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学术动态>>第二届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
http://www.law-lib.com 2010-11-2 13:11:48 来源:人民网
第二届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
10月30日第二届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在北京市西郊宾馆开幕。联合国、欧盟的官员、国际刑法学协会、国际犯罪学会、国际社会防卫学会的代表和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12个国家代表团以及我国大陆、港澳台地区的刑法学者和司法实践部门的专家共16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公安部前副部长、中国法学会前副会长罗锋等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发表讲话。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证据科学研究院院长张保生教授主持。
本届大会从10月30日开始,到11月1日结束。大会讨论的主题是全球犯罪的总趋势和传统刑罚理论及刑罚制度的反思与超越。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各国专家学者除继续探讨日益严重的犯罪全球化浪潮以及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广泛合作,预防和打击犯罪外,对刑罚理论及制度的研讨是大会的另一个重点议题。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在致辞中说,本次论坛在全球化时代犯罪的主要趋势与传统刑法理论及刑法制度的反思与超越的主题下,汇集了来自世界十几个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的代表参加,这本身就说明了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的深刻影响。
他还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展望刑法理论和刑法制度的改革,应该首先树立相互配合的全球化思维,更强调多元化。在全球化条件下,各种法律形势、各种法律制度可以更加便捷地并存、共处和交流借鉴。国际社会也更加方便地建立了打击犯罪的司法合作,建立相互配合的国际性法律框架,实现全球化的犯罪治理。刑罚制度应该更多地和其他社会管理机制结合起来,应该把社会管理机制更多地与预防犯罪和惩罚犯罪结合起来,从而降低刑罚使用的机会。另外,刑罚理论和刑罚条文应该简单化,让刑法学的内容更为普通民众所了解和清楚地理解。
过去10年,以我国著名刑法学家何秉松为代表的学术团队已经先后9次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研究全球化时代的犯罪与刑罚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何秉松教授在此次大会上作了题为“人权防卫论——对传统刑罚理论的反思与超越”的主题报告。
何秉松认为,刑罚理论是历史地形成与发展的。此次他所重申的“人权防卫论”的理论观点主要包括:刑罚的目的即国家适用刑罚权的唯一目的是防卫人权;刑罚对人权防卫,是全面的、平等的;刑罚对人权的防卫,既包括对个人人权的防卫,也包括对集体人权的防卫;刑罚对犯罪的预防,是通过善良人性的复归和完善实现的;刑罚必须刑罚坚持中庸精神;人权防卫论的两大基石是“防卫人权”与“中庸精神”,两者的完美结合与统一,就是人权防卫论。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都作了主题发言。如西班牙的Luis Arroyo Zapatero教授在其题为“现代社会的刑事政策和法治”的主题发言中,探讨了人权与刑法的关系、古典刑法与“现代”刑法的对比、全球化的公众观念与刑事政策、刑法的国际和谐化与比较法的新形式等诸问题。德国的Fritjof Haft教授发言的主题为“电子—司法时代的刑事诉讼法”,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对德国传统的刑事诉讼中口头原则与法制原则的冲击,以及他们所研发的已应用于许多法院、检察官办公室和律师事务法的应对软件。
与会代表围绕着大会的两大主题,结合代表们的主题发言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许多代表团和代表们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达成了进一步接触与合作的意向,并希望借助每年一次的全球化时代犯罪与刑法国际论坛对于会议的两大主题和相关问题进行更为广泛与深入的合作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