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学术动态>>第十期中国法学创新讲坛在京举行



第十期中国法学创新讲坛在京举行

http://www.law-lib.com  2014-6-11 9:15:44  来源:法制日报


    本报北京6月10日讯 记者蒋安杰 今天,由中国法学会和清华大学共同主办、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和清华大学法学院共同承办、法制日报社和《中国法学》杂志社协办的第10期中国法学创新讲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期讲坛的主题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沿问题”,由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主讲,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文科学部主任郑成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教授协同主讲,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教授主持,来自学界近两百名代表参加了讲坛。
  张文显教授从法治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大任务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法治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法治中国论,以“法治中国”为统领概念,通过一系列有关法治的专题讲话构成法治中国理论纲要,初步形成了法治中国思想体系,覆盖了有关法律和法治的几乎全部理论要素,全面科学地回答了法治中国建设的一系列关键性问题,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人民民主、实行法治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与确保国家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关系,认真对待人权和公民权利,正确处理权力与权利、管理与服务、维稳与维权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主与专政、政策与法律、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与法治、活力与秩序、监督与制约、文明(执法)与严格(执法)的关系等。
  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张文显教授主张,在时间定位上,以两个“一百年”建设目标为参照,定位法治中国建设目标。在模式定位上,以法治模式转型和法治现代化为参照,定位法治中国建设目标。从现在开始,要更加注重法治发展模式的转型,从法治国家转型为法治中国;从法律之治转型为良法善治;从法律大国转型为法治强国。在改革定位上,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为参照,定位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现代化。阶段性目标是:到2020年,在法治建设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更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其基本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科学完善;宪法法律权威得到有效维护;依法执政水平明显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大幅提升;法治社会建设成效突出;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国际法治话语权和影响力逐步增强。
  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任务,张文显教授将其概括为四项基本任务、八个工作重点。郑成良教授和马怀德教授对张文显教授的观点表示赞同,认为这是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法治中国建设作出的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自己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主张。
  郑成良教授认为,“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的升级版,它蕴含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进理念。“法治中国”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新意,它除了指向一个法治共和国的目标之外,也蕴含着中国法治的全球视野问题和全球环境下的中国法治问题。“法治中国”是一个具有时空维度的概念,它作为一个目标,意味着当下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历史转型过程中,法治主义的观念、行为和制度安排,正在逐步生成并替代人治主义的观念、行为和制度安排,尽管这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
  马怀德教授指出,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一是要加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制定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信息公开法、问责法,从源头上约束和规范国家公共权力,减少公权力的滥用,预防腐败;二是要严格执法,确保法律的实施;三是必须树立司法权威,把所有纠纷矛盾逐步引导到法治的轨道上解决。
  据悉,“中国法学创新讲坛”以推动法学创新为己任,努力为法学界同仁提供高水平的对话平台。自2009年6月启动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10期。

日期:2014-6-11 9:15:44 | 关闭 |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