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一本预防与治理犯罪的宝典”——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国预防犯罪通鉴》专家论证会纪要

 




“一本预防与治理犯罪的宝典”——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国预防犯罪通鉴》专家论证会纪要

http://www.law-lib.com  2001-3-29 16:34:06


日前,人民法院出版社在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了《中国预防犯罪通鉴》专家论证会。出席大会的有:《中国预防犯罪通鉴》编委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专家论证会评审人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博士导师、中国法学会刑法研究会总干事长高铭暄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博士导师李文燕教授,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周密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咨委会委员、秘书长周道鸾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王牧教授;全书总主编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魏平雄、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欧阳涛、人民法院出版社原副社长闵治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顺安。论证会由高铭暄教授主持。首先由全书主编魏平雄教授介绍《中国预防犯罪通鉴》策划、立项、写作、统稿与出版过程,再由专家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国预防犯罪通鉴》进行评估论证,最后由高铭暄教授宣布评议结果(全票通过)并宣读了鉴定结论,认为本书“具有重大的学术与实践价值,达到优秀著作水平,是国内外难得一见的佳作”。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作了精彩的即兴发言,着重强调了预防犯罪工作,在同犯罪斗争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受到专家们的一致赞许。整个会议紧凑热烈、严谨坦诚,在给予本课题研究成果高度评价的同时,亦指出了若干不足及建议。
周密教授认为本书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与目前治理犯罪工作策略的重心转移到预防方面相适应,同时亦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普及,创制《综合治理法》或《预防犯罪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家与群众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是一部将古今中外预防犯罪的理论与实践熔入一炉的、具有开创意义的鸿篇巨著。但本书亦存在不足,一是没有完全将历史的经验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二是对中国古人提出的“刑期无刑”的思想涉及不够。

李文燕教授认为本书具有缜密的系统性,写作全面、深入,逻辑性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同时,本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理论探索是前所未有的,其实践措施是有的放矢的。此外,本书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实用性,道德、纪律、法制、社会、社区、学校、家庭、自然环境、生理、心理、治安、安全技术与刑罚等预防措施,深入浅出,实际实用,无疑将对我国预防犯罪工作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总之,全书观点正确,法律规范,逻辑完整,是一部不可多见的佳作。

周道鸾教授认为本书的科研成就已超过目前国内出版的所有关于犯罪与防治理论的著述,其优点表现在:强调预防犯罪的价值观念正确,有利于纠正单纯打击的作法,对于国家刑事政策的重新定位具有重要的思想、舆论意义;提出了预防犯罪的战略思想“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打防结合,以防为主”,十分正确;建立的预防犯罪理论体系与措施体系,有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业。全书设置的五大部分预防体系,是一种科学的独创,其内容均是采用中国本土的成功经验,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书的缺点是:金融领域的犯罪预防研究不足;高科技领域的犯罪、法人犯罪、有组织犯罪、跨境跨国犯罪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不够深入。此外,实际部门的统计与案件材料掌握得还不够,望在第二版修订时补充与完善。

王牧教授认为本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预防犯罪的理论、经验,建立了自人类犯罪学成立以来最为完整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犯罪理论,集预防犯罪理论与实践之大成,是十分优秀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成果。王牧教授对本书的感受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吸收了中国犯罪学、刑法学领域最具成就的学者,这是成果优秀的人员保障,其组织工作不容易;二是本书是中外预防犯罪研究领域最为全面与系统的著作,可在国际上独树一帜;三是本书体系完整科学,理论体系比具体内容与观点的成就还更高些。此外,本书不仅对中国预防犯罪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而且也对世界犯罪学领域的发展具有突出的贡献。

高铭暄教授认为上述专家的意见很好,评价恰如其分。他认为本书是其本人在中外著作中少见的一本巨作,不仅反映了预防犯罪的理论、经验与成就,而且其写作与出版显示了中国的优越性。本书是其工作中常备的案头书。其特色是:指导思想正确,具有中国特色;全面总结了中国预防犯罪的经验,具有指导性;提出的具体措施具体有效,操作性很强。此外,本书在主张与树立预防犯罪观念上功不可没。从治理犯罪的角度看,抓预防是抓第一、抓根本,这种思想的树立是不容易的,是了不起的,犹如医院治疗疾病一样。但由于预防工作很琐碎,且长期看不出成就而易被人忽视,预防问题在医学界也是一个痼疾。目前,我国理论与实践部分的同志已经认识到,预防的问题比“治疗(改告)”或打击更重要,但从理论上予以认识,还做得不够,本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预防的观念一旦被人们所接受,会变成巨大的社会能力。如中央已提出反腐败要抓根源,治理犯罪要抓未成年犯罪的预防的号召,最高人民检察院还专门设立了预防职务犯罪厅。本书向人们提出预防犯罪的观念问题,而且是以如此宏大的规模予以表现,这本身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其对社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高教授还提出了本书的不足:一是建筑领域方面的犯罪研究不够,二是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比较薄弱,三是侵犯计算机犯罪谈得不够。当然,瑕不掩瑜,这些不足,与本书的优点与成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只是再版补充与完善的方向。高教授最后认为,本书是他见到的难得的好书,是一本预防与治理犯罪的宝典。

专家与各位主编一致认为,本书的写作与出版,首先应归功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作为课题负责人的正确领导,归功于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的具体指导与亲自组织,归功于人民法院出版社在财力、物力上的支持,归功于各位主编尤其是欧阳涛研究员的辛勤工作。

大家建议,要加大本书学术与社会成就的宣扬,扩大本书的发行。这不单是为了本书的经济价值,而是为了将如此好的科研成果让社会更多的人知晓,且希冀政法实践部门的同志学习与掌握,尽快地化成为打击与防治犯罪的战斗力,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作出贡献。同时,建议收集一下本书的社会反馈意见,结合专家们指出的不足,再版时予以修改与完善。

此外,刘家琛副院长建议尽快组织人力将本书翻译成外文,让世界各国知晓中国预防犯罪理论与实践,以便更好地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研讨治理犯罪的方略,为人类减少与控制犯罪服务!

《中国预防犯罪通鉴》编委会 

http://www.rmfyb.com/public/detail.asp?id=5038&keyword=&keyword1=%BC%CD%D2%AA&key_author=



 
法治动态检索

请输入要搜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