┼──────┼────┼─
│ │机│新国际机│ │全长28.8公里,北接新国 │ │ │ │
│ │场│场高速公│新建│际机场,南接北环高速公 │1996年至2001年│467000│ │
│ │ │路 │ │路;八车道。 │ │ │ │
└──┴─┴────┴──┴──────────────┴───────────┴──────┴────┴──
广州市1996年至2010年重点项目规划表(三)
单位:万元
┌──┬──────┬──┬───────────────┬───────────┬───────┬────┬──
│序 │ │建设│ │ │ │"八五" │“九五”
│ │ 项目名称 │ │ 建设规模 │建设起止年限 │总投资 │ │
│号 │ │性质│ │ │ │完成投资│规划
├──┼──────┼──┼───────────────┼───────────┼───────┼────┼──
│ 三 │城建项目 │ │ 小 计 │ │1125000│2700│
├──┼─┬────┼──┼───────────────┼───────────┼───────┼────┼──
│ │ │ │ │日供水100万立方米,番禺 │ │ │ │
│ │供│南部(小 │新建│大石取水,水管长12.5公 │1996年到1999年│200000 │1 │
│12│水│洲)水厂 │ │里 │ │ │ │
│ │工├────┼──┼───────────────┼───────────┼───────┼────┼──
│ │程│北部(鸦 │ │ │ │ │ │
│ │ │岗)水厂 │新建│日供水1000万立方米 │2000年至2005年│285000 │ │
├──┼─┼────┼──┼───────────────┼───────────┼───────┼────┼──
│ │ │猎德污水│ │首期日处理污水22万立方 │ │ │ │
│ │污│处理厂 │新建│米及厂外集污管线 │1995年至1998年│90000 │15 │
│13│水├────┼──┼───────────────┼───────────┼───────┼────┼─
│ │处│西■水处│ │ │ │ │ │
│ │理│理厂 │新建│日处理污水30万吨 │2000年至2005年│100000 │ │
├──┼─┴────┼──┼───────────────┼───────────┼───────┼────┼──
│ │大坦沙垃坡发│ │ │ │ │ │
│14│电厂 │新建│日燃烧生活垃圾900吨 │1995年至1998年│50000 │ │
├──┼──────┼──┼───────────────┼───────────┼───────┼────┼──
│ │油制气改造工│ │由日产燃气28万立方米扩 │ │ │ │
│15│程 │扩建│建至140万立方米 │1997年至2002年│400000 │ │

├──┼──────┼──┼───────────────┼───────────┼───────┼────┼──
│ │原材料及重要│ │ │ │ │ │
│四 │加工业 │ │ 小 计 │ │3953580│7090│
├──┼─┬────┼──┼───────────────┼───────────┼───────┼────┼──
│ │ │ │ │ │ │ │ │
│ │ │乙烯工程│新建│年产15万吨乙烯 │1993年至1996年│865000 │ │
│ │ ├────┼──┼───────────────┼───────────┼───────┼────┼──
│ │ │过氧化氢│新建│年产2万吨过氧化氢 │1996年至1999年│14706 │ │
│ │化├────┼──┼───────────────┼───────────┼───────┼────┼──
│ │工│ABS树│ │年产ABABS权脂及其系列产 │ │ │ │
│16│基│脂 │新建│品6万吨 │1996年至1999年│86165 │ │
│ │地├────┼──┼───────────────┼───────────┼───────┼────┼──
│ │ │氯乙烯聚│ │ │ │ │ │
│ │ │氯乙烯树│新建│氯乙烯/聚氯乙烯8万吨 │1996年至1999年│99569 │ │
│ │ │脂 │ │ │ │ │ │
│ │ ├────┼──┼───────────────┼───────────┼───────┼────┼──
│ │ │聚乙烯电│ │ │ │ │ │
│ │ │缆料 │新建│年产5万吨聚乙烯电缆料 │1996年至1998年│26000 │ │
└──┴─┴────┴──┴───────────────┴───────────┴───────┴────┴──
广州市1996年至2010年重点项目规划表(四)
单位:万元
┌──┬────────┬──┬──────────────┬────────────┬──────┬────┬──
│序 │ │建设│ │ │ │“八五”│“九五”
│ │ 项目名称 │ │ 建设规模 │ 建设起止年限 │总投资 │ │
│号 │ │性质│ │ │ │完成投资│规划
├──┼─┬──────┼──┼──────────────┼────────────┼──────┼────┼──
│ │ │广州钢铁 │ │ │ │ │ │
│ │ │有限公司 │ │扩至年生产铁50万吨、粗 │ │ │ │
│ │钢│100万吨 │扩建│钢100万吨、钢材129万吨│1994年至2000年 │3220 │ │
│ │铁│扩建工程 │ │ │ │ │ │
│17│基├──────┼──┼──────────────┼────────────┼──────┼────┼─
│ │地│ │ │年产82万吨钢水,热轧板 │ │ │ │
│ │ │珠江钢厂 │新建│卷78.4万吨、冷轧板卷30 │1996年至1998年 │536800│ │
│ │ │ │ │万吨 │ │ │ │
│ │ │ │ │ │ │ │ │
│ │ ├──────┼──┼──────────────┼────────────┼──────┼────┼──
│ │ │海绵铁厂 │新建│首期年产海绵铁30万吨 │1999年至2002年 │100000│ │
├──┼─┼──────┼──┼──────────────┼────────────┼──────┼────┼──
│ │标│三期工程 │扩建│由年产5万辆扩至15万辆 │1996年至2001年 │540000│ │
│18│致├──────┼──┼──────────────┼────────────┼──────┼────┼─
│ │汽│发动机工 │ │ │ │ │ │
│ │车│程 │新建│年产15万台汽车发动机 │1996年至2001年 │285000│ │
├──┼─┴──────┼──┼──────────────┼────────────┼──────┼────┼──
│ │ │ │ │ │ │ │
│19│羊城汽车工程 │扩建│扩至年产羊城系列汽车10 │1992年至2000年 │305736│ │
│ │ │ │万辆 │ │ │ │
│ │ │ │ │ │ │ │

├──┼────────┼──┼──────────────┼────────────┼──────┼────┼──
│ │ │ │ │ │ │ │
│20│五羊摩托车工 │扩建│由年产10万辆扩至年产80 │1993年至1999年 │31901 │ │
│ │程 │ │万辆 │ │ │ │
├──┼────────┼──┼──────────────┼────────────┼──────┼────┼──
│ │ │ │ │ │ │ │
│21│子午线轮胎扩 │扩建│由年产50万条扩至年产 │1993年至1998年 │212100│ │
│ │建工程 │ │300万条 │ │ │ │
│ │ │ │ │ │ │ │
├──┼────────┼──┼──────────────┼────────────┼──────┼────┼──
│ │广州人民造纸 │ │ │ │ │ │
│22│厂 │新建│年产10万吨涂布白板纸 │1995年至1998年 │130986│ │
├──┼────────┼──┼──────────────┼────────────┼──────┼────┼──
│ │广州造纸厂扩 │ │由年产17万吨扩至年产30 │ │ │ │
│23│建工程 │扩建│万吨及纸板 │1996年至1999年 │110500│ │
└──┴────────┴──┴──────────────┴────────────┴──────┴────┴──
广州市1996年至2010年重点项目规划表(五)
单位:万元
┌──┬──────┬──┬─────────────┬───────────┬───────┬────┬──
│序 │ │建设│ │ │ │“八五”│“九五”
│ │ 项目名称 │ │ 建设规模 │建设起止年限 │ 总投资 │ │
│号 │ │性质│ │ │ │规划投资│规划
├──┼──────┼──┼─────────────┼───────────┼───────┼────┼──
│ │"三高"农业项│ │ │ │ │ │
│五 │目 │ │ 小 计 │ │38184 │5000│3
├──┼──────┼──┼─────────────┼───────────┼───────┼────┼──
│ │ │ │占地200公顷,建筑面积 │ │ │ │
│24│英吉利鸵鸟养│新建│6.4万平方米;年养殖鸵鸟 │1994年至1996年│15000 │5 │
│ │殖基地 │ │3.8万头 │ │ │ │
├──┼──────┼──┼─────────────┼───────────┼───────┼────┼──
│25│水果世界 │新建│占地72公顷 │1996年至1998年│10551 │ │
├──┼──────┼──┼─────────────┼───────────┼───────┼────┼──
│26│穗丰农业城 │新建│占地334公顷 │1996年至1998年│12633 │ │
├──┼──────┼──┼─────────────┼───────────┼───────┼────┼──
│六 │商贸项目 │ │ 小 计 │ │3752700│1050│
├──┼──────┼──┼─────────────┼───────────┼───────┼────┼──
│ │ │ │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建 │ │ │ │
│ │天河金融中心│ │设16栋50层以上的大厦,│ │ │ │
│27│区 建设工程 │新建│形成金融功能高度聚集的 │1996年至2010年│3000000│ │
│ │ │ │现代化金融中心区。 │ │ │ │
├──┼──────┼──┼─────────────┼───────────┼───────┼────┼──
│ │天河正佳商业│ │ │ │ │ │
│28│广场 │新建│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 │1994年至1999年│314700 │ │
├──┼──────┼──┼─────────────┼───────────┼───────┼────┼──
│ │广州生产资料│ │ │ │ │ │
│29│商贸中心 │新建│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1995年至1998年│65000 │ │

├──┼──────┼──┼─────────────┼───────────┼───────┼────┼──
│30│西堤商业区 │扩建│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 │1996年至2002年│220000 │ │
├──┼──────┼──┼─────────────┼───────────┼───────┼────┼──
│ │新大新汇得丰│ │ │ │ │ │
│31│购物中心 │扩建│建筑面积15.1万平方米 │1996年至2002年│128000 │ │
├──┼──────┼──┼─────────────┼───────────┼───────┼────┼──
│ │ │ │占地33万平方米,建筑面 │ │ │ │
│32│增城专利市场│新建│积4万平方米。 │1995年至1998年│25000 │5 │
└──┴──────┴──┴─────────────┴───────────┴───────┴────┴──





1996年6月2日
检索更多更新的法律法规请到: 《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购买法律图书请到: 《法律图书馆》--网上西湖法律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