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学术动态>>第四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举行



第四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举行

http://www.law-lib.com  2013-7-24 9:58:09  来源:法制日报


    本报讯 记者蒋安杰 2013年7月20-21日,由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国际证据科学协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承办、法庭毒物分析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协办的第四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钢,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联席主任张文显,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国际证据科学协会主席,美国西北大学威格莫尔特座教授罗纳德J.艾伦等分别致辞。
  中国政法大学黄进校长在开幕式上首先致辞,对第四届证据理论与科学国际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该研讨会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法庭科学专家和证据法学专家的交流,中外专家之间的国际对话,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证据法学家和法庭科学家开展跨学科交流的重要平台。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理事长、联席主任张文显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随着法治进步、人权保障和程序正义的升温,证据问题成为中国诉讼法学和整个中国法学的重大前沿理论问题,成为中国司法机关正确适用法律所面对的实践焦点问题,证据科学的发展和证据理论创新是推进司法文明的必然要求。司法文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标志,是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和重要保障。
  司法文明有五个支点,即科学的司法理论、先进的司法制度、公正的司法运作、卓越的司法精英、理性的司法文化。证据科学通贯这五个支点:科学的司法理论少不了科学的证据理论,先进的司法制度离不开先进的证据制度,公正的司法运作依赖于严格而公正的证据规则,卓越的司法精英必须具备坚实的证据意识和精深的证据知识,理性的司法文化自然包含社会大众的理性的证据文化。所以,推进司法文明化,必然要求加强证据科学研究和证据制度创新。
  张文显教授表示,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将始终关注和支持证据科学研究和证据制度建构,积极主动地与国际证据科学协会以及各国证据科学专家加强联系与合作,更加有效地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及与司法机关的互动,共同推进中国和世界证据、制度、诉讼制度和司法制度的发展进步,推进法治文明和政治文明。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张东钢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本届会议的主题是证据科学与司法文明,这体现了证据科学与司法文明建设的密切关系。证据是法治的基石,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石。中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党的十八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努力实现的新的要求之一,把“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指明了我国司法改革和全面加强司法制度建设的未来走向。
  国际证据科学协会主席,美国西北大学威格莫尔特座教授罗纳德J.艾伦在致辞中代表国际证据科学协会对各位参会者表示感谢。他指出,证据法对于法制和文明意义重大,理性和人类文化的共同点,普世的人类状逻辑和知识连贯性,使得世界各国的证据法研究具有共性。证据法已经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重要领域,但是目前证据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此次国际研讨会的召开非常重要。
  开幕式后的主旨演讲中,艾伦教授就《证据改革的框架》、瑞士洛桑大学的克里斯托弗·山普教授就《在DNA转移问题上对DNA证据和专家意见的理解》、北京大学的陈瑞华教授就《新法定证据主义》、意大利帕维亚大学的米歇尔·塔鲁弗教授就《证据、事实与法制》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四川大学龙宗智教授介绍了《我国非法口供排除的规则”及相关问题》,并从证据学的角度对聂树斌案件做了法理研判。
  会议分为证据法学和法庭科学两个分会场,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来自美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荷兰、匈牙利、瑞士、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共一百五十余位证据法学家和法庭科学家齐聚一堂,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证据科学与司法文明”展开了深入研讨。

日期:2013-7-24 9:58:09 | 关闭 |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