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
铜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
陕西省铜川市人大常委会
铜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
铜川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
(2021年8月26日铜川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
2016年至2020年,全市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顺利实施,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干部群众法治观念不断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日益提高。"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奋力谱写铜川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的关键五年。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夯实全面依法治市的社会基础,保障"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有必要从2021年至2025年在全市公民中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特作决议如下∶
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普法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普法全过程、各方面,推动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为奋力谱写铜川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深入推进宪法法律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深入宣传宪法和宪法相关法,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着力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学宪法、讲宪法"等集中宣传活动,加强宪法实施案例宣传,实现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和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深入宣传民法典,持续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宣传活动,着力提升民法典普法质量。深入宣传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推动更高水平平安铜川、法治铜川等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宣传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优化营商环境、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与推动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宣传教育、医疗卫生、安全生产、文物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宣传教育,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正义可期待、权利有保障、义务须履行,提高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和法治实践的参与度。
三、突出普法重点对象,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推动全体公民树立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加强国家工作人员法治教育,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定期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开展学法用法考试,推动树立法治观念,更加自觉依法办事、依法执法、依法用权。重点抓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示范带动作用,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完善配套制度,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法治教师师资力量培养,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促进青少年尊法守法习惯养成和法治观念提升。
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宣传教育,加快发展地方特色法治文化,有效促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推进法治阵地建设,充分发挥照金纪念馆"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作用,彰显红色法治文化主题;因地制宜建设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基地)、法治文化公园(广场)、法治文化街(墙、长廊)、法治宣传栏、法治图书室等法治文化阵地,扩大覆盖面,加大惠民力度。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时间节点,充分发挥普法志愿者、文艺团体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加强法治文化作品创作,通过秦腔、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法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弘扬善良风俗、家规家训中的法治内涵,树立权利与义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观念。
五、深化基层依法治理,推动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深化法治乡村(社区)建设,提高"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和"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质量和水平,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深化依法治企,加强对企业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做到依法依规经营,提高企业法治化水平。深化依法治校,落实法治副校长制度,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依法治理,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宣传。深化依法治网,落实网络管理制度规范,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网民法治意识。深化行业依法治理,推进业务标准程序完善、合法合规审查到位、防范化解及时和法律监督有效。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的专项治理,开展公共卫生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法治宣传教育,促进社会在应急状态下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坚持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法治创建活动,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六、深化法治实践和工作创新,着力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实时普法,注重把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落实以案释法制度和旁听庭审制度,加大以案普法、以案释法力度,增强普法宣传实效。运用互联网技术、新媒体等手段开展精准普法,创新普法方式,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建设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法治传播体系,鼓励创作多元化普法产品,发挥大数据平台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个性化的法治宣传,走好全媒体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群众路线。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普法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参与普法的途径。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加强对社会力量开展普法的管理服务、组织引导。坚持集中宣传教育与经常宣传教育相结合,重在常态化、制度化,把普法融入法治实践、基层治理和日常生活。
七、认真组织实施,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把普法工作纳入本地区、本系统法治建设总体部署。积极构建党委领导下的大普法工作格局,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等普法责任制,全面落实普法责任清单制度。推动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大融媒体普法力度。健全普法工作评估指标和奖惩制度,做好中期评估和终期检查,加强检查结果的运用。全市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乡镇人大主席团要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促进本决议有效贯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