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节能减排工作行政问责和“一票否决”办法(试行)》的通知

    1. 【颁布时间】2010-10-12
    2. 【标题】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节能减排工作行政问责和“一票否决”办法(试行)》的通知
    3. 【发文号】
    4. 【失效时间】
    5. 【颁布单位】四川省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6. 【法规来源】http://zfxxgk.yaan.gov.cn/FrontPage/HTML/View.asp?MCNameOneTitle=%B7%A8%B9%E6%B9%AB%CE%C4&MCNameTwoTitle=%B9%AB%CE%C4&ID=6692

    7. 【法规全文】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节能减排工作行政问责和“一票否决”办法(试行)》的通知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节能减排工作行政问责和“一票否决”办法(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节能减排工作行政问责和“一票否决”办法(试行)》的通知


    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雅安市节能减排工作行政问责和“一票否决”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事业单位:

      《雅安市节能减排工作行政问责和“一票否决”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第81次常务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二日

      

      雅安市节能减排工作

      行政问责和“一票否决”办法

      (试行)

      

      第一条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节能环保法律法规顺利实施,确保节能减排目标任务顺利实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政府工作部门、县(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市属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工作人员在节能减排工作中有过错行为,需要问责的,适用本办法。

      本条所称过错行为,是指在节能减排决策、执行、处罚、监督检查等工作环节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

      第三条 行政问责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法有序的原则。

      第四条 行政问责方式包括:

      (一)责令作出检查;

      (二)责令公开道歉;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四)限制年度考核等次;

      (五)暂缓提升职务;

      (六)责令停职检查或调离岗位;

      (七)责令辞职,或者给予免职、降职处理。

      行为人受到问责后,需要给予纪律处分、行政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

      (一)违反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在推进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不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擅自放宽能耗和环保标准,作出违背国家、省、市节能减排政策措施的错误决策,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未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未设立能源岗位,未建立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或者体系运行情况较差的;

      (三)未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或五年总目标的;

      (四)在节能减排年度目标或五年总目标考核中,主要节能减排目标(包括万元GDP能耗下降目标、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目标、二氧化硫总量控制目标、化学需氧量总量控制和削减目标)未达标的;

      (五)不落实国家、省、市确定的重大节能减排措施,或者落实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所辖区域内节能减排工作问题突出,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或者因疏于管理,致使所辖区域内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生态破坏事故的;

      (七)对所辖区域内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生态破坏事故处置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八)在节能减排工作统计、监督、考核等环节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弄虚作假,造成不良后果的;

      (九)违反节能减排资金管理规定,造成节能减排资金被挤占、截留、挪用、贪污、浪费的;

      (十)公共机构采购用能产品、设备时,未优先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或者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的;

      (十一)在节能减排行政执法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或者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的;

      (十二)在查处节能减排违法违纪案件中,瞒案不报、压案不查、处理不力或者干扰、阻挠执法检查的;

      (十三)有其他需要问责情形的。

      第六条 实施行政问责,应当根据过错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行为人责任大小、认错态度等因素,综合确定问责方式。

      (一)对负有直接责任者,情节较轻的,责令作出检查,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一年内不得提升职务;情节较重的,责令停职检查或者限期调离工作岗位,当年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称职等次;情节严重的,当年年度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等次,并给予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处理。

      (二)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责令作出检查;情节较重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一年内不得提升职务;情节严重的, 当年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称职等次,给予停职检查或者限期调离工作岗位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当年年度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等次,并给予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处理。
      (三)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责令作出检查;情节较重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情节严重的, 一年之内不得提升职务,当年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称职等次,并可给予停职检查或者限期调离工作岗位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当年年度考核确定为不称职等次,并给予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处理。
      被问责事项影响面较大的,责令有关责任人员向公众或者受害人公开道歉。

      两人以上因故意或者过失导致行政过错发生的,按个人所起的作用和应负的责任进行处理。

      责任人打击报复投诉人、举报人、证人,妨碍调查,或者多次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违反本办法所列多项规定,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从严从重问责。

      过错行为情节显著轻微,或者责任人主动纠正错误,挽回损失,有效阻止过错后果发生的,可以从轻问责。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免除责任人员部分或全部责任:

      (一)管理和服务对象对过错行为负有部分或全部过错的;

      (二)因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内部管理制度未作出具体规定、要求,无法认定责任人员责任的;

      (三)因意外事件或者不可抗力导致目标任务未能完成的;

      (四)上级机关或上级领导要求责任人员背离职责履职,责任人员曾作抵制或明确提出反对意见的。

      第七条 行政问责程序、申诉控告按照《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相关规定办理。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责任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一)未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年度目标、五年总目标的;

      (二)在节能减排年度目标或五年总目标考核中,主要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分值不及格的;

      (三)所辖行政区域内节能减排方面的问题突出,长期得不到解决,或者引发群体性事件的;

      (四)所辖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生态破坏事故的。

      第九条 对受到“一票否决”的地区、部门、单位,取消当年综合性先进、荣誉称号的评选资格。对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的地区、部门、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目标管理规定执行。

      对受到“一票否决”的地区、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当年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并取消其各类先进、荣誉称号的评选资格;任期内被否决两次以上的,责令辞职或者免职,一年内不得提升职务;有过错的,依照本办法有关规定追究过错责任。

      第十条 对县(区)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单位实行“一票否决”的,由市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否决建议方案,征求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意见后,报请市委、市政府决定,有关部门执行。

      县(区)对所辖单位实行“一票否决”的,参照前款规定办理。

      有关人员在实行“一票否决”前已调任、转任的,由有管辖权的发改部门对其提出否决建议,并按上述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行政问责和“一票否决”情况作为政务公开的一项重要内容,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 行政问责、“一票否决”失当的,应予纠正,并以适当方式消除负面影响。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监察局商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两年。

        



    ====================================
    免责声明:
    本站(law-lib.com)法规文件均转载自:
    政府网、政报、媒体等公开出版物
    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原件和来源
    客服:0571-88312697更多联系
    ====================================

    中央颁布单位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