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市场:获利在市场化之路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对于一直深受国家政策影响的法律图书出版来说,2006年国家没有出台什么影响面广、需要号召全民踊跃学习的新法,2004年宪法修正案出台带来各种宪法读本的热销对于法律出版人就像一场过去的盛宴,而2006年中央提出的“五五普法”规划对法律出版还没有形成大的实质性影响,前几个五年普法中动辄销售几十、几百万册的好日子对于现在的法律出版业已经是一种奢求。但在相对平静的宏观背景下,2006年的法律图书市场却悄悄地实现了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根据有关数据估计,法律图书的销售总码洋和总册数较2005年均有10%左右的增长。这也许说明,法律出版正在日益减少政策面的制约,通过市场化的选题策划与运作获取盈利的能力正在增强,其涌现的不少亮点,如2006年“法律学术类”的畅销冠军竟然是非法学名家易中天的著作《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等,正验证法律出版的市场化之路在收获,也说明法律图书市场的门户开始松动,就像平静的河面下涌动起拓展新河床的暗流,预示着法律图书的领域在逐渐扩大。
考试图书持续升温 “公司法”题材全年热销
法律考试类图书是法律图书中唯一一个在近三年来各个指标都连续上升的板块,2006年达到了新高。据统计,法律考试类图书2006年的销售码洋和销售册数比2004年已经有高达80%的增长,并已超越法律法规类成为法律图书市场的第一大板块。而推动这一板块高速增长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司法考试热潮。根据报名统计,近三年来司法考试报名人数一直呈10%以上的递增,市场扩大带动了产品销售的上升。
在这一领域,法律出版社开发的司法考试图书显然成为这一市场的主流产品,除了考试必需的指定教材、考试大纲以外,该社的考试辅导产品,如法规汇编、考点精解、真题解析、模拟题库、名师讲解等配套产品,也都占据了每月畅销榜的前列。特别是在这些传统的纸质考试产品以外,该社2006年又推出了免费试用的智能化考试软件产品“司考之星”,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来扩大产品的内容含量并且实现智能化的功能设计,对于越来越习惯使用电脑来工作和学习的新一代考试人群,具有了很多纸质产品所难以达到的优势。很明显,法律社的眼光已经盯向了未来的市场。
而在司法考试领域获得成功的还有中国法制出版社,他们在上市时机和渠道推广策略上做了精心筹划,首先是在其他产品还没有上市时就抢先大规模地铺货上市,同时着力在县市级的基层渠道全面铺货,选择在其他产品未能覆盖的时机和地点上发力。这一策略为该社赢得了在2006年1~3月份司考旺季前的市场第一份额,并且全年在这一领域获得了第二的市场份额。而人民法院出版社也不甘示弱,2006年在这一细分市场也至少分得销售码洋2000万以上。
2005年10月27日修订通过的新《公司法》会对2006年法律图书市场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这对新法一直非常敏感的法律出版界也是没有完全想到的。在新法通过之初,虽然各个法律类出版社也都做出了重点部署,但随着2006年法律图书市场开盘,新《公司法》题材显现出如此良好的业绩,仍然令出版社领导和编辑们意外不已。截止到2006年11月份的数据统计,新《公司法》题材的市场销售规模占到整个法律图书市场的近6%,这相当于一个排名第三的法律类专业社的年度市场总份额。并且,在法律图书几大细分类别中,新《公司法》题材图书全面占据了畅销排行前列,其中:中国法制社和法律社的《公司法》单行本占据了法律法规类前两名,人民法院社的《新公司法及相关规定实务丛书(1)——最新公司法条文释义》排名法律实务类榜首,企业管理出版社的《新公司法100问》名列法律基本知识类第一,法律社的《新编公司法小全书》位列法律工具书第四名,连对新法不甚敏感的法律学术领域,法律社的《新公司法论》也进入了前20名之列。
在这波新《公司法》题材的销售热潮中,法律社和中国法制社各自凭借其产品全面的整体优势都有相当丰厚的斩获。而就产品而言,表现优秀的首当人民法院社,他们出版的“新公司法及相关规定实务丛书”与“新公司法系列丛书”两个整齐的套书在全年300多种新《公司法》图书中表现抢眼。其次是企业管理社的《新公司法100问》,作为非法律专业出版社,他们的产品却占据了“法律基本知识类”的头名。而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创富的双刃剑——新〈公司法〉》,尽管是在市场后期的8月份才推出产品,但凭借其比较新颖的图书形式,市场表现却异常活跃,占据了8月以来“法律基本知识类”的月度畅销前列,更重要的是该书为新法题材的图书策划带来了新的思路。此外还有一个新特点,就是其销售不再沿袭以往新法出台以组织学习形成的政府、单位采购为主流,而更多地表现在各阶层的人群自发地购买学习,这从零售市场的监控和各类型的新《公司法》题材普遍热销中都可以得到验证。
职业关怀引入法律出版 大众产品更趋傻瓜功能
如果说以前的法律出版主要是以为民众和法律职业人群提供法律信息为主要取向,那么2006年的法律图书市场已经悄悄地萌芽出一种新的趋势,那就是选题策划的思路从向法律人传播知识拓展到为法律人的成长服务,开始向某一法律职业人群提供职业思维、职业技能、职业理想、职业规划、职业心态等等他们在职业成长中所需要的经验和指导,用图书市场的话来说,就是职业励志图书开始引入法律专业出版。
引领这波新趋势的还是法律社。继机工社2004年制造了《最实用的律师圣经——远见》这样的法律类励志图书并获得畅销之后,该社迅速捕捉到这类图书的成长潜力,在2004、2005年尝试投入了“律师职业生活丛书”、《成功律师的98种技法》并获成功。随后于2006年加大力度,推出了《律师的思维与技能》、《揭开中国律师成长之谜——穷律师,富律师》、《从实习律师走向大牌》及“新版律师业务必备丛书”等系列产品。目前已经基本形成规模,并表现得十分抢眼,自上市以来基本占据了月度分类畅销排行前列,其中尤以《律师的思维与技能》、《揭开中国律师成长之谜——穷律师,富律师》为著,每月基本都在排行的第一或者第二名。据了解,正是凭借这些图书的优异表现,该社在“法律实务”这个板块的市场份额也一路飞升。
此外,一直以来法律出版有个两难处境,从国际出版分工来讲,法律出版本身属于门槛较高的专业出版,但在国内又承担着向民众普法的重任。因为法律知识本身具有一种专业化的逻辑背景,专家对法律的阐释或多或少总要带有一些法言法语,但这种法律逻辑与民众所熟悉的生活逻辑又总是存在一定的隔阂,这就使法律图书总是被民众诟病为“看不懂”。
2006年的一些产品为这个难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就去年大众法律图书来看,编辑的策划思路主要在两条线上发力深入:一是在图书形式上追求“傻瓜化”,也就是降低法律图书的专业门槛,使只有生活逻辑没有法律逻辑的普通读者也能读懂法律书,并且懂得使用。如2006年3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图解新公司法》,采用漫画和生活化的案例来引入法律条文背后的生活场景,降低了读者了解法律条文的门槛,在形式设计上也有很大进步,为后续图书提供了一种思路。二是在内容上追求“功能化”,也就是强调图书的实用性,不再以普及法律知识为主,而是以帮助读者解决问题为主,为普通读者提供面对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案、操作思路与方法。如10月份法律社推出的“法律帮帮”丛书,立意“花更少的钱,用更少的时间,看更有用的内容”,一改以介绍法律知识为主为以解决法律问题为主,在脉络设计上以遇到问题后的生活逻辑为线索,重点讲述如何操作,书名就突出“如何”,并以10元左右的低价,150页以内的精短篇幅呈现,该套书上市后也获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