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规速递>>纯文字版
文化部关于在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进行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
文化部
为了加强对图书馆事业的管理,进一步摸清图书馆事业的状况,更好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使图书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我部决定今年在全国开展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
一、评估、定级的标准
评估、定级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各级图书馆的基本工作条件和工作质量。
评估、定级的标准是:
省级、计划单列市(包括原计划单列市)图书馆根据《省级图书馆评估标准》(见附件一)。
地级图书馆根据《地级图书馆评估标准》(见附件二)。
县级图书馆根据《县级图书馆评估标准》(见附件三)。
少年儿童图书馆的评估标准另行制定,此次暂不包括少年儿童图书馆。
二、方法与步骤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文管会)负责组织对所属地、县级图书馆进行评估。
各计划单列市所属区、县图书馆评估工作的组织,由省文化厅与市文化局协商安排。
2.北京图书馆及省级、计划单列市(包括原计划单列市)图书馆的评估工作由我部图书馆司负责组织。
3.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的评估工作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7月底之前结束。
4.各地应将评估结果按“评估结果报表”、“汇总表”(见附件四、五)①的要求填报,连同评估工作总结及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事业状况的分析一起于7月底报我部图书馆司。
注① 附件四、五略。
5.8月——9月,我部将对各地的评估工作进行审查,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地、县级图书馆的等级。
6.第四季度我部将在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全国“文明图书馆”的评选、表彰工作。
三、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这次图书馆的评估、定级工作是对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的工作条件和工作质量的一次全面评价。通过评估可找出各图书馆以及各地图书馆事业的薄弱环节,以利改进工作条件,提高工作质量,进一步促进事业发展。因此,望各地文化厅(局、文管会)对这项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并加强领
导。我部成立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刘德有副部长担任,副组长由图书馆司司长杜克同志担任,日常工作由图书馆司负责。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文管会)可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这项工作。请将领导小组名单及工作计划于4月底前报我部图书馆司。
附件一:省级图书馆评估标准
本标准共分六大部分,共1000分,其中:
一、办馆条件 205分
二、基础业务建设 255分
三、服务工作 255分
四、理论研究、业务辅导、协作协调 135分
五、管理 100分
六、提高指标 50分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1 |办馆条件 | | 205| |
|----|-------|--------|----|----------|
| 11 |设 施 | | 45 | |
|----|-------|--------|----|----------|
| | | 2.5↑ | 25 | |
| 111|馆舍建筑面积 | 2.0↑ | 20 |不含职工宿舍及临时 |
| |(万平方米) | 1.5↑ | 15 |建房。 |
| | | 1.0↑ | 10 | |
|----|-------|--------|----|----------|
| | | 0.7↑ | 6 | |
| 112|书库面积 | 0.6↑ | 5 |含阅览室辅助书库及 |
| |(万平方米) | 0.5↑ | 4 |开架书库。 |
| | | 0.3↑ | 2 | |
|----|-------|--------|----|----------|
| | | 0.6↑ | 6 | |
| 113|阅览室面积 | 0.5↑ | 5 |不含阅览室辅助书库 |
| |(万平方米) | 0.4↑ | 4 |及开架书库。 |
| | | 0.2↑ | 2 | |
|----|-------|--------|----|----------|
| | | 600↑ | 8 | |
| 114|阅览座席 | 500↑ | 6 | |
| |(个) | 400↑ | 4 | |
|----|-------|--------|----|----------|
| | |运用计算机并实 | | |
| | |现业务环节全部 |0-20| |
| | |或部分自动化管 | | |
| 12 |现代化技术 |理 | | |
| |与装备 |是否具有一定规 |0-10|由专家审查认定、评 |
| | |模、规范的书目 | |分。 |
| | |数据库 | | |
| | |有无声像设备、 |0-10| |
| | |缩微设备及利用 | | |
|----|-------|--------|----|----------|
| 13 |经费 | | 40 | |
---------------------------------------
---------------------------------------
| | | 500↑ | 30 | |
| 131|总经费 | 400↑ | 25 | |
| |(万元) | 300↑ | 20 | |
| | | 200↑ | 15 | |
| | | 100↑ | 10 | |
|----|-------|--------|----|----------|
| | | 50↑ | 10 |购书经费列单、专款 |
| 132|购书经费/总支| 40↑ | 7 |专用可得各档满分, |
| |出(%) | 35↑ | 4 |反之则扣2分。 |
|----|-------|--------|----|----------|
| 14 |人员 | | 50 | |
|----|-------|--------|----|----------|
| 141|学历 | | 9 | |
|----|-------|--------|----|----------|
| |大学本科以上学| 20↑ | 3 | |
|1411|历/职工人员总| 15↑ | 2 | |
| |数(%) | 10↑ | 1 | |
|----|-------|--------|----|----------|
| | | 35↑ | 3 | |
|1412|大专学历/职工| 30↑ | 2 | |
| |人员总数(%)| 20↑ | 1 | |
|----|-------|--------|----|----------|
| |中专高中学历/| 50↑ | 1 | |
|1413|职工人员总数 | 40↑ | 2 | |
| |(%) | 30↑ | 3 | |
|----|-------|--------|----|----------|
| 142|职称 | | 9 | |
|----|-------|--------|----|----------|
| | | 10↑ | 3 | |
|1421|高级职称/业务| 7↑ | 2 |含各系列职称 |
| |人员总数(%)| 5↑ | 1 | |
|----|-------|--------|----|----------|
| | | 40↑ | 3 | |
|1422|中级职称/业务| 30↑ | 2 |同上 |
| |人员总数%) | 25↑ | 1 | |
|----|-------|--------|----|----------|
| | | 50↑ | 3 | |
|1423|初级职称/业务| 40↑ | 2 |同上 |
| |人员总数(%)| 30↑ | 1 | |
|----|-------|--------|----|----------|
| 143|专业 | | 14 | |
|----|-------|--------|----|----------|
| |图书馆学、情报| 40↑ | 3 | |
|1431|学专业/业务人| 35↑ | 2 |指大专以上(以下 |
| |员总数(%) | 25↑ | 1 |同) |
---------------------------------------
---------------------------------------
| | | 5↑ | 3 | |
|1432|外语专业/业务| 4↑ | 2 | |
| |人员总数(%)| 3↑ | 1 | |
|----|-------|--------|----|----------|
| | | 40↑ | 3 | |
|1433|其他专业/业务| 35↑ | 2 | |
| |人员总数(%)| 25↑ | 1 | |
|----|-------|--------|----|----------|
|1434|硕士以上学历人| 博士 | 3 | |
| |员 | 硕士 | 2 | |
|----|-------|--------|----|----------|
| | |具有本科学历或 | | |
| | |副高职称以上的 | | |
| | |不低于3/4主管| 4 | |
| | |业务的副馆长必 | | |
| 144|领导班子状况 |须是图书馆系毕 | 4 | |
| | |业或受过系统的 | | |
| | |图书馆学培训 | | |
| | |文化主管部门对 | 7 | |
| | |图书馆领导班子 | | |
| | |的考核意见 | | |
|----|-------|--------|----|----------|
| | | | |听取汇报,审查材 |
| 145|职工教育、岗位| | 0-3|料,检验实施效果, |
| |培训实施情况 | | |由专家审查评分。 |
|----|-------|--------|----|----------|
| 19 |藏书 | | 30 | |
|----|-------|--------|----|----------|
| | | 400↑ | 30 | |
| 151|总藏量 | 300↑ | 20 | |
| |(万册) | 200↑ | 15 | |
| | | 100↑ | 10 | |
|----|-------|--------|----|----------|
| 2 |基础业务建设 | | 255| |
|----|-------|--------|----|----------|
| 21 |藏书建设 | | 100| |
|----|-------|--------|----|----------|
| | | 2.5↑ | 25 | |
| 211|年新增藏量 | 2.0↑ | 20 |含报刊、其它载体文 |
| |(万种) | 1.5↑ | 15 |献。 |
| | | 0.8↑ | 10 | |
|----|-------|--------|----|----------|
| |图书入藏率 | 22↑ | 20 | |
| |(%)年购图书| 20↑ | 16 | |
| 212|入藏种数/当年| 16↑ | 12 | |
| |全国图书出版种| 11↑ | 8 | |
| |数 | 7 ↑ | 4 | |
---------------------------------------
---------------------------------------
| |报刊入藏率 | 30↑ | 20 | |
| 213|(%)年购报刊| 24↑ | 15 | |
| |入藏种数/当年| 18↑ | 10 | |
| |全国报刊出版种| 12↑ | 5 | |
| |数 | | | |
|----|-------|--------|----|----------|
| |地方出版物入藏| 95↑ | 10 |指正式出版物。不含 |
| 214|种数/地方出版| 90↑ | 8 |中、小学教科书、参 |
| |物种数(%) | 80↑ | 6 |考资料,单幅画。 |
|----|-------|--------|----|----------|
| | | 80↑ | 15 | |
| 215|重要、常用工具| 70↑ | 10 |由专家列书目抽查其 |
| |书收藏率(%)| 60↑ | 5 |收藏率。 |
|----|-------|--------|----|----------|
| |多卷书、连续出| 90↑ | 10 | |
| 216|版物入藏的完整| 80↑ | 6 |由专家抽查其完整 |
| |率(%) | 70↑ | 2 |率。 |
|----|-------|--------|----|----------|
| 22|文献标引与著录| | 70 | |
|----|-------|--------|----|----------|
| | | 4↓ | 6 | |
| 221|汉文普通图书标| 3↓ | 9 |使用《中图法》进行 |
| |引误差率(%)| 2↓ | 12 |标引。 |
| | | 1↓ | 15 | |
|----|-------|--------|----|----------|
| | | 4↓ | 6 | |
| 222|汉文通普图书著| 3↓ | 9 |使用《普通图书著录 |
| |录误差率(%)| 2↓ | 12 |规则》著录。 |
| | | 1↓ | 15 | |
|----|-------|--------|----|----------|
| | | 4↓ | 2 | |
| 223|外文图书标引误| 3↓ | 3 |使用《中图法》进行 |
| |差率(%) | 2↓ | 4 |标引。 |
| | | 1↓ | 5 | |
|----|-------|--------|----|----------|
| | | 4↓ | 2 | |
| 224|外文图书著录误| 3↓ | 3 |根据本馆使用著录条 |
| |差率(%) | 2↓ | 4 |例检查。 |
| | | 1↓ | 5 | |
|----|-------|--------|----|----------|
| | | 4↓ | 2 | |
| 225|古籍的标引误差| 3↓ | 3 |使用《四部分类法》、|
| |率(%) | 2↓ | 4 |《中图法》或其它古 |
| | | 1↓ | 5 |籍分类法进行标引。 |
|----|-------|--------|----|----------|
| | | 4↓ | 2 | |
| 226|古籍的著录误差| 3↓ | 3 |使用《古籍著录规 |
| |率(%) | 2↓ | 4 |则》进行著录。 |
| | | 1↓ | 5 | |
---------------------------------------
---------------------------------------
| | | 4↓ | 4 | |
| 227|连续出版物的标| 3↓ | 6 |使用《中图法》期刊 |
| |引误差率(%)| 2↓ | 8 |分类表进行标引。 |
| | | 1↓ | 10 | |
|----|-------|--------|----|----------|
| | | 4↓ | 4 | |
| 228|连续出版物的著| 3↓ | 6 |使用《连续出版物著 |
| |录误差率(%)| 2↓ | 8 |录规则》进行著录。 |
| | | 1↓ | 10 | |
|----|-------|--------|----|----------|
| 23|目录设置、组 | | | |
| |织、管理 | | 40 | |
|----|-------|--------|----|----------|
| |目录设置: | | | |
| |公务目录:汉文|分类、书名各一 | | |
| |普通图书、少数|套 | | |
| |民族语文图书、|分类、刊名各一 | | |
| |外文图书、古 |套报名一套 | | |
| 231|籍、期刊报纸 |分类、书名、著 | |缺一套扣2分、缺3 |
| |读者目录: |者、主题各一套 |0-15|套不给分。没有文献 |
| |汉文普通图书 |分类、书名、著 | |入藏的不扣分 |
| |少数民族语文图|者各一套 | | |
| |书、外文图书、|分类、刊名各一 | | |
| |古籍期刊 报纸|套报名一套 | | |
|----|-------|--------|----|----------|
| | | 4↓ | 6 | |
| 232|目录组织误差率| 3↓ | 9 | |
| |(%) | 2↓ | 12 | |
| | | 1↓ | 15 | |
|----|-------|--------|----|----------|
| | |导片是否合理 | 2 | |
| | |屉标是否齐全 | 2 |实地查看,由专家审 |
| 233|目录管理 |有否专人管理 | 2 |查评分 |
| | |卡片保养维护情 | 2 | |
| | |况 | 2 | |
| | |有否目录咨询 | | |
|----|-------|--------|----|----------|
| 24 |藏书管理与保护| | 45 | |
|----|-------|--------|----|----------|
| | | 4↓ | 3 | |
| |图书管理:图书| 3↓ | 6 |指闭架书库。抽查现 |
| 241|入库排列误差 | 2↓ | 9 |场,专家审查评分。 |
| |率% | 1↓ | 12 | |
| | | 0.5↓ | 15 | |
---------------------------------------
---------------------------------------
| | |是否有图书保护 | | |
| | |规章制度书库中 | 0-3| |
| | |防火、防盗、防 | 0-3| |
| 242|图书保护 |虫、防尘、防湿 | |查现场,由专家审查 |
| | |措施设备及效 | |评分 |
| | |果;书库的卫生 | 0-3| |
| | |情况;破损图书 | 0-3| |
| | |修复情况; | | |
|----|-------|--------|----|----------|
| | |是否有古籍保护 | | |
| | |规章制度 | | |
| | |书库中的防火、 | 0-6| |
| 243|古籍保护 |防盗、防虫、防 | 0-6| |
| | |尘、防湿的措 | | |
| | |施、设备及效果 | 0-6| |
| | |破损古籍的修复 | | |
| | |情况 | | |
|----|-------|--------|----|----------|
| 3 |读者服务工作 | | 255| |
|----|-------|--------|----|----------|
| | | 4↑ | 15| |
| 30 |发放借书证数 | 3↑ | 11|供提原始记录统计资 |
| |(万个) | 2↑ | 7|料。 |
| | | 0.7↑ | 3| |
|----|-------|--------|----|----------|
| | | 80↑ | 30| |
| 31 |年流通总人次 | 60↑ | 24|提供原始记录统计资 |
| |(万人次) | 40↑ | 18|料含外借、阅览。 |
| | | 20↑ | 12| |
| | | 10↑ | 6| |
|----|-------|--------|----|----------|
| | | 50↑ | 30| |
| 32 |年外借册次 | 40↑ | 24| |
| |(万册次) | 30↑ | 18|由专家审查评分 |
| | | 20↑ | 12| |
| | | 10↑ | 6| |
|----|-------|--------|----|----------|
| | | 12000↑ | 40|由专家检查检索、咨 |
| 33 |年检索、咨询数| 8000↑ | 30|询记录;检索、咨询 |
| |量(条) | 5000↑ | 20|应有时间、用户要 |
| | | 2000↑ | 10|求、结果。 |
|----|-------|--------|----|----------|
| | | 72↑ | 20| |
| 34 |每周开馆时间 | 64↑ | 15| |
| |(小时) | 56↑ | 10| |
---------------------------------------
---------------------------------------
| | | 30↑ | 15| |
| 35 |年读者活动次数| 22↑ | 11| |
| |(次) | 16↑ | 7| |
| | | 10↑ | 3| |
|----|-------|--------|----|----------|
| | | 2.0↑ | 15| |
| 36 |年读者活动人次| 1.5↑ | 11| |
| |(万人次) | 1.0↑ | 7| |
| | | 0.5↑ | 3| |
|----|-------|--------|----|----------|
| | | | |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 |
| 37 |年编印二、三次| | 30|版,年出版6期以上 |
| |文献 | | |每种10分,其他每 |
| | | | |种2分,总分不得超 |
| | | | |过30分。提供材料,|
| | | | |由专家审查评分。 |
|----|-------|--------|----|----------|
| | | 10↑ | 20| |
| 38 |获奖课题数 | 8↑ | 15| |
| |(项) | 6↑ | 10| |
| | | 4↑ | 5| |
|----|-------|--------|----|----------|
| | |为党政军领导机 | |听取汇报,提供反馈 |
| 39 |服务成果 |关、生产科研、 | |意见,成果由专家审 |
| | |精神文明建设服 |0-40|查评分。 |
| | |务 | | |
|----|-------|--------|----|----------|
| 4 |理论研究、业务| | | |
| |辅导、协作协调| | 135| |
|----|-------|--------|----|----------|
| 41 |理论研究 | | 40| |
|----|-------|--------|----|----------|
| | | 20↑ | 15| |
| 411|在省以上刊物发| 15↑ | 11|提供有关材料。 |
| |表论文篇数 | 10↑ | 7| |
| | | 5↑ | 4| |
|----|-------|--------|----|----------|
| | | 5↑ | 15| |
| 412|图书馆学、情报| 3↑ | 10|提供有关材料。 |
| |学专著(种) | 1↑ | 5| |
|----|-------|--------|----|----------|
| 413|图书馆学刊物 |有 | 10|指正式出版物 |
|----|-------|--------|----|----------|
| 42|业务辅导 | | 55| |
|----|-------|--------|----|----------|
| | | | |提供辅导工作报告、 |
| 421|辅导工作效果及| |0-20|工作记录及有关基层 |
| |业绩 | | |馆材料,由专家审查 |
| | | | |评分。 |
---------------------------------------
---------------------------------------
| | |理论与实践相结 | | |
| 422|调查研究报告 |合,有参考价 |0-15|提供有关材料,由专 |
| | |值。 | |家审查评分。 |
|----|-------|--------|----|----------|
| | | | |提供有关计划、总 |
| 423|业务培训工作 | |0-20|结、反馈效果,由专 |
| | | | |家审查评分。 |
|----|-------|--------|----|----------|
| 43 |协作协调 | | 40| |
|----|-------|--------|----|----------|
| | |协作组织建立情 | | |
| | |况 |0-10| |
| | |开展各项交流活 | | |
| 431|协作协调情况 |动情况 |0-10|提供有关材料,由专 |
| | |开展采购协调、 | |家审查评分。 |
| | |统一分编、馆际 |0-20| |
| | |互借、编印联合 | | |
| | |目录等工作 | | |
|----|-------|--------|----|----------|
| | | | |年内发生重大责任事 |
| 5 |管理 | | 100|故,从管理总分中扣 |
| | | | |除30-50分 |
|----|-------|--------|----|----------|
| | |藏书补充、文献 | | |
| | |著录与标引、目 | | |
| | |录组织、藏书管 | 0-4| |
| | |理等业务制度是 | |查看有关制度,抽样 |
| 51 |规章制度建设 |否建立; | |检查工作听取汇报, |
| | |是否建立职工考 | 3|提供有关材料,由专 |
| | |核制度; | |家审查评分。 |
| | |是否建立安全、 | | |
| | |设备、物资管理 | 0-3| |
| | |制度 | | |
|----|-------|--------|----|----------|
| | |是否有明确的职 | | |
| | |责范围; | 3| |
| | |是否有工作数量 | |听取汇报,提供有关 |
| 52 |岗位责任制 |与质量的具体要 | 3|材料,由专家审查评 |
| | |求; | |分。 |
| | |是否建立考核制 | 4| |
| | |度和检查措施 | | |
|----|-------|--------|----|----------|
| | |职工考核档案 | 2| |
| | |读者档案 | 2| |
| 53 |档案工作 |参考咨询档案 | 2| |
| | |课题服务档案 | 2| |
| | |业务辅导档案 | 2| |
|----|-------|--------|----|----------|
| 54 |统计工作 |各类统计齐全 | 0-5| |
| | |有统计分析 | 0-5| |
---------------------------------------
---------------------------------------
| | |环境是否整洁、 | | |
| | |美观、安静;标 | | |
| | |牌是否规范、标 | |现场检查,由专家审 |
| 55 |环境管理 |准;安全设施是 |0-10|查评分。 |
| | |否符合要求;设 | | |
| | |施维护是否良 | | |
| | |好。 | | |
|----|-------|--------|----|----------|
| | | 100↑ | 40| |
| |创收纯收入(万| 80↑ | 32| |
| 56 |元) | 60↑ | 24| |
| | | 40↑ | 16| |
| | | 20↑ | 8| |
|----|-------|--------|----|----------|
| |创收补充事业经| 40↑ | 10| |
| 57 |费占创收纯收入| 30↑ | 7| |
| |(%) | 20↑ | 4| |
|----|-------|--------|----|----------|
| | |1988年以来受| |提出书面申请材料, |
| | |过省政府及文化 | |由评估组提出意见, |
| 6 |提高指标 |部的表彰奖励; |0-50|经图书馆司审查后统 |
| | |工作具有一定特 | |一评分。 |
| | |色; | | |
---------------------------------------
附件二:地级图书馆评估标准
本标准共分六大部分,共1000分,其中:
一、办馆条件 230分
二、基础业务建设 230分
三、读者服务工作 270分
四、业务研究、辅导工作与协作协调 105分
五、管理 130分
六、提高指标 35分
---------------------------------------
| 标号 | 指 标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1 |办馆条件 | | 230| |
|----|-------|--------|----|----------|
| 11 |设施 | | 100| |
---------------------------------------
---------------------------------------
| | | 10000↑ | 35|1.不含宿舍面积。 |
| 111|馆舍建筑面积 | 8000↑ | 30|2.符号“↑”表示 |
| |(平方米) | 6000↑ | 25|以上 |
| | | 4000↑ | 20|符号“↓”表示以下 |
| | | 2000↑ | 15|表示内容的起点值 |
| | | | |(以下同) |
|----|-------|--------|----|----------|
| | | 350↑ | 10| |
| | | 300↑ | 8|不含报告厅、会议室 |
| 112|阅览座席(个)| 250↑ | 6|及临时增加的座位。 |
| | | 200↑ | 4| |
| | | 150↑ | 2| |
|----|-------|--------|----|----------|
| | | 90↓ | 2|指书架(含书柜)每 |
| |书架 藏书量/| 80↓ | 4|层(不含书架顶部遮 |
| 113|书架单层总长度| 70↓ | 6|尘板)累计计算的长 |
| |(册/米) | 60↓ | 8|度。两面放书的书架 |
| | | 50↓ | 10|每层按两个长度计 |
| | | | |算。 |
|----|-------|--------|----|----------|
| | |每种(或每套) | |指图书馆工作所需要 |
| | |设备价值 | 12|的汽车、电子计算 |
| | |50000元↑ | 8|机、复印机、电脑打 |
| 114|设备 |25000元↑ | 4|字机、声像、音响等 |
| | |10000元↑ | 2|设备。 |
| | | 5000元↑ | 1|累计得分不得超过 |
| | | 2000元↑ | |30分。 |
|----|-------|--------|----|----------|
| | | | |无儿童阅览室,但市 |
| 115|设立儿童阅览室| | 15|里有独立少儿馆的也 |
| | | | |得15分。 |
|----|-------|--------|----|----------|
| 12 |经费 | | 60| |
|----|-------|--------|----|----------|
| | | 60↑ | 30| |
| | | 50↑ | 25|总经费指财政正常拨 |
| 121|总经费(万元)| 40↑ | 20|款,不包括基建经费 |
| | | 30↑ | 15|和其他专项拨款。 |
| | | 20↑ | 10| |
|----|-------|--------|----|----------|
| 122|购书费单列 | | 10|指在财政拨款中标明 |
| | | | |购书费数额。 |
|----|-------|--------|----|----------|
| | | 40↑ | 20| |
| 123|购书费/总支出| 35↑ | 16| |
| |(%) | 30↑ | 12| |
| | | 25↑ | 8| |
| | | 20↑ | 4| |
---------------------------------------
---------------------------------------
| 13 |人员 | | 50| |
|----|--------|--------|----|---------|
| 131|职工教育、岗位 | |0-10|听取汇报 审查材 |
| |培训实施情况 | | |料、检验实施效果。|
|----|--------|--------|----|---------|
| |学历结构(1) | 100↑ | 10| |
| 132|高中以上人员数 | 90↑ | 7| |
| |/职工人数(%)| 80↑ | 4| |
|----|--------|--------|----|---------|
| |学历结构(2) | 45↑ | 10| |
| | 大专以上人员 | 40↑ | 7| |
| 133|数/职工人数 | 35↑ | 4| |
| |(%) | | | |
|----|--------|--------|----|---------|
| |职称结构 中级 | 30↑ | 10| |
| 134|以上职称人员数 | 25↑ | 7| |
| |/业务人员数 | 20↑ | 4| |
| |(%) | | | |
|----|--------|--------|----|---------|
| | |2/3以上具有馆| | |
| | |员职称或大专以 | | |
| | |上学历;馆龄平 | |领导班子指馆长、副|
| 135|领导班子条件 |均在5年以上; |0-10|馆长、专职党支部书|
| | |主管业务的领导 | |记。 |
| | |受过系统的图书 | | |
| | |馆学或情报学专 | | |
| | |业培训。 | | |
|----|--------|--------|----|---------|
| | | 50↑ | 20| |
| | | 40↑ | 16| |
| 14 |藏书量(万册) | 30↑ | 12| |
| | | 25↑ | 8| |
| | | 20↑ | 4| |
|----|--------|--------|----|---------|
| 2 |基础业条建设 | | 230| |
|----|--------|--------|----|---------|
| 21 |藏书建设 | | 80| |
|----|--------|--------|----|---------|
| |图书入藏率 | 10↑ | 30| |
| |(%) 年购图 | 8↑ | 25| |
| 211|书入藏种数/当 | 6↑ | 20|按92年全国图书出|
| |年全国图书出版 | 4↑ | 15|版种数计算 |
| |种数 | 2↑ | 10| |
|----|--------|--------|----|---------|
| |报刊入藏率 | 12↑ | 20| |
| |(%) 年购报 | 9↑ | 16|按92年全国报刊出|
| 212|刊入藏种数/当 | 7↑ | 12|版种数计算 |
| |年全国报刊出版 | 5↑ | 8| |
| |种数 | 3↑ | 4| |
---------------------------------------
---------------------------------------
| | |有专门经费有专 | | |
| | |柜或专架有专职 | 3| |
| 213|地方文献收集 |或兼职人员负责 | 3| |
| | |有专门目录收藏 | 3| |
| | |一定数量的地方 | 3| |
| | |文献 | 3| |
|----|-------|--------|----|----------|
| | |丛书子目齐全 | 5| |
| 214|丛书、多卷书、|多卷书配套 | 5| |
| |连续出版物收藏|连续出版物不缺 | 5| |
| | |期(卷) | | |
|----|-------|--------|----|----------|
| 22 |文献标引与著录| | 70| |
|----|-------|--------|----|----------|
| | |图书依据《中图 | 5| |
| | |法》标引图书依 | | |
| | |据《普通图书著 | 5| |
| | |录规则》著录期 | | |
| 221|标引与著录标准|刊依据《中图法 | | |
| | |期刊分类表》标 | | |
| | |引期刊依据《连 | 5| |
| | |续出版物著录规 | 5| |
| | |则》著录 | | |
|----|-------|--------|----|----------|
| | | 5↓ | 4| |
| |标引质量误差率| 4↓ | 8|分类不准、号码写 |
| 222|(%) | 3↓ | 12|错、违反规则均算 |
| | | 2↓ | 16|错。超过5%不得 |
| | | 1↓ | 20|分。(以下同) |
|----|-------|--------|----|----------|
| | | 5↓ | 4| |
| |著录质量误差率| 4↓ | 8| |
| 223|(%) | 3↓ | 12|按基本著录。错别 |
| | | 2↓ | 16|字、繁体字均算错。 |
| | | 1↓ | 20| |
|----|-------|--------|----|----------|
| | |标书、书袋卡、 | |要求规范、统一、整 |
| 224|加工整理质量 |登录号、馆藏章 |0-10|齐、美观 |
| | |等。 | | |
|----|-------|--------|----|----------|
| 23 |目录体系与管理| | 45| |
---------------------------------------
---------------------------------------
| | |普通图书、期 | | |
| | |刊、古籍或地方 | | |
| | |文献应分设公 | |少设一种目录扣3 |
| | |务、读者目录。 | 15|分。没有某一种文献 |
| 231|目录设置 |读者目录应设分 | |不扣分。 |
| | |类和题名目录。 | | |
| | |报纸应设报名目 | | |
| | |录。 | | |
|----|-------|--------|----|----------|
| | | 5↓ | 4| |
| 232|目录组织质量误| 4↓ | 8| |
| |差率(%) | 3↓ | 12|超过5%不得分。 |
| | | 2↓ | 16| |
| | | 1↓ | 20| |
|----|-------|--------|----|----------|
| | |有专人管理、及 | | |
| 233|目录管理 |时维护保养、有 |0-10| |
| | |查目辅导 | | |
|----|-------|--------|----|----------|
| 24 |藏书组织管理 | | 35| |
|----|-------|--------|----|----------|
| | |防水、防尘、防 | | |
| | |盗、防潮、防虫 | | |
| 241|图书保护 |等保护措施及成 | 15| |
| | |效;破损图书及 | | |
| | |时修复;古籍妥 | | |
| | |善保管。 | | |
|----|-------|--------|----|----------|
| | |开架/半开架闭架| 4|严格按排架号顺序检 |
| | |8 ↓ 2 ↓| 8|查,有色标的按色标 |
| 242|藏书排架质量误|6.5↓1.5↓| 12|检查。开架、闭架各 |
| |差率(%) |5 ↓ 1 ↓| 16|占一半分值。开架误 |
| | |3.5↓0.5↓| 20|差超过8%不得分; |
| | |2 ↓ 1 ↓| |闭架误差超过2%不 |
| | | | |得分。 |
|----|-------|--------|----|----------|
| 3 |读者服务工作 | | 270| |
|----|-------|--------|----|----------|
| 31 |书刊借阅 | | 135| |
|----|-------|--------|----|----------|
| | |馆际互借 | 4| |
| | |预约借书 | 4| |
| 311|服务方式 |图书陈列、展览 | 4|服务项目必须是经常 |
| | |资料代查 | 4|性开展。 |
| | |其他 | 4| |
---------------------------------------
---------------------------------------
| | | | |服务窗口名称不拘, |
| | | | |如一室多用,又无明 |
| 312|馆内服务窗口 | 9↑ | 15|显隔离措施,按一个 |
| |(个) | 7↑ | 10|算。每个服务窗口周 |
| | | 5↑ | 5|开放时间不得少于 |
| | | | |20小时,并有专人 |
| | | | |负责。 |
|----|-------|--------|----|----------|
| | | | |指在馆外所设立的读 |
| | | | |者服务场所。不管是 |
| | | | |固定的、流动的,只 |
| 313|服务点 | 8↑ | 10|要直接为读者提供服 |
| |(个) | 6↑ | 8|务,或由图书馆定点 |
| | | 4↑ | 4|定期轮换书刊,并负 |
| | | | |责进行业务辅导的, |
| | | | |均为服务点。不包括 |
| | | | |文化站、文化中心的 |
| | | | |图书室。 |
|----|-------|--------|----|----------|
| |借书证数/总藏| 30↑ | 10| |
| 314|书量 | 25↑ | 8| |
| |(个/干册) | 20↑ | 6| |
| | | 15↑ | 4| |
| | | 10↑ | 2| |
|----|-------|--------|----|----------|
| | | 20↑ | 25| |
| 315|外借册次 | 15↑ | 20|指办理外借手续的书 |
| |(万册次) | 12↑ | 15|刊册次包括集体外借 |
| | | 10↑ | 10|的册次。 |
| | | 7↑ | 5| |
|----|-------|--------|----|----------|
| | | 20↑ | 25| |
| 316|内阅人次 | 15↑ | 20|不含到馆参加读者活 |
| |(万人次) | 12↑ | 15|动或参观的人次。 |
| | | 8↑ | 10| |
| | | 5↑ | 5| |
|----|-------|--------|----|----------|
| | | 40↑ | 15| |
| |藏书开架比例 | 30↑ | 12| |
| 317|(%)开架书刊| 20↑ | 9|含半开架,报刊按种 |
| |册次总数量 | 15↑ | 6|算。 |
| | | 10↑ | 3| |
|----|-------|--------|----|----------|
| | | 60↑ | 15|指两个以上主要服务 |
| 318|开馆时间 | 56↑ | 12|窗口。如外借处、阅 |
| |(小时/周) | 52↑ | 9|览室等全年平均每周 |
| | | 48↑ | 6|开放时间。 |
|----|-------|--------|----|----------|
| 32 |书刊宣传与读者| | 60| |
| |活动 | | | |
---------------------------------------
----------------------------------------
| |书刊宣传 | 1000↑ | 10|指利用板报、专栏、 |
| 321|(种) | 600↑ | 8|通报等方式宣传,推 |
| | | | |荐图书、期刊。 |
|----|-------|--------|----|-----------|
| | |有计划、行动和 | | |
| | |总结 | 6| |
| 322|图书馆服务宣传|吸收其他系统图 | 2|必须有文字记录。 |
| |周活动 |书馆/室参加 | | |
| | |受到上级有关部 | 2| |
| | |门表扬 | | |
|----|-------|--------|----|-----------|
| | | 30↑ | 20|活动的方式、场地不 |
| 323|读者活动次数 | 25↑ | 16|限,但必须是图书馆 |
| |(次) | 20↑ | 12|直接或以图书馆为主 |
| | | 15↑ | 8|组织的,每次活动必 |
| | | 10↑ | 4|须有文字记录。 |
|----|-------|--------|----|-----------|
| | | 20000↑ | 20| |
| 324|读者活动人次 | 15000↑ | 16| |
| |(人次) | 10000↑ | 12| |
| | | 5000↑ | 8| |
| | | 3000↑ | 4| |
|----|-------|--------|----|-----------|
| 33 |参考咨询服务 | | 75| |
|----|-------|--------|----|-----------|
| | | 500↑ | 15| |
| 331|检索、咨询 | 400↑ | 12|对每一条提问和答复 |
| |(条) | 300↑ | 9|都要有文字记载。 |
| | | 200↑ | 6| |
|----|-------|--------|----|-----------|
| | | 20↑ | 20|指列入本馆定题服务 |
| 332|完成课题 | 16↑ | 16|计划的课题,每个题 |
| |(项) | 12↑ | 12|目和答复都要有文字 |
| | | 8↑ | 8|记载。未完成的项目 |
| | | 4↑ | 4|不计。 |
|----|-------|--------|----|-----------|
| | | 5↑ | 20| |
| 333|获奖课题 | 4↑ | 16|指所服务的课题获有 |
| |(项) | 3↑ | 12|关部门奖励。 |
| | | 2↑ | 8|以92、93年获奖计。|
| | | 1↑ | 4| |
|----|-------|--------|----|-----------|
| | | 24↑ | 20| |
| 334|信息服务成果 | 18↑ | 16|文摘性刊物每期算一 |
| |(种) | 12↑ | 12|种。专题每个算一 |
| | | 6↑ | 8|种。 |
----------------------------------------
---------------------------------------
| 4 |业务研究、辅导| | 105| |
| |工作与协作协调| | | |
|----|-------|--------|----|----------|
| 41 |业务研究 | | 30| |
|----|-------|--------|----|----------|
| | | 4↑ | 10|调研报告要求内容充 |
| 411|工作调研 | 3↑ | 8|实,观点明确,有针 |
| |(篇) | 2↑ | 6|对性。 |
| | | 1↑ | 4| |
|----|-------|--------|----|----------|
| | | 6↑ | 20| |
| 412|在省级以上刊物| 4↑ | 15| |
| |发表论文篇数 | 2↑ | 10| |
|----|-------|--------|----|----------|
| 42 |业务辅导 | | 60| |
|----|-------|--------|----|----------|
| | | 60↑ | 20| |
| 422|基层辅导时间 | 50↑ | 16|指专职辅导人员人均 |
| |(天) | 40↑ | 12|下基层时间,以工作 |
| | | 30↑ | 8|日志的记载算。 |
|----|-------|--------|----|----------|
| | | 60↑ | 20| |
| 423|业务培训 | 50↑ | 15|指图书馆为基层图书 |
| |(人次) | 40↑ | 10|馆(室)培训人员。 |
| | | 30↑ | 5| |
|----|-------|--------|----|----------|
| | |帮助组建农村 | | |
| 424|基层图书馆 |(街道)图书馆 | | |
| |(室)工作辅导|(室),每个记1| 20 |指1990年以来帮助|
| | |分,帮助组建万 | |组建的图书馆(室)。|
| | |册图书馆(室) | | |
| | |每个记4分。 | | |
|----|-------|--------|----|----------|
| | |实现采购协调 | 5| |
| 43 |协作协调工作 |实现馆际互借 | 5| |
| | |编制联合目录 | 5| |
|----|-------|--------|----|----------|
| 5 |管理 | | 130| |
|----|-------|--------|----|----------|
| | |岗位责任制 | 3| |
| | |藏书补充原则 | 3| |
| | |目录组织规则 | 3| |
| 51 |规章制度建设 |安全保卫制度 | 3| |
| | |设备物资管理制 | 3| |
| | |度 | | |
| | |职工考核制度 | 3| |
| | |其他 | 2| |
---------------------------------------
---------------------------------------
| | |职工考核档案 | 4| |
| 52 |档案管理 |读者档案 | 4|要求立卷准确,装订|
| | |参考咨询档案 | 4|整齐,内容齐全,每|
| | |课题服务档案 | 4|卷有目录。 |
| | |业务辅导档案 | 4| |
|----|--------|--------|----|---------|
| | |馆藏统计 | 2| |
| | |读者统计 | 2| |
| 53 |统计工作 |借阅统计 | 2| |
| | |设备统计 | 2| |
| | |统计分析 | 7| |
|----|--------|--------|----|---------|
| | |环境是否整洁、 | | |
| 54 |环境管理 |美观、安静;标 | | |
| | |牌是否规范标 | 10| |
| | |准;设施维护是 | | |
| | |否良好。 | | |
|----|--------|--------|----|---------|
| | | 3000↑ | 50| |
| 55 |创收纯收入/职 | 2500↑ | 40| |
| |工人数(元/人)| 2000↑ | 30| |
| | | 1500↑ | 20| |
| | | 1000↑ | 10| |
|----|--------|--------|----|---------|
| | |中央、省、市级 | | |
| | |业务主管部门表 | | |
| | |彰每次分别记 | | |
| 56 |表彰 |5、3、1分; | 15|1988年以来 |
| | |省、市党委和政 | | |
| | |府表彰每次分别 | | |
| | |记5、3分。 | | |
|----|--------|--------|----|---------|
| | |实行采编计算机 | 15| |
| | |管理 | | |
| 6 |提高指标 |实现外借计算机 | 15| |
| | |管理 | | |
| | |其他 | 5| |
---------------------------------------
附件三:县级图书馆评估标准
本标准共分六大部份,共1000分,其中:
一、办馆条件 295分
二、基础业条建设 240分
三、读者服务工作 255分
四、业务研究、辅导工作与协作协调 70分
五、管理 120分
六、提高指标 20分
--------------------------------------
| 标号 | 项 目 | 标准与因素 | 分值 | 备 注 |
|----|-------|-------|----|----------|
| 1 |办馆条件 | | 295| |
|----|-------|-------|----|----------|
| 11 |设施 | | 140| |
|----|-------|-------|----|----------|
| | | 3000↑ | 50|1.不含宿舍面积。 |
| | | 2500↑ | 40|2.符号“↑”表示 |
| 111|馆舍建筑面积 | 1500↑ | 30|以上 |
| |(平方米) | 1000↑ | 20|符号“↓”表示以下 |
| | | 800↑ | 10|均含所表示内容的起 |
| | | | |点值(以下同)。 |
|----|-------|-------|----|----------|
| | | 200↑ | 20| |
| 112|阅览座席(个)| 150↑ | 16|不含报告厅、会议室 |
| | | 100↑ | 12|及增加的临时性座 |
| | | 80↑ | 8|位。 |
|----|-------|-------|----|----------|
| | | 60↑ | 10| |
| 113|少儿阅览座席 | 50↑ | 8|有独立建制少年儿童 |
| |(个) | 40↑ | 6|图书馆的此项不查, |
| | | 20↑ | 4|同样给10分。 |
|----|-------|-------|----|----------|
| | | 4000↑ | 20|指书架(包括书柜) |
| 114|书 架| 3000↑ | 16|每层(不含书架顶部 |
| | (米) | 2000↑ | 12|遮尘板)累计计算的 |
| | | 1000↑ | 8|长度,两面放书每层 |
| | | | |按两个长度计算。 |
|----|-------|-------|----|----------|
| | |每种(或每套)| |指图书馆工作所需要 |
| | |设备价值(元)| |的电子计算机、汽 |
| | | 40000↑| 12|车、电脑打字机、声 |
| | | 20000↑| 10|像、音响、复印机、 |
| 115|设 备 | 10000↑| 8|打字机、防盗设备 |
| | | 5000↑ | 6|等。 |
| | | 2000↑ | 4|总分不得超过40分。|
| | | 1000↑ | 2| |
|----|-------|-------|----|----------|
| 12 |藏 书 | | 30| |
--------------------------------------
---------------------------------------
| | | 15↑ | 30| |
| 121|总藏量(万册) | 12↑ | 25|含报刊合订本、手稿 |
| | | 10↑ | 20|及其他视听文献资 |
| | | 8↑ | 15|料。 |
| | | 6↑ | 10| |
| | | 4↑ | 5| |
|----|--------|-------|----|----------|
| 13 |经费 | | 70| |
|----|--------|-------|----|----------|
| | | 18↑ | 30|指国家财政每年拨给 |
| 131|总经费 | 12↑ | 20|的正常事业费,不包 |
| |(万元) | 8↑ | 16|括预算外收入、基建 |
| | | 6↑ | 12|费、临时专项拨款, |
| | | 4↑ | 8|但追加的购书费应列 |
| | | | |入正常事业费中。 |
|----|--------|-------|----|----------|
| 132|购书经费单列 | | 10|指在财政拨款中标明 |
| | | | |购书费数额。 |
|----|--------|-------|----|----------|
| | | 35↑ | 30| |
| | | 30↑ | 25| |
| 133|购书经费/总支 | 25↑ | 20| |
| |出(%) | 20↑ | 15| |
| | | 15↑ | 10| |
|----|--------|-------|----|----------|
| 14 |人员 | | 55| |
|----|--------|-------|----|----------|
| | | | |听取汇报,审查材 |
| 141|职工教育、岗位 | |0-10|料,检查实施效果后 |
| |培训实施情况 | | |评分。 |
|----|--------|-------|----|----------|
| | | | 30↑ | 10| |
| |学历结| 大专 | 25↑ | 8| |
| |构某学| 以上 | 20↑ | 6| |
| 142|历人数| | 15↑ | 4| |
| |/职工|----|-------|----|----------|
| |人数 |中专、高| 90↑ | 10| |
| |(%)|中以上 | 80↑ | 8| |
| | | | 70↑ | 4| |
|----|--------|-------|----|----------|
| | |中级以上 初级| 15| |
| | |3个↑40%↑| 12| |
| 143| 职称结构 |2个↑40%↑| 8| |
| | |1个↑40%↑| | |
|----|--------|-------|----|----------|
| | |具有大专以上学| | |
| 144|馆长(含副馆 |历或中级以上专| 6| |
| |长) |业职务; | |有一位馆长具备条件 |
| | |受过系统图书馆| |即可得分。 |
| | |学专业培训 | 4| |
---------------------------------------
--------------------------------------
| 2 |基础业务建设 | | 240| |
|----|-------|-------|----|----------|
| 21 |藏书建设 | | 105| |
|----|-------|-------|----|----------|
| | | 6000↑ | 40| |
| | | 5000↑ | 35|包括从出版、发行 |
| | | 4000↑ | 30|邮政等部门购进的已 |
| 211|年增新书(册)| 3000↑ | 25|装订成合订本的期 |
| | | 2000↑ | 20|刊、报纸。 |
| | | 1500↑ | 15| |
| | | 1000↑ | 10| |
|----|-------|-------|----|----------|
| | | 700↑ | 30| |
| | | 600↑ | 25| |
| 212|订报刊种数(种| 500↑ | 20| |
| |/年) | 400↑ | 15| |
| | | 300↑ | 10| |
| | | 200↑ | 5| |
|----|-------|-------|----|----------|
| | |1.有一定经费| 3|逐项累计计分。 |
| | |2.设专架专柜| 3|论述本地政治、经 |
| | |3.专职或兼职| |济、文化、历史、自 |
| 213|地方文献 |人员负责 | 3|然情况的著作,本地 |
| | |4.有专门目录| 3|作者的著作(含非正 |
| | |5.收藏一定数| |式出版物)。 |
| | |量的地方文献 | 3| |
|----|-------|-------|----|----------|
| | | 400↑ | 20| |
| 214|常用工具书收藏| 300↑ | 15| |
| |(种) | 200↑ | 10| |
|----|-------|-------|----|----------|
| 22 |文献标引与著录| | 60| |
|----|-------|-------|----|----------|
| | |图书使用《中国| 5| |
| 221|图书标引著录标|法》标引 | | |
| |准 |依据《普通图书| 5| |
| | |著录规则》著录| | |
|----|-------|-------|----|----------|
| | | 5↓ | 8| |
| 222|标引质量误差率| 4↓ | 12|分类不准、号码写错 |
| |(%) | 3↓ | 16|违反规则均算错。 |
| | | 2↓ | 20| |
|----|-------|-------|----|----------|
| | | 5↓ | 8| |
| 223|著录质量误差率| 4↓ | 12| |
| |(%) | 3↓ | 16| |
| | | 2↓ | 20| |
|----|-------|-------|----|----------|
| | |书标、书袋卡、| | |
| 224|加工整理 |登录号、馆藏章|0-10|规范统一、美观整齐 |
| | |等 | | |
--------------------------------------
--------------------------------------
| 23 |目录体系与管理| | 4| |
|----|-------|-------|----|----------|
| | |普通图书应分设| | |
| | |公务、读者目 | | |
| 231|目录设置 |录; |0-20|缺一套目录扣4分 |
| | |读者目录须设分| | |
| | |类和题名目录。| | |
|----|-------|-------|----|----------|
| | | 5↓ | 8| |
| 232|目录组织质量误| 4↓ | 10| |
| |差率(%) | 3↓ | 12| |
| | | 2↓ | 16| |
| | | 1↓ | 20| |
|----|-------|-------|----|----------|
| | |有专人管理、及| | |
| 233|目录管理 |时维护保养、有|0-5 | |
| | |查目辅导 | | |
|----|-------|-------|----|----------|
| 24 |藏书组织与管理| | 30| |
|----|-------|-------|----|----------|
| | |防水、防尘、防| | |
| | |盗、防潮等各种| | |
| 241|藏书保护 |保护措施有效,|0-10| |
| | |破损图书及时修| | |
| | |复。 | | |
|----|-------|-------|----|----------|
| | | | 8.0↓ | 2| |
| | |开 架| 6.5↓ | 4| |
| | |(含半| 5.0↓ | 6| |
| |排架质|开架)| 3.5↓ | 8| |
| 242|量误差| | 2.0↓ | 10|严格按排架号顺序检 |
| |率 |---|-------|----|查。 |
| |(%)| | 2.0↓ | 4| |
| | |闭架 | 1.5↓ | 6| |
| | | | 1.0↓ | 8| |
| | | | 0.5↓ | 10| |
|----|-------|-------|----|----------|
| 3 |读者服务工作 | | 255| |
|----|-------|-------|----|----------|
| 31 |书刊借阅 | | 160| |
|----|-------|-------|----|----------|
| | |预约借书 | 5| |
| | |送书上门 | 5| |
| 311|服务方式 |资料代查 | 5| |
| | |其它 | 5| |
|----|-------|-------|----|----------|
| | | 6↑ | 20|服务窗口名称不拘, |
| 312|馆内服务窗口 | 5↑ | 16|如一室多用又无明显 |
| |(个) | 4↑ | 12|隔离,按一项计分。 |
| | | 3↑ | 8|每个服务窗口周开放 |
| | | | |时间20小时以上, |
| | | | |并有专人负责。 |
--------------------------------------
--------------------------------------
| | | 10↑ | 15|指在馆外所设立的读 |
| | | 8↑ | 12|者服务场所,不管是 |
| 313|服务点(个) | 6↑ | 9|固定的、流动的,只 |
| | | 4↑ | 6|要直接为读者提供服 |
| | | 2↑ | 3|务,或由图书馆定点 |
| | | | |定期提供书刊,并负 |
| | | | |责进行业务辅导的, |
| | | | |均为服务点。 |
|----|-------|-------|----|----------|
| | | 10↑ | 25| |
| 314|外借册次 | 8↑ | 20|指办理外借手续离馆 |
| |(万册次) | 6↑ | 15|的书刊册次,包括集 |
| | | 4↑ | 10|体借书等服务方式的 |
| | | 3↑ | 5|外借册次。 |
|----|-------|-------|----|----------|
| | | 15↑ | 25| |
| | | 12↑ | 20|不含到馆参加读者活 |
| 315|内阅人次 | 9↑ | 15|动及参观的人次。 |
| |(万人次) | 6↑ | 10| |
| | | 3↑ | 5| |
|----|-------|-------|----|----------|
| | | 56↑ | 20|每周平均开馆时间 |
| 316|开放时间 | 52↑ | 16|(含部分阅览室的时 |
| |(小时/周) | 48↑ | 12|数)。 |
| | | 46↑ | 8| |
|----|-------|-------|----|----------|
| |开架比例(%)| 50↑ | 25| |
| 317|开架书刊册数/| 40↑ | 20|含半开架书刊,报刊 |
| |总藏书量 | 30↑ | 15|按种计算。 |
| | | 20↑ | 10| |
|----|-------|-------|----|----------|
| | | 600↑ | 10| |
| 318|书刊宣传 | 500↑ | 8|报刊按种计算。 |
| |(种) | 400↑ | 6| |
| | | 300↑ | 4| |
|----|-------|-------|----|----------|
| 32 |读者活动 | | 50| |
|----|-------|-------|----|----------|
| 321|图书馆服务宣传|有计划、有行 | | |
| |周 |动、有总结并取|0-10| |
| | |得成效 | | |
--------------------------------------
--------------------------------------
| | |开展红读活动和| | |
| 322|读书活动 |其它形式的读书|0-10| |
| | |活动 | | |
|----|-------|-------|----|----------|
| | | 12↑ | 15| |
| | | 10↑ | 12| |
| 323|读者活动次数 | 8↑ | 10| |
| | | 6↑ | 8| |
| | | 4↑ | 4| |
|----|-------|-------|----|----------|
| | | 4000↑ | 15| |
| 324|读者活动人次 | 3000↑ | 12| |
| |(人次) | 2000↑ | 10| |
| | | 1000↑ | 8| |
|----|-------|-------|----|----------|
| 33 |参考咨询 | | 45| |
|----|-------|-------|----|----------|
| | | 300↑ | 25| |
| | | 250↑ | 20|指解答一般性的咨询 |
| 331|解答咨询(条)| 200↑ | 15|问题并有文字记录。 |
| | | 150↑ | 10| |
| | | 100↑ | 5| |
|----|-------|-------|----|----------|
| | | 20↑ | 20| |
| 332|跟踪服务(项)| 15↑ | 15| |
| | | 10↑ | 10| |
| | | 5↑ | 5| |
|----|-------|-------|----|----------|
| 4 |业务研究、辅导| | 70| |
| |工作与协作协调| | | |
|----|-------|-------|----|----------|
| 41 |辅导工作 | | 40| |
|----|-------|-------|----|----------|
| | | 20↑ | 20| |
| 411|业务辅导(个)| 15↑ | 16|对街道、乡镇图书馆 |
| | | 10↑ | 12|(室)进行业务辅导,|
| | | 5↑ | 8|有固定联系点。 |
|----|-------|-------|----|----------|
| | | 30↑ | 20| |
| 412|业务培训 | 25↑ | 15| |
| |(人次) | 20↑ | 10| |
| | | 15↑ | 5| |
|----|-------|-------|----|----------|
| 42 |协作协调工作 |开展协作工作 |0-10| |
|----|-------|-------|----|----------|
| 43 |业务研究 | | 20| |
--------------------------------------
--------------------------------------
| | | 4↑ | 20| |
| 431|专业论文写作 | 3↑ | 15| |
| |(篇) | 2↑ | 10| |
| | | 1↑ | 5| |
|----|-------|-------|----|----------|
| 5 | 管 理 | | 120| |
|----|-------|-------|----|----------|
| | |岗位责任制; | 5| |
| | |各项业务工作制| | |
| | |度(藏书补充细| 5| |
| | |则、文献标引与| | |
| 51 |规章制度建设 |著录细则等);| | |
| | |物资、设备管 | | |
| | |理、安全防火制| 5| |
| | |度; | 5| |
| | |职工考核制度 | | |
|----|-------|-------|----|----------|
| | |环境美观、整 | | |
| 52 |环境管理 |洁;指示标牌规|0-10| |
| | |范、标准;设施| | |
| | |维护良好 | | |
|----|-------|-------|----|----------|
| | |职工考核档案;| 4| |
| | |读者档案; | 4|要求立卷准确、装订 |
| 53 |档案管理 |藏书档案; | 4|整齐、内容齐全,每 |
| | |参考咨询档案;| 4|卷有目录。 |
| | |业务辅导档案;| 4| |
|----|-------|-------|----|----------|
| | |馆藏、读者、借|0-10| |
| 54 |统计工作 |阅、设备等统 | | |
| | |计。 | | |
| | |统计分析 | 5| |
|----|-------|-------|----|----------|
| | | 5↑ | 30| |
| 55 |创收纯收入 | 3↑ | 20| |
| |(万元) | 2↑ | 15| |
| | | 1↑ | 10| |
|----|-------|-------|----|----------|
| | |省、地、县级政| | |
| | |府表彰每次分别| | |
| | |计5分、3分、| | |
| | |1分 | | |
| 56 |表彰、奖励 |国家、省、地业| 25|累计最高为25分。 |
| | |务主管部门表彰| | |
| | |每次计5分、3| | |
| | |分、1分 | | |
|----|-------|-------|----|----------|
| | |主要业务环节实| | |
| 6 |提高指标 |行计算机自动化| 20 | |
| | |管理 | | |
--------------------------------------
1994年3月7日
检索更多更新的法律法规请到: 《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购买法律图书请到: 《法律图书馆》--网上西湖法律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