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青海探索推进汉藏双语村居法律顾问工作

    Law-lib.com  2021-2-3 13:23:06  法治日报——法制网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鹏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总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辖2个地级市,6个自治州,其中5个为藏族自治州,1个为蒙古族藏族自治州,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07.8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超过47%,而各少数民族中又以藏族最多,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

    为切实提升民族地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满足民族地区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近年来,青海省探索推进汉藏双语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一些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取得了一定经验,同时不少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也结合本省本地实际,推进这项工作。

    “自2018年,青海全面开展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目前全省4605个村(社区)已经全面完成法律顾问全覆盖,1346名法律服务工作者从事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同时各地也不断探索创新,成效还是很明显的。”青海省司法厅律师工作处副处长杨恒介绍。

    在肯定成绩同时,对这项工作面临的问题,杨恒也没有回避,“其中之一就是法律服务人才短缺,特别是缺乏汉藏双语法律人才,目前青南地区还有17个无律师县、16个无公证员县,无人服务、无能力服务已经成为最大瓶颈。”

    为此,青海省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完善基层法律服务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鼓励促进法律服务人才和资源向法律服务薄弱地区流动;从退休政法干警、村(社区)两委成员、调委会成员以及部分党员和村民、居民代表中培养“法律明白人”,充分利用好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公证员、“1+1”法律援助律师,积极吸纳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日常性法律服务工作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青海在双语法律人才培养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青海省司法厅积极协调六州司法局组织遴选参训人员,委托专业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并组织参加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探索出一条民族地区双语法律服务人才培养的新方式。

    2017年初,青海省司法厅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开展全省“双语”法律人才培训试点,首批选拔在职工作的27人参加培养班,由培训机构进行脱产培训,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后,回当地从事法律服务工作。2018年,在6个民族自治州全面开展“双语”法律人才培养工作。4年来,有141人通过了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其中取得A证的32人,C证109人,整体通过率为4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介绍,这种培训模式为民族地区输送了一批高素质法律服务人才,为开展双语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就法律服务机构而言,青海观若律师事务所在汉藏双语法律服务中的探索值得一提。

    “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和汉藏双语法律服务是我们所的服务重点。”观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公保战斗介绍,该所专门成立了藏汉双语法律服务团队和12348青海法网汉藏双语法律服务中心,目前有7名执业律师,2人会说康巴语,5人会说安多语。

    公保战斗说,在汉藏双语法律服务中心,律师每天登入12348青海法网,通过视频为牧区群众进行线上法律解答,并及时回复留言咨询,该所还每天指派律师到12348热线汉藏双语专席值班,电话解答群众咨询。同时,观若律师事务所利用其法律援助工作站优势,为群众提供线上法律援助服务,大大提高了服务质效。

    “作为村居法律顾问,我们定期深入村居和社区,用汉藏双语宣讲法律法规、国家政策,解答群众问题等。”公保战斗介绍,此外他们还进行汉藏双语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的翻译工作,“去年民法典通过后,我们组织律师深入果洛州各县进行汉藏双语宣讲,以案释法让牧区群众对民法典有了了解,效果非常好。”


    日期:2021-2-3 13:23:06 | 关闭 |

    Copyright © 1999-2019 杭州法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0202533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