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期刊目录>>《东方法学》2012年第一期目录与摘要



《东方法学》2012年第一期目录与摘要

http://www.law-lib.com  2012-7-24 14:44:44  来源:中国法学会网


  
1 、论诚信原则向公法部门的扩张  徐国栋(厦门大学罗马法研究所);  
【摘要】 从20世纪初开始,诚信原则逐步被吸收为公法的基本原则,具体的公法部门有宪法、行政法、刑法、税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国际公法等。在这些公法部门中,既有客观诚信,也有主观诚信。许多公法部门采用诚信原则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契约论。当然,一些公法内容本身就是保护诚信的。诚信原则成为公法的原则表明了统治关系的民主化。
【关键词】 诚信原则; 公法; 社会契约论; 纵向的诚信;
 
2 、刑罚目的观之理论清理  周少华(东南大学法学院);  
 
【摘要】 "刑罚目的"问题,历来都是刑法学者绕不开的学术话题。在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刑罚目的的讨论也是"一片热闹景象",存在多达十余种观点,而迄今为止尚无定论。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三:(1)刑罚的目的是报应与预防的统一,预防包括一般预防和个别预防;(2)刑罚的目的是一般预防和个别预防,报应不是刑罚的目的;(3)刑罚目的是特殊预防与报应的统一,一般预防不是刑罚的目的。从刑法的基础观念及当代刑法理论和制度实践的发展来看,第三种刑罚目的观具有合理性。但是,当一般预防不再是刑罚目的时,其理论地位问题就必须作出合理的解释。对此难题,适当的解决途径或许是:对"刑罚目的"与"刑法目的"加以区分,将一般预防不再作为"刑罚目的",而将其上升为"刑法目的"。
 
【关键词】 刑罚目的; 刑法目的; 报应; 预防; 刑法的基础观念;
 
3 、国际人权监督的理论分析与制度审视  何志鹏;崔悦(吉林大学法学院); 
 
【摘要】 国际人权监督意味着在国家之间的维度上对于国家尊重保护人权的状况进行审核和促进。在当今世界无政府的状态下,为了真正保护人权,促进政府真诚保护人权,必须确立国际机制,监督人权义务的履行。当前,国际人权监督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形成了以联合国为全球行动者,以欧洲、美洲、非洲人权委员会和人权法院为区域行动者,以人权报告审议、国家间指控和个人来文为主要形式的人权监督体系。但是,现行制度与善治的理想尚有距离,存在着制度重叠、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的局限。这就需要明确人权条约规范,发挥非政府人权组织的监督作用,发挥"人权诊所"和"文化渗透"对人权条约义务履行的作用。
 
【关键词】 国际人权监督; 非政府人权组织; 人权诊所; 文化渗透;
 
4 、两岸检察机关领导体制比较  万毅(四川大学法学院);  
 
【摘要】 海峡两岸检察制度"同源而分流",在检察机关领导体制上两岸检察制度存在着诸多相同及不同之处。两岸检察机关外部领导体制的差异性,根源于政治权力结构上的不同;而检察机关内部的领导体制虽然都尊奉检察一体原则,但是,在具体行使方式上却存在较大的不同。考察台湾地区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以及比较两岸检察机关领导体制的同与不同,有利于把握检察机关领导体制改革的走向,推动大陆检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关键词】 检察机关; 领导体制; 外部指令权; 内部指令权; 检察一体;
 
5 、全球法律秩序面临的新问题及其挑战  冯玉军(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摘要】 现代全球性问题是一种体系性的存在,在本质上是一个内在地充满矛盾的过程。处理这些全球性问题,单靠各国国内法不行,而是需要全球范围内法律规范的相互联结。对当前所面临突出全球性问题及其法律解决进行深入阐述,如对科技全球化引发的法律改革运动、互联网对国家管辖权以及国际法律的挑战、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化与国际间法律合作、全球气候变暖与国际法律合作、人权问题的国际化、跨国犯罪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全球宗教发展与宗教法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的深入阐明,概括揭示出全球法律秩序面临的挑战与回应之策。
 
【关键词】 全球化; 全球性问题; 法律秩序; 挑战与回应;
 
6 、刑事审判公开的程序性救济  叶青(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陈海锋(华东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  
 
【摘要】 作为刑事案件当事人基本权利的审判公开,目前还只是被定位为司法机关的运作机制,无论是在庭前、庭中还是庭后的相关活动中都存在不少救济缺陷,如救济不全、救济立法混乱、救济不具可诉性、救济的选择性歧视和救济效果不显等。相关的实证和理论都显示,程序性救济是审判公开权利的重要保障。结合程序性救济的相关理论与国外的相关规定,在庭前向社会公开、庭审中的证据公开和庭后的裁判公开等三个方面都应确保司法救济权。
 
【关键词】 审判公开; 基本权利; 程序性救济; 向社会公开; 证据公开; 裁判公开;
 
7 、论法律移植的理念逻辑——建构全球化时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行动方略  魏治勋(山东大学法学院); 
 
【摘要】 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建设是我们身处其中的现代性的内在要求,而作为现代性重要后果的全球化就成为进行法制建设的当然背景;法律移植是实现法制现代化的主要途径,而这又是以法律理想图景的建构为预设的。我们所处时代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展开法律移植的理念基础、基本视界和方法选择:法律移植的必然性存在于现代性与全球化的内在逻辑之中,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制现代化必须以普适性法治精神为基本向度,走出一条奠基于一切优秀文化资源之上的超越性的创化之路。
 
【关键词】 全球化; 法制现代化; 法律移植; 法律对话;
 
8 、宽容司法的哲学基础:社会责任的国家观——以刑事司法为视角  韩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政法学院);
 
【摘要】 人们在尽享宽容性司法带来的种种好处时,也不得不面对宽容司法对传统司法观以及法律理论带来的挑战,比如,传统的刑事司法原则、传统法律正义观、民事侵权与刑事犯罪的界限以及刑事司法的证据认定规则等。因此,必须解决的问题是:对抗性降低的边界需考量的因素有哪些;宽容的限度在哪里;宽容在刑事和解中如何得以准确和恰当地体现;如何在制度设置的过程中有效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人责任的平衡等等。在此基础上,来把握从个人责任观、国家责任观向社会责任观过渡的理论发展脉络。
 
【关键词】 宽容; 社会责任; 国家责任; 刑事司法;
 
9 、美德的暴政与权利的美德  谢晖(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  
【摘要】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被称为一个永久的重大话题。但在笔者看来,这种说法,或许过分渲染了两者关系的魅力,也过分扩大了这一话题的分量。事实上,在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除了法律义务的任何"高尚道德",都不过是公民权利选择的领域。面对高尚道德,公民可以选择高尚,也可以选择不高尚。法律不能强迫公民选择高尚,否则只能是"美德的暴政",相应地,法律只有放任或奖励公民对高尚的选择,才能达致"权利的美德"。
 
【关键词】 美德; 暴政; 权利;
 
10 、“未定型社会”中的规范难局及其解决——“道德冷漠症”引发的法哲学思考  邓少岭(上海社会科学法学所); 
 
【摘要】 作为一定时代的主观表现方式,法律与道德在深层次上具有密切关联。从宏观角度而言,道德自身无力解决的问题,法律也同样无力给出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道德的不健全往往意味着这个社会的法律本身也存在着品质和能力上的较大缺陷,两者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社会原因。"未定型社会"是观察和分析历史的一个理论概念和理想型,它所意味的历史多变、确定性缺乏使得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里,规范及其权威的形成和巩固都会相当困难。但"未定型社会"概念本身中也蕴含着解决问题的线索和希望,以此为基础和参照的诸策略对于助成规范、秩序及其权威是必要而可行的。
 
【关键词】 “未定型社会”; 规范; 秩序; 法律; 道德;
 
11 、法律介入道德:基础、限度与对策  刘长秋(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 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是法律的评价标准。作为最低限度的道德以及法律的评价标准,法律具有介入道德的法理基础。但道德与法律在价值层面上的差异,决定了法律对道德的介入不可能是全方位的介入;尤其是在高层次的道德方面,法律的介入应当谨慎,应以激励而非以强制为主,并应在道德实践与法律实施之间建立协调和衔接机制。以此为基点,当前我国道德法律化的实践中还存在显然不足,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矫治。
 
【关键词】 法律; 道德; 协调机制;
 
12 、道德乱象背景下对行政法治的思考  李岩松(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摘要】 解决关涉道德的法律纠纷个案,不能只从私法角度进行法律关系内容的梳理。在关涉道德的法律纠纷个案中,我们社会全体成员都是当事人。将个案法律纠纷中的法治成本社会化是解决这类法律纠纷的有效手段。加强和完善与此类案件相关的行政法治内容,是从根本上解决这类纠纷的长效途径。
 
【关键词】 道德法律纠纷; 社会责任; 行政法治;
 
13 、“道德恐慌”阴影下,刑法不能承受之重  俞飞(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院);  
 
【摘要】 "小悦悦事件"的发生,引发了全社会道德恐慌。面对道德沦丧的可悲现实,见危不救入罪之声逐渐高涨。然而,借助刑法之力惩治见危不救,应否成为以及能够成为拯救道德滑坡的救命稻草?这显然有待商榷。法学家们需要审慎思考,理性发声。作为社会控制的最后防线,刑法宜守住底线,理性应对。
 
【关键词】 道德恐慌; 刑法的限度; 法律道德主义; 刑法谦抑性;
 
1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中国:通过“控制滥权”实现“权力正当”(下)  玛格丽特·K·路易斯(美国西东霍尔大学法学院);林喜芬(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摘要】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各法域的发展既有共性,也有区别。中国创设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致力于遏制可能影响定罪准确性的警察违法行为,规范司法人员的证据审查判断行为,也有利于实现司法权乃至政府权威的正当性。当然,由于更深层面的司法改革尚未启动,实践效果可能会受影响,值得继续关注。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警察违法行为; 政府公正性; 司法正当性;
 
15 、非政府组织与国际法  史蒂夫·夏诺维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黄志雄(《美国国际法杂志》编辑委员会);居梦(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  
【摘要】 非政府组织在影响国际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进行相关倡导性活动。在考察关于非政府组织身份的基础上,对国家将非政府组织纳入权威性决策的方式进行归类。接着探讨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上的地位和非政府组织在过去一个世纪里是如何改变国际法的。通过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活动的民主正当性这一持续争论加以研究,并且试图澄清这种参与的正当性的概念性基础,就政府间决策者是否有义务咨询非政府组织这一问题进行阐述和总结。
 
【关键词】 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身份; 非政府组织参与; 倡导性活动;
 

日期:2012-7-24 14:44:44 | 关闭 |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