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乌兰察布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乌兰察布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的审议意见

    1. 【颁布时间】2014-11-11
    2. 【标题】乌兰察布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乌兰察布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的审议意见
    3. 【发文号】
    4. 【失效时间】
    5. 【颁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人大常委会
    6. 【法规来源】http://rd.wulanchabu.gov.cn/supervise-18-248.html

    7. 【法规全文】

     

    乌兰察布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乌兰察布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的审议意见

    乌兰察布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乌兰察布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的审议意见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人大常委会


    乌兰察布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乌兰察布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的审议意见


    乌兰察布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对《乌兰察布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的审议意见




    (2014年11月11日乌兰察布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乌兰察布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发改委主任王晓军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乌兰察布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十二五”以来,各级政府在市委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强化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为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组成人员认为, “十二五”规划纲要部分指标未达到预期目标,后期的工作任务仍然比较艰巨。为继续贯彻实施好“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步伐

    着力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做大做强经济总量,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云计算等信息产业,切实增强工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牧业生产装备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努力推进第三产业增量提质,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旅游、物流等服务业发展。

    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区域合作,增强经济发展支撑力量

    认真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要依托县域工业园区,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新型工业化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提高县域经济产业层次和工业竞争力。紧紧抓住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移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引进延伸配套加工业,培育一批新的支柱产业。推进“乌大张”区域合作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不断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充分释放民间投资活力,为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发挥更大作用。

    三、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推进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主体的城镇体系建设,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平台。以城镇化建设为重要机遇,稳步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城市建设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实现城乡之间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四、以节能减排为抓手,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进、研发、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措施优化产业结构,逐年降低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继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新能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做好重点行业、企业及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要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

    五、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继续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市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推进保障式、转移式、开发式扶贫等社会化帮扶工作,全面落实扶贫开发任务,积极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紧紧抓住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医疗改革、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加强财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通过就业增收、改革增收、政策增收、扶贫增收等举措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惠牧政策,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确保实现“两个同步”。

    关于乌兰察布市“十二五”规划

    实施(中期)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监督法》的相关规定,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为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常委会财经工委组成调研组,在委托部分旗县自行调研的基础上,于10月14日至20日,分赴集宁区、化德县和市发改委、财政局、经信委、统计局等地区和部门进行了实地调研,先后听取了各地关于“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情况的汇报,并就“十二五”规划实施进度、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与有关部门进行了交流;实地考察了集宁区和化德县“十二五”重点项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的总体情况

    “十二五”以来,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8337”发展思路为指导,以构筑“三个基地”、打造“三个中心”为重点,深入推进“五个区”建设,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规划目标在2010年实际完成567.6亿元(预计550亿元)的基础上年均增长14%,到2015年达到1100亿元。其中2011年到2013年分别增长13.1%、10.3%、9%,分别完成690.04亿元、781.17亿元、833.75亿元,2014年预计增长9%达到909亿元。如果按9%的速度增长,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会达到991亿元,完成规划要求的9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规划目标在2010年实际完成26604元(预计26700元)的基础上年均增长15.6%,到2015年达到55000元。其中2011年到2013年分别增长13.3%、13.9%、6.8%,分别完成32246元、36721元、39213元,2014年预计增长9%达到42676元。如果按照9%的速度增长,预测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会达到46517元,完成规划要求的84.6%。地方财政总收入规划目标在2010年36.8亿元的基础上年均增长15%,到2015年达到73.6亿元。其中2011年到2013年分别增长39.4%、28.9%、15.2%,分别完成51.3亿元、66.1亿元、76.2亿元,已经提前完成规划目标要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目标在2010年实际完成274.87亿元(预计270亿元)的基础上年均增长20.55%,到2015年达到700亿元。其中2011年到2013年分别增长68.1%、40.8%、23.09%,分别完成462.02亿元、650.5亿元、800.67亿元,已经提前完成规划目标要求。2014年预计增长18%达到944亿元,如果按照15%的速度增长,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会达到1086亿元,完成规划要求的1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划目标在2010年实际完成157.7亿元(预计160亿元)的基础上年均增长19.2%,到2015年达到380亿元。 其中2011年到2013年分别增长18.6%、14%、12.4%,分别完成187亿元、213亿元、239.5亿元,2014年预计增长12%达到268亿元。如果按照10%的速度增长,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完成295亿元,达到规划要求的77.6%。进出口贸易总额规划目标在2010年实际完成8220万美元(预计10000万美元)的基础上年均递增30%,到2015年达到3.7亿美元。 其中2011年到2013年年均增长27.2%、-50%、-9.4%,分别完成10464万美元、5174万美元、4687万美元,2014年预计增长39%达到6500万美元。如果按照30%的速度增长,2015年将达到8450万美元,仅能实现既定目标的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规划目标在2010年14202元的基础上年均递增13%,到2015年达到必保要求的26000元。其中2011年到2013年分别增长14.8%、14.1%、10.35%,分别完成16313元、18609元、20536元,2014年预计增长10%达到22590元。如果按照10%的速度增长,2015年将达到24849元,达到必保要求的95.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规划目标在2010年4451元的基础上年均递增13%,到2015年达到必保要求的8000元。 其中2011年到2013年分别增长14.4%、14.9%、13.71%,分别完成5092元、5853元、6655元,2014年预计增长12%达到7454元。如果按照12%的速度增长,2015年将达到8348元,完成必保要求的104.36%。城镇化率规划目标在2010年38%的基础上到2015年达到50%,年均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2011年到2013年分别提高了4.9、0.7、0.7个百分点,分别达到了42.9%、43.6%、44.3%,2014年预计提高1.7个百分点,达到46%。“十二五”前四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据此预测,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8%,完成规划目标的96%。单位GDP能耗规划目标为控制在自治区预期目标之内,自治区下达的全市“十二五”节能目标到201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到1.8779吨标准煤/万元(按2010年价格计算),其中2011年到2013年分别下降1.05%、5.1%、3.2%,分别下降到2.1733吨标准煤/万元、2.0625 吨标准煤/万元、1.9965吨标准煤/万元,2014年预计下降3%,下降到1.9366吨/标准煤,完成目标任务的85%,据此预计,2015年单位GDP能耗需要下降3.03%才能完成目标要求。

    从以上指标分析看,各项目标任务进度有快有慢。财政总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013年底已经超额完成任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通过相关增资、增收等政策因素影响可以实现必保任务;单位GDP能耗通过努力有望完成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完成目标任务困难较大。

    (二)重大任务推进实施情况

    1、产业体系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800万亩左右,重要作物马铃薯播种面积稳定在400万亩左右,形成了近250万亩的马铃薯产业基地。全市冷凉蔬菜产业逐步壮大。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40家。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达10个,新增国家级专业合作示范社5个、自治区级示范社15个。二是新型工业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56.2亿元,比2010年的224.27亿元增加131.93亿元。前三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39.5%上升为2013年的42.7%。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59.3亿元,增长11.9%,利税总额44.72亿元,增长12.4%。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区位交通、资源和产业优势建成的“三个交易中心”稳步发展,截止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96亿元。201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9.46亿元,增长12.4%。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达20亿元,增长97%。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800万人,增长44.9%,旅游业总收入73亿元,增长65.1%。

    2、投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2013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0.67亿元,占全区份额的5.2%,同比增长23.1%,比2010年增长1.9倍,年均递增42.8%,比全区年均递增水平20.1%高出22.7个百分点。2011—2013三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1913.2亿元,是“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129亿元的1.7倍。2011年到2014年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1067.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投资总额占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的比重由2011年的65.9%提高95%。特别是去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三年居全区前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3、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2012—2013年全市共建成互助幸福院486处,解决了4.73万户农村牧区老人的养老问题。到2013年年底,全市嘎查村通沥青水泥路率由44.5%提高到53%。“十个全覆盖”工程进展顺利,截止2014年6月底,全市到位资金7亿元,实施危房改造2.1万户,村容村貌整治2.7万间,街巷硬化524公里,改造校舍14个,村村通广电通讯1.8万户,建设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112个、文化活动室122个、便民连锁超市283个,建设安全饮水工程234处,解决了2.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2011—2013年,随着城镇投入的逐步加大、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42.3%上升为2013年的44.3%,三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年均上升0.7个百分点。城市绿化覆盖率增至39%,城市绿地率达到38.8%,人均公共绿地37平方米,城镇化建设得到了平稳发展。

    4、民生优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是扶贫工作稳步推进。2011—2014年9月底共争取上级扶贫开发资金达152280万元,资金总额位居全区第二位。通过开发式扶贫等多种方式,贫苦人口逐年减少,四年累计38.1万人实现脱贫。二是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11-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6.7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员2.38万人。截至2013年底,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三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536元,比2010年增加了6334元,增长44.6%,平均每年增加2111元。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2013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6655元,比2010年增加了2204元,增长49.5%。四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13年底,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30.17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26万人,比2010年增加0.9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8万人,比2010年增加5.13万人。全市拥有各类福利院、幸福院、敬老院、光荣院床位8.8万张,各类机构收养人数9万人。城镇拥有各类社区文化站217个,比2010年增加9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4个,比2010年增加34个。五是着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2011到2013年共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2万套(户),完成投资104.29亿元。通过实施的一系列惠民工程,有效地增进了群众的福祉。

    5、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一是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显著。2011年至2013年底,全市共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3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2.7%。截至2013年底,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2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治区自然保护区5个。二是节能减排工作稳步开展。截止到2013年底,二氧化硫排放量7.52万吨,下降4.3%。化学需氧量(COD)排放4.19万吨,下降4.1%。2011年,我市被列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示范市,2013年已确定实施61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建筑面积380.08万平方米。

    二、“十二五”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三年多来,我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民生状况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高度关注并努力加以解决。

    (一)外部环境变化对 “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影响较大。近两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可预见因素频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期相比,我国经济已经从几年前的两位数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过渡到一位数的高中速增长阶段。受产能过剩、资源型产品价格下滑、投资增速放缓和消费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对于纲要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地区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十二五”预期目标任务难度较大。

    (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任重道远。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三次产业之间结构不尽合理,工业经济的主导作用不突出。《纲要》提出2015年三次产业比要达到9:55:36,其中工业产值占到总产销的50%。从实际调整看,2011年三次产业比16.2:53.8:30,2012年三次产业比是15.6:55:29.4,2013年三次产业比是16.1:52.4:31.5,三年数据距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各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农牧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突出,工业增长主要依赖传统产业带动的局面仍未改变,装备制造业的种类和规模偏小,工业增加值占比偏低,核心竞争力不强。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艰巨。城乡发展不协调、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现代农牧业发展水平不高,旱作农业比例高,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抗风险能力不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较低,精深加工产品少,优质不优价问题突出,优势特色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有待进一步加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任务艰巨。

    (四)资源和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水资源匮乏,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业经济的发展。节能降耗对工业节能的要求加大,2013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二产及GDP的比重分别为89.2%和46.8%,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68.1%,以高耗能产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并未得到改变,能耗问题还较为突出,生态发展形式严峻,将面临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

    (五)投资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十二五”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虽然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但是打基础、一次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较多,管长远的工业项目相对偏少,对我市今后的固定资产投资发展具有一定压力。

    三、几点建议

    进入“十二五”后期,市人民政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多项改革举措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认真研究、着力解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

    (一)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步伐

    着力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做大做强经济总量,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做大做强云计算等信息产业,切实增强工业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牧业生产装备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努力推进第三产业增量提质,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旅游、物流等传统服务业发展。

    (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区域合作,增强经济发展支撑力量

    认真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要依托县域工业园区,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实际突出新型工业化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延长产业链,提高县域经济产业层次和工业竞争力。紧紧抓住国内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引进延伸配套加工业,培育一批新的支柱产业。推进”乌大张”区域合作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不断优化和改善投资环境,充分释放民间投资活力,为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发挥更大作用。

    (三)积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小城镇建设规划。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推进以县城和中心镇为主体的城镇体系建设,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平台。要坚持统筹为要,以城镇化建设为重要机遇,稳步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统筹协调发展、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城市建设与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实现城乡之间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四)以节能减排为抓手,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进、研发、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措施优化产业结构,逐年降低单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继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新能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做好重点行业、企业及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要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严格落实奖惩措施 。

    (五)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继续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市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推进保障式、转移式、开发式扶贫等社会化帮扶工作,全面落实扶贫开发任务。紧紧抓住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的医疗改革、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加强财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教育、卫生、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把改善和保障民生、加强社会管理作为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实践;通过就业增收、改革增收、政策增收、扶贫增收等举措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惠牧政策,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确保实现“两个同步”。




    ====================================
    免责声明:
    本站(law-lib.com)法规文件均转载自:
    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
    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
    客服:0571-88312697更多联系
    ====================================

    中央颁布单位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