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规速递>>纯文字版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和《山东省第三产业“八五”及十年发展规划》的通知
山东省政府


通知
各市人民政府、行署,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了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全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省政府制定了《山东省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编制了《山东省第三产业“八五”及十年发展规划》,现印发
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各业务主管部门要根据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行业规划,并及时进行指导和组织推动工作。

山东省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全国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抓住有利时机,集中力量把我省第三产业搞上去,特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一)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要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方向,继续破除“左”的思想、旧的传统观念和封闭保守的小生产思想,树立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现代商品经济意识、社会化大生产意识,真正把第三产业作为增加社会财富的战略产业和加快经济
发展的支撑力量;树立第三产业是大产业、大系统、大服务的思想,开阔视野,拓展领域,实现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增强创新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全面振兴第三产业。一切着眼于发展,对现有政策规定要用足、用好、用活;对一切不利于发展的过时政策,要清理废除;对没有明文规定的,要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在“三个有利于”的前提下,敢闯、敢冒、敢试。
凡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做法,要大力支持,尽快推广;对遇到困难的企业和经营者,要积极给予扶持;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要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帮助纠正,保护全社会兴办第三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产业导向和区域配置政策
(三)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层次发展。从我省的实际出发,第三产业发展的产业导向和区域配置政策为:以教育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大力振兴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第三产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城市——城镇——农村各有侧重、梯次展开,形成布局合理
、城乡沟通、行业齐全的发展格局。大中型城市,要在继续加强商品流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同时,大力发展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附加价值高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房地产、旅游、娱乐等行业,使其逐步成为第三产业内部的重要支柱。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培植科技服务、律师
事务、会计事务、设计事务等新兴服务实体,形成一批知识密集型行业。建立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城市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一批全省性的各具特色、实力雄厚、辐射力强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交通通讯中心、信息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带动全省第三产业的发展。
(四)中小城镇要充分发挥联结大中城市与广阔农村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沟通和加强城乡联系,优先发展投入少、见效快、就业容量大的商业、饮食业和居民生活服务业,加快交通、邮电、科技、教育和公用事业的发展步伐,逐步发展新兴产业,努力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增强辐射能力
,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要积极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民大力兴办第三产业,引导农村新增劳动力、富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的服务实体,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纳入现代商品经
济轨道,架起小生产通往大市场的桥梁。积极兴办文化、娱乐设施,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第三产业发展机制
(五)以产业化为方向,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根据第三产业不同行业的特点,分别实行企业化、半企业化和事业化等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逐步实现第三产业由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交通、通信、金融、保险、商业、物资、供销、仓储、饮食服务、修理、租赁、房地
产、旅游、娱乐、技术开发等行业,实行企业化经营,全面推向市场,并享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规定的各种权力和责任,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医疗卫生、体育、文化、广播电视等行业,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对核定事业费
部分,由财政部门按照有关政策在经费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对实行企业化经营的部分,完全推入市场;积极创造条件,扩大企业化经营的成分,逐步减少财政事业费支出,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基础科学研究、普通教育、环境保护等行业,继续实行事业化经营,同时也要放宽政策,走
以事业养事业的路子。
(六)坚持多种所有制并存,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兴办第三产业。实行国家、集体、私营、个体、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等多种经济成份一起上,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和所有制界限,所有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都可以跨地区、跨行业兴办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小型国
有企业,特别是商业、居民服务性行业中的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向集体、个人出租和出售。放手让私营企业和个人兴办投资少、见效快的第三产业。支持城镇待业人员、企业富余人员自筹资金,兴办第三产业。交通、通信、金融、保险、外贸、房地产等主要由国家办的行业,要引入市场机
制,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鼓励大型企业、企业集团、集体经济组织、私营企业兴办。
(七)积极推行股份制,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加大股份制改革力度,尽快全面推开。采取企业内部职工持股、法人持股、国家持股、社会公众持股、外商持股等多种形式,率先在第三产业经营性行业推行股份制。可先采取股权证的办法,逐步过渡到上市交易。集体企业,特别是乡镇第
三产业企业普遍实行股份合作制。选择一批有实力的大中型国营企业,异地发行股票。对于联合投资新建和改、扩建的第三产业企业,以及新组建的企业集团和企业联合体,要积极推行股份制;交通、通信等垄断性较强的第三产业行业,在保持公有资产达到控股规模的前提下,加快股份制
试点,并逐步推广。下放股份制企业审批和管理权限,按照企业隶属关系,分别由省、市地和县审批。鼓励企业跨所有制、跨地区、跨行业兼并联合,被兼并工业企业转入第三产业的,在资产转让、债务清理、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国营企业兼并国营企业的,被兼并企业的资
产无偿划转,债务由兼并企业负担;被兼并企业从赢利时起,3年免征、两年减半征收所得税;被兼并企业原所欠银行债务,经银行批准,实行3年停息、两年减半收息。以大型第三产业企业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推进集团化、国际化经营。
(八)以社会化为方向,打破封闭式的自我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服务设施向全社会开放。要把兴办第三产业与精简行政机构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现有的信息咨询、医疗、饮食服务、交通工具等内部服务设施和人员,在不影响保密和安全的
前提下,面向社会,实行有偿服务,在价格上执行与社会同类设施相同的收费标准,收入全部留给单位,用于设施的更新,近期财政经费不作相应调减,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与原单位脱钩,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系统对社会开放、独立经营后,3年免
征、两年减半征收所得税。鼓励社会服务机构承揽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服务性工作,实现全社会生活服务的企业化、社会化经营。
(九)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劳动就业制度,赋予第三产业企事业单位充分的用工自主权。企业化经营不需财政拨付经费的第三产业企事业单位,用人放开。财政拨付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适当放宽编制。所有第三产业企事业单位,都要逐步建立辞退、辞职制度和用人单位与职工双向选
择的就业制度。在第三产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按国家有关规定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并享受相应的待遇。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经领导批准,可以停薪留职,到第三产业企事业单位工作,期限1至3年。允许除公职人员以外的在职人员到第三产业企事业单位兼
职,从事第二职业。允许离退休人员从事第三产业,保留原享受的待遇。工业企业因安置富余人员到单独核算的第三产业就业而减员的,原核定的工资总额不变,全民所有制职工到企业新办第三产业单位工作,其全民所有制职工身份、劳动保险、退休待遇等不变。建立健全劳务市场,加快
人才流动。

四、广开筹资渠道,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
(十)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多渠道、多形式融通、筹措第三产业建设资金。放宽第三产业投资审批权,凡属市地自筹资金,自行平衡建设条件,兴办地方性交通、通信、流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科技教育和其他社会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不论规模大小,均由市地自行审
批,在国家核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之内自行安排。进一步增加用于第三产业的投资,提高第三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第三产业投资占全民基建投资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占技改投资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分级负责的原则,调动各方面的积
极性,分层次投资兴办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交通、通信、科技、教育以及其他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由各级政府兴办,省和中心城市负责大型骨干基础设施和流通设施建设,市地负责大、中型设施建设,县(市、区)负责中小型设施建设。对于其中一些特
大型建设项目,采取国家、省、市地、县(市、区)合资建设的办法,谁投资,谁受益。对经营性的行业,放手让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私营企业和个体兴办。对基础科学研究、普通教育等非经营性行业,财政预算内拨款的增长要高于正常性财政收入的增长。从一九九三年起,建立科技发
展基金,省级财政从周转金中拿出1亿元,主要用于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和成果推广,以及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各级财政都要相应增加科技投入。一九九三年,省基本建设基金安排3.5亿元,重点用于省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科技攻关项目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项目。从农
业发展基金中每年安排20%,用于支持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在保证教育经费的增长高于财政支出增长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社会办学,增加自费生、代培生、定向生、走读生的比重,采取社会集资、捐资和自我兴办经济实体等多种方式,广开筹资渠道,增加投入。
(十一)进一步完善第三产业基金制,稳定投资来源。交通建设基金、地方铁路建设基金、邮电建设基金、网点建设基金等各项第三产业专用基金,要按规定足额征收,滚动增值。要加强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公用事业附加费的征管工作,专款专用,保证集中用于发展教育事
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路养路费的征收和管理。对一级以上公路和大中型桥梁,要实行全封闭,征收过路费、过桥费。对新建地方铁路,采取新路新价。开征机场建设附加费、港口建设附加费,征收办法另行制定。
(十二)调整信贷结构,增加第三产业信贷规模。要把第二产业亟待发展的行业列入产业政策重点发展序列,在信贷方面,享受国家重点扶持产业和行业的优惠政策。人民银行和各专业银行,对第三产业重点行业所需贷款,要在信贷规模中优先给予安排;对效益好、有偿还能力的集体
、私营和个体企业,要尽快开办资产抵押贷款业务,发放小额固定资产和简易设备维修贷款;继续安排结构调整专项信贷资金,由省人民银行和各专业银行留出5亿元信贷规模,从新增存款中配套相应资金,用于计划安排的大型第三产业建设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每年有所增长。用足用好
保险资金,保险公司每年拿出保险总准备金的20%,通过购买债券等形式,有偿用于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建设,降低灾害事故发生率,减少赔偿金额。养老保险基金、待业保险基金,每年要拿出40%有偿用于第三产业发展,实现滚动增值。创造条件,增设金融机构,建立地方发展银行
和地方保险公司,选择部分市地、建立地方性合作银行;积极发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在县以上城市普遍建立城市信用社;允许成立民间融资机构,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在济南、青岛设立外资银行,在其他大中城市设立外资银行办事处,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组织来山东设立分支
机构,融通更多的资金投入第三产业。
(十三)扩大社会融资渠道,走多形式融资联办的路子。发展第三产业主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挖掘社会融资的潜力。要在用好用活银行信贷资金的同时,扩大债券发行和买卖业务,增加债券发行的种类和数量,争取国家批准我省按不低于国民收入2%的额度发行债券。加快
培育和完善金融市场,加快现有债券机构建设,进一步发展债券一、二级市场,开办股票咨询服务中心,设立专柜,创造条件建立证券交易所,促进股票、债券上市转让,搞活证券流通。允许文化、体育、娱乐等建设项目发放奖券,提高中奖率,吸引社会闲散、小额资金,使一部分消费资
金转化为第三产业建设资金。鼓励国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的街道居委会等联办第三产业,可直接以自有资金和具有支配权的资金投入,也可以房产、设备、土地、技术等投入;可采取集资或股份的方式投入,也可以租赁、预购场地的方式投入。允许将国营小型商业、饮食服务业
的门店承包、租赁、拍卖给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经营,其收入集中用于发展其他第三产业。
(十四)扩大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和领域。要继续争取更多地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商业贷款,采取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兴办铁路、公路、港口、商业服务、信息咨询、高新技术开发、旅游、娱乐、房地产、教育、卫生等
第三产业。凡利用外资兴办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均可采取综合补偿的方式还款,并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十五)以地生财,以财招商,使房地产综合开发成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一级地产市场政府要高度垄断,二级地产市场和房产市场要放开搞活。政府要管好一级地产市场,根据土地的不同用途、地理位置,征收土地使用费,各级政府要管好这笔财源,防止流失,避免分散
,集中用于大型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合理调整城市工业和第三产业区位配置,要下决心把位于大中城市市区内的工业企业,特别是繁华地段的工业企业,迁出城区。利用土地的级差收益,建立城郊工业园区,更新改造外迁企业,腾出资金和场地,兴办第三产业。对房地产综合开
发实行统一规划,搞好七通一平,生地变熟地,增值出售,使其成为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提高公房租金,鼓励居民购买商品房,加快住房商品化的步伐,以房养房,实现房地产开发、使用、流通、增值的良性循环。

五、放宽政策,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十六)合理调整价格,增加第三产业收益。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第三产业价格体系,解决长期存在的价值补偿不足的问题。除铁路、民航、邮电通信、土地一级市场基准地价等少数由国家制定价格和收费标准的以外,其他行业的价格和收费全部放开,随行就市。
(十七)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增强第三产业发展活力。对新办第三产业企业和为安置富余职工兴办的独立核算的第三产业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经税务部门批准,自开业之日起,实行两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所得税,其中用基本建设或技措贷款新建的第三产业设施,减免
的所得税优先用于归还贷款。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第三产业企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享受“三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对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其收入用于减少财政拨款部分,给予减免税优惠。对一些微利服务行业,经批准可减、免所得税。对第三产业所需流动资金贷款,在信贷计
划中优先安排,重点给予保证。

六、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第三产业劳动者素质
(十八)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必须拥有大批专业人员和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要根据第三产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专门人才。现有高等院校要调整专业结构,扩大外经、外贸、房地产经营、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专业的招生规模,加快培养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和管理
人才,特别是培养一批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中级专业人员,充实生产经营第一线。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实行市地、县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鼓励企业和私人办学,为第三产业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定向培养人才。普通高等院校和各类中等专业学校,近期
要面向社会,开办专业速成班,尽快培养出一批社会急需的人才。建立和完善就业前培训和在职职工定期培训制度,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争取用3-5年的时间把第三产业在职职工普遍培训一遍,提倡大企业为小企业培养人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选派一批有培养前途的管理人员
出国学习、进修,聘请国外专家传授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我省第三产业的经营服务尽快实现规范化、现代化。
(十九)大胆使用和引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要关心人才的成长,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拉开分配档次,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鼓励人才冒尖,放手把大批优秀人才选拨到关键岗位上来,形成激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在住房、职称晋升、家属及子
女工作安排、奖励等方面舍得花大本钱,吸引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到山东工作。

七、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形成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整体合力
(二十)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加速山东经济发展,实现国民经济上新台阶的战略任务来抓。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分步实施,每年集中力量办几件实事。要把发展第三产业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政绩的重要内容。
(二十一)第三产业涉及范围广、部门多,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全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和改善宏观指导,搞好组织协调。各主管部门要根据全省总体发展规划,制定行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要加强第三产业法规
建设,规范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保护合法经营,依法实行监督检查,把第三产业的发展纳入法制轨道。全省上下要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形成合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山东省第三产业“八五”及十年发展规划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三足鼎立,缺一不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第三产业在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八五”时期及今后十年,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对
于促进一、二、三产业的协调运转,全面振兴山东经济,实现国民经济上新台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七五”以来,我省第三产业有了长足发展。一九九一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302.5亿元,居全国第四位,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一九八五年增长70%,年均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3%。从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员达到552.6万人,
占社会劳动者的比重为13.1%。第三产业中各个行业都有较大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流通规模不断扩大,商品市场日趋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少环节的商品流通新格局已基本形成。一九九一年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663.4亿元,比一九八五年增长1.36倍,年均增长15.4%,商业网点由64.6万个增加
到112.7万个,大部分中心城镇建设了商业、服务业集中的区街和中心,商业网点的面貌明显改观。商品市场日趋完善,城乡集市贸易有了较大发展,一九九一年全省城乡贸易集市达到6994个,贸易额175.1亿元,集市总量居全国第一位,集市成交额居全国第三位。各类专业
市场865处,有的已具有相当规模,全省县以上生产资料贸易中心和物资市场164处,物资销售网点3861个。全省已基本形成行业比较齐全,覆盖面较广的流通网络。
2.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通信有了较大发展。全省基本形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组成的综合运输网。一九九一年,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2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4.2万公里,港口吞吐能力8045万吨,济南、青岛、烟台、威海等机场开通航线40条,全省客
运量达到3.2亿人,货运量4.4亿吨,一九八五年至一九九一年,平均每年分别增长7.1%和8.3%。邮电业务总量达到10.4亿元,比一九八五年增长2.2倍,平均每年增长21.7%;长途电话线路达到12675路,市话交换机达到54万门,分别比一九八五年增加2
.6倍和3.4倍。
3.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取得重大进展。我省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人口和面积占全省40%的7个地级市、53个县(市、区)被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九九一年,全省出口创汇38.3亿美元,比一九八五年增长44.7%,平均每年增长6.
4%。全省商品出口收购总值达到154.7亿元,年均增长15%。旅游事业日益兴旺,一九九一接待国外游客和港澳台胞16.7万人次,旅游收入2.71亿元外汇人民币。
4.金融事业发展迅速,资金渠道不断拓宽。全省初步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以国家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配套的金融体系。金融网点遍布全省城乡,储蓄网点达3315个。一九九一年全省存款余额1170.7亿元,贷款余额1423.5亿元,分别比一九八五年增长3
.2倍和2.2倍。保险事业发展较快,服务领域逐步扩大,一九九一年国内外保险业务总收入达到16.9亿元,赔付率为30.24%。
5.“科教兴鲁”取得明显成就,科技教育以及各项社会事业日益繁荣。到一九九一年底,全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211万人,县及县以上全民科研与开发机构420所,民办科研机构1143所。一九八五年以来,全省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万多项,其中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6
500余项。教育事业受到普遍重视,一九九一年全省有中小学校6.7万所,在校学生1231.2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达到98%以上;普通高校49所,在校学生10.7万人;各类成人教育学校3.8万所,在校学生215万人,人民文化素质有了普遍提高。医疗卫生
条件有所改善。一九九一年全省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1141个,医务人员24.1万人,比一九八五年分别增加837个和3.6万人。全省文化、体育、出版社等社会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
6.我省第三产业取得的成就,为“八五”及今后十年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必须看到,长期以来形成的落后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变。第三产业仍然是我省经济发展的突出薄弱环节,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居全国第30位。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流通渠道不畅,生产服务体
系不完善,不适应一、二产业发展的要求。生活服务业发展缓慢,网点少,规模小,千人拥有商业网点9.9个,饮食服务业网点3.2个。社会化服务程度低,人民生活中各种“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科技力量薄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劳动者素质不高,每万人
拥有在校大、中专学生分别居全国第22位和第19位,各类后备人才严重不足。存在上述问题,一方面是由于一、二产业基数大、发展较快,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相对较低,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思想不够解放,几千年来形成的轻商抑商观念、封闭半封闭的小生产意识,仍在不同程度上禁锢着
人们的头脑;工作思路不宽,第三产业发展机制不灵,政策不活,筹资渠道不畅,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多种所有制并存,多渠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要实现国民经济上新台阶,加速经济发展,全省上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紧迫感,使第三产业有一个大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7.发展第三产业总的指导思想是:围绕实现我省国民经济上新台阶的战略任务,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放开搞活,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第三产业发展机制,力争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一、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城乡社会
化服务体系,使第三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
8.在工作指导上要坚持以下原则:
——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改革,放宽政策,增强第三产业的发展活力。
——按照经济发展规律,适应我省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调整产业发展序列,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兴办第三产业。
——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层次发展。在继续发展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传统行业的同时,开阔视野,分步骤加快发展新兴行业,逐步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第三产业体系。
——因地制宜,城乡结合,配套发展。统筹兼顾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需要,合理布局,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各有侧重的社会化综合服务网络。
——树立大产业、大系统、大服务的观念,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9.按照国民经济上新台阶的要求,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指标确定为:
第三产业增加值,一九九五年达到570亿元,二○○○年达到12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6%;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九九五年达到24%,二○○○年达到30%。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一九九五年达到1200亿元,二○○○年达到25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6%。
出口创汇,一九九五年达到70亿美元,二○○○年达到15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16%。
货运量,一九九五年达到6亿吨,二○○○年达到9亿吨,平均每年增长8%;邮电业务总量,一九九五年达到22亿元,二○○○年达到5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0%。
银行各项存款年末余额,一九九五年达到19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3%;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20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2%。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七五”末的35%提高到45%;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到一九九五年达到15万人,二○○○年达到40万人。

三、主要行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行业多,门类广,必须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层次发展。根据我省经济发展实际和今后发展趋势,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以教育为基础,科技为先导,在继续加强商品流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同时,大力发展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附加价值高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
、房地产、旅游、娱乐等行业,使其成为第三产业内部的重要支柱,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一)商业服务业
流通是连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和桥梁。搞活流通,促进生产,引导消费,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关键,也是实现全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树立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的观念,充分利用国际、
国内两种资源,努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集中力量搞好流通设施建设,形成大中小相配套,综合与专业市场相结合,城乡一体的现代化流通网络。
10.充分发挥国营流通企业的主渠道作用,建立多层次的批发网络。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大中型国营批发企业为骨干,建立覆盖全省向全国辐射的批发网络。以国营批发商业为龙头,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设施、资金等优势,广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与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联营,拓宽
产销一体的批发渠道。组建跨行业、跨部门的紧密型批发企业集团,建立股份制形式的新型批发商业。国营 批发商业要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发展经销代理制,在外地设立分号和代理商,扩大批发范围。物资企业要加强产需联系,通过发展与生产企业的长期合作,建立稳定的供需关? 担U掀笠档男枰;愎┫纾晌┐遄酆戏裰行模匦碌纳煊蚝头窳煊颍⒄古┮瞪峁┎啊⒉小⒉蟮南盗蟹瘢浞直Vづ┮瞪柿系墓┯Γ徊礁愫门└辈返氖展骸⒋⒃恕⒓庸ぁ⑾郏闶谐∠研枰比倥┐寰谩? 11.积极培育和开拓市场,扩大交易规模。在交通方便、生产集中的城镇,建立一批工业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在大宗农产品集中产区,建立农产品批发和期货市场;在重要生产资料的产地,建立专业性物资交易中心。在巩固和扩大已有的消费品专业市场的同时,各地要根据自己
的实际,建设一批各具特色、覆盖面广的专业市场,使之成为期货和现货交易的常设场所,吸引万商云集,使山东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全方位开拓城乡市场和省外市场,建立一支推销能力强、素质高的销售队伍,采取灵活多样的推销方式,积极在省外建立专柜、专店,设立分号,
开展联营、联销、对销业务。西进、北上、南下,开拓东北、西北、江南、西南市场,建立稳定的鲁货批发、销售中心,提高市场覆盖率。
12.加快网点和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化水平。现代化的经济,必须有现代化的流通;现代化的流通,必须有现代化的设施和手段。网点和设施建设,要坚持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综合与专业结合,改造与新建结合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省、市地、县(市、区)
、乡(街)合理分工,分级负责,分步实施。省和中心城市负责特大型骨干网点和设施的建设;市地负责大、中型网点和设施的建设;县(市、区)负责中、小网点的建设;对遍布全省城乡的小型网点,要放开让集体和个体去办。今后每年要新增营业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集中力量在
中心城市建设一批集购物、展销、定货、批发、娱乐、吃住于一体,设施完善、手段先进、服务质量高、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大型综合商场或购物中心。其他市地建设一批规模适中,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商场或购物中心。县城和区街建设一大批行业齐全、品种多样、方便群众的中小型网点
。要放开政策,更多地依靠集体和个体的力量,在居民住宅区建设零售服务网点,形成满足不同层次、多种消费需要的商业群落。特别要大力发展饮食服务业,增加早点、小吃、风味特色饮食店、粮店、煤店、维修、理发等服务网点,方便人民生活。要分期分批改造年久失修的商业设施和
大店、名店、老店。大中城市位于繁华地带的临街住宅,要逐步改为商业服务业用房。新建居民住宅,要严格按规定拨出7%的面积作为商业用房。对城市改建、拓宽马路拆除的商业网点,要坚持“拆一补一,谁拆谁建”的原则,安排适当的面积进行重建。
(二)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神经系统”,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要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为全省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和扩大对外开放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交通运输,要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重点,集中力量加强重点通道、重点港口、重点枢纽的建设,特别要加强空港建设,建立和完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
13.加快铁路新建和技术改造步伐。重点建设京九线山东段,济南—邯郸、德州—龙口、桃村—威海、胶州—黄岛、宅科—羊角沟、新汶—平邑、枣庄—大坞铁路,争取开工建设枣庄—临沂铁路。实现京沪线山东段和胶济线电气化,建设兰烟、菏兖石复线工程,到一九九五年,铁路
营业里程达到2950公里,货运量达1亿吨,到二○○○年,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470公里,货运量达1.28亿吨。
14.提高国道和省道的技术等级,增加公路通车里程。重点建设联结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港口以及通向腹地的高等级公路。“三纵三横一环”的公路网,全部建成二级以上公路,主要干线建成高速公路,在繁忙路段修建一批全封闭的汽车专用线。搞好为干线配套的县、乡公路建设,
积极扶持山区和贫困地区修建公路,逐步形成以高等级公路为骨架,多等级公路相配套的公路网络。到一九九五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45万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1.1万公里;到二○○○年,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万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2万公里,汽车专用路300
0公里。
15.加强老港改造和新港建设,提高港口集疏能力。重点建设开放港口深水泊位,建成青岛前湾港二期、烟台西港池三期、日照港二期工程和日照港10万吨级矿石码头,使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成为多功能、综合性、国际性的现代化港口。新建扩建威海新港、龙口港、滨州港、
黄河港和石岛、岚山、蓬莱、羊口等一批地方港口,加快蓬莱至旅顺、东营至旅顺滚装码头建设,建成一大批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开发京杭运河山东段,扩建济宁、台儿庄等内河港口。到一九九五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亿吨以上,二○○○年达到1.5亿吨。
16.加快航空事业发展,彻底改变民航落后的局面。扩建济南、青岛机场,建成设备先进、航班密集、具有一流水平的国际机场;烟台机场建成国家一级机场;改造一批地方中小型机场。增辟国内外航线,实现我省与全国内陆重要城市、沿海主要开放城市和旅游热点城市直接通航,
尽快开辟至韩国、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直达航线,逐步延伸到世界主要城市。到一九九五年,全省航空旅客发送量达到100万人,二○○○年达到200万人。
17.邮电通信,要加快设施建设,增强综合通信能力。抓好市话交换、长话交换和长途传输干线3个环节,重点建设主要通信干线,增加国际通信线路。在“八五”期间建成一条光缆和5条数字微波干线的基础上,“九五”期间建成威海至韩国国际通信光缆、京沪光缆山东段和大连
——烟台——青岛——上海光缆,建设省会至市地和市地之间的光缆和微波干线工程。到一九九五年,全省16个市地全部进入国际自动拨号网,县级城市进入全国自动拨号网。市话建设要以增容为重点,以上水平、上能力为中心,多种通信设备相配合,提高全网运行效能。到一九九五年
,长途电路达到3.9万路,市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50万门,到二○○○年,长途电路达到18.8万路,市话交换机容量达到380万门。积极开展用户电报、用户传真、图象通信等多种服务,形成高效畅通、现代化的通信网络。搞好邮件处理工程和邮运网络建设,重点建设济南、淄
博、潍坊、薛城邮件处理中心,建设青岛集装箱场地和青岛国际邮件互换局,增加邮电局、所设置密度,缩小服务半径。枢纽局和中心局采用先进设备,提高传递速度和质量。“八五”期间,全省邮电业务总量平均每年增长20%。
(三)房地产业和城乡基础设施
加快发展房地产业,搞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投资环境、生活环境、加速经济发展、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八五”期间,要加快房地产综合开发和城市交通、供水、排水、供热、供气、城市绿化等公用设施建设,使人民生活更加便利。
18.加快房地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房产业要加快住房制度改革的步伐,按照提高租金、适当补贴的原则,统一公房租金标准,逐步把房租提高到成本租金以上。商品房建设要进一步发展集资建房和合作建房,继续鼓励城镇居民个人建房。采取预付定金、分期付款
、房产抵押贷款等形式,鼓励居民购买商品房。通过多种形式,回收建房资金,加快住房建设。地产业要按照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适当分离的原则,实行地产有偿使用,除对国家投资的党政军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住宅建设用地、公共设施、公用事业和国营工业等建设用地,继续
用划拨方式供应外,其他新增建设用地,首先是商业、金融、旅游、服务业、商品房屋和涉外工程建设用地,要逐步采用土地使用权的有偿有限期转让,凡经营性项目用地都要通过政府有偿出让使用权后,才能开发使用。规范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房地产经营中的收益分配关系,保证国家的
土地收益。政府要切实管好一级地产市场,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尽量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进行,减少协议出让。二、三级市场在加强国家调控下放开搞活,土地使用权出让后的房地产开发经营和投入使用后的房地产交易,以及抵押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要在国家规范的管理下,实行
市场调节。要根据土地的不同用途、地理位置等因素,开征土地使用费,集中用于大型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在农村,逐步推行宅基地有偿使用。要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开展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转让、租赁、抵押业务,适当开放涉外房地产市场,鼓励侨胞、港澳台胞、
外商购置房地产,搞活房地产流通。要加强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和使用权出让的统一规划,严格执行计划用地、依法审批和检查监督,尽可能少占耕地,节约用地。
19.搞好房地产综合开发,开辟筹集城市建设资金新渠道。房地产综合开发,要走出以开发筹集资金,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的新路子。今后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城建设,都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拆迁、统一配套”的原则,通过招标、承包等多种方式
,将开发地段交中标单位开发建设。中标单位要按照规划要求,搞好水、电、路等“七通一平”,生地变成熟地。还可根据用户需要,盖标准厂房、办公楼、住宅、商业铺面等设施,吸收外资,方便企业生产。房地产开发的收益要再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逐步使房地产开发收
入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
20.搞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城市交通、道路、供水、排水、供气、供热、环卫、园林、绿化等,要统筹规划,配套发展,不断完善,保证城市高效运转,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大中城市要开辟环城道路,拓宽交通主干道,打通卡口,修建部分立交桥、人行天桥、
地铁和地下过街通道,增加公交和出租车辆。加快城市供排水设施和水源地建设,集中力量抓好引黄济济、济淄、济潍、济烟等城市供水工程,配套搞好水厂和输水管网的建设,五年新增日供水能力205万吨,同时对原有水厂进一步配套完善,挖潜改造,改善水质,提高供水普及率;加
强排水设施建设,建成完整的排水系统,提高防洪能力。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济南、淄博、青岛、烟台、泰安污水处理厂,使污水处理率由目前的3.5%提高到18%。积极发展煤气和集中供热,建设一批热电联产项目,实行区域供气、联片供热,到一九九五年城市气化率达到
52%。城市绿化,要努力扩大城市绿地面积,提高植物栽培水平,加强公园建设和管理,提高园林艺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兴建近郊风景林和城市防护林,逐步形成城市绿色屏障,到一九九五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搞好环境卫生,创建更多的卫生城市。乡镇基础设施,要统
一规划,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和生活设施兼顾,重点搞好乡村道路、供水、改水、商业、服务业、医疗、卫生等设施建设,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创造良好条件。
(四)对外贸易
对外开放是振兴山东经济的战略选择,也是山东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要强化整体开放意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国际技术经济合作和劳务输出,扩大出口创汇,使对外开放迈出更大的步子,山东半岛开放区基本形成外向型经济的格局。
21.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全方位、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要加快外贸体制改革步伐,充分调动省、市地、县和企业的积极性,积极争取各市地外贸公司和一批内贸公司都享有进出口经营权,争取更多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广泛推行代理制,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为龙头,组建各种
类型的联合体和企业集团,“借船出海”,把成千上万个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加快组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宽国外销售渠道,建立国际销售体系。在继续稳定和扩大对港澳、日本、美国等传统市场出口的同时,提高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的比重,特别要重点突破韩国、独联体和东欧、
拉美、非洲及中东市场。大力兴办海外企业,通过合作、合资、独资等形式,组建跨国贸易公司,在出口国家和地区建立一批贸易分支机构、分拨中心和保税仓库,改变目前我省海外企业小型分散、经营单一的状况,向大型化、综合型发展,及时把握国际市场的信息,形成高效、面广、经
营能力强的出口营销网络。要牢固树立大经贸的思想,处理好外贸企业与农、工、商等部门的利益关系,实行工贸、农贸、商贸结合,走联合经营、联合出口的道路,形成统一对外的整体,保证出口创汇的稳定增长。
22.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加出口创汇。要实行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并重,以出口创汇为中心,建立出口商品生产体系。积极培植货源,继续搞好出口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要发挥我省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创汇农业,抓住品种改良这个关键环节,提高栽培、饲养和保鲜技术
水平,加强鲜活商品的生产、运输、销售一条龙服务,以同等数量的产品换取更多的外汇。工业品,集中力量开发和生产新产品,上档次、上水平,不断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特别是机电产品的出口,逐步实现由主要出口资源型产品向出口制成品转变;由
主要出口初加工产品向出口精深加工产品转变,形成电子、机械、化工、服装、建材等五大出口支柱产业。到二○○○年,工业制成品在全省出口产品中的比重达到80%左右,在工业制成品中机电产品比重达到35%左右。大力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到二○○○年,全省对外承
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力争突破8亿美元。
(五)旅游业
旅游业是促进对外经济、文化、技术交流,推动交通、通讯、工业、商业、城建等行业发展的重要产业。要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景点和设施建设,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旅游基地。到一九九五年,接待国际旅游者60万人次,国内旅游者4100万人次;到二○○○年,接
待国际旅游者100万人次,国内旅游者6000万人次,旅游业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23.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搞好景点景区建设。继续完善山水圣人旅游区、滨海旅游区和千里民俗旅游线。搞好大型旅游基地建设,采用直升机、气垫船、声电光等先进手段,提高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山水圣人旅游区要重点整修“三孔”、“三孟”,新建“六艺城”,开发泰山旅游资
源、恢复以四大名泉为中心的济南泉群,突出古迹、山泉、湖河特色,形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综合旅游区。滨海旅游区重点建设现代化游乐设施,在青岛新建大型海上游乐园,开发崂山和石老人旅游区,修建度假村,逐步将崆峒岛、养马岛、刘公岛、蓬莱和长山岛建成各具特色
的国际性旅游区,形成海滨风光、沿海古迹和现代化娱乐相结合的滨海旅游区。千里民俗旅游线,主要体现风土民情、民间工艺、村野特色,开办多样化民俗旅游项目,形成我国北方典型的农家民俗旅游基地。
24.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吃的方面,要突出地方风味,刻意宣传齐鲁饮食文化。住的方面,在大中城市和旅游热点建设三星级以上旅游宾馆,集购物、健身、饮食、娱乐、展销、业务洽谈于一身。同时改造一批中低档旅游宾馆,提高服
务功能,使我省宾馆在数量和档次上适应旅游事业的发展。行的方面,加快旅游点道路建设,开辟旅游专线,增加旅游车辆。购物方面,大力发展旅游商品,重点扶持齐鲁文化典故产品、民间工艺品和地方名优产品的开发,形成特色鲜明、包装新颖、便于携带、艺术性强的旅游商品系列,
以旅游为载体,把山东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娱乐方面,坚持民间娱乐与现代娱乐结合,兴建大型现代娱乐设施,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中外游客。
(六)金融、保险业
25.广开融资渠道,搞好金融服务。逐步建立起以国家银行为主体,地方、集体、中外合资和外国独资银行等多种成分并存的金融体系。积极创造条件,增设金融机构,争取国家批准我省建立地方发展银行,部分市地建立地方合作银行;大力发展城市信用社,力争每个城市和经济发
达的县都建立城市信用社;积极吸引国外金融组织来山东设立分支机构,在青岛、济南设立外资银行,在其他大中城市设立外资银行代表处;大力支持交通、能源、科技等部门和大型企业集团建立内部融资机构;积极争取交通银行、中信、光大、中农信等国内金融组织,来我省设立分支机
构。各类金融机构要千方百计扩大资金来源,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供应。要按照“区别对待、扶优限劣”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把握好信贷资金投向,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要集中力量盘活存量资金,减少资金不合理占
用,加速资金周转。要切实搞好结算服务,加强合同管理,审查双方信用能力,合理组织和监督结算各方严格履行经济合同,避免结算资金的相互拖欠,及时办理资金结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扩大储蓄业务,积极开办住房储蓄、银行与企业联办储蓄、工资转存储蓄、信用卡储蓄、高档消
费品储蓄、养老金储蓄、独生子女教育储蓄等新业务,增加储蓄网点,方便储户,努力扩大资金来源,支持生产,引导消费,把一部分消费基金转化为建设资金
26.建立健全金融市场,搞活资金融通。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建立和完善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金融市场。办好同业资金拆借市场,利用资金运行中的时间差、地区差、行际差,调剂余缺。积极开办商业票据的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扩大证券发行种类与数量,建立股票咨询服务
中心,设立专柜,创造条件,建立证券交易所,促进股票、债券上市转让,为企业生产建设开辟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外汇调剂市场,建成济南、青岛、烟台、威海等大中城市外汇兑换调剂交易中心,开办外汇买卖、调剂业务,进一步搞活外汇资金。积极发展国际、国内信托业务,开
拓新的业务领域,进一步发展国内外融资业务,创造条件,争取在国内外资金市场发行债券和代理发行股票,开办国际租赁、外商委托代理业务,吸收更多的国内外资金在省内投资。
27.大力发展保险业,完善经济补偿制度。健全规范的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主渠道,其他保险机构为辅助的保险业服务网络,充分发挥保险业组织经济补偿和聚集资金的作用,大力发展适应城乡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国民经济发展、安定人民生活需要的各种保险业务,办好老险种
,积极发展新险种,为投保者提供优质服务,主动、迅速、准确、合理地履行保险合同,搞好经济补偿。同时,搞好防灾防损,防患于未然,变被动赔偿为主动预防。保险公司要建立健全融资机制,用足、用好、用活闲置的保险准备金,支持生产,促进保险企业与生产企业共同发展。每年
拿出一部分保险收入,有偿用于道路、城市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建设,降低灾害事故发生率,减少赔偿金额,不断开拓保险业务新领域。积极推行农村合作保险和养老保险,努力扩大涉外保险业务,建立健全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中的雇员责任(工伤)保险制度。鼓励和扶持
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咨询公司、保险公估行等保险中介组织,逐步完善保险业的市场机制。
(七)信息咨询业
28.加快发展信息咨询服务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积极开发各类信息资源,搞好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递和储存。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配备现代化的设备。拓宽信息渠道,扩大国际信息合作与交流,形成覆盖全省、沟通国内外、高效畅通的信息

网络。加速信息的社会化、商品化,实现信息有偿转让,拓宽咨询服务渠道,更好地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咨询服务,使信息咨询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29.搞好信息咨询机构建设,创办一批经济实体,壮大信息咨询队伍。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创办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在办好政府信息咨询机构和企业信息咨询机构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民办信息组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集体和个人兴办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设计事务所等咨询
服务实体,促进信息咨询业向多元化、高层次、全方位服务发展。
(八)科技教育事业
30.科学技术是加速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全面振兴山东经济的先导。科技发展的重点是科技攻关、推广应用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并在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的若干重点领域有所突破。围绕经济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加快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推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科技进步,
重点在生物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海洋技术、新材料及新能源技术、遥感技术等领域组织攻关,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扩散和渗透,推动部分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实现跳跃式发展。加快威海、济南、青岛、枣庄、烟台、淄博、济宁8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
使其成为高新技术生长和扩散的基地,在全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带头产业。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搞好消化、吸收、创新。以提高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现代化水平为主要目标,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和适用技术,重点引进技术专利、技术资料、先进工艺、科学配方和
管理技术,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对一些重大引进项目,组织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联合攻关,走出一条“引进一项技术、一套设备,通过消化、吸收,提高一大片企业”的路子。
3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加速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实行科研机构与企业、科技成果与市场的双向选择。建立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的研
究开发体系,以厂办科研机构和县乡农村推广机构为主体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使更多的企业、农村成为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试验及成果推广基地,使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成为企业、农村的研究开发基地,实现科研力量与生产能力的优化组合。建立科技开发
基金,加大科技投入,逐步形成融科技术人员的智慧、企业家的运筹、金融机构的资金于一体的运行机制。
32.建立健全技术市场,加速科技产业。在进一步支持基础研究的前提下,放开放活技术开发,组织精兵强将投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以科研单位企业化经营为方向,建立多种所有制、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开发经营实体,推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支持科技人员兴办各类民
办科研机构和服务企业,采取技术有偿转让、技术咨询、技术示范、技术培训、信息交流等方式,使科技成果在更大范围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3.发展教育事业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兴衰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要全面振兴教育事业,加强智力开发,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基础教育,重点抓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广泛深入地宣传义务教育法,把实施义务教育列入各级政府的任期目标,
到一九九五年,所有城市和70%的乡镇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到二○○○年,全省全部普及。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到一九九五年,使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达到55%,到二○○○年,达到60%。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多渠道
增加投资,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对现有学校进行填平补齐,扩大办学规模,积极补办新校,增设我省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和院校。所有专业和院校都要跟踪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拓宽教学领域,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办好重点大学
、重点系,使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特点、有优势的学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一九九五年,全省高等院校在校生达到15万人;到二○○○年,达到40万人。成人教育要坚持学以致用,扩大函授、电大、业大等业余教育,加强对在职职工的培训,加快职工的智力开发,全面提高职工
素质,争取3至5年内把在职职工普遍轮训一次,使之业务技术水平上一个等级。
(九)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34.文化事业,要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围绕加速经济发展和振奋民族精神,创作一批优秀作品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充分利用齐鲁文化博大精深的优势,举办形式多样、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艺术节
,参与国际交流,宣传山东,提高知名度。依靠社会力量兴办一些文化娱乐设施,以满足不同年龄结构、不同艺术爱好者的需求,用积极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形式,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35.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继续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并重、城乡兼顾、面向农村的方针,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保健事业,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逐步完善城乡医疗卫生防治网,形成不同层次的卫生保健网络。省级形成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相配套,技
术比较先进的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指导中心。市地、县形成以中小城市为依托,面向基层的地区性医疗和技术服务中心。加强乡镇医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扩大集体、个体办医和合作医疗。搞好医疗设施建设,缓解看病难、住院难的状况。到一九九五年,全省医院病床达到21万张,平均
每千人2.4张。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以讲究卫生、预防疾病、自我保健为重点的宣传教育。城市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农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改水和粪便无害化处理问题。到一九九五年,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达到95%,到二○○○年,达到100%。
36.振兴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职工体育、农村体育、老年体育和民族体育等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全省人民的身体素质。继续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增加体育器材,搞好场地建设,普遍增强学生体质。办好体育重点项目学校,使其成为培养高水平体育运
动后备人才的基地。加强专业运动队的建设和优秀教练员、运动员的培养,多出尖子人才。加强体育科学训练和研究,有重点地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改善训练条件,改革训练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优势,调整竞技项目结构,提高竞技水平,建立和发展山东的体育强项,力争在国际国内重大
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全面振兴山东体育的目标。

四、区域配置
根据我省社会、经济、地理状况,第三产业的发展要由城市——城镇——乡村梯次展开,分层次发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布局合理、城乡沟通、行业齐全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
37.中心城市和地区驻地城市拥有发展第三产业较强的经济技术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开放优势和城市功能,加快发展步伐,成为全省第三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威海六市,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国
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到二○○○年达到35%以上;枣庄、济宁、泰安、日照四市增长速度和比重也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行业发展上,继续发展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公用事业等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传统第三产业,加强各行业的技术改造,提高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生产社
会化和专业化。同时,大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特别是对外贸易、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旅游、娱乐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积极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发展具有超前性的高技术、高信息情报服务、咨询等行业,形成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的城市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第一、第二产业
结构的高级化进程,满足较高发展阶段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成为全省商品流通中心、交通通讯中心、金融中心、科技教育中心、文化中心和信息中心,带动全省第三产业的发展。
38.小城市和城镇,量多面广,是联系大中城市与广阔农村的纽带,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聚结点。要沟通和加强城乡联系,在继续大力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努力发展传统的第三产业,优先发展投入少、见效快的商业、饮食业和居民生活服务业。加快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科技、
教育事业发展步伐。积极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和信息咨询业,使一、二、三产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提高辐射能力,推进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
39.乡镇和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要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促进农村经济全面繁荣。要适应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需要,建立起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县一级要进一步配套完善各类农业服务中心,充分发挥
示范、组织、指导、培训作用,建立贸工农、销供产一体化的服务实体,把千家万户分散的小生产纳入现代商品经济轨道,架起“小生产”通向“大市场”的桥梁。乡、村要面向农民,建立各种服务部门和组织,在农业生产资料和良种供应、农田灌溉、植物保护、畜禽防疫、农机作业和农
副产品加工、保鲜、储存、运输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发挥好内联广大农户,外联各级经济技术部门的纽带作用。鼓励农户自办、联办服务组织,支持科研、教育单位的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农业技术服务,逐步形成以县级服务为中心,乡镇服务为骨干,村级和农民合作服务为主
体,上下贯通、纵横交错、成龙配套的服务网络。各类服务组织要实行有偿服务,有条件的可办成经济实体,逐步增加经济积累,改善服务设施和手段。

五、主要政策措施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必须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增加投入,放宽政策,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40.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要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方向,继续破除“左”的思想影响、旧的传统观念和封闭保守的小生产思想,树立高度重视第三产业的现代商品经济意识、社会化大生产意识;转变第三产业不创造价值、不创造社会财富的片面认
识,树立现代化的财富观,真正把第三产业作为增加社会财富的战略产业和加快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转变把第三产业单纯理解为商业和饮食服务业的观念,树立第三产业是大产业、大系统、大服务的思想,开阔视野,拓展领域,实现第三产业的全面发展。
41.立足于发展,增强创新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全面振兴第三产业。一切着眼于发展,对现有政策规定要用足、用好、用活;对一些不利于发展的过时政策,要清理废除;对没有明文规定的,要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在“三个有利于”的前提下,敢闯、
敢冒、敢试。政府各部门要放手让企业和个人去闯、去干,凡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行之有效的做法,要大力支持,尽快推广;对遇到困难的企业和经营者,要积极给予扶持;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要以热情诚恳的态度帮助纠正,保护全社会兴办第三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第三产业发展机制
42.以产业化为方向,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根据第三产业不同行业的特点,分别实行企业化、半企业化和事业化等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逐步实现第三产业由福利型、公益型和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交通、通信、金融、保险、商业、物资、供销、仓储、饮食服务、修理、租赁、房地
产、旅游、娱乐、技术开发等行业,实行企业化经营,全面推向市场,并享有《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规定的各种权力和责任,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行业,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对核定事业费部分,由财
政部门按照有关政策在经费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对实行企业化经营的部分,完全推入市场,并创造条件,扩大企业化经营的成分,逐步减少财政事业费支出,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基础科学研究、普通教育、环境保护等行业,继续实行事业化经营,同时也要放宽政策,走以事业养事业
的路子。
43.坚持多种所有制并存,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兴办第三产业。进一步放宽政策,国家、集体、私营、个体、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等多种经济成份一起上,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和所有制界限,所有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都可以跨地区、跨部
门、跨行业兴办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小型国有企业,特别是商业、居民服务业行业中的小型国有企业,可以向集体、个人出租和出售。放手让私营企业和个人兴办投资少、见效快的第三产业。支持城镇待业人员、企业富余人员自筹资金,兴办第三产业。对于交通、通信、金融、保险、外
贸、房地产等主要由国家办的行业,要引入市场机制、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前提下,鼓励大型企业、企业集团、集体经济组织、私营企业一起兴办。
44.积极推行股份制,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加大股份制改革力度,尽快全面推开。采取企业内部职工持股、法人持股、国家持股、社会公众持股、外商持股等多种形式,率先在第三产业经营性行业推行股份制。可先采取股权证的办法,逐步过渡到上市交易。集体企业,特别是乡镇第
三产业企业普遍实行股份合作制。选择一批有实力的大中型国营企业,异地发行股票。对于联合投资新建和改、扩建的第三产业企业,以及新组建的企业集团和企业联合体,要积极推行股份制;对于交通、通信等垄断性较强的第三产业行业,在保持公有资产达到控股规模的前提下,加快股
份制试点,并逐步推广。要下放股份制企业审批和管理权限,按照企业隶属关系,分别由省、市地和县审批。鼓励企业跨所有制、跨地区、跨行业兼并联合,被兼并工业企业,转入第三产业的,在资产转让、债务清理、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国营企业兼并国营企业的,被兼并
企业的资产无偿划转,债务由兼并企业负担;被兼并企业从赢利时起,3年免征、两年减半征收所得税;被兼并企业原所欠银行债务,经银行批准,实行3年停息、两年减半收息。以大型第三产业企业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推进集团化、国际化经营。
45.以社会化为方向,打破封闭式的自我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服务设施向全社会开放。要把兴办第三产业与精简行政机构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现有的信息咨询、医疗、饮食服务、交通工具等内部服务设施和人员,在不影响保密和安全的
前提下,面向社会,实行有偿服务,在价格上执行与社会同类设施相同的收费标准,收入全部留给单位,用于设施的更新,近期财政经费可不作相应调减,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与原单位脱钩,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系统对社会开放、独立经营后,3年
免征、两年减半征收所得税。同时,鼓励社会服务机构承揽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服务性工作,实现全社会生活服务的企业化、社会化经营。
46.实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劳动就业制度,赋予第三产业企事业单位充分的用工自主权。企业化经营不需财政拨付经费的第三产业企事业单位,用人放开。财政拨付部分经费的事业单位,适当放宽编制。所有第三产业企事业单位,都要逐步建立辞退、辞职、用人单位与职工双向选
择的就业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在第三产业从事专业技术单位的工作,按国家有关规定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并享受相应的待遇。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经领导批准,可以实行停薪留职办法,到第三产业企事业单位工作,期限1至3年。允许除公务员以外的在职人员到第三产业企事业
单位兼职,从事第二职业。允许离退休人员从事第三产业,保留原享受的待遇。工业企业因安置富余人员到单独核算的第三产业就业而减员的,原核定的工资总额不变,全民所有制职工到企业新办的第三产业单位工作,其全民所有制职工身份、劳动保险、退休待遇等不变。建立健全劳务市
场,加快人才流动。
(三)广开筹资渠道,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
47.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多渠道、多形式融通、筹措第三产业建设资金。放宽第三产业投资审批权,凡属市地自筹资金,自行平衡建设条件,兴办地方性交通、通信、流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科技教育和其他社会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不论规模大小,均由市地
自行审批,在国家核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之内自行安排。进一步增加用于第三产业的投资,提高第三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第三产业投资占全民基建投资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占技改投资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分级负责的原则,调动各方
面的积极性,分层次投资兴办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交通、通信、科技、教育以及其他重要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由各级政府兴办,省和中心城市负责大型骨干基础设施和流通设施建设,市地负责大、中型设施建设,县(市、区)负责中小型设施建设。对于其中
一些特大型建设项目,采取国家、省、市地、县(市、区)合资建设的办法,谁投资,谁受益。对经营性的行业,放手让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私营企业和个体兴办。对基础科学研究、普通教育等非经营性行业,财政预算内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从明年起,建立科技发展基金,省级财政从周转金中拿出1亿元主要用于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的研究和成果推广,用于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各级财政都要相应增加科技投入。省基本建设基金明年安排3.5亿元,重点用于省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和科技攻关项目,用于高新技术推广
应用项目。从农业发展基金中每年安排20%支持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在保证教育经费的增长高于财政支出增长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社会办学,增加自费生、代培生、定向生、走读生的比重,采取社会集资、捐资和自我兴办经济实体等多种方式,广开筹资渠道,增加投入。
48.进一步完善第三产业基金制,稳定投资来源。交通建设基金、地方铁路建设基金、邮电建设基金、网点建设基金等各项第三产业专用基金,要按规定足额征收,滚动增值。要加强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公用事业附加费的征管工作,专款专用,保证集中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科技发展基金。加强公路养路费的征收和管理,对一级以上公路和大中型桥梁,要实行全封闭,征收过路费、过桥费,对新建地方铁路,采取新路新价,开征机场建设附加费、港口建设附加费,征收办法另行制定。
49.调整信贷结构,增加第三产业信贷规模。要把第三产业急待发展的行业列入产业政策重点发展序列,在信贷方面,享受国家重点扶持产业和行业的优惠政策,人民银行和各专业银行,对第三产业重点行业所需贷款,要在信贷规模中优先给予安排;对效益好、有偿还能力的集体、
私营和个体企业,要尽快开办资产抵押贷款业务,发放小额固定资产和简易设备维修贷款。继续安排结构调整专项信贷资金,由省人民银行和各专业银行留出5亿元信贷规模,从新增存款中配套相应资金,用于计划安排的大型第三产业建设项目,并在此基础上,每年有所增长。用足用好保
险资金,保险公司每年拿出保险总准备金的20%,通过购买债券等形式,有偿用于基础设施和安全设施建设。养老保险基金、待业保险基金,每年要拿出40%有偿用于第三产业发展,实现滚动增值。
50.扩大社会融资渠道,走多形式融资联办的路子。发展第三产业主要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挖掘社会融资的潜力,在用好用活银行信贷资金的同时,扩大债券发行和买卖业务,增加债券发行的种类和数量,争取国家批准我省按不抵于国民收入2%的额度发行债券。开办股票
咨询服务中心,创造条件建立证券交易所,促进股票、债券上市转让。允许文化、体育、娱乐等建设项目发放彩票,提高中奖率,吸引社会闲散、小额资金,使一部分消费资金转化为第三产业建设资金。鼓励国营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的街道居委会等联办第三产业,可以直接以自有
资金和具有支配权的资金投入,也可以房产、设备、土地、技术等投入,可以采取集资或股份的方式投入,也可以租赁、预购场地的方式投入。允许将国营小型商业、饮食服务业的门店承包、租赁、拍卖给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经营,其收入集中用于发展其他第三产业。
51.扩大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和领域。要继续争取更多地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商业贷款,积极采取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兴办铁路、公路、港口、商业服务、信息咨询、高新技术开发、旅游、娱乐、房地产、教育、卫生
等第三产业项目。凡利用外资兴办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可采取综合补偿的方式还款,并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52.以地生财,以财招商,使房地产综合开发成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一级地产市场政府要高度垄断,二级地产市场和房产市场要放开搞活。政府要管好一级地产市场,根据土地的不同用途、地理位置,征收土地使用费。各级政府要管好这笔财源,防止流失,避免分散,
集中用于大型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合理调整城市工业和第三产业区位配置,下决心把位于大中城市市区内的工业企业,特别是繁华地段的工业企业,迁出城区。利用土地的级差收益,建立城郊工业园区,更新改造外迁企业,腾出资金和场地,兴办第三产业。提高公房租金,鼓励
居民购买商品房,加快住房商品化的步伐,以房养房,实现房地产开发、使用、流通、增值的良性循环。
(四)放宽政策,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53.合理调整价格,增加第三产业收益。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第三产业价格体系,解决长期存在的价值补偿不足的问题。除少数铁路、民航、邮电通信、土地一级市场基准地价等由国家制定价格和收费标准的以外,其他行业的价格和收费全部放开,随行就市。
54.利用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增强第三产业发展活力。对新办第三产业企业和为安置富余职工兴办的独立核算第三产业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经税务部门批准,自开业之日起,实行两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所得税,其中用基本建设或技措贷款新建的第三产业设施,减免的所
得税优先用于归还贷款。技术、知识密集型的第三产业企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享受“三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对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经营的,其收入用于减少财政拨款部分,给予减免税优惠。对一些微利服务行业,经批准可减、免所得税。对第三产业所需流动资金贷款,在信贷计划中
优先安排,重点给予保证。
(五)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第三产业劳动者素质
55.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必须拥有大批专业人员和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要根据第三产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专门人才,现有高等院校要调整专业结构,扩大外经、外贸、房地产经营、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专业的招生规模,加快培养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和管理人
才,特别是培养一批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中级专业人员,充实生产经营第一线。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实行市地、县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鼓励企业和私人办学,为第三产业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定向培养人才。普通高等院校和各类中等专业学校,近期要
面向社会,开办专业速成班,尽快培养出一批社会急需的人才。提倡大企业为小企业培养人才。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选派一批有培养前途的管理人员出国学习、进修,聘请国外专家传授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我省第三产业的经营服务尽快实现规范化、现代化。
56.大胆使用和引进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关心人才的成长,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拉开分配档次,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鼓励人才冒尖,放手把大批优秀人才选拔到关键岗位上来,形成激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在住房、职称晋升、家属及子女工
作安排、奖励等方面舍得花大本钱,吸引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到山东工作。
(六)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形成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整体合力
57.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加速山东经济发展,实现国民经济上新台阶的战略任务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实际出发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分步实施,每年集中力量办几件实事,并将此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其政绩的重要内容。
58.第三产业涉及范围广、部门多,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全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和改善宏观指导,搞好组织协调。各主管部门要根据全省总体发展规划,制定行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减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强第三产业法规建设,
规范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保护合法经营,依法实行监督检查,使第三产业的发展纳入法制轨道。全省上下要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形成合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1992年11月30日
检索更多更新的法律法规请到: 《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购买法律图书请到: 《法律图书馆》--网上西湖法律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