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规速递>>纯文字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拘留和羁押问题的批复

1963年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1962年10月23日(62)法办研字第66号请示报告已收阅。现对拘留和羁押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拘留和羁押有无区别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规定,拘留和羁押是有区别的。拘留是在未批准逮捕以前,在法定的条件下,对需要进行侦查的人犯采取的一种紧急措施,而且只有公安机关才能行使拘留。羁押则是在人民法院决定逮捕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并且实施逮捕以后,把人犯羁押起来;执行逮捕的机关,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可以在逮捕人犯后实施羁押。
二、关于法院能否采取拘留(即你们所说的羁押)问题,我们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既然没有规定人民法院可以行使拘留的条文,那么,人民法院在自己的审判实践中,如果对被告人采用拘留,这在法律上是没有根据的,因而是违法的。我院在1956年10月17日印发各级人民法院参酌试行的“各级人民法院刑事案件审判程序总结”曾提到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可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第五条规定,采用临时羁押的措施。现在看来,这样规定是不妥当的。请不要在工作中引用。
三、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发现未经逮捕的被告人确有逃跑、湮灭、伪造罪证、继续犯罪等情况,而又确实需要逮捕时,可以决定逮捕,在批准逮捕以前,如果确有必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剥夺被告人的行动自由,以利于审判工作的进行,可以商请公安机关予以协助,对被告人先行拘留。(抄:各省、市、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附: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拘留和羁押问题的请示报告 (62)法办研字第66号
最高人民法院:
德宏中级人民法院向我院询问关于拘留和羁押有何区别及人民法院如何适用拘留、羁押的问题,我们拟作如下答复,是否妥当,请予批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的规定,拘留是公安机关进行侦察工作中在法定条件下的一种紧急措施。条例中没有明文提及人民法院是否可以采用这种措施。但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各级人民法院刑、民事案件审判程序总结中规定: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如果根据证据材料,认为未经逮捕的被告人确有逃跑(或者在逃)、企图毁灭证据、串供或者经常没有一定住处等情况的时候,可以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逮捕拘留条例》第五条规定,采用临时羁押的措施。对于现行犯,无论是经人民法院发现或者由公民扭送来的,都必须立即依法予以处理。
对上述的规定,我们的理解是拘留与羁押在字义上讲有些不同。但在实际上并没有原则的区别,两者都是属于在逮捕判刑之前,为了防止人犯继续犯罪或逃避侦查、审判,对其依法剥夺行动自由的临时措施。它不是一种刑罚。
但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严格按照“各司其事,各负其责”的原则办事,法院与公安扣押人犯应加以区别,法院不能向公安机关在治安管理工作或侦破过程中对嫌疑人犯主动出击,实行拘留,法院扣押人犯只适用于群众扭送的现行犯和在审判过程中发现未经逮捕的被告人,确有逃跑,毁灭伪造证据、串供、继续犯罪或者经常没有一定住处等情况。据此,我们意见法院依法扣押人犯的措施称为“羁押”与公安拘留加以区别。
至于法院拘押人犯的报批手续和羁押时间的问题,应与公安的拘留同样办理,羁押应经批准,羁押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十天,若到时确实需要延长羁押时间,应备文向上级法院说明。
1962年10月23日


检索更多更新的法律法规请到: 《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购买法律图书请到: 《法律图书馆》--网上西湖法律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