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中国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办法

    1. 【颁布时间】2020-6-15
    2. 【标题】中国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办法
    3. 【发文号】银保监会令2020年第8号
    4. 【失效时间】
    5. 【颁布单位】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6. 【法规来源】http://www.cbirc.gov.cn/cn/view/pages/ItemDetail.html?docId=911627&itemId=926

    7. 【法规全文】

     

    中国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办法

    中国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办法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办法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20年第8号)


    《中国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办法》已于2020年4月9日经中国银保监会2020年第3次委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



    主席 郭树清

    2020年6月15日







    中国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行政处罚行为,维护银行业保险业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相关法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银行保险机构、其他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当事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银行保险监管规定,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按照本办法实施。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 本办法所指的行政处罚包括: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

    (四)责令停业整顿;

    (五)吊销金融、业务许可证;

    (六)取消、撤销任职资格;

    (七)限制保险业机构业务范围;

    (八)责令保险业机构停止接受新业务;

    (九)撤销外国银行代表处、撤销外国保险机构驻华代表机构;

    (十)要求撤换外国银行首席代表、责令撤换外国保险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的首席代表;

    (十一)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或者禁止进入保险业;

    (十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四条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平、公正、公开;

    (二)程序合法;

    (三)过罚相当;

    (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五)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第五条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实行立案调查、审理和决定相分离的行政处罚制度,设立行政处罚委员会。

    行政处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设在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法律部门;暂未设立法律部门的,由相关部门履行其职责。

    第六条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在处罚银行保险机构时,依法对相关责任人员采取责令纪律处分、行政处罚等方式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三)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

    第八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从重处罚:

    (一)屡查屡犯的;

    (二)不配合监管执法的;

    (三)危害后果严重,造成较为恶劣社会影响的;

    (四)其他依法从重行政处罚的情形。

    第九条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参与行政处罚的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人应当申请回避,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也有权申请其回避:

    (一)是案件当事人或其代理人的近亲属的;

    (二)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三)与案件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

    (四)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其他规定应当回避的。

    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的,应当说明理由。回避决定作出前,有关工作人员应当暂停对案件的调查审理,有特殊情况的除外。

    第十条 案件调查人员及审理人员的回避由相关人员所在部门负责人决定,行政处罚委员会委员的回避由主任委员决定;主任委员的回避由所在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决定,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委员的,其是否回避由上一级机构决定。

    第十一条 当事人对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和申辩权。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予以采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第十二条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参与行政处罚的工作人员应当保守案件查办中获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二章 管辖



    第十三条 银保监会对下列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一)直接监管的银行业法人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实施的;

    (二)直接监管的保险业法人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实施的;

    (三)其他应当由银保监会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

    第十四条 派出机构负责对辖区内的下列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一)直接监管的银行业法人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实施的;

    (二)银行业法人机构的分支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实施的;

    (三)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实施的;

    (四)保险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实施的;

    (五)非法设立保险业机构,非法经营保险业务的;

    (六)其他应由派出机构给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

    第十五条 异地实施违法行为的,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派出机构管辖。行为发生地的派出机构应当及时通知行为主体所在地的派出机构,行为主体所在地的派出机构应当积极配合违法行为的查处。

    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派出机构认为不宜行使管辖权的,可以移交行为主体所在地的派出机构管辖。

    违法行为发生地的派出机构或行为主体所在地的派出机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可以征求对方意见,并应当书面告知处罚结果。

    第十六条 因交叉检查(调查)或者跨区域检查(调查)发现违法行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提请有管辖权的监督管理机构立案查处,并及时移交相关证据材料。

    第十七条 派出机构发现不属于自己管辖的违法行为的,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派出机构。两个以上派出机构对同一违法行为都有管辖权的,由最先立案的派出机构管辖。

    对管辖权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应当报请共同的上一级机构指定管辖。

    第十八条 上级机构可以直接查处应由下级机构负责查处的违法行为,可以授权下级机构查处应由其负责查处的违法行为,也可以授权下级机构查处应由其他下级机构负责查处的违法行为。

    授权管辖的,应当出具书面授权文件。

    第十九条 派出机构管辖的电话销售保险违法行为,原则上按照下列要求确定具体管辖地:

    (一)在对电话销售业务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行为,由呼出地派出机构查处;

    (二)在投诉、举报等工作中发现的违法行为,由投保人住所地派出机构查处,经与呼出地派出机构协商一致,也可以由呼出地派出机构查处。

    第二十条 吊销银行业机构金融许可证的行政处罚案件,由颁发该金融许可证的监督管理机构管辖,处罚决定抄送批准该机构筹建的监督管理机构及银保监会相关部门。

    责令银行业机构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案件,由批准该银行业机构开业的监督管理机构管辖,处罚决定抄送批准该机构筹建的监督管理机构及银保监会相关部门。



    第三章 立案调查



    第二十一条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发现当事人涉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银行保险监管规定,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且有管辖权的,应当予以立案。

    第二十二条 立案应当由立案调查部门填写行政处罚立案审批表,由分管立案调查部门的负责人批准。

    立案调查部门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九十日以内完成调查工作。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延长。

    第二十三条 调查人员应当对案件事实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并依法充分收集证据。

    行政处罚立案前通过现场检查、调查、信访核查等方式依法获取的证明材料符合行政处罚证据要求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案件的证据,但应当在调查报告中载明上述情况。

    第二十四条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应当填写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审批表,并由银保监会负责人或者派出机构负责人批准。

    第二十五条 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的,应当签发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填写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清单,由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并加封银保监会或者派出机构先行登记保存封条,就地由当事人保存。

    登记保存证据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损毁、销毁或者转移证据。对于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在七日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六条 调查人员进行案件调查时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单位和个人出示合法证件和调查(现场检查)通知书。

    第二十七条 需要银保监会派出机构协助调查的,调查机构应当出具协助调查函。协助机构应当在调查机构要求的期限内完成调查。需要延期的,协助机构应当及时告知调查机构。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违法行为不属于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管辖的,立案调查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向有关部门移送处理。

    当事人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立案调查部门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及时移送司法机关或者纪检监察机关。

    第二十九条 立案调查部门在调查银行保险机构违法行为时,应当对相关责任人员的违法行为及其责任一并进行调查认定。

    第三十条 调查终结后,立案调查部门应当制作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一)案件来源;

    (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三)调查取证过程;

    (四)机构违法事实和相关证据;

    (五)相关责任人员的违法事实、相关证据以及责任认定情况;

    (六)行政处罚时效情况;

    (七)当事人的陈述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八)违法行为造成的风险、损失以及违法所得情况;

    (九)从重、从轻、减轻的情形及理由;

    (十)行政处罚建议、理由及依据。



    第四章 取证



    第三十一条 行政处罚证据包括: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电子数据;

    (五)证人证言;

    (六)当事人陈述;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九)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证据。

    第三十二条 调查人员应当全面收集当事人违法行为及其情节轻重的有关证据,证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与被证明事实具有关联性;

    (二)能够真实、客观反映被证明事实;

    (三)收集证据行为符合法定程序。

    第三十三条 调查人员收集书证,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收集书证的原件,收集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收集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扫描件、翻拍件、节录本等复制件;

    (二)复印件、扫描件、翻拍件、节录本等复制件应当注明提供日期、出处,由提供者载明“与原件核对一致”,加盖单位公章或由提供者签章,页数较多的可以加盖骑缝章;

    (三)收集报表、会计账册、专业技术资料等书证,应当说明具体证明事项。

    第三十四条 调查人员收集物证时,应当收集原物。收集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收集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他证据,但是应当附有制作过程、时间、制作人等情况的相关说明。

    第三十五条 调查人员提取视听资料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提取视听资料的原始载体,提取原始载体有困难的,可以提取复制件,但是应附有制作过程、时间、制作人等内容的说明,并由原始载体持有人签字或者盖章;

    (二)视听资料应当附有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提取视听资料应当注明提取人、提取出处、提取时间和证明对象等。

    第三十六条 调查人员可以直接提取电子计算机管理业务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可以采用转换、计算、分解等方式形成新的电子数据。调查人员收集电子数据,应当提取电子数据原始载体,并附有数据内容、收集时间和地点、收集过程、收集方法、收集人、证明对象等情况的说明,由原始数据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

    无法提取原始载体或者提取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电子数据复制件,但是应当附有复制过程、复制人、原始载体存放地点等情况的说明。

    第三十七条 调查人员可以询问当事人或有关人员,询问应当分别进行,询问前应当告知其有如实陈述事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询问应当制作调查笔录,调查笔录应当交被询问人核对,对没有阅读能力的,应当向其宣读;笔录如有差错、遗漏,应当允许其更正或者补充,更正或补充部分由被询问人签字或盖章确认;经核对无误后,调查人员应当在笔录上签名,被询问人逐页签名或者盖章;被询问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调查人员应当在笔录上注明。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或有关人员拒绝接受调查、拒绝提供有关证据材料或者拒绝在证据材料上签名、盖章的,调查人员应当在调查笔录上载明或以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加以证明。必要时,调查人员可以邀请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作为见证人。

    通过上述方式获取的材料可以作为认定相关事实的证据。

    第三十九条 调查人员对涉嫌违法的物品进行现场勘验时,应当有当事人在场,并制作现场勘验笔录;当事人拒绝到场的,应当在现场勘验笔录中注明。

    第四十条 抽样取证,应当开具物品清单,由调查人员和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

    第四十一条 现场检查事实确认书记载的有关违法事实,当事人予以确认的,可以作为认定违法事实的证据。现场检查事实确认书应当有相关检查取证材料作为佐证。

    第四十二条 对司法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执法机关保存、公布、移送的证据材料,符合证据要求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证据。

    第四十三条 调查人员应当制作证据目录,包括证据材料的序号、名称、证明目的、证据来源、证据形式、页码等。

    第四十四条 其他有关收集和审查证据的要求,本办法没有规定的,可以按照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定或者参照有关司法解释规定执行。



    第五章 审理



    第四十五条 立案调查结束后,需要移送行政处罚委员会的,由立案调查部门提出处罚建议,将案件材料移交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

    其他案件由立案调查部门根据查审分离的原则,指派调查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进行审理,审理程序参照本章规定执行。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在立案调查部门认定的违法事实基础上,就处罚依据、处罚种类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审核。

    第四十六条 立案调查部门移交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的案件材料应当包括:

    (一)立案审批表;

    (二)调查(现场检查)通知等文书;

    (三)案件调查报告书;

    (四)证据、证据目录及相关说明;

    (五)当事人的反馈材料;

    (六)拟被处罚机构负责法律文书接收工作的联系人、联系方式;

    (七)当事人送达地址确认书;

    (八)移交审理表;

    (九)其他必要材料。

    第四十七条 立案调查部门移交审理的案件材料应当符合下列标准:

    (一)材料齐全,内容完整,装订整齐,页码连续;

    (二)证据目录格式规范,证据说明清晰,证据材料与违法事实内容一致;

    (三)证据应当是原件,不能提供原件的,复制件应与原件一致。

    立案调查部门对送审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以及执法的事实、证据、程序的合法性负责。

    第四十八条 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收到立案调查部门移交的案件材料后,应当在三个工作日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是否接收的决定。

    符合规定标准的,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办理接收手续,注明案件接收日期和案卷材料等有关情况。不符合接收标准的,应当退回立案调查部门并说明理由。

    第四十九条 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接收案件材料后,应当基于调查报告载明的违法事实和责任人员,从调查程序、处罚时效、证据采信、事实认定、行为定性、处罚种类与幅度等方面进行审理,对案件审理意见负责。

    第五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应当请立案调查部门书面说明或者退回补充调查:

    (一)违法事实不清的;

    (二)证据不足或不符合要求的;

    (三)责任主体认定不清的;

    (四)调查取证程序违法的;

    (五)处罚建议不明确或明显不当的。

    第五十一条 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应当自正式接收案件之日起九十日以内完成案件审理,形成审理报告提交行政处罚委员会审议。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延长。

    立案调查部门根据办公室意见需要补充材料的,自办公室收到完整补充材料之日起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审理报告主要内容应当包括:

    (一)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二)当事人违法事实与有关人员责任认定情况;

    (三)拟处罚意见、理由和依据。

    审理报告可以对调查报告载明的违法事实认定、行为定性、量罚依据、处罚幅度或种类等事项提出调整或者变更的意见或建议。



    第六章 审议



    第五十二条 行政处罚委员会审议会议应当以审理报告为基础对案件进行审议,审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程序是否合法;

    (二)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

    (三)行为定性是否准确;

    (四)责任认定是否适当;

    (五)量罚依据是否正确;

    (六)处罚种类与幅度是否适当。

    第五十三条 行政处罚委员会审议会议由主任委员主持,每次参加审议会议的委员不得少于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二。

    第五十四条 参会委员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专业判断,发表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议意见。

    第五十五条 行政处罚委员会审议会议采取记名投票方式,各委员对审理意见进行投票表决,全体委员超过半数同意的,按照审理意见作出决议,会议主持人当场宣布投票结果。

    参会委员应当积极履行职责,不得投弃权票。

    第五十六条 行政处罚委员会审议案件,可以咨询与案件无利益冲突的有关法官、律师、学者或专家的专业意见。



    第七章 权利告知与听证



    第五十七条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第五十八条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拟被处罚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二)拟被处罚当事人违法事实和相关证据;

    (三)拟作出处罚的理由、依据;

    (四)拟作出处罚的种类和幅度;

    (五)当事人享有的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

    (六)拟作出处罚决定的机构名称、印章和日期。

    第五十九条 当事人需要陈述和申辩的,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之日起十个工作日以内将陈述和申辩的书面材料提交拟作出处罚的银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当事人逾期未行使陈述权、申辩权的,视为放弃权利。

    第六十条 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拟作出以下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在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中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一)作出较大数额的罚款;

    (二)没收较大数额的违法所得;

    (三)限制保险业机构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

    (四)责令停业整顿;

    (五)吊销金融、业务许可证;

    (六)取消、撤销任职资格;

    (七)撤销外国银行代表处、撤销外国保险机构驻华代表机构或要求撤换外国银行首席代表、责令撤换外国保险机构驻华代表机构的首席代表;

    (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或者禁止进入保险业。

    前款所称较大数额的罚款是指:

    (一)银保监会对实施银行业违法行为的单位作出的五百万元以上(不含本数,下同)罚款、对实施银行业违法行为的个人作出的五十万元以上罚款,对实施保险业违法行为的单位作出的一百五十万元以上罚款、对实施保险业违法行为的个人作出的十万元以上罚款;

    (二)银保监局对实施银行业违法行为的单位作出的三百万元以上罚款、对实施银行业违法行为的个人作出的三十万元以上罚款,对实施保险业违法行为的单位作出的五十万元以上罚款、对实施保险业违法行为的个人作出的七万元以上罚款;

    (三)银保监分局对实施银行业违法行为的单位作出的一百万元以上罚款、对实施银行业违法行为的个人作出的十万元以上罚款,对实施保险业违法行为的单位作出的三十万元以上罚款、对实施保险业违法行为的个人作出的五万元以上罚款。

    本条第一款所称没收较大数额的违法所得是指银保监会作出的没收五百万元以上违法所得,银保监局作出的没收一百万元以上违法所得,银保监分局作出的没收五十万元以上违法所得。

    第六十一条 当事人申请听证的,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之日起五个工作日以内,向银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提交经本人签字或盖章的听证申请书。听证申请书中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二)具体的听证请求;

    (三)申请听证的主要事实、理由和证据;

    (四)申请日期和申请人签章。

    当事人逾期不提出申请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

    当事人对违法事实有异议的,应当在提起听证申请时提交相关证据材料。

    第六十二条 银保监会或者派出机构收到听证申请后,应依法进行审查,符合听证条件的,应当组织举行听证,并在举行听证七个工作日前,书面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第六十三条 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可以成立至少由三人组成的听证组进行听证。其中,听证主持人由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或其指定的人员担任,听证组其他成员由行政处罚委员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相关人员担任。

    听证组应当指定专人作为记录员。

    第六十四条 听证主持人履行下列职责:

    (一)主持听证会,维持听证秩序;

    (二)询问听证参加人;

    (三)决定听证的延期、中止或终止;

    (四)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赋予的其他职权。

    第六十五条 当事人在听证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参加听证;

    (二)申请不公开听证;

    (三)申请回避;

    (四)参加听证或者委托代理人参加听证;

    (五)就听证事项进行陈述、申辩和举证、质证;

    (六)听证结束前进行最后陈述;

    (七)核对听证笔录;

    (八)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

    第六十六条 当事人和其他听证参加人应当承担下列义务:

    中国银保监会行政处罚办法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
    免责声明:
    本站(law-lib.com)法规文件均转载自:
    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
    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
    客服:0571-88312697更多联系
    ====================================

    中央颁布单位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