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甘肃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5件政府规章的决定

    1. 【颁布时间】2019-12-23
    2. 【标题】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甘肃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5件政府规章的决定
    3. 【发文号】令2019年第153号
    4. 【失效时间】
    5. 【颁布单位】甘肃省人民政府
    6. 【法规来源】http://www.gansu.gov.cn/art/2019/12/31/art_4784_432419.html
      【注】本法规已经被 id768659 法规修改
    7. 【法规全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甘肃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5件政府规章的决定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甘肃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5件政府规章的决定

    甘肃省人民政府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甘肃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5件政府规章的决定



      (三)包装上未印制标签或者未附具使用说明书的;

      (四)国家明令淘汰或者禁止销售的;

      (五)质量不符合标明的质量状况的;

      (六)国家和本省规定禁止经营的其他肥料。

      第十九条 肥料经营者向使用者销售肥料时,应当提供肥料使用技术和说明安全使用注意事项等服务,并提供销售凭证。

      第二十条 肥料经营者应当熟悉肥料方面的有关法律知识,接受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不断更新肥料经营、使用常识,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十一条 肥料使用者应当遵循科学、安全、高效的原则,按照施肥技术规范和肥料产品使用说明,合理使用肥料。

      第二十二条 各级土壤肥料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壤类型和种植的农作物种类,提出合理的施肥方案和配方措施,引导肥料生产企业按照配方生产肥料,指导农民科学施用肥料。

      第二十三条 各级土壤肥料管理机构应当对施肥效果进行监测,分析肥料施用对土壤的影响,监测结果应当及时向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对经分析导致地力衰退或者给农业生态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危害的肥料产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予以公布。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对辖区内的肥料生产、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受检者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五条 肥料产品的宣传、推广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不得夸大肥料产品的使用范围和性能,不得进行虚假广告宣传。

      第二十六条 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布批准登记的肥料名录,及时提供肥料产品和市场信息。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000元以下罚款:

      (一)生产、销售应取得而未取得登记证的肥料产品的;

      (二)假冒、伪造肥料登记证、登记证号的;

      (三)生产、销售的肥料产品有效成份或含量与登记批准的内容不符的。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20000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000元以下罚款:

      (一)转让肥料登记证或登记证号的;

      (二)登记证有效期满未经批准续展登记而继续生产该肥料产品的;

      (三)生产、销售包装上未附标签、标签残缺不清或者擅自修改标签内容的。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职责,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生产、经营假冒、劣质和无产品质量合格证肥料的;

      (二)生产、经营国家明令淘汰的肥料的;

      (三)擅自从事肥料经营活动或擅自发布肥料广告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条 肥料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甘肃省种畜禽管理办法

    (修正后文本)

      (2011年9月16日省人民政府第8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19年12月16日十三届省人民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修正。)

      第一条 为了加强种畜禽的保护、培育及合理利用,规范种畜禽生产管理工作,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新品种及配套系培育、种畜禽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种畜禽品种选育和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畜禽品种资源开发利用、畜禽品种改良规划、新品种及配套系的培育、进出口计划;

      (二)依法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审核、审批、验收和发证工作;

      (三)负责种畜禽宣传推广工作,为种畜禽生产经营者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

      (四)组织培训种畜禽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

      (五)建立畜禽种质资源数据信息库;

      (六)开展种畜禽行政执法检查,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个人依法发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事业。

      第五条 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及本行政区域内畜禽遗传资源状况,制定和公布本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并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六条 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建立或者确定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承担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任务。

      享受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未经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处理受保护的畜禽遗传资源。

      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采集和更新畜禽遗传材料。有关单位、个人应当配合采集畜禽遗传材料,并有权获得适当的经济补偿。

      第七条 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对于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应当制定保护方案,采取划定保护区、禁止引入外来品种等有效措施实施保护。

      第八条 从境外引进畜禽遗传资源和向境外输出或者与境外机构、个人合作研究利用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畜禽遗传资源的,应当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人应当提交如下材料:

      (一)农业部进出口种畜(禽)审批表;

      (二)引种项目建议书或者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引种合同或合作协议;

      (四)国务院或者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复印件。

      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申请20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畜禽品种的选育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利用,鼓励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单位开展联合育种,建立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第十条 未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公告的畜禽品种及配套系不得推广利用。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应当根据畜牧业资源现状和产业发展特点,组织开展畜禽良种登记、生产性能检测和测定,向社会推荐优良种畜禽。

      第十二条 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或者生产商品代仔畜、雏禽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符合国家规定条件,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十三条 申请取得家畜遗传材料生产许可的,报省级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发证。

      第十四条 申请原种场、祖代场、父母代场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县(市、区)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报市(州)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

      申请其他种畜禽场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县(市、区)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报市(州)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报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申请种蛋孵化或者畜种改良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县(市、区)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证,报市(州)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申请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申报表;

      (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相关信息登记表;

      (三)申请报告。包括申请人基本情况、组织机构和技术力量、群体规模和结构、生产技术指标、管理制度、动物防疫条件、污物处理与环境情况;

      (四)引种证明、系谱材料、育种与种畜禽生产记录、动物防疫合格证复印件、种畜禽合格证复印件;

      (五)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复印件。

      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

      第十六条 审批机关核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应当注明生产经营者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地址、生产经营范围(品种、品系、代次)和许可证有效期的起止日期等。许可证有效期三年。

      第十七条 种畜禽场生产提供的种畜禽应当符合国家或者省种畜禽品种等级标准。

      生产经营种畜禽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购买种畜禽。

      种畜禽出场时应当附有县(市、区)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和生产单位出具的种畜禽合格证明、系谱材料。

      种畜禽合格证明应当标明品种、代次、数量、出场时间、种质生产性能、使用期限等。

      第十八条 违反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蜂、蚕的资源保护利用和种的生产经营,适用本办法规定。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2000年10月27日省人民政府令第7号公布,2004年6月25日省人民政府令第14号修正的《甘肃省种畜禽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甘肃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5件政府规章的决定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上一页  

    ====================================
    免责声明:
    本站(law-lib.com)法规文件均转载自:
    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
    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
    客服:0571-88312697更多联系
    ====================================

    中央颁布单位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