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并且:

单位:

登录名:密码:

在此电脑保存用户名和密码 新注册 | 找回密码

《新法规速递》电子杂志每日发送法规全文,订阅

《法律图书馆》电子杂志每周发送目录摘要,订阅

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关于印发《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行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快建材工业转型升级,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及《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平板玻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非金属矿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5个子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前言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及
制品、非金属矿及加工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相关产业。为
加快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单位编制了《建
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水泥工业“十二五”展规划》、
《平板玻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
二五”发展规划》、《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非
金属矿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5 个子规划。建材工业“十
二五”发展规划是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的具体部署,是推
进未来五年我国建材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建材工业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效益最
好的五年。全行业继续实施“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发展战略,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式转变、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为国民经济和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
(一)主要产品产量和效益大幅提高
受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拉动,建材工业保持高速增长。2010
年,水泥产量18.8 亿吨,平板玻璃产量6.6 亿重量箱,建筑陶瓷
产量78 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1.7 亿件,年均分别增长11.9%、
10.5%、13.2%和15.7%。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7
万亿元,实现利润2000 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9.5%和42%。
(二)部分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全面掌握了大型新型干法水泥、大型浮法玻璃、大型玻璃纤
维池窑拉丝等先进生产技术,并具备了成套装备的制造能力。12
万吨超大型无碱玻璃纤维池窑拉丝及全氧燃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
水平,水泥的大型原料均化、预分解窑节能煅烧、节能粉磨、自动
控制以及工程设计和装备制造等方面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大
规格建筑陶瓷薄板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五年间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7.7 亿吨,2010 年新型干
法产能达到12.6 亿吨,占总产能比重81%。浮法玻璃比重达到
87%,其中优质浮法玻璃比重35%。新型墙体材料比重达到55%。
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3.4 亿吨、落后平板玻璃产能6000 万重量
箱。2010 年前10 家水泥企业产量4.7 亿吨,约占全国的25%,
前两家产能已超过1 亿吨。前10家浮法玻璃生产集中度达到57%。
东、中、西部水泥熟料生产能力占比由2005 年的54%、25%、21%
调整为2010 年的41%、29%、30%,一批浮法玻璃和建筑陶瓷生
产线在西部地区相继建成。
(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2010 年建材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比2005 年降低
5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烟气粉尘排放
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 年减少46%和12%。建材工业
利用各类工业固体废弃物超过6 亿吨,其中利用煤矸石量占全国
50%以上,综合利用粉煤灰量占全国30%以上。700 多条水泥生
产线配套建成余热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4800 兆瓦。玻璃熔窑余
热发电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利用水泥窑无害化最终协同处置城市
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有毒有害废弃物及工业废弃物(以下简称
协同处置)关键技术已经全面掌握,一批示范工程陆续实施并推
广应用。
(五)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
2010 年建材工业出口总额193 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同
时,依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成套技术,带动
水泥工业大型成套装备批量出口,国内企业广泛参与国际工程服
务领域竞争,占有国际水泥工程总承包建设市场40%以上份额。
专栏1 建材工业“十一五”发展情况
总体看,建材工业快速发展仍主要依靠规模扩张和固定资产投
资拉动,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具体看,行业发展还存在以下几个
主要问题:一是总体能耗高、排放多,落后产能规模大,节能减
排任务依然艰巨。二是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加工制品业发
展缓慢。三是技术创新不足,安全环保节能的绿色建材和无机非
金属新材料发展滞后。四是企业平均规模小,生产集中度低。
二、发展环境
(一)环境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
指标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
工业增加值增速(%) 26
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 [52]
年利用工业废渣量(亿吨) 4.6 6.8 8
烟气粉尘排放量减少(%) [46]
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 [12]
水泥产量(亿吨) 10.7 18.8 11.9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 40 81 [41]*
前10 家水泥企业生产集中度(%) 15 25 [10]*
平板玻璃产量(亿重量箱) 4.0 6.6 10.5
浮法玻璃比重(%) 81 87 [6]*
前10 家浮法玻璃生产集中度(%) 50 57 [7]*
新型墙体材料比重(%) 42 55 [13]*
淘汰落后水泥产能(亿吨) [3.4]
淘汰落后玻璃产能(万重量箱) [6000]
低温余热发电生产线比例(%) 55
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为2010 年比2005 年增加或减少的百分点。
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建材工业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着
更大挑战。行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既有投资和
消费结构调整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
迫要求,建材工业发展将由“增量扩张”转向“提质增效”,由
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发展。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为建材工业发展
提供了持续增长空间。未来五年,国内投资比重将有所下降,增
速也将放缓,但经济总量仍将保持适度增长,大规模基础建设仍
将持续。城镇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设施和新农村建
设,以及水利、高铁、公路、港口、机场等重大项目实施,为建
材工业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建筑的发展,对建材工业提出了更高
要求。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品种、质量、
性能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广绿色建筑也促使材料向安全、环
保、节能等方向发展,进一步增强抗震减灾、防火保温、舒适环
保等新的功能,同时在生产和使用全生命周期内减少对资源的消
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趋强化,迫使建材工业加快转型
升级。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高能耗、高
排放和资源型的建材工业面临着进一步降低单位能耗和二氧化碳
排放量,进一步削减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等多重约束,
迫切要求建材工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
市场化与国际化的深入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建材工业核心
竞争力。建材工业主要产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总体过剩,未
来市场竞争势必日趋激烈。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技术、管
理、品牌、资本等要素将决定建材企业能否有效应对国际化带来
的严竣挑战。
(二)需求预测
随着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建材工业主要产品需
求将呈现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发展速度渐趋平缓的态势。
专栏2 2015 年主要建材产品需求预测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建材工业发展方式,立足国内需求,严
格控制总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提
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联合重组、淘汰落后、
技术改造和两化融合力度,走安全、环保、节能、高效的可持续
产品2010年
“十一五”年
均增长(%)
2015年
“十二五”年
均增长(%)
水泥(亿吨) 18.8 11.9 22 3.3
平板玻璃(亿重量箱) 6.6 10.5 7.5 2.6
建筑陶瓷(亿平方米) 78 13.2 95 4.0
卫生陶瓷(亿件) 1.7 15.7 2.0 3.3
注:2010 年数据为实际产量数;2015 年平板玻璃、建筑陶瓷、卫生陶瓷需求预测数据包
括国内市场需求及兼顾国际产业分工可能出口量。
发展道路,促进建材工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结构调整。从严控制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盲目扩张,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技术进
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
环经济,推进清洁生产,着力开发集安全、环保、节能于一体的
绿色建筑材料,促进建材工业向绿色功能产业转变。
坚持技术进步。加强自主创新,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开发推
广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加快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品研发与
应用,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
坚持优化布局。统筹资源、能源、环境容量和物流成本等因
素,立足区域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大宗产品产能。充分发挥水运
优势,促进形成沿江沿河产业带。在循环经济园区和城市周边,
配套发展协同处置和消纳固体废弃物项目。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建材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大力
淘汰落后的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
碳排放降低18%~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10%,实
现稳定达标排放。协同处置推广应用,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总量
提高20%。行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安全
事故和职业危害得到有效防范。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信
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水泥、玻璃行业重点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技术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1~2 家企业进入世
界500 强。
专栏3 “十二五”时期建材工业主要发展目标
指标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
经济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0
结构调整
水泥基材料及制品比重①(%) 24 50 [26] *
平板玻璃深加工率(%) 35 45 [10]*
新型墙体材料比重②(%) 55 65 [10]*
淘汰落后水泥产能(亿吨) [2.5]
淘汰落后平板玻璃产能(万重量箱) [5000]
前10 家水泥企业生产集中度(%) 25 35 [10]*
前10 家浮法玻璃企业生产集中度(%) 57 75 [18]*
新材料产品综合保障能力(%) 70
节能减排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 [18~20]
单位工业增加值CO2 排放量降低(%) [18]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 [10]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 [8]
综合利用废弃物总量增加(%) [20]
技术进步
规模以上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1.5
注:􀁣水泥基材料及制品比重指用于工厂化生产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的水泥占水泥总产量的比
例;􀁤新型墙体材料是指墙体材料中粘土实心砖以外的部分;[ ]内为五年累计数;*为
2015 年比2010 年增加或减少的百分点。
四、发展重点
(一)优化产业结构
1. 优化组织结构
支持水泥、平板玻璃等规模效益明显的行业优势骨干企业,
以技术、管理、资源、资本、品牌为纽带,加快联合重组、淘汰
落后、“上大压小”和技术改造。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实施横向产业
联合和纵向产业重组,通过资源整合、研发设计、精深加工、物
流营销和工程服务等,进一步壮大企业规模,延伸完善产业链,
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综合竞争力。
充分发挥新型墙体材料、加工玻璃、陶瓷、非金属矿等行业
中小企业多、贴近市场、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等优势,积极培
育“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引导产业链各类企业
加强分工协作,形成优势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的格局。
2. 优化产品结构
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精深加
工制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提升产品档次。重点发展
具有安全、环保、节能、降噪、防渗漏等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及
制品,满足绿色建筑发展需要。加快培育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支
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专栏4 重点发展的产品
3. 优化区域结构
水泥。立足服务区域市场,着眼降低物流成本,统筹资源、
能源、环境、交通和市场等因素,优化生产力布局。在石灰石资
源丰富地区集中布局熟料生产基地。支持大型熟料生产企业,在
有混合材来源的消费集中地合理布局水泥粉磨站、水泥基材料及
制品生产线。在大中城市周边,利用已有水泥窑开展协同处置。
人均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超过900 千克的省份,要严格控制产
能扩张,坚持减量置换落后产能,着重改造提升现有企业。人均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不足900 千克的省份,结合技术改造、淘
汰落后和兼并重组,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
水泥。42.5级及以上水泥、C40及以上预拌混凝土、高性能专用混凝土、预
拌砂浆、工程预制件、高性能外加剂等。
玻璃。光伏玻璃、超薄基板玻璃、镀膜玻璃、特种石英玻璃、风挡玻璃、耐
热玻璃等材料和绿色照明配套材料。钢化玻璃、中空玻璃和夹层玻璃等新型安全
节能玻璃制品。
陶瓷。薄型建筑陶瓷砖(板)、轻型节水卫生洁具等产品。
新型建筑材料。安全环保、经济适用的高性能防火保温材料。烧结空心制品
、蒸压加气混凝土等轻质、高强、隔热、环保型墙体材料。环保型涂料、防水、
密封、隔音等装饰装修材料。
非金属矿。石墨、膨润土、高岭土、菱镁矿等非金属矿及精深加工制品。
其他新材料。特种玻璃纤维、碳纤维、碳化硅纤维等高性能增强纤维,风电
叶片、高压容器、高速列车及汽车用复合材料和无机改性材料等复合材料制品。
氮化硅陶瓷、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陶瓷过滤器、分离膜以及泡沫陶瓷等特
种陶瓷。无铬等新型耐火材料及制品。特种石墨、人工晶体、超硬金刚石、微晶
玻璃、云母陶瓷、石英陶瓷等其他新材料。耐高温、抗渗漏、耐腐蚀的特种工程
材料。
平板玻璃。产能较为集中的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除优质浮
法技术外,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重点围绕发展高端品种、提高质
量、强化节能减排及深加工等环节,改造和提升现有生产线,鼓
励生产加工一体化。支持资源富集的西部地区有序适度发展平板
玻璃。引导玻璃深加工企业集中布局和集聚发展。
建筑陶瓷。东部沿海地区要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引导产业
转移,原则上不再新建产区,重点提高产品质量与档次,打造知
名品牌,支持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发展陶瓷
机械装备、物流、商贸会展等配套产业。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坚
持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地适度承接东部地区陶瓷产业转移,
重点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档次及配套能力,培育区
域品牌。西部地区可根据市场、资源、能源和环境条件,适度布
局生产能力。
新型建筑材料。按照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集聚发展的模式,
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在部分城镇周边
合理布局若干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主业突出的新型建筑材料
工业加工基地,推进部品化。
非金属矿。严格行业准入,加大资源保护。以矿产资源规划
确定的矿业经济区为基础,依托优势矿产资源集中地,统筹规划,
建设石墨、石材、萤石、耐火粘土、高岭土和膨润土等深加工产
业基地,形成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
4. 发展建材服务业
促进建材工业生产制造与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现代物流、
电子商务和定制加工等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支持设计咨询服
务单位开展工程咨询、试验设计、装备集成、安装调试、运营服
务一体化的建材生产工程承包服务,积极开拓国内外业务。发展
建筑陶瓷、石材等装饰及装修材料的创意设计和产品设计。推进
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石材等大宗材料物流配送网络建设,探
索建立建材下乡营销配送体系,发展电子商务。积极发展面向建
材行业的能效评估、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检测认证、科技成果推
广等服务,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
(二)推进节能减排
1. 加大节能降耗
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对现有生产线实施节能改造,建立健全
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建材工业能效水平。
专栏5 重点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
2. 淘汰落后产能
严格执行水泥、平板玻璃行业准入条件和淘汰落后产能计
水泥。推广低温余热发电、变频调速、立磨、辊压机、烟气脱硝等技术。
平板玻璃。推广熔窑余热综合利用、全氧燃烧、配合料高温预分解、烟气脱
硫脱硝等技术。
建筑陶瓷。推广干法制粉、陶瓷砖塑性挤压成形、一次烧成等工艺技术,以
及球磨机、干燥塔和窑炉等装备实施节能减排改造。
卫生陶瓷。推广高压注浆等技术。
墙体材料。推广烧结砖隧道窑余热利用技术、窑炉风机变频调速技术。
非金属矿。推广低品位矿石选矿提纯技术。
划,坚持减量置换,推进兼并重组,加强技术改造,支持“上大
压小”,控制产能扩张,加快淘汰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落后水泥生产线、水泥粉
磨站以及落后平板玻璃生产线。2015 年末,水泥、平板玻璃等淘
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3. 推进清洁生产
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完善清洁生产评价体系,优化工艺
流程,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控制生产全过程污染物的产生、
治理和排放。重点推进窑炉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源头消减,
减轻末端治理压力,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推广高效除尘技
术与装备,加强生产过程粉尘排放控制,降低粉尘排放量。推广
降噪新技术,降低声污染。加大污水处理回用力度,降低水资源
消耗,减少水污染。
4. 发展循环经济
充分发挥建材工业无害化最终消纳固体废弃物的优势,建立
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以及城市和谐发展相衔接的循环经济体系。
加快推进协同处置示范工程建设。减少资源消耗,鼓励综合利用
矿渣、粉煤灰、煤矸石、副产石膏、尾矿等大宗工业废弃物和建
筑废弃物,生产水泥、墙体材料等产品,扩大资源综合利用范围
和固体废弃物利用总量。发展绿色矿业,强化非金属矿资源节约
与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
率。
(三)加快技术进步
1. 加强自主创新
重点突破制约建材工业的窑炉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二氧化
碳减排以及低品位原燃料利用等关键技术,大力开发无机非金属
新材料加工制造核心技术,加快研发促进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
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
专栏6 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方向
2. 推进技术改造
支持建材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以品种质量、
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装备完善、安全生产、两化融合等为重点,
大力推进技术改造。
水泥。协同处置技术、综合节能技术、脱硫脱硝技术、二氧化碳减排技术、
特种水泥基材料及制品制备技术。
平板玻璃。在线表面改性、全氧燃烧、分段式窑炉、低温余热发电、脱硫脱
硝一体化与综合节能减排技术,光伏玻璃、超薄屏显基板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
智能化复合玻璃等产品制备技术,功能膜系材料和覆膜技术。
墙体材料。轻质高强、施工便利的防火保温外墙材料制造和应用技术,复合
型墙体工业化制造和应用技术,高性能节能门窗材料和制造技术,防火防水保温
一体化屋面材料和制造技术。
非金属矿。原料配料均化技术装备,短流程磨矿提纯技术装备,功能材料改
性、复合、纳米精细化加工技术装备。
其他新材料。高纯超细陶瓷粉体及前驱体制备、陶瓷蜂窝结构设计技术,超
薄玻璃基板成型、高纯石英粉合成和光纤预制棒制备技术,玻璃纤维浸润剂技术,
高纯石墨电加热连续式化学提纯、高温连续式绝氧气氛窑生产、柔性石墨碾压法
和挤压法加工技术、人工晶体生产及加工等技术,超硬材料制备技术,纤维增强
复合材料成型新技术。
水泥。对新型干法生产线实施以余热发电、协同处置、综合
节能、粉磨节电、高效收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减排等为主的
技术改造。
平板玻璃。原料优化和标准化控制、配合料高温预分解、全
氧燃烧、熔窑余热综合利用、烟气脱硫脱硝、生产线智能化控制
等技术改造。
建筑卫生陶瓷。陶瓷砖干法制粉、薄型化、一次烧成,卫生
陶瓷高压注浆、真空挤出等技术改造。
墙体材料。以节能型隧道窑逐步替代轮窑、变频电机替代传
统电机为主的技术改造。
非金属矿。以超细超纯选矿加工、尾矿综合利用和改性复合
深加工为主的技术改造。
3. 完善标准规范
加快制修订特种玻璃、精深加工玻璃、特种玻纤、水泥基材
料及制品、防火保温材料、混凝土外加剂、特种陶瓷、非金属矿
及加工制品等的技术和产品标准,加强与应用标准衔接。制修订
建材工业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协同处置、产品质量、包装贮存
运输使用、安全卫生防护等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与国际标准对
标,提升国内相关标准的水平。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
五、重点工程
(一)节能减排工程
工程目标:推动建材工业节能减排,到2015 年水泥、玻璃、
陶瓷、玻璃纤维等主要行业能耗和排放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
水平。
主要内容:在大中型建材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推进合同
能源管理,提升能效水平,最大限度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推广和
应用重点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制订
主要行业能耗标准,在重点行业开展能效对标达标活动,对不达
标企业实施节能专项改造。推广高效减排技术与装备,重点推进
窑炉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源头消减,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
量。
(二)协同处置示范工程
工程目标:开展协同处置,利用水泥窑帮助缓解城市生活垃
圾处置压力,减少土地占用,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最终处置,推
动水泥工业向绿色功能产业转变。
主要内容:选择若干座大中型城市,依托周边现有水泥生产
企业,对水泥熟料生产装置进行适应性改造,配套建设城市生活
垃圾、城市污泥和各类废弃物的预处理设施,开展协同处置试点
示范和推广应用。争取到2012 年,在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周边布局
协同处置生产线,到2015 年,部分中等城市周边布局协同处置生
产线。
(三)产能优化工程
工程目标:淘汰落后水泥产能2.5 亿吨,淘汰落后平板玻璃
产能5000 万重量箱。
主要内容: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行业准入条
件,落实淘汰落后产能年度计划和国家财政支持政策,加大技术
改造力度,完善落后产能压缩和疏导机制,确保淘汰落后和产能
优化工程目标实现。
(四)绿色建筑材料发展工程
工程目标: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安全环保节能的新型建筑材
料支撑,适当提高建筑材料耐久性,推动绿色建筑材料及制品产
业发展。
主要内容:结合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旧城改造、安居工程、
新农村建设、防灾减灾及灾后重建等专项工作,以节能门窗、节
能墙体、节能屋面系统为重点,生产并推广使用低辐射镀膜中空/
真空玻璃制品等建筑节能玻璃、外墙用防火保温材料、阻燃隔热
防水材料、轻质节能墙体材料、环保型装饰装修材料等绿色建筑
材料及制品,以及新型抗震节能集成房屋。
(五)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培育工程
工程目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为牵引,以产业技术进步
为支撑,推动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及制品产业化发展。
主要内容:实施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技术产业化
及制造规模化。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玻璃、超薄屏显基板玻璃等
特种玻璃,特种玻璃纤维、碳纤维、碳化硅纤维等高性能无机纤
维,风电叶片、高压容器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氮化硅陶瓷、
氧化铝陶瓷、石英陶瓷以及陶瓷分离膜等特种陶瓷,人工晶体、
超硬材料和特种石墨等其他新材料。
(六)示范基地创建工程
工程目标:创建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为特征的建
材领域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主要内容:在具有资源和市场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基础好、
产业链较为完善的地区,依托龙头企业,按照“布局合理、特色
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原则,壮大主导产业,完善研发
设计、信息网络、污染治理、公共服务平台等产业链配套体系,
创建若干玻璃、陶瓷、新型建筑材料、非金属矿等生产精深加工
一体化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指导
本规划由工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要围绕
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加强规划与产业政策、年度计划的衔接,
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依据规划和产业政策等核准或
备案相关建设项目。各地方行业主管部门要依据本规划制订省级
建材工业规划,并加强与本规划的衔接。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评
估机制,对规划实施的阶段成果实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规划实
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按程序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
(二)创新行业管理
建立健全建材工业运行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强化行业运行
监测,定期发布行业运行信息。加强行业管理,及时协调解决行
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促进行业平稳运行发展。发挥行业协
会等中介组织在加强信息交流、行业自律、企业维权等方面的积
极作用。
(三)完善产业政策
制修订水泥、玻璃、非金属矿、新型建筑材料等行业产业政
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能源使用和污染排放管理办法。研究
制订鼓励发展的绿色建筑材料、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产品和无机非
金属新材料产品目录。研究制定鼓励协同处置的相关政策。提高
行业准入门槛,严格行业准入管理,推进能效对标和清洁生产审
核,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在项目核准(备案)、财税、信贷等
方面统筹对本规划提出的发展重点和示范工程的支持。
(四)加强质量管理
推动行业建立全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
深入推进水泥、玻璃、防火保温材料等重点建材产品的质量对标
和达标工作。适应绿色建筑发展需要,制修订建材产品标准。结
合产品标准、质量管理规程与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加强质量基
础能力建设。建设行业诚信体系,培育知名品牌。
(五)加大资源保护
加强非金属矿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在矿山开采、土地复垦、
地质灾害防护、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产品质量、能
源消耗、低品位矿综合利用等方面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对萤石、
耐火粘土等重要非金属矿产资源,实行生产指令性计划管理,严
格生产总量控制。研究建立重要非金属矿产资源储备制度。
(六)推进国际合作
鼓励进口重要非金属矿产资源和节能环保产品。严格控制水
泥、平板玻璃等初级产品出口,支持扩大建材工业高附加值产品
及装备出口。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鼓励企业开展海外工程总承
包,开展境外资源开发、生产加工合作和投资建厂,提升企业国
际化经营水平。积极搭建海外资源开发、项目建设、营销体系和
技术输出的专业服务平台。
附件1:
水泥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水泥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整体素质明显提
高,较好地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一)产量效益同步增长
2010 年全国水泥产量18.8 亿吨,是2005 年的1.7 倍,年均
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7100 亿元,利润总
额650 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2%和58%。
(二)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
2010 年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为12.6 亿吨,是2005 年的2.6
倍。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占总产能的81%,比2005 年提高41
个百分点。日产4000 吨及以上熟料的产能占57%。五年淘汰落
后产能3.4 亿吨。2010 年新增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中,中部地
区占25%,西部地区占56%,中西部布局进一步优化。
(三)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大企业快速成长。2010 年熟料产量
过千万吨的水泥企业有22 家,合计产量5.4 亿吨,占水泥熟料总
产量的45.8%,其中有2 家产量超过1 亿吨。前10 家企业水泥产
量4.7 亿吨,占水泥总产量的25.3%,较2005 年提高10 个百分
点。
(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通过淘汰落后,推广余热发电、节能粉磨、变频调速、水泥
助磨剂、废渣综合利用等技术,2010 年每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综
合能耗降至115 千克标准煤,比2005 年下降12%。年综合利用
固体废弃物超过4 亿吨。55%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配套建设了
余热发电装置。建成一批利用水泥窑无害化最终协同处置城市生
活垃圾、城市污泥、各类固体废弃物(以下简称协同处置)示范
工程。
(五)技术进步加快
大型立磨及其配套减速机、高效篦冷机、窑尾斗提机等关键
设备取得重大突破。低温余热发电技术与装备、辊压机粉磨系统、
变频调速系统、袋式除尘、水泥助磨剂等技术广泛推广应用。协
同处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六)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实现了日产万吨级水泥熟料生产装备国产化。水泥大型装备
设计、制造、安装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依托自主开发的成套
技术,广泛参与海外水泥生产线建设工程总承包,带动了大型成
套水泥装备批量出口。2010 年我国水泥工程建设占国际市场40%
以上的份额。
但与此同时,当前我国水泥工业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
是水泥基材料及制品发展滞后,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二是落后
产能规模仍然较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三是部分地区重复建设,
产能严重过剩。四是产品质量检测和市场监管薄弱,部分企业社
会责任意识仍待提高。五是行业管理亟待加强。
专栏1 水泥行业“十一五”发展情况
二、发展环境
(一)环境分析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仍将保
持平稳较快增长,水泥工业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更大的挑战。
一是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拉动内需,保障性安居
工程以及高速铁路、轨道交通、水利、农业及农村等基础设施建
设带动水泥需求继续增长。二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防灾减
灾意识增强,对水泥、水泥基材料及制品在质量、品种、功能等
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应对气候变化,迫切需要水泥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
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
指标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
水泥产量(亿吨) 10.7 18.8 11.9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 40 81 [41]*
淘汰落后水泥产能(亿吨) [3.4]
前10 家企业平均规模(万吨) 1600 4730 24.2
前10 家企业生产集中度(%) 15 25 [10]*
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综合能耗降低(%) 2.4
低温余热发电装置比例(%) -- 55
水泥散装率(%) 36.6 48.1 [11.5]*
年利用工业废渣量(亿吨) 2.3 4 11.7
备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为2010 年比2005 年增加或减少的百分点。
(二)需求预测
“十二五”期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国内市场对水
泥总量需求将由高速增长逐步转为平稳增长,增速明显趋缓。但
水泥基材料及制品发展加快。预测水泥年均增长3%~4%,2015
年国内水泥需求量为22 亿吨左右。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水泥工业发展方式,立
足国内需求,严格控制产能扩张,以调整结构为重点,大力推进
节能减排、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和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着
力开发水泥基材料及制品,延伸产业链,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促进水泥工业转型升级。
(二)基本原则
坚持总量控制。严格控制水泥工业产能过快增长,把调整水
泥工业结构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推进联合重组,调整产品结
构,淘汰落后产能。
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
展循环经济,推广协同处置,加大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硫、氮氧
化物等污染物减排力度,实现绿色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开发高效适用的节能减排新技术,拓展水泥
基材料及制品应用领域,创新水泥行业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实现创新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
环境相协调,实现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有序
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15 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淘汰落后水泥产能,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协同处置取得明
显进展,综合利用废弃物总量提高20%,42.5 级及以上产品消费
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前10 家企业生产集中度达到35%以上。
专栏2 水泥工业“十二五”主要发展目标
四、发展重点
(一)推进绿色发展
1. 加强资源保护
指标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0
淘汰落后产能(亿吨) [2.5]
前10 家企业生产集中度(%) 25 35 [10]*
水泥散装率(%) 48 65 [17]*
低温余热发电生产线比例(%) 55 65 [10]*
协同处置生产线比例(%) 10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17]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低(%) [10]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降低(%) [8]
规模以上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
销售收入的比重(%)
>1.5
备注:[ ]内为五年累计数;*为2010 年比2005 年增加或减少的百分点。
加强矿产资源的科学开发与保护。鼓励水泥企业拥有自备矿
山,稳定矿产资源保障,加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低品位矿
和尾矿利用水平。实施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矿区土地
复垦。
2. 推进节能减排
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
推行清洁生产,降低综合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着力减少二氧
化碳及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新建生产线必须
配套建设效率不低于60%的烟气脱硝装置。严格控制粉尘排放,
推广减排降噪新技术、新设备。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完善清
洁生产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散装水泥使用比例。
专栏3 节能减排工作重点
3. 推动延寿减量
加快提升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的综合性能,延长安全使用寿命。
鼓励使用高性能、高标号混凝土,减少普通水泥使用量,力争2015
年42.5 级及以上产品消费比例达到50%以上。逐步增加铝酸盐水
泥、低碱水泥、白水泥、抗盐卤水泥、油井水泥、硫铝酸盐水泥
继续推广余热发电、布袋收尘器、高效篦冷机、立磨、辊压机、低阻高效
预热器及分解炉系统、实时质量调控系统、变频调速等技术。开发推广高效氮
氧化物、二氧化硫减排装置。
重点研发水泥窑炉高效节能工艺技术及装备,余热梯度利用技术及装备,
新型节能粉磨技术与装备,粉尘、氮氧化物、低成本综合减排工艺及装备,二
氧化碳的分离、捕获及转化利用技术。
等特种水泥,满足重点工程建设的特殊需求。
4. 发展循环经济
继续推进矿渣、粉煤灰、钢渣、电石渣、煤矸石、脱硫石膏、
磷石膏、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选择
大中型城市周边已有水泥生产线,建设协同处置示范项目,并逐
步推广普及和应用。推广应用水泥窑尾气生产轻质碳酸钙、养殖
藻类减排二氧化碳并再生能源等技术。
(二)调整优化结构
1. 延伸产业链
支持优势企业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优化技术、品牌、管理、
资源、市场等要素配置,着力做强以水泥熟料为龙头的主业,加
快拓展骨料市场,重点发展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统筹发展研发设
计、工程服务、商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延伸产业链,做大相
关多元产业。
专栏4 重点发展的水泥基材料及制品
推广预拌砂浆、水泥混凝土建筑构件和工程预制件等产品。
推广高标号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特种工程需要的混凝土、混凝土外加
剂等。开发满足建筑施工所需各种性能的装饰装修砂浆、特种聚合物干粉砂浆
、抗裂砂浆等高端预拌砂浆产品。
开发满足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各种水泥基材料制品。研发集成
拼装式预制建筑梁柱,水泥复合多功能保温墙体和屋面,功能性水泥部品构件
等产品,以及轻质混凝土、泡沫混凝土等节能型水泥基材料及制品。
2. 提高产业集中度
支持优势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实施联合重组,大
力整合中小水泥企业和水泥粉磨站,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若干
家集研发、设计、生产、装备制造、工程服务、物流贸易等于一
体的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型企业。2015 年末,力争水泥企业户数
比2010 年减少三分之一。
3. 优化区域布局
以满足区域市场需求和抑制产能过剩为目标,严格控制水泥
熟料产能增长,统筹资源、能源、环境、交通和市场等要素,着
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优化生产力布局。在
石灰石资源丰富地区集中布局熟料生产基地。支持大型熟料生产
企业,在有混合材来源的消费集中地区合理布局水泥粉磨站、水
泥基材料及制品生产线。人均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超过900 千
克的省份,要严格控制产能扩张,坚持减量置换落后产能,着重
改造提升现有企业。人均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不足900 千克的
省份,结合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适度发展新型干法
水泥熟料。
专栏5 水泥产业区域布局
华北。京津冀统筹发展,北京、天津原则上不再新增水泥熟料产能,由河北
等周边地区统筹供给。河北、山西资源丰富,要在减量置换的前提下,依托现有
企业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内蒙古可结合当地建设需求,着重调整优化结
构,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
东北。重点调整优化结构,通过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减量置换、技术改造,
提高新型干法比重,满足当地需要。
(三)推进技术进步
1. 加快自主创新
围绕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协同处置、绿色发展等行业共性
和基础性的重大问题,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
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研发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窑炉烟
气脱硫脱硝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支持专
业科研设计单位和高等院校建立行业研究中心,提高水泥工业关
键技术及核心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推进水泥产品销售商业模式创
新。推动检测、咨询、培训、投融资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构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华东。长三角区域统筹发展,上海原则上不再新增水泥产能,由周边地区统
筹供给。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水泥工业规模较大,要严格控制产能扩张,着
重改造提升现有企业。江西资源、交通具有优势,坚持减量置换,依托现有企业
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福建可立足海西建设需要,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
后产能,适度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
中南。广东、广西统筹发展,珠三角中心城市原则上不再新增水泥产能,由
周边地区统筹供给。广东着重改造提升现有企业,优化结构。广西具有资源、交
通优势,在控制现有总量基础上,可立足当地需求并适度兼顾周边供给。湖北、
湖南、河南应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海南是国际旅游岛,原则上保持基本自给,
少部分外进,应严控新上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
西南。着重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川渝要严格控制产能扩张,在加快淘汰落后
产能的同时,着重改造提升现有企业。其他地区要结合当地建设需要,坚持减量
置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结构。
西北。可立足当地建设需求,加快淘汰落后,适度建设规模适宜的新型干法
水泥生产线。
2. 完善标准规范
以重大工程应用为依托,依据科技创新成果,制修订与水泥
质量安全、重大工程用水泥基材料、应对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标
准规范。
专栏6:标准制修订重点
3. 推进两化融合
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利用
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水泥工业,提高决策水平、工作效率、产品质
量、市场反应能力、自动控制水平。制订信息技术规范和标准,
建立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建
立和完善物流系统,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五、重点工程
(一)协同处置示范工程
工程目标:开展协同处置,利用水泥窑缓解城市生活垃圾处
置压力,减少土地占用,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置,加快水泥工
业向绿色功能产业转变。
主要内容:在若干座大中型城市周边,依托并适应性改造现
水泥质量安全标准。水泥及原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及测试方法,协同处置技术
规范,工业废渣在水泥中的合理利用等方面的标准。
重大工程用水泥基材料标准。水电工程用高镁低收缩水泥,核电工程专用水
泥,海洋工程用硅酸盐水泥、管桩水泥等产品标准。
应对气候变化系列标准。制订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标准。
完善水泥、水泥基材料及制品产品质量国家标准体系。制修订水泥、水泥混
凝土、干混砂浆、水泥混凝土外加剂、水泥混凝土骨料等产品质量国家标准。
有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和各类废弃物
的预处理设施,开展协同处置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
(二)淘汰落后工程
工程目标:完成2.5 亿吨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到2015 年,基
本淘汰落后产能。
主要内容:依据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和淘汰落后产能计划,严
格控制新增产能,加快淘汰窑径3 米以下的立窑生产线、窑径2.5
米以下水泥干法中空窑(生产高铝水泥的除外)、水泥湿法窑生
产线(主要用于处理污泥、电石渣等的除外),以及无稳定熟料
来源、单位产品能耗高、主要污染物超标排放的粉磨站。2012 年
底,东部地区基本完成淘汰落后任务,2015 年,中西部地区基本
完成淘汰落后任务。
(三)节能减排工程
工程目标:推动节能减排,力争2015 年行业平均节能减排水
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主要内容:建设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立企业能源计量管理
制度,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提升能效水平,最大限度实现能源梯
度利用。开展能效对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广余热发电、节
能粉磨、变频调速等先进技术,提高综合节能水平。推广高效减
排技术与装备,重点推进氮氧化物治理,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
量。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要配套建设烟气脱硝装置。对已
建成的日产4000 吨及以上熟料生产线,应尽快实施烟气脱硝改
造。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指导
各地工业主管部门要遵循本地区功能区划定位,加强与相邻
地区及相关规划的衔接,按照本规划要求,制定和调整本地区水
泥工业发展规划,并报国家工业主管部门备案。将规划提出的目
标任务落实到年度计划,按规划要求审核水泥投资项目,促进本
地区水泥工业平稳有序发展。
(二)严格行业准入
严格执行水泥工业产业政策、水泥行业准入条件及相关政策
法规,公告符合准入条件的企业名单。新增扩能项目坚持减量置
换落后产能,适度有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加强质量监管
规范水泥及原辅料、水泥基材料及制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
度,强化过程管理,监控生产过程质量。各级工业主管部门加强
生产质量监管,监督执行《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未获得水
泥企业化验室合格证的,不得申请办理水泥生产许可证。
(四)加大政策支持
研究制定协同处置项目在布局、准入、土地、财税、信贷等
方面的扶持政策。加大对联合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综合
利用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五)加强行业管理
完善运行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定期发布行业信息,促进行
业平稳运行。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加强信息交流、行业自
律、企业维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附件2:
平板玻璃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平板玻璃工业持续快速发展,在结构
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满足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了向玻璃强国转变的基础。
(一)产量效益显著增长
2010 年全国平板玻璃产量6.6 亿重量箱,年均增长10.5%。
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845 亿元,利润总额235 亿元,年均
分别增长27.1%和47.2%。
(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2010 年底,全国浮法玻璃产能达7.6 亿重量箱,浮法玻璃比
重上升到87%,其中优质浮法产能上升到35%。浮法线平均日熔
化量提高到520 吨以上。西部地区浮法玻璃产量年均增长25%,
2010 年西部地区浮法玻璃产量比重上升到11%。2010 年前10 家
企业浮法玻璃产量占全国浮法玻璃产量的57%。五年间累计淘汰
落后玻璃产能6000 万重量箱。
(三)节能减排成效突出
余热发电、烟气治理、富氧燃烧等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
建成近20 台套余热发电机组。“十一五”期间每重量箱平板玻璃
综合能耗年均降低4.9%,二氧化硫排放量年均减少4%。
(四)技术装备加快发展
“中国洛阳浮法”工艺技术及成套装备进一步优化升级,最
大日产规模达1000 吨以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缩小。0.5 毫米
厚钠钙硅屏显玻璃稳定生产。光伏玻璃、无碱屏显基板玻璃、离
线和在线低辐射镀膜玻璃、高硼硅玻璃等新产品关键技术和装备
取得突破。全氧燃烧技术具备工程应用条件。向海外总包出口18
套浮法玻璃技术装备。
总体看,平板玻璃工业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以下
主要问题:一是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普通浮法玻璃、单一功
能加工玻璃等普通产品产能过剩,透明导电膜玻璃、超薄屏显基
板玻璃等高端产品对外高度依存。二是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深
加工不足,2010 年平板玻璃精深加工率仅为35%,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近20 个百分点。三是部分关键工艺和装备的水平偏低,制约
着新品种、新材料开发和质量提升。四是节能减排技术亟待提升,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减排压力依然较大。
专栏1 平板玻璃“十一五”发展情况
指标单位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
平板玻璃产量亿重量箱4.0 6.6 10.5
加工玻璃制品产量亿平方米4 9.5 18.9
平板玻璃销售收入亿元312 750 19.2
加工玻璃制品销售收入亿元244 1095 35.0
浮法玻璃占总产量比重% 81 87 [6]*
优质浮法占浮法产能比重% 23 35 [12]*
平板玻璃深加工率% 25 36 [11]*
前10 家企业浮法玻璃生产集中度% 50 57 [7]*
平板玻璃平均综合能耗降低% 4.5
平板玻璃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 4
备注:优质浮法是指技术装备水平高、能稳定生产优等品玻璃;二级及以上产品比例≥70%;
[ ]内为五年累计数*为2015 年比2010 年增加或减少的百分点。
二、发展环境
(一)环境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玻璃工业
既面临着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城镇化和工业化持
续推进,为玻璃工业发展提供了较大市场空间。二是绿色建筑发
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建筑物功能提升,需要更多高性能玻璃
精深加工产品。三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
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需要玻璃新材料提供重要支撑。四是资源、
能源、环境约束增强及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迫使玻璃工业加
快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需求预测
“十二五”期间,国内市场普通玻璃将从快速增长转为平稳
缓长,但对高端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将保持旺盛需求。预测2015
年平板玻璃需求约7.5 亿重量箱。
专栏2 2015 年平板玻璃主要产品需求预测
产品单位
2015年
需求量
“十二五”年均增速(%)
平板玻璃亿重量箱7.5 2.6
低辐射镀膜玻璃亿平方米1.4 18
太阳能光伏及光热玻璃亿平方米1.6 24
汽车安全玻璃亿平方米2.2 13
超薄屏显基板玻璃亿平方米1.2 28
注:需求量包括国内需求及可能出口量。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玻璃工业发展方式,立
足国内需求,严格控制总量扩张,以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为抓手,
着力调整优化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高端产品,推进玻璃生
产和精深加工一体化发展,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技术含量和附
加值,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平板玻璃工业加快转型升级。
(二)基本原则
坚持总量控制。继续严格控制平板玻璃产能盲目扩张,把调
整玻璃工业结构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推进联合重组,调整产
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集中度。
坚持创新发展。加快自主创新,着力开发新材料、新技术、
新工艺和新装备,创新管理模式,发展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提
高产品附加值。
坚持协调发展。围绕绿色建筑、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大需求,
鼓励产学研用相结合、上下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发展速度与质
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
展循环经济,加快开发安全节能的绿色产品,走绿色低碳、清洁
安全发展之路。
(三)主要目标
到2015 年,产业结构明显改善,深加工率和生产集中度进
一步提高,高端产品自主保障能力增强,全氧燃烧技术推广应用,
落后产能基本淘汰,主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能耗水平进一步
降低。
专栏3 “十二五”主要发展目标
四、发展重点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1. 优化产品结构
大力发展屏显基板玻璃、光伏光热玻璃及镀膜玻璃、防火基
指标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0
浮法玻璃比重(%) 87 90 [3]*
优质浮法玻璃占浮法产能比重(%) 35 45 [10]*
淘汰落后产能(万重量箱) [5000]
高端产品自主保障程度(%) 30
平板玻璃深加工率(%) 36 45 [9]*
其中:生产加工一体化率(%) 50
前10 家浮法玻璃生产集中度(%) 57 75 [18]*
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个) 1~2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低(%) [10]
万元工业增加值CO2 排放量降低(%) [18]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 [10]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 [8]
规模以上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0.75 >1.5
备注:生产加工一体化率指在深加工的平板玻璃中,由平板玻璃生产企业进行深加工的平
板玻璃产量占全部深加工平板玻璃产量的比例;[ ]内为五年累计数;*为2015 年比
2010 年增加或减少的百分点。
板玻璃、高强基板玻璃、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玻璃制品、低辐射
及多功能复合镀膜节能玻璃与制品、飞机与高速列车风挡玻璃、
纳米及微晶基板玻璃等高性能新型玻璃产品,发展玻璃精深加工
制品,提高高端产品自主保障能力。限制普通平板玻璃产能扩张,
淘汰综合能耗高和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落后产能,加快高端产品
发展。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2. 优化区域布局
统筹环境容量、资源能源、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引导调整
玻璃工业产业布局,形成东、中、西部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产
业格局。产能较为集中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除优质浮法
外严格控制新增产能,重点发展高端品种,围绕提高质量、节能
减排及精深加工,改造提升现有生产线,推进生产加工一体化。
引导平板玻璃生产企业向资源、能源富集的西部地区有序适度转
移,引导玻璃深加工企业在消费地周边或平板玻璃生产地集中布
局、集聚发展。
3. 优化组织结构
支持优势骨干企业以技术、资本、资源、品牌等为纽带,实
施跨地区、跨所有制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要素配置效率。
2015 年,前十家企业浮法玻璃生产集中度达到75%,形成2~3
家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领军企业。支持中小加工企业发挥机制灵活、
贴近市场、专精特新、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优势,加快自主创新,
着力发展面向消费市场的玻璃深加工产品。加快形成平板玻璃集
中生产,精深加工差异化、个性化发展,大中小企业协调并进的
发展格局。
(二)着力推进技术进步
1. 加大自主创新
围绕超薄、高强、无碱、高透光率等高性能平板玻璃制备生
产关键技术和装备,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
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协同研发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和新
装备。重点突破超薄玻璃基板成型、低辐射及多功能复合镀膜、
导电膜膜系材料及高效成膜、新一代玻璃熔制、太阳能与建筑一
体化用光电和光热玻璃、高强及防火等高端玻璃制造关键技术及
装备。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及装备,抢占平板
玻璃及精深加工领域的制高点。
2. 加快技术改造
完善提升“中国洛阳浮法”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以品种质
量、节能减排、装备改善、安全生产和两化融合为重点,大力推
进现有生产线技术改造和升级。以提高玻璃熔窑能效为核心,鼓
励开发窑炉烟气脱硫、脱硝和余热利用一体化技术和成套装备。
优化平板玻璃生产线智能化控制水平,提高玻璃加工制品一次性
优良品率,推广变频调速、封闭循环水等先进节能装置,降低产
品生产能耗。
专栏4: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重点
3. 完善相关标准
依据科技创新成果,立足工程应用评价,协同推进高端产品
标准和应用设计规范体系建设。及时制定新能源、信息技术、建
筑节能、交通运输等应用领域玻璃制品新技术、新产品标准和规
范。积极推进新产品、新技术相关工程设计规范制修订。
五、重点工程
(一)高端产品发展工程
工程目标:推动玻璃新材料和新产业发展,占领行业发展制
高点,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建筑发展和既有建筑物节能改造
提供材料支撑。
主要内容:依照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依托重大工程,
组织技术储备雄厚、创新能力强、发展基础好的企业开展高端产
品专项研制生产,推进光伏玻璃、导电膜玻璃、屏显基板玻璃等
成套技术装备产业化,增强飞机与高速列车风挡玻璃、建筑用结
优化升级“中国洛阳浮法”技术装备。重点优化在线玻璃表面改性、生产线智
能化控制系统、厚度小于0.5 毫米浮法玻璃生产工艺、高效节能减排装备和关键配
套耐火材料。
开发先进适用的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技术。重点开发浮法线高效脱硫、脱硝和余
热发电技术,多元燃料先进燃烧技术,现代煤化工制气技术,全氧燃烧技术。开发
智能化高效节能的高品质玻璃加工装备、硅质原料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分段式玻璃
熔窑新型熔化技术。
开发适应绿色建筑需要的新产品。重点开发具有节能、防火、安全、降噪等功
能的玻璃及其制品,推进智能玻璃的研发和产业化。
构功能一体化玻璃制品等高端产品的保障能力。
(二)精深加工工程
工程目标:推动玻璃精深加工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玻
璃行业工业增加值率。
主要内容:发展玻璃精深加工,鼓励生产加工一体化。在消
费集中地,或平板玻璃生产集中地,有序发展特色鲜明、产业链
配套完善的玻璃精深加工产业基地。针对绿色建筑需求,发展节
能窗与幕墙等产品。
(三)节能减排工程
工程目标:到2015 年,浮法玻璃比重提高到90%以上,主
要污染物实现达标排放,淘汰综合能耗高和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
落后产能。
主要内容:严格执行行业准入条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淘汰
落后产能计划。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和能效对标,对不达标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推广全氧燃烧、烟气
脱硫脱硝、余热发电、变频调速等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节能
减排综合水平。实施技术改造,推广清洁生产,建设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减排示范工程。提高玻璃原料尾矿综合利用及矿山合理
开发。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指导
发挥规划指导作用。各级工业主管部门要遵循本地区功能区
划定位,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制定本地区平板玻璃工业发展
规划。完善市场机制和利益导向机制,打破市场分割。切实加强
项目监管,控制投资强度与节奏,促进本地区平板玻璃工业平稳
有序发展。
(二)严格行业准入
贯彻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平板玻璃行业准入条件,
严格控制总量盲目扩张,审慎新上扩能项目。支持发展精深加工,
鼓励玻璃生产加工一体化,培育打造玻璃生产精深加工基地。调
整优化平板玻璃产业结构。
(三)加大政策支持
充分利用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支持玻璃新材料
和高端产品发展。加大政策对玻璃工业节能减排、综合利用和实
施“走出去”战略等方面的支持。鼓励优势骨干企业推进联合重
组,实施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提高核心竞争力,带动产业
转型升级。
(四)加强质量监管
切实加强生产过程监管,引导企业强化平板玻璃及原辅料、
玻璃精深加工制品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过程管理制度,
强化全流程质量监控。
(五)改善行业管理
完善运行监测体系,加强运行监测,定期发布行业信息,促
进行业平稳运行。加强行业管理,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
在加强信息交流、行业自律、企业维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附件3:
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已
成为世界建筑卫生陶瓷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
产量和效益保持较快增长。2010 年建筑陶瓷砖产量达到78
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1.7 亿件,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
15.7%。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900 亿元,利润230 亿元,
年均分别增长27.1%和34.8%。
产业技术得到提升。大型高效节能窑炉、抛光砖和大规格建
筑陶瓷薄板生产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节水型卫生陶瓷生产技
术等日趋完善并推广。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品结构由中低档为主向高中低档全面
发展,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形成了三十余个各具特色的陶瓷
产区,中西部地区陶瓷生产迅速崛起。一大批有实力的企业快速
成长,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节能取得较大进展。建筑陶瓷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
下降25%,卫生陶瓷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1%。
出口结构有所改善。2010 年陶瓷砖出口金额达到38.5 亿美
元,出口量为8.6 亿平方米,年均分别增长26%和15%。卫生陶
瓷出口7.8 亿美元,年均增长10%。
但与此同时,行业发展中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产业发
展主要依靠规模扩张,企业数量多,生产集中度低。二是同质化
严重,自主品牌知名度不高,出口产品多数为贴牌生产。三是能
耗高、排放大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
二、发展环境
(一)环境分析
“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建筑卫生陶瓷提供了
稳步增长空间。居民住宅、公共建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
新农村及中西部地区城乡建设快速发展,对建筑陶瓷产品需求拉
动较大。经济社会发展对建筑卫生陶瓷工业提出了新要求。节能
减排已关系到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生存与发展。劳动力、土地、资
源等要素成本上升,粗放式发展模式难以维继。国际金融危机冲
击后,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在国际市场中地位有所提升,但随着国
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可能为国际贸易带来新的挑战。
(二)需求预测
预计2015 年国内建筑陶瓷砖需求量约90 亿平方米,卫生陶
瓷需求量约1.6 亿件。加上产品出口量,预计到2015 年建筑陶瓷
砖产量将达到95 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2 亿件左右。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立足国内市
场需求,以技术创新和创意设计为动力,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延
伸产业链,注重增值服务,着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建立产学
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联盟,加快创新发展,加强节能减排与综
合利用,打造创新化、创意化、品牌化、绿色化、信息化陶瓷产
业,促进建筑卫生陶瓷工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发展。着力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加快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坚持绿色发展。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
展循环经济,加大综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合理布局。统筹兼顾集聚规模与资源、能源、环境和市
场的关系,引导产业有序转移,防止过度集中。
(三)主要目标
到2015 年,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若干家企业创新能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轻量化、薄型化、节水
型、功能化的新型产品比重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资源
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全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降低20%。生产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70%。单位工
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以及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主要
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降低。
四、发展重点
(一)加快结构调整
大力推进陶瓷砖产品薄型化,开发创意设计新品种、以及耐
磨、耐污、防滑、保温等多功能型产品。推进卫生陶瓷节水与减
量化应用,积极发展节水型洁具,倡导小体量产品。大力发展五
金配件、机械装备等配套产品。
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规模大、创新能力强、管理水平高
的企业发挥技术、管理、品牌、资本等要素的比较优势,实施联
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做优做强。积极推进现有产区升级,扶
优汰劣,延伸产业链,差异化发展,形成骨干优势大企业和“专、
精、特、优”的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东部沿海地区重在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原则上不再新建产区,重点提高产品质量与档次,培育知名品牌,
研发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发展陶瓷机械装备、物流、商贸
会展等配套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部地区依据相关产业政
策,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因地制宜地承接东部地区陶瓷产业
转移,重点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和档次以及产业配套能
力,树立区域品牌。西部地区可根据市场、资源、能源和环境条
件,适度布局生产能力。
(二)推进节能减排
推广先进、高效的除尘、脱硫、脱硝等环保技术与装备。加
强原燃料运输过程中粉尘排放控制。加强能源管理,建立能源计
量管理制度,提高全行业能效水平。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科学开发陶瓷原料资源,实现规模开采和综合利用,重点产
区加快原材料标准化和产业化,保护黑泥等优质资源。推广低品
位原料的综合利用技术,鼓励使用低质原料和工业废弃物等生产
陶瓷产品。加强工业废水的处理与综合利用。
专栏1:重点研发与推广的节能减排技术
(三)加快技术进步
鼓励创意设计,加强文化艺术等在陶瓷产品设计中应用,推
进以研发和工业设计为核心的产品创新,在陶瓷砖花色图案、卫
生陶瓷模具设计开发、应用整体设计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进展。
加强技术改造。推广卫生陶瓷高压注浆、低压快排水等节能
减排新工艺。加强余热回收利用,对窑炉、喷雾干燥塔等设备进
行节能改造。
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
新体系,围绕行业共性、基础性重大问题,协同研发新产品、新
材料、新工艺和新装备。
专栏2:技术研发与技术改造重点
薄形建筑陶瓷砖(板)生产及应用配套技术,轻量化节水型卫生陶瓷生产
及应用配套技术,利废型新产品生产技术。
陶瓷装饰用喷墨印刷技术装备,蓄热(集热)型建筑陶瓷板及其配套系统
,蓄光型建筑陶瓷生产技术,新型色釉料,增塑外加剂,锆原料替代原料。
功能型产品开发,包括防滑、防污、抗菌、自洁净新产品,隔热、保温、
隔音等多孔陶瓷板生产技术等;卫生瓷高压注浆成型技术。
陶瓷砖减薄工艺技术、成套装备,干法制粉工艺技术,连续球磨工艺技术。
陶瓷砖塑性挤压成形工艺技术。
陶瓷生产的低温技术,窑炉、喷雾干燥塔能源高效循环利用技术。
球磨机、风机等装备节能改造技术,高效收尘、脱硫、脱氮技术与装备,新
型高效煤气化(自)净化技术装备。
五、重点工程
(一)新产品发展工程
工程目标:开发创意型、环保型、功能型新产品。
主要内容: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发展陶
瓷薄砖(板),干挂陶瓷板,利用陶瓷废渣生产轻质保温陶瓷砖,
节水型卫生陶瓷产品,保温隔热与装饰复合型集成式多功能产品
等。发展蓄光蓄热等功能型陶瓷产品。发展空间配套等创意产品。
培育大众知名品牌。
(二)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工程
工程目标:在主要陶瓷产区,建立陶瓷原料标准化基地,通
过对矿物原料的标准化加工与供应,充分利用低品位矿产资源。
主要内容:选择资源条件好的陶瓷产区,建立从矿山开采、
原料专业化加工到配送的协作配套体系,采用先进技术装备,配
置完善的环保设施进行专业化生产,提升原料品质和资源利用率,
减少分散加工造成的粉尘污染。
(三)绿色制造示范工程
工程目标:主要产区综合能耗、污染物减排接近世界先进水
平。
主要内容:以主要陶瓷产区为重点,选择若干家有代表性的
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开展节能环保改造,实施能
效对标和清洁生产审核,带动产区节能减排水平提升。
六、保障措施
(一)改善行业管理
完善运行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加强行业运行监测,强化新
产品创意开发、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资源综合利用、研发投
入等方面信息监测分析,定期发布行业信息。注重发挥行业协会
等中介组织在加强行业管理、推动社会责任建设、开展行业自律
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推进品牌建设
鼓励企业将品牌建设作为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品牌宣
传与推介,加快推进品牌建设。建立完善企业诚信评估指标体系,
加强行业自律和品牌质量监督。
(三)加大政策支持
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在创意设计、品牌建设、产业转移、
节能减排、标准制修订、研发投入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积极应
对国际贸易摩擦。
附件4:
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新型建筑材料是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材料,也是改善和保障
民生、提高生活品质、保证建筑物功能的重要物质支撑,主要包
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绝热材料、建筑防水材料、建筑装饰装修
材料等四大类基础材料及部品。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新型建筑材料保持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技
术水平等都明显提高,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一)主要产品产量稳步增长
2010 年新型墙体材料产量4700 亿块标砖,与2005 年相比,
年均增长4.9%。保温绝热材料产量411.9 万吨,年均增长15.1%。
建筑防水材料产量10.3 亿平方米,年均增长10.7%。石膏板产量
20.8 亿平方米,年均增长23.1%。
(二)产品结构明显改善
“十一五”期间,建筑板材占墙体材料的比例由4.2%增长到
8.2%,年均增长14%。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比例由44 %增长
到55%,年均增长5%。新型防水材料占建筑防水材料的比例由
54%增长到87%,年均增长10%。
(三)产业技术进步加快
纸面石膏板、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生产墙体材料技术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岩(矿)棉、硅酸铝纤维、复
合夹芯板等生产设备部分出口。
(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2010 年利用各种固体废弃物2.8 亿吨,其中粉煤灰、煤矸石、
电厂脱硫石膏利用量稳步增长。五年间墙体材料行业综合能耗年
均降低13.8%。主要污染物排放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
但是,当前我国新型建筑材料工业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二是安全环保节
能产品开发滞后。三是发展不平衡,城镇地区发展较快,乡村相
对缓慢。四是行业管理较弱,假冒伪劣产品冲击和扰乱市场秩序,
社会责任意识仍待提高。
二、需求预测
新型建筑材料需求量稳步增长。我国城乡每年新建建筑面积
20~30 亿平方米,既有建筑约430 亿平方米,巨大的新增建设量
及既有建筑改造为新型建筑材料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新型建筑材料加快提升品质。随着人们消
费水平、环保意识及建筑工业化水平、建筑节能要求等日益提高,
要求新型建筑材料向安全、环保、节能、防水、优质、美观等复
合功能方向发展,加快升级步伐。
专栏1: 2015 年主要新型建筑材料产品需求预测
产品2015年需求量预测
新型墙体材料(亿块标砖) 5700
保温绝热材料(万吨) 1000
建筑防水材料(亿平方米) 16
纸面石膏板(亿平方米) 30
建筑涂料(万吨) 550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立足国内市场需求,
以服务于建筑业和满足绿色建筑发展需要为中心,加大结构调整
力度,加快发展集安全、环保、节能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建筑材
料及部品,加快技术创新,促进新型建筑材料产业长期平稳较快
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质量。以保障建筑物安全和品质为行业发展基本宗
旨,不断提升新型建筑材料防火、抗震等防灾减灾性能。
坚持节能环保。满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期待,适应
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节能的新要求,不断提升新型建筑材料节能
环保等性能。
坚持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开发安
全、环保、节能、经济等综合性能优良的新型建筑材料。
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资源环境、建筑结构、文化风俗、
市场需求等因素,积极发展适合区域特点的新型建筑材料及部品。
(三)主要目标
到2015 年,高性能防火保温材料、绿色装饰装修材料比例
进一步提高。形成一批生产规模大、技术装备精、产品质量优的
领军企业。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综合利用固
体废弃物总量在2010 年基础上提高20%。
专栏2:“十二五”新型建筑材料工业主要发展目标
四、发展重点
(一)加快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集防火、抗震、环保、保温、防水、降噪、装饰等
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建筑墙体和屋面系统等材料及部品。着力
发展安全环保型防火保温材料、节能环保型门窗和建筑墙体。发
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屋面系统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墙
体,与屋顶绿化相关的屋面材料及部品。
发挥大企业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实施兼并重
组,加快行业整合,培育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多、贴近
市场、机制灵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积极培育“专、精、特、
新”的“小巨人”企业,引导产业链各类企业协同发展,形成优
势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配套发展格局。在城镇周边合理
布局新型建筑材料加工基地,支持一批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
指标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
新型墙体材料占墙体材料比重(%) 55 65 [10]*
其中:建筑板材占墙体材料比重(%) 7.4 >20 [13]*
新型防水材料占建筑防水材料比例(%) 80 95 [15]*
墙体材料单位产品能耗降低(%) [10]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亿吨) 2.8 3.5 5
规模以上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1.5
备注:建筑板材主要包括:各类金属夹芯板、幕墙、纸面石膏板、硅酸钙板、其他各类墙体
材料板材;[ ]内为五年累计数;*为2015 年比2010 年增加或减少的百分点。
主业突出的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加大节能环保新型
建筑材料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广力度。
专栏3:新型建筑材料产品发展重点
(二)发展循环经济
对现有窑炉生产线实施节能改造,推广余热利用、变频调速
及内掺燃料等节能技术。鼓励综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矿渣、
副产石膏、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建立与相关产业相衔接的循
环经济生产体系,扩大资源综合利用范围和利用量。积极开展清
洁生产审核,完善清洁生产评价体系。
(三)加快技术创新
在新产品、专用技术装备、建筑部品等方面加大研发力度。
新型墙体材料。砌块、建筑板材和多功能复合一体化产品,轻质化、空心化
产品,石膏板复合保温板、硅酸钙板、外装饰挂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及各类多
功能复合板等产品,高强度、高孔洞率、高保温性能的烧结制品及复合保温墙体
材料。
保温绝热材料。建筑外墙用安全环保型保温材料,节能自保温型建筑墙体及
材料,高速运输装备用安全型绝热材料及制品,真空隔热材料、热反射材料、相
变材料等新型绝热材料,耐1300℃以上高温的绝热材料及制品。
建筑防水材料。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自粘型防水卷材、热塑性弹性体(TPO)
防水卷材、种植屋面用抗根穿刺防水材料及防水保温一体化产品,柔性太阳能薄
膜防水卷材,聚氨酯、聚脲类防水涂层,聚合物乳液类防水涂料和玻纤胎沥青瓦
等。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环保型墙纸,环保、耐候、自洁净型建筑涂料,环保、
功能型实木复合地板和强化木地板,环保型多功能门窗,防腐木材、木塑制品,
耐水、耐火、高强等功能性纸面石膏板,保温、防火、耐候及涂色铝塑复合板等。
专栏4:技术研发重点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支持节能型隧道窑替代轮窑、变频电机
替代传统电机等技术改造,推广窑炉节能、自动切码运系统、挤
压成型和液压成型等技术,提高防水卷材生产装备的大型化、自
动化和节能减排水平,改造升级节能门窗制造和配套技术。
制定新型建筑材料新产品标准,研究适合新产品应用的设计
规范、施工规程及通用图集,加快与建筑规程规范的衔接。制定
新型建筑材料部品目录,构筑标准化、系列化和专业化部品体系。
五、重点工程
(一)新型建筑材料发展工程
工程目标:为绿色建筑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材料支
撑,推动安全环保节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产业发展。
主要内容:结合城镇及新农村建设、安居工程、建筑节能改
造等专项工作,发展安全环保型外墙防火保温材料、轻质墙板、
硅酸钙板、节能建筑墙体、节能门窗、节能屋面系统、节能阻燃
防水材料等,建设示范工程推广使用新型建筑材料。
研究开发安全环保型外墙保温材料、体系及低成本化成套技术与装备,外墙
装饰挂板大型化、薄型化生产技术,适合地域特点的高效保温砌块及原料生产技
术,高效环保木材防腐剂技术,脱硫石膏低成本化精密煅烧及综合利用技术,高
性能绝热材料产业化技术等。
开发建筑墙体工业设计、模具开发、生产复合、现场安装等技术,解决系统
配套与组合技术,产业化、部品模数化等共性技术装备等。
(二)建筑部品基地建设工程
工程目标:为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提供材料支撑,加快
推进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向加工制品业方向发展。
主要内容:选择若干中心城市,按照循环经济、节能减排、
集聚发展的模式,支持一批产业链完整、特色鲜明、主业突出的
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园区,发展部品化的新型建筑墙体、屋面系统
及其它深加工建筑部品,建设建筑部品生产基地,推进建筑部品
化。
(三)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工程目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建设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示范工程,修复改善生态环境。
主要内容:在相关产业发展集聚区,或既有固体废弃物堆存
地周边,遵循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律,利用固体废弃
物无害化利用的新技术,逐步增加无害化利用的固体废弃物品种,
建设示范工程,推进综合利用产业化。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行业管理
建立健全新型建筑材料行业运行监测系统,安全环保型外墙
防火保温材料、新型墙体材料、防水材料等主要产品进行跟踪分
析,定期发布行业信息。建立行业准入制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加强行业管理、推动社会责任建
设、开展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加强市场监管
加快新产品标准建设,加强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严厉查处
与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强化市场监督,建立规范、有
序、健康的市场秩序,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建筑市场。
(三)加大政策支持
加强部门间协调,加大对资源综合利用、新产品新技术研
发、示范推广等方面政策支持,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附件5:
非金属矿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非金属矿工业主要包括非金属矿采选和非金属矿加工制品
业等。“十一五”期间,我国非金属矿工业快速发展,基本满足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2010 年,全国规模以上非金属矿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860
亿元、利润360 亿元,年均分别增长34%和41%。主要非金属矿
产品产量持续增长。
专栏1 “十一五”期间主要非金属矿产品产量
(二)部分矿种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2010 年底,非金属矿开采加工企业减少到约9 万家。高岭
土、膨润土、石墨、萤石等主要矿种加速向优势企业集中,生产
产品单位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
水泥用灰岩亿吨11 19 11.6
混凝土用砂石亿吨50 90 12.5
玻璃用硅质原料万吨1200 2600 16.7
长石万吨1000 2000 14.9
鳞片石墨万吨45 65 7.6
菱镁矿万吨1544 1500 -0.6
高岭土(含煤系高岭土) 万吨310 400 0.5
滑石万吨270 200 -5.8
膨润土万吨310 350 2.5
硅灰石万吨35 65 13.2
石材
花岗石板材万平方米13404 30826 18.8
大理石板材万平方米1796 5477 24.9
规模不断扩大。高岭土、膨润土企业分别达到年产20 万吨和30
万吨的规模。
(三)技术装备水平提升
采选及深加工关键工艺和设备取得突破,采矿机械化、大型
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以提纯超细、改性复合为代表的非金
属矿深加工技术快速发展。石材数控加工中心、红外切机等广泛
应用。
(四)进出口结构优化改善
原矿和初级产品出口比例有所下降,加工制成品比例提高。
2010 年我国非金属矿业出口额130 亿美元,其中加工制品比例超
过50%。普通产品进口增长趋势明显,2010 年石材产品进口额20
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
(五)产业集聚速度加快
石墨、膨润土、耐火粘土、萤石、菱镁矿等主要产品呈现比
较明显的集聚发展态势。石材行业已形成30 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
生产基地,产能约占全国总产能的80%。
当前非金属矿工业仍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矿产资源开
发与保护统筹不足,资源浪费和破坏现象依然严重,部分关键矿
种过度无序开采。二是企业“小而散”,产业集中度低,规模效应
差。三是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低,深加工及应用技术较弱。四是行
业管理体系不健全,运行监测亟待加强。
二、需求预测
非金属矿及加工制品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
和产品,同时又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材料。改造提升
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对非金属
矿及加工制品的品种、性能、质量和产量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十
二五”期间,非金属矿工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专栏2 2015 年主要非金属矿产品国内需求预测量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非金属矿工业发展方式,
立足满足国内需求,坚持保护性开采和综合利用,以结构调整、
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应用为重点,大力发展非金属矿加工制
产品单位2010年2015年年均增长(%)
水泥用灰岩亿吨19 23 3.9
碎石骨料亿吨90 110 4.1
玻璃用硅质原料万吨2600 3000 2.9
长石万吨2000 2500 4.6
鳞片石墨万吨65 95 7.9
菱镁矿万吨1500 1600 1.3
高岭土万吨320 380 3.5
滑石万吨200 220 1.9
膨润土万吨350 450 5.2
硅灰石万吨65 80 4.2
石材
花岗石板材亿平方米3 6.6 17.0
大理石板材万平方米5477 9000 17.6
品业,培育壮大企业规模,促进非金属矿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保护性开发。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源保护政策,
合理开发利用非金属矿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坚持突出重点。着重抓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市场潜力大的
重点矿种,扶持产业快速发展,带动非金属矿工业全面优化升级。
坚持扶优扶强。引导优质要素向专业化、规模化的优势企业
和产业基地集聚,促进集聚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
坚持综合利用。注重低品位、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尾
矿等资源梯级利用,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
上,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明显提高,重点矿种加工利用水平接近
世界先进水平,非金属矿加工制品业加快发展,采选企业数量减
少20%,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培育3~5 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企业集团,加工制品占出口比重提高到70%以上,尾矿综合利用
率提高到60%。
四、发展重点
(一)推进结构调整
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推进非金属矿物精深加工。大力发展为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配套的高性能非金属矿加工制品,
开发专用化、功能化品种。
专栏3 产品发展重点
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优势骨干大型企业集团通过联合重组
等形式,整合上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尽快做强做大。严格行
业准入,淘汰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
企业。促进石材产业集聚升级。
优化重点矿种产业布局。以矿产资源规划确定的矿业经济区
为基础,优先抓好萤石、耐火粘土、石墨、高纯石英、高岭土、
膨润土等重点矿种产业发展。
专栏4 重点矿种产业布局
传统产业配套的大宗产品。汽车用新型高性能温石棉、针状硅灰石、石墨等摩
擦材料,石墨基密封材料,超细碳酸钙、珠光云母等。轻工用超细活性碳酸钙、高
岭土、滑石,硅灰石针状粉,云母、膨润土等专用功能填料。化工用催化剂载体,
吸附剂,高分子材料改性用填料等辅助材料。农药新剂型用纳米凝胶材料、高效载
体材料。机电用高性能绝缘材料、减磨材料及润滑材料。电子工业用元件包覆材料
、研磨材料、高性能电极材料、功能涂层材料等。
新兴产业配套的新产品。高纯石英及光纤预制棒。高纯超细石墨、锂离子电池
石墨电极材料、石墨板材、改性石墨。碳酸钙、膨润土、高岭土等纳米矿物材料。
耐高温云母绝缘材料与珠光云母材料。环保用吸附材料等。
萤石。实行开采和生产总量限制,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着力现有产能优化,引
导资源高效利用,以浙江、湖南、江西、内蒙古、福建等主要产区为重点,引进先
进技术,发展深加工,加强上下游产业互动。
耐火粘土。实行开采和生产总量限制,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以山西、河南、贵
州等主要产区为重点,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重点发展优质耐火材料、高端磨料
磨具等加工制品业,保证稀缺资源优质优用,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石材。在环渤海、东南沿海、长江中上游以及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区,依托水运、
港口和区域市场优势,建设2-3 个大型石材集散加工基地,重点支持福建南安等石
材集散加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石文化创意设计产业。
(二)加快技术进步
研发关键技术。发挥骨干企业带动科技创新的作用。在非金
属矿资源地及产业集聚地建立专业化研发中心,着力突破非金属
矿物制品关键制备及应用技术,开发适应下游产业需要的精细化
产品。加快石材文化创意设计和定制产品研发能力建设。
开发专用装备。加快开发大型、高效、节能且保护非金属矿
物结构,满足非金属矿开采和加工特殊要求的专业化设备和成套
装备。
完善标准体系。修订完善现有非金属矿产品标准、试验方法、
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等相关标准,研究制订新型非金属矿物加工
制品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跟踪研究相关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国
石墨。控制选矿能力,依托资源产地及产业基础,在黑龙江鸡西、黑龙江萝北、
湖北宜昌、湖南郴州等地建设专业化石墨深加工基地。
滑石。稳定原矿产能,以山东平度、广西桂林、辽宁海城加工基地为重点,开
发高性能矿物材料及制品。
高岭土。支持江苏苏州、广东湛江、广西北海、黑龙江依安以及内蒙古和山西
煤系高岭土基地建设,发展高性能加工制品。
菱镁矿。控制总量,加强技术改造,调整结构,鼓励发展高性能和高附加值耐
火材料产业。重点支持辽宁营口、辽宁鞍山深加工制品基地建设。
碳酸钙。重点提高行业集约化程度,提高装备水平,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支持
安徽池州、浙江长兴、四川宝兴等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碳酸钙加工基地,发展系
列化超细、改性碳酸钙功能填料。
膨润土。支持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应用,支持广西宁明、新疆夏子街、内蒙赤
峰等发展膨润土。
珍珠岩。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促进行业集聚集约发展,鼓
励开发新型保温材料,重点支持河南信阳、山西灵丘等产业基地建设。
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专栏5 重点发展的工艺技术与装备
(三)发展循环经济
优化矿山开采。推广使用先进技术,对矿山开采进行科学设
计,优化开采方案,提高资源利用率,科学治理矿区废石、废水、
塌陷区,修复损坏严重的矿山生态,新开发项目要同步推进资源
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修复。
加强选矿及尾矿治理。采用先进选矿工艺和技术,提高产品
纯度和品级,提高选矿回收率。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共伴生
矿物的回收利用水平,加大尾矿治理,鼓励从尾矿中分离、回收
有效矿物或成份,支持以尾矿为原料的下游产品开发。
推广清洁生产。加强生产全过程管理,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
度,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鼓励非金属矿加工基地和产业
聚集区发展循环经济或生态工业园区,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废弃
推广超细粉磨、粒度分级、干法粉碎及干法提纯、微波活化及微波干燥、低温
(节能)煅烧纯化技术、矿物高纯化、表面改性/改型、复合、纳米材料制备等深
加工技术。
开发滑石、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萤石、晶质石墨、碳酸钙、叶腊石等
重要非金属矿的低品位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石墨、石英等大宗产品提纯与下游新产
品加工技术,新型表面改性剂、分散剂、石材养护剂等关键辅料生产与应用技术。
开发大型卧式超细搅拌磨和密闭砂磨机,大型干法和湿法精细分级设备,非金
属矿加工用微波活化及微波干燥设备,大型连续式粉体表面改性机,大型直热式矿
粉高效低耗连续煅烧窑炉,满足高长径比硅灰石、大径厚窄分布云母、保护晶体结
构的特种加工工艺与大型设备,高性能非金属矿功能填料/产品制备工艺与设备。
推广石材圆盘锯、链臂锯等矿山机械化开采技术和碎石料、石粉的综合利用技术。
物资源化研究与应用开发。
五、重点工程
(一)关键技术装备开发工程
工程目标:掌握核心制备技术,开发专业装备,建设产业化
示范生产线。
主要内容:以研发能力强的企业、科研院所为主导,以示范
项目为支撑,选择优势非金属矿种,开发深加工及制品关键技术
和装备,在重点企业或专业基地建设精细化、高水平非金属矿及
加工制品产业化示范生产线。
(二)高端产品发展工程
工程目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为牵引,加快发展高性能
非金属矿制品,培育新的增长点。
主要内容:以大企业为主导,采用产业联盟等形式,鼓励下
游产业向非金属矿物领域延伸整合,着重发展石墨负极材料、高
效石墨发热板材,石英光纤预制棒、石英坩埚等高端产品。利用
高岭土、膨润土等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生产纳米无机胶凝材料和
高效农药载体材料等功能矿物材料。加快发展污水处理、生态修
复用高效生态环保材料。
(三)绿色安全示范基地工程
工程目标:推进尾矿综合利用和绿色产品开发,构建和谐示
范区。
主要内容:选择典型矿区或生产基地,推广使用先进技术,
优化矿山开采,实施清洁生产,推行清洁生产认证,开展废弃物
资源化应用开发。加强尾矿治理,加大选矿尾矿的综合利用与产
业化开发,开发生态环保节能新产品,发展循环经济,着力节能
减排,消除安全隐患,推动以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特征的
绿色安全示范基地建设。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行业管理
建立健全非金属矿工业运行监测体系,对石灰石、硅质原料、
萤石、耐火粘土、石墨、菱镁矿、高岭土等主要矿种进行跟踪分
析,定期发布行业运行信息。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在
加强行业管理、推动社会责任建设、开展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
作用。
(二)严格行业准入
大宗产品实施集约化生产、规模化开发,控制总量扩张,加
强环境治理,鼓励高水平规模化开发,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新
增产能须在本地区重点矿种发展规划指导下有序发展。制定关键
矿种生产行业准入条件,规范行业准入,实行保护性开发生产,
鼓励集约化生产,着重发展精深加工。
(三)加强协调和政策支持
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加大资源整合、技术改造、兼并重组
等政策支持,增加科研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
非金属矿业的合作与开发。


====================================
免责声明:
本站(law-lib.com)法规文件均转载自:
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
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
客服:0571-88086486更多联系
====================================

《法律图书馆》公众微信
《法律图书馆》公众微信号

关注《法律图书馆》网站公众微信号,即可每日获取最新的法规法规,法治动态等法律专业信息。
关注方法: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law-lib
安卓版软件版
    凡购《新法规速递》安卓手机版服务三年,赠预装法规软件的最新款七寸平板电脑一台。购一年服务者,另有U盘赠送。
软件可以在线全文检索法规50万件,离线查看本地法规3万件,还可以实时下载新的法规到本地。
软件有免费版可新法规速递下载试用。
新法规速递
 软件收录1949-2017法律法规、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及地方性法规约13万件。“云检索”功能,可以在线全文检索、浏览50万件法规,可下载收藏浏览过的法规。2015年推出免安装绿色版
软件可以免费新法规速递下载试用,但未注册用户不提供更新和在线检索服务。
新法规速递
   收录1949年至今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事务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国际条约、英文法律、英文行政法规、英文地方性法规;各地裁判文书、仲裁裁决、合同范本、法律文书、立法草案、法规释义、参考文件等信息;数据库记录近60万件,每天增加法规数百件。
提供数十种组合检索方式,并有自定义首页,收藏法规,保存浏览检索记录等多种个性化功能。
使用4G的U盘,方便您将法规数据库随身携带,在不同的电脑上方便使用。同时也可以当作普通U盘使用,复制拷贝文件。软件功能和电脑版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