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期刊目录>>《法治研究》2012年第六期目录与摘要



《法治研究》2012年第六期目录与摘要

http://www.law-lib.com  2012-11-07 14:27:46  来源:中国法学会网


特别策划
 
1、变态犯罪中精神病与刑事责任能力的辨析
李玫瑾3-9
【摘要】 在刑事司法中,精神病与责任能力是两个既密切相关又明显不同的概念,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对于犯罪动机不明或表现疯狂的犯罪一般要进行法定程序鉴定,但我国目前这一鉴定基本等同于"精神病鉴定",结果容易导致司法审判变为医学诊断。由于概念不清,引发争议,进而影响到司法的公正性。
【关键词】 精神病责任能力司法鉴定
 
2、精神病性障碍及其涉法特点分析
陈立成10-16
【摘要】 精神病性障碍是一类肇事肇祸比较多、社会影响比较大的精神障碍,有多种类型,每个类型的表现及涉及法律问题时的特点都不相同。充分了解和认识到这些特点,对于及时识别与恰当处置各类型精神病性障碍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精神病性障碍涉法犯罪特点
 
 
法治论坛
 
3、主观诚信研究中国学说综述
徐国栋17-25
【摘要】 《民法通则》确立诚信原则以来,主观诚信在我国以善意的名目得到研究,研究文献聚焦于对善意本身的研究、对善意取得制度的研究、对善意人的研究、对善意行为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同外国相比,没有对家庭法和继承法中的善意进行研究。所以,我国的主观诚信被局限在财产法的范围内,这是需要改进的。
【关键词】 主观诚信善意善意取得善意第三人
 
4、先秦司法思想史研究的两个侧面
崔永东26-33
【摘要】 《周礼》与《礼记》是儒家的两部"礼学"经典,其司法思想对后世颇有影响。本文认为《周礼》中的"肺石"制度(类似于后世的"直诉"制度)、缓刑制度、三刺三赦三宥制度及聚教罢民制度等等都体现了一种人道的司法理念,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又认为《周礼》将"谐和"即和谐当成一种最高的司法价值来追求,主张通过实行调解制度或其他具有人道精神的司法制度来促进和谐。本文又从司法与自然、司法与道德两个方面考察了《礼记》的相关论述,指出在司法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礼记》基于"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认为人间秩序与自然秩序之间存在某种统一性,人类的政治活动应顺应天时,如在春夏季节应当进行赏赐和教化,在秋冬季节应当动用刑罚,否则违反时令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在司法与道德的关系上,《礼记》认为司法审判会受道德观念的影响,司法官员必须注意道德修养,养成敬慎、正直、中庸、仁爱的品质,司法审判应当体现出对道德价值或人道价值的追求,司法的最高目标是促成道德理想国——"大同"社会的实现。本文还对云梦秦简进行了探索,认为从秦律所规定的司法制度——审判责任制度和证据制度来看,可以说都是基于司法公正的理念来设计的。审判责任制度中的"不...
【关键词】 儒家法家司法思想
 
5、行政复议:制度比较、功能定位与变革之途
黄学贤;马超34-44
【摘要】 行政复议在当下社会所遭遇的困境已是有目共睹,作为一种公民权利的救济方式,行政复议处于信访与行政诉讼的双重夹击之下,"生存空间"日趋狭窄。《行政复议法》"内部监督"的功能定位和一系列制度设计的偏差,导致了行政复议制度在现实中公正性与公信力的缺失。行政复议的理想价值取向应在于"效率"与"公正"之间,制度设计应最大限度地调和这两种基本价值。现行制度过于偏重"效率"取向,忽视"公正"追求,使得其急需以"有限独立化"为方向进行相应改革。
【关键词】 行政复议权利救济功能定位有限独立化
 
6、行政权力干预公民权利限度的探讨
俞祺45-50
【摘要】 行政权力对于私领域的干预应当具有限度。影响行政权力干预深度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干预对象"公民权利"受保护的强度,其二是干预理由"公共利益"的强度。两者相抗后最终的强弱对比是行政权力介入深度的决定性因素。对于底线性质的权利,行政权力任何时候不得干预;对于其他权利,在特殊情况下(紧急状态),行政权力可以根据专门的规则(紧急状态法)实施干预;而在一般情况下,行政权力干预的深度需要在个案中进行衡量,其中必须贯彻私权利优位的观念。
【关键词】 行政权力限度紧急状态利益衡量
 
7、山西票号身股制与员工持股制的比较研究
谈萧;胡新建51-57
【关键词】 行政权力限度紧急状态利益衡量
【摘要】 山西票号身股制是一种允许"身股"(人力股)与"银股"(货币股)并存的合股经营制度,它具有严格的顶身股者遴选机制、有效的顶身股者激励机制和严明的顶身股者约束机制。员工持股制具有股权结构多元化、激励监督有效化和分配机制合理化等方面的特点,这与山西票号身股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在股权确定机制、权利义务配置和规范表现形式等方面,山西票号身股制与员工持股制还是有较大差异。对于当前我国推行员工持股制而言,可以从山西票号身股制中获得如下一些启示:充分发挥商事习惯的功能;确认人力资本的法律地位;限制或禁止人力股的转让;放宽员工持股份额限制。
【关键词】 山西票号身股员工持股比较
 
8、股东知情权范围浅析
罗杰58-62
【摘要】 我国现行公司法建立了以查阅权为核心内容的股东知情权体系,但在司法实践中,知情权的范围仍存有诸多不足与争议,诸如:公司原始会计凭证是否包含在知情权范围内?股东知情权之复制权范围为何?公司法是否赋予股东审计公司资产的权利?何为公司法规定的不正当目的?本文从两则案例入手,对此一一进行了分析,并就知情权范围体系的构建原则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股东知情权范围构建原则
 
9、解读证券法治理论,反思金融司法实践——“证券市场法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综述
李有星;范俊浩;李龙政63-70
【摘要】 "证券市场法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从中国资本市场所存在的种种实际问题出发,重点探讨了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制度的完善、违法行为的预防与规制、证券赔偿诉讼与司法重整机制的优化、上市公司治理制度的构建、民间融资困局的破解等问题,并提供了与会专家学者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对证券法治理论进行了全面解读,对金融司法实践展开了深入反思。
【关键词】 信息披露内幕交易赔偿诉讼司法重整公司治理民间融资
 
10、论美国法上的证券交易信义理论及制度发展
黄爱学71-81
【摘要】 证券交易信义关系是指,在证券商作为经纪商、交易商或顾问商时,如果投资者对其存在信赖关系或者受控制关系时,证券商即处于受信人地位。这种义务已经超出了普通法上一般注意义务的要求。这实际上是对证券商科以更严格的法律义务,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在美国证券交易中,证券商与投资者的信义关系理论主要包括信赖理论、招牌理论和代理理论。根据联邦立法和司法实践,证券商的信义义务的最终完全确立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其基本理论、判例制度和立法发展对于我国立法构建证券公司与投资者的具体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证券商证券交易信义义务诚信原则
 
11、关于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法制的若干思考
何佳馨82-86
【摘要】 我国自1998年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后,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肯定和好评。当然,从完善立法的角度来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关于作为我国三大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之一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法律规定还比较笼统、简陋、粗放;第二,即使就现有保险法律以及相应行政规章的规定来看,也还存在着法律规定的不统一和不平等的缺陷。
【关键词】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法制完善
 
12、台湾罕用药法律制度给我们的启示
林禹鸿;吴晓明87-91
 
【摘要】 我国台湾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罕用药法律制度。比较之下,祖国大陆目前仍存在罕见病、罕用药物管理制度的严重缺失。为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台湾地区的先进经验,建立、完善罕用药管理法律制度,从而有效地保障罕见疾病患者的用药权益。
【关键词】 台湾罕见疾病罕用药
 
13、台湾人工生殖立法研究
刘长秋92-98
【摘要】 伴随着人工生殖技术在台湾的发展以及因此带来的岛内要求规范人工生殖技术衍生问题之呼声逐渐增多,台湾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人工生殖技术的规范性文件,并最终于2007年颁布了"人工生殖法",使台湾人工生殖技术管制模式最终选择了立法控制。与我国大陆的人工生殖法的立法内容相比,台湾地区人工生殖法强调权益保障,重视风险规制,并集中了多种调整手段。我们应当借鉴台湾在人工生殖管理方面的先进立法经验,促使人工生殖法规尽早完善。
【关键词】 人工生殖风险规制台湾
 
14、论保险代位求偿权的正当性依据
孙聪聪;李新天99-104
【摘要】 保险代位求偿权的功能在于防止被保险人获得双重赔偿、避免加害人因保险的存在而免责,其正当性来源于利得禁止原则和维持损害赔偿制度的需要。为实现其功能目的,代位求偿权必须法定化,且其行使应受到必要的限制。"保险人损失发生说"误解了保险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没有认识到民法上赔偿义务人的让与请求权与代位求偿权的区别,有待进一步商榷。
【关键词】 保险代位求偿权利得禁止原则损害赔偿制度保险人损失发生说
 
15、国际投资条约中“投资”定义涵盖知识产权的理论解释
张建邦105-111
【摘要】 大多数现代投资条约的"投资"定义涵盖知识产权。投资条约所保护的知识产权不是纯粹的主观权利,而是在经济活动中被作为经济资产运用的知识产权。投资条约保护知识产权的根本基础是知识产权作为专属权利的财产属性和作为经济资产的市场需求。同时,"投资"定义覆盖的资产类型是一个完整统一体,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行使对其它投资资产FDI的决策、流向和市场准入会产生影响。知识产权的行使也与投资自由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 国际投资条约知识产权资产FDI投资自由化
 
16、补贴追溯时效的争议与确定——以美国对华反补贴为素材
李仲平112-118
【摘要】 美国在对华反补贴实践中特别为中国创设的补贴追溯时效规则,既是对国际反补贴规则的最新发展,也是对中国产品具有普遍意义的法律问题。中美各方关于应否设置抵消中国补贴的追溯时效及选择何时作为抵消中国补贴追溯时效的争议,忽略了《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c)款的规定。在美国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的情形下,中国应赞成设置抵消补贴的追溯时效;在美国适用外部基准方法识别中国补贴时,抵消中国补贴追溯时效的划定应以美国向WTO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委员会通报其使用该方法之日为准。
【关键词】 补贴追溯时效中国入世议定书
 
司法实践
 
17、登记程序瑕疵婚姻关系的法律效力认定
傅贤国119-124
【摘要】 由于法律对登记程序瑕疵婚姻关系的法律效力缺乏规定,加上法理理解不一难以为司法实践提供应有的理论指导,导致矛盾判决及法律适用混乱频发。这不仅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还有损国家司法权威。通过解读相关法律规定可以看出:不同情形、不同程度的登记程序瑕疵婚姻关系,其法律效力也有所区别,不能简单地认定为有效、无效或可撤销。应当在立法中尽快明确不同情形、不同程度的登记程序瑕疵婚姻关系的法律效力和相关的诉讼规则,以便于司法操作。
【关键词】 登记程序瑕疵婚姻关系法律效力区别对待
 
18、论民事宣判补正程序及其设置
周艳波125-131
【摘要】 通过对宣判补正程序的涵义和法律特性的分析,解读宣判补正程序的制度要素,阐明架构该程序的理念基础;从实用理性的视角剖析该程序的主要功效,提出构建该程序的理论框架,力求为诉讼程序现实功能的实现提供一个新的理论支撑点,唤起更多仁人志士对其的关注和重视,推进我国诉讼制度改革的步伐,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诉讼制度。
【关键词】 宣判补正程序宣判程序准民事裁判缺陷救济

日期:2012-11-07 14:27:46 | 关闭 |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