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攀枝花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暂行办法

    1. 【颁布时间】2014-6-26
    2. 【标题】攀枝花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暂行办法
    3. 【发文号】令2014第114号
    4. 【失效时间】
    5. 【颁布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人民政府
    6. 【法规来源】http://www.panzhihua.gov.cn/zfxxgk/fggw/gfxwj/518161.shtml

    7. 【法规全文】

     

    攀枝花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暂行办法

    攀枝花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暂行办法

    四川省攀枝花市人民政府


    攀枝花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暂行办法


    攀枝花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暂行办法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令

    第114号

      《攀枝花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暂行办法》已经2014年6月11日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7月10日起施行。

      市长:张剡

      2014年6月26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预防与调解医患纠纷,保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医疗秩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处置医患纠纷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医患纠纷,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因医疗、护理等执业行为发生的争议。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医患纠纷的预防和人民调解,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司法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推进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公安部门负责保障医疗机构正常的医疗秩序,依法及时处置扰乱医疗机构和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场所秩序的违法行为。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医疗机构建立医患纠纷预防机制,引导医疗机构通过人民调解化解医患纠纷。

      第五条 市、县分别设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医调委),市辖区不再单独设立医调委。市医调委负责东区、西区、仁和区行政区域内医患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米易县、盐边县负责各自行政区域内医患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

      市、县医调委是专业调解所在行政区域内医患纠纷的群众性组织,接受司法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

      医调委调解医患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

      医调委依法独立调解医患纠纷,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的干涉。

      第六条 市司法局统一整合市、区两级资源,组建市医调委;县(区)医调委原则上专职调解员不得少于3人。

      医调委的人民调解员应当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且具备医学、卫生管理或者法律等专业知识。

      第七条 市卫生局应当会同市司法局组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专家库。专家库应当由相关医学、药学、法律、心理学、司法鉴定等专家组成,负责为医患纠纷的调查、评估和调解提供技术、法律咨询服务,必要时可特邀参与调解。

      市司法局应当会同市卫生局制定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专家咨询程序和规则。

      第八条 市和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经费保障。

      第九条 全市探索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督促指导。在坚持“保险自愿”原则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第二章 纠纷预防

      第十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督管理,督促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医患纠纷中有关医疗质量安全的信息定期进行统计分类、分析评价,并向医疗机构发布指导意见。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的规定开展执业活动。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公开医疗服务信息,并通过多种途径,向患者以及社会公众宣传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普及相关医疗卫生知识。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防范和处置医患纠纷的预案,定期分析医患纠纷的成因,预防医患纠纷的产生,妥善处理医患纠纷。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理医患纠纷工作机制,接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对医疗服务的投诉,向其提供咨询服务。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治安防范制度,并根据有关规定以及就诊人数、场所规模、医院等级等情况,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第十五条 医疗机构需要对患者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依法及时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妥善保管患者住院病历资料以及由医疗机构保管的患者门(急)诊病历资料。

      患者或者其近亲属需要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病历管理的有关规定提供,并开列清单和加盖证明印章。

      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要求封存病历资料或者现场实物的,医患双方当事人应当共同实施封存。封存病历资料或者现场实物的,医疗机构应当开列封存清单,由医患双方当事人盖章或者签名后,各执一份。

      第十七条 患者在医疗机构死亡后,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不进行尸检的,应按规定及时将尸体移放殡仪馆(太平间)。死者尸体在医院太平间存放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逾期不处理的,经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报经同级公安部门备案后,由医疗机构按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 发生医患纠纷的,医疗机构应当指定专门人员解答患者或者其近亲属的疑问,并告知下列事项:

      (一)有关病历资料、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的规定;

      (二)有关病历资料复印或者复制的规定;

      (三)人民调解等医患纠纷处理的途径;

      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医疗机构应当告知尸检的规定和程序。

      第十九条 发生重大医患纠纷的,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向公安部门通达情况。

      第二十条 医患双方当事人应当依法维护医疗机构的医疗秩序。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实施下列行为:

      (一)在医疗机构焚烧纸钱、摆设灵堂、摆放花圈、违规停尸、聚众滋事的;

      (二)在医疗机构内寻衅滋事的;

      (三)非法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管制器具进入医疗机构的;

      (四)侮辱、威胁、恐吓、故意伤害医务人员或者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

      (五)在医疗机构内故意损毁或者盗窃、抢夺公私财物的;

      (六)倒卖医疗机构挂号凭证的;

      (七)其他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重大医患纠纷报告后,应当督促医疗机构采取必要的救治和处理措施;必要时,应当派员进行现场指导和协调,引导医患双方当事人通过人民调解等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公安部门对扰乱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的行为,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予以处置:

      (一)开展教育疏导,制止过激行为;

      (二)依法处置现场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医疗机构应当配合公安部门维持现场秩序。

      第三章 纠纷调解

      第二十二条 发生医患纠纷的,医患双方当事人应该自行协商解决。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调委申请调解。

      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共同或者分别向医调委申请调解。患方当事人单独申请调解的,公立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三条 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书面申请调解,也可以口头申请调解;口头申请调解的,医调委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和理由等内容,并由申请人签字(盖章)认可。

      获悉医疗机构内正在发生重大医患纠纷的,医调委应当指派人民调解员到现场了解情况,并可以接受医患双方当事人的调解申请。

      第二十四条 患方当事人可以委托其近亲属、律师或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加医患纠纷调解,参加调解人数不超过5人。受委托的近亲属应当出示近亲属关系证明及授权委托书;受委托的律师或者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应出示授权委托书、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函及执业证。

      第二十五条 医调委应当自医患双方当事人提出调解申请之日起的30日内调结。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调解期限的,医调委和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延长调解期限;超过约定期限仍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

      第二十六条 医患纠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调委不予调解:

      (一)一方当事人已经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医疗事故争议行政处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受理或者已经作出处理的;

      (二)一方当事人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或者已经作出裁判的;

      (三)其他不宜由医调委调解的情形。

      第二十七条 医调委接受医患纠纷调解申请后,应当指定1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也可以由医患双方当事人选择1名或者数名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

      第二十八条 人民调解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医患双方当事人有权以口头或者书面方式提出回避申请:

      (一)是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的;

      (二)具有在医患纠纷所涉医疗机构工作经历的;

      (三)与医患纠纷所涉药品、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单位有利害关系的;

      (四)医患双方当事人认为可能影响公正调解的其他情形。

      医调委对回避申请应当及时作出决定,并告知医患双方当事人。

      第二十九条 医调委及其人民调解员应当对医患双方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个人信息予以保密。

      未经医患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不得公开进行,也不得公开与调解有关的内容。

      除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另有规定外,医调委在调解医患纠纷过程中获得的有关材料,不得用于调解以外的其他用途,也不得向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提供。

      第三十条 医患纠纷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调委应当启动专家咨询程序:

      (一)患者已死亡,并对死因有争议的;

      (二)医患双方对争议事实存在重大分歧的;

      (三)其他需要进行专家咨询的情形。

      咨询专家的选定,应当根据回避原则,从专家库中选取。必要时,可以根据调解工作实际,从专家库外另行选取咨询专家。

      第三十一条 医调委可以就下列事项征求咨询专家意见:

      (一)医疗机构在执行诊疗规范、履行告知义务等方面是否存在过错;

      (二)医疗过错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三)医疗过错行为在损害结果中的责任程度;

      (四)其他与争议事实有关的专业问题。

      咨询专家应当根据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就医调委的咨询事项提供意见,并在咨询意见书上签名或者盖章。

      专家咨询意见书是医调委调解的参考依据。

      第三十二条 人民调解员应当平等对待医患双方当事人,尊重当事人意思表达的权利,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不得压制、阻碍当事人发表意见,也不得偏袒一方当事人。

      人民调解员应当在充分了解纠纷事实经过和调查核实的基础上,适时向医患双方当事人提出解决纠纷的建议或方案。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向医调委提交有关证明材料并提出初步意见。

      医患双方当事人应当根据人民调解员要求,提供相关病历资料。

      第三十四条 人民调解员应当根据公平自愿、合情合理的原则,按照调解规则,指导医患双方当事人确定纠纷解决方案。

      医患双方当事人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医调委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由医患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人民调解员签名并加盖医调委印章后生效。

      调解协议无财产给付内容或即时清结,且医患双方当事人认为无需制作调解协议书的,可以采取口头协议方式,但人民调解员应当书面记录协议内容,并由医患双方当事人、人民调解员和医调委签名或者盖章。

      第三十五条 达成调解协议后,医患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调解协议不能即时履行的,人民调解员应当引导医患双方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

      第三十六条 医患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调解协议。

      第三十七条 医调委可以根据医患纠纷调解情况,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提出有关预防医患纠纷的书面建议。

      第三十八条 医患双方当事人不愿调解或者经调解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医调委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告知医患双方当事人可以依法通过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其他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患方违反本暂行办法相关条文规定,扰乱正常医疗秩序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给予治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本暂行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计生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理:

      (一)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未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实施实验性临床医疗的;

      (三)未如实告知患者病情、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的;

      (四)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

      (五)未按照规定封存、保管和启封病历资料和实物的;

      (六)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无正当理由,拒绝为患者提供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服务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一条 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医调委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解聘:

      (一)偏袒一方当事人的;

      (二)侮辱当事人的;

      (三)索取、收受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四)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

      第四十二条 卫生、司法、民政、公安等部门工作人员在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工作中,违反本办法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权机关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4年7月10日起施行,有效期两年。



    ====================================
    免责声明:
    本站(law-lib.com)法规文件均转载自:
    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
    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
    客服:0571-88312697更多联系
    ====================================

    中央颁布单位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