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出版动态>>重塑律师的职业理想



重塑律师的职业理想

http://www.law-lib.com  2011-7-29 15:49:25  来源:法制日报


重塑律师的职业理想

  当法治建设仍然在路上,法律尚未完全职业化,律师是否有时间反省自己的行为和内心,是否还保持着就读法学院时候的高尚理想呢?本书致力于传播一种法律文化,传递一种法治理念,即使从非常实用的角度来看,以理想为目标的物质主义,比起纯粹的物质主义,也具有更长远的利益

  捍卫权利毋须理由

  坊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律师的笑话。比如,一群恐怖分子劫持了一架飞机,里面搭乘的都是美国顶级的律师。他们要求美国政府满足他们的要求,否则每个小时将释放一名律师。又比如,客户问:“2+2=?”律师悄声问:“你想等于几?”

  我从不认为律师是个笑话。作为法律人,我一直认为,接近律师即意味着接近权利,亦即接近实现正义。德国法学家耶林说:“对蔑视人格、践踏权利的行为,用尽一切可能的手段加以回击是每个人对自己的义务。”这是法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捍卫权利,毋须理由!问题是在法律世界里,作为外行往往一筹莫展。这正是我喜欢律师的地方,因为他们用专业知识和聪明头脑解决了各种棘手的捍卫权利的问题。没有比与这些人打交道更愉快的事情了。

  但现实中律师可没有这么招人待见。人们期待的好律师应充当状王宋世杰的角色,为那些无辜者或者弱势群体代言;而如今利字当道,形势急转,律师被抹黑,人们看到的是这些人忠于客户的利益甚于社会正义。实际上,随着法律技术的日益复杂,优质的律师服务很可能成为只有达官富人才消费得起的奢侈品,普通人对于律师玩弄法律实质正义的憎恶,只会更加强烈。

  律师的职业生涯存在着多重矛盾:追求胜诉呢?还是追求正义呢?大多数人对律师的期待也很矛盾:一方面,期待律师积极维权伸张正义;一方面又讨厌律师无事生非、锱铢必计。莎士比亚说过:杀死所有律师!可现代社会每一个犯罪嫌疑人都会如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我要见我的律师!

  换个角度想,正因为有这样激烈的冲突才证明律师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也因为这样的幽默效果,才有必要将关于律师的学问传递给广大想做律师或者需要请律师或者仍然对律师职业有误解的人群。

  精彩纷呈的“律师八部”

  本书围绕律师职业是怎样炼成的、律师的斯芬克斯之谜等八个方面展开叙述:

  首先是律师职业的起源和变迁,从古希腊的白袍智者到英格兰的法律贵族,再到美国律师的黄金时代。律师的初始形象高大完美,“提着正义的宝剑,戴着荆棘的王冠”。但好景不长,到了后工业时代,受利益驱动的商业运作方式影响,律师很容易成为受雇于金钱和权势的“法律技工”。很多时候律师的立场暧昧是因金钱交易引起,他向客户兜售法律服务,由此产生的一切义务和后果,都是他自愿卷入的;而同时他还宣誓忠于国家法律和社会正义。一仆难事二主,在这个问题上,过度理想主义或者愤世嫉俗,都会走向犬儒。所以,不如老老实实地回答:我要不要做一名律师?我为什么要做一名律师?

  第二部是律师素描,他们为人代言,替人奔忙,处于高度的压力之下。有人说,律师冷漠、疑心重,难打交道。确实如此,亚里士多德有言,法律是没有激情的理性,所以不要指望律师轻易动感情;由于他们对人性丑恶和肮脏交易司空见惯,所以也难以相信任何人。他们的黑暗面可以用尼采的诗概括:当你望向深渊的时候,深渊也望向你。

  第三部涉及律师职业的法理性以及公益性,这主要回答为什么法治国家需要律师以及穷人如何获得法律帮助的问题。众所周知,人人生而平等,但要将法律规定的权利转化为现实生活中个人拥有的权利,往往取决于个人的“实力”,特别是个人的经济实力。有感于此,所有的穷人都会有马丁·路德·金一样的祈祷:“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没有钱也能获得平等的法律帮助。”

  第四部和第五部是关于律师与当事人的关系,因此我们要面对,律师和当事人是朋友吗?可能从朋友变成敌人吗?或者变成情人?律师和当事人谁说了算?律师为何谢绝客户等问题。

  第六部是律师职业道德的问题。职业道德说来抽象,其实无处不在并且让解决麻烦的人也深感麻烦。比如,律师面对客户提出的潜在不合法的请求时应该怎么做呢?你的当事人涉嫌一起严重的金融案件,开庭之前保释在家。他问你:“请告诉我哪些国家没有跟咱们签订引渡协议?”你会告诉他吗?律师的职责就是告诉人们有关法律的信息,为什么不呢?可是,难道你没察觉到你的当事人想做什么吗?你该怎么办呢?

  第七部讨论金钱和利益。律师收入高是出名的,所以才会有人心痒难耐:读法学院去!如果法律变成了一桩生意,就必须像其他的生意一样,考虑赚钱问题。律师怎么赚钱?怎么收费?怎么平衡职业理想和羞涩钱囊呢?律师的无奈之处也在这里,分明是劳动所得,却时常落下夏洛克的贪婪形象和唯利是图的口实。

  第八部涉及律师的广告和媒体宣传问题。律师能不能做广告?律师的广告应该怎么做?对致力于拓展业务的律师和需要请律师的潜在客户,律师广告无疑意义非凡。而在重大案件中,律师被视为新闻的暴风眼,由于其专业人士的角色,也会被认为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可信性,因此一旦滥用其言论自由,会对公正构成威胁。因此,律师的媒体牌要如何打值得我们深思。

  传播法治文化与理念

  美国律师无论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在政治经济生活的作用上,都令人叹为观止。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政治问题最后都会变成司法问题。正是律师决定着美国的文明,大多数立法者是律师;而行政系统里,大多数总统、州长以及其他政府官员乃至智囊团都由律师构成;司法系统内所有的法官几乎都是律师。有人甚至感叹美国是一个被律师把持的国家。虽然律师造就了美国文化,但美国人对律师的评价很是苛刻,对上世纪以来律师理想主义的消解和律师商业化的趋向,他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一直保持着敏锐的警觉和严肃的批评。

  通过这样的对照,我希望可以完成以下思考:我国近年来关于律师的负面新闻层出不穷,律师日益堕落为商人形象,身为一个律师,如何陷于利益之中还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律师的增加是带给人们更高品质的法律服务,还是沦为庸俗的消灾工具?律师的职业理想到底是什么?如果律师执业不能用公益道德衡量是非善恶,法治如何能取得公众的信赖和支持呢?

  尽管这是一本讨论律师的书,却不是讨论律师如何开业和挣钱的书。这本书,更多是关于律师的文化,关于律师的理想和挣扎,关于律师的反省和前行。在当下的中国,大部分律师处在高压、焦虑和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状态之下,老实说,他们的待遇和普通白领相比也好不到哪去。律师不是一个理想的职业,要忍受种种不公和不被待见,那你还要选择做一名律师吗?

  当法治建设仍然在路上,法律尚未完全职业化,律师是否有时间反省自己的行为和内心,是否还保持着就读法学院时候的高尚理想呢?当律师职业存在被妖魔化危险的时候,法律人是否仍然无动于衷呢?而在经济如此蓬勃发展的当下,挣钱确属当务之急,人们是否愿意花费时间去读一本宣传律师文化的书呢?

  所以我试图拔高本书的立意,即致力于传播一种法律文化,传递一种法治理念。并且可以提醒律师和广大潜在的客户,即使从非常实用的角度来看,以理想为目标的物质主义,比起纯粹的物质主义,也具有更长远的利益。

日期:2011-7-29 15:49:25 | 关闭 |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