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法律图书馆>>法治动态>>期刊目录>>《公民与法》2012年第九期目录与摘要



《公民与法》2012年第九期目录与摘要

http://www.law-lib.com  2012-9-05 13:57:39  来源:中国法学会网


1.浅析警察执法规范化建设 
刘海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是干部带头守法,严格依法办事。警察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拥有武装的国家机构。警察严格执法、带头守法,是搞好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正因如此,中央领导向包括警察在内的政法干部提出,要“公正廉洁执法”,“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进一步提高执法公信力”。加强警察执法规范化建设,“硬件”、“软件”都要抓,现阶段,应当将主要精力放到改进“软件”上来,即抓好政治方向、政治思想、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服务态度、业务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建设。
【关键词】警察;执法规范化;创新社会管理
 
2.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的方式探讨——对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两次审议稿相关规定的解读 
张晓茹 林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摘要】民事诉讼法草案二审稿强化了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能。民事诉讼法草案二审稿第二条对民事执行监督做出了总则性的规定,即人民检察院取得对民事执行活动法律监督的权力,但是对实施监督的原则、监督的对象和范围、采取的方式等问题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定。本次草案修改增加的检察院两种可进行抗诉的情形即当事人申请法院再审后不得后由检察院进行抗诉,以及将抗诉的对象扩大到民事调解书的规定还应进行内容的扩充和程序的改进。人民检察院是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的适格机关,应明确赋予检察机关提起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的权力。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修;改检察监督;检察建议;抗诉再审
 
3.刍议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 
陈杭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摘要】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具有回应实践难题及汲取实践经验两大鲜明特征。当然,其中仍有许多令人遗憾之处,包括时间太过仓促、研究力量没有形成合力等。对此不妨考察国外的制度实践,使民诉法修改在今后得以常规化、制度化。此外也应摆脱“立法本位主义”的窠臼,用一种更开阔的视野理解、研究、完善民事诉讼制度。
【关键词】民事诉讼法;常规化;制度
 
4.论我国民事检察监督的理性定位 
张晓薇 (暨南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摘要】整体重构检察机关民事监督的理论基础是客观需求的。民事诉讼之审判权和诉权的互动及其制度配置、民事诉讼中审判权、诉权和检察监督权的良性配置是确立合理标准、建构民事检察监督模式之理论基础和制度框架。
【关键词】民事检察监督;平衡配置;事后监督;事前监督
 
5.地方高校法学教育发展探索 
王冠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地方高校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办学思路及自身定位不清;教育与社会实践和现实需要严重脱节;教学与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性严重脱节;科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严重脱节。地方高校法学教育定位应考虑下列因素:办学规模、人才培养、地方特色。地方高校法学教育发展应考虑转变指导思想、革新办学理念;并在人才培养方向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并加强服务地方意识,主动参与地方建设,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校;法学教育;定位
 
6.高校法学专业布局与市场需求关系浅论 
方乐坤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摘要】由于近年来法学专业的过度发展和法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突显,强调高校法学专业布局与人才市场需求挂钩,面向社会需求进行法学专业布局的调整与优化更显迫切和必要。为了实现高校法学专业布局与市场需求挂钩,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宏观调控,及时提供法学人才市场供求信息服务;设定开办法学专业的质量标准,建立不合格专业的预警和淘汰机制;引导高校法学专业建设实现由外延式扩充到内涵式发展;同时,亦须尊重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把握好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法学专业布局的限度。
【关键词】高校法学专业布局;市场需求;关系
 
7.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模式选择及体系构建 
王爱鲜 (河南大学法学院)


【摘要】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法学本科实践教学存在较多问题。比较分析域内外的法学实践教学模式,我国应在充分重视法学实践教学价值的基础上,构建以“通识教育”为本体的法学实践教学新体系。具体而言,应在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实践教学的组织和运行、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估和实践教学的保障等方面构建横向多元、纵向动态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法学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模式
 
8.论婚姻第三者对配偶权的侵犯及其法律责任 
张熠星 (河南大学法学院)


【摘要】当前“第三者”介入婚姻家庭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道德已不能有效控制“第三者”现象,有追究“第三者”法律责任的必要性。追究婚姻“第三者”的法律责任的基础是配偶权,该责任的追究应以民事责任为主。
【关键词】配偶权;第三者;法律责任
 
9.论动产善意取得中的交付 
别致 (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摘要】《物权法》明文规定了动产的善意取得以交付为要件。交付在动产善意取得中不单起到物权变动的公示作用,而且在平衡原物权人和善意第三人之间的利益上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交付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现实交付,发展成包括简易交付、指示交付、占有改定三种观念交付的较为复杂的交付体系。此四种交付方式是否均能在实践中适用争论颇多,出现了肯定说、否定说、折衷说等观点。由于现代社会交易需要,动产善意取得的交付不能仅限于现实交付,应该适当适用观念交付。但为了平衡保护原权利人的利益,应当排除占有改定在其中的适用。
【关键词】动产;善意取得;交付
 
10.上下级法院关系之重塑 
李秀娥  (郑州大学图书馆)


【摘要】建国以来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经过多次定位,在当下的《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定位为审判上的监督关系。这一定位模糊了上下级法院之间本质上的关系。由司法现实来看,上下级法院之间不仅存在审判上的监督关系还存在审判外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为此,首先应当明确上下级法院之间不仅存在监督关系还存在领导关系;其次,对于上下级监督关系应当进一步细化;此外,还要特别规范上下级法院间行政上的领导关系,防止上级法院以行政上领导关系取代了审判上的监督关系。
【关键词】上下级法院关系;监督;领导;重塑
 
11.简论刑事诉讼中的突袭性审判问题 
杨东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突袭性审判,是法院基于审判权对诉讼进程的主导性,为单纯追求程序的快速推进或者纠纷于程序意义上的解决,而忽视当事人诉讼主体地位,未使当事人充分有效利用正当诉讼程序所提供的攻击和防御权利,而推进的审判程序和作出的裁判结论,是以心证不公开和庭审形式化为主要表现的被告人客体化的诉讼过程。突袭性审判直接关涉刑事诉讼当事人尤其是被告人诉讼权利行使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关涉司法权行使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有碍纠纷的实质解决及社会和谐的恢复。因此,迫切需要在深入考察我国社会背景及国际法治趋势的基础上探索构建规制突袭性审判问题的体制和制度。
【关键词】突袭性审判;主体性;程序正义;心证公开
 
12.论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完善 
宋艳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存在公民参与积极性不高、自治组织缺乏独立性、法制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发展。完善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举措包括:培养居民和村民民主自治意识,提升公民参与积极性;增强自治组织的独立性;加强立法工作,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关键词】基层组织;群众自治;制度完善
 
13.论见义勇为“见证难” 
耿瑞珍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见义勇为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的体现,而且彰显着极大的社会价值。然而在当今社会,人们面对危难却表现各异:或积极,或冷漠,或顾虑。背后原因复杂,但是见义勇为遭遇“见证难”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公民作证意识的不足、逐利意识的存在、法律规定的缺憾以及证人的空缺都成为见义勇为遭遇“见证难”的原因所在。因此要加大法制宣传,提升公民作证意识;建立奖励补偿机制,使证人愿意作证;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使证人敢于作证;采取强制作证,使证人必须作证。依此设计,为见义勇为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从而最大程度地鼓励和推动见义勇为善举的传播。
【关键词】见义勇为;见证难;原因;措施
 
14.论劳动关系及其争议的解决——以漯河市为研究对象 
张保国 (河南汇星律师事务所  河南漯河)


【摘要】《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规范了劳动关系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实践中,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劳动关系变动中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劳务派遣等都存在许多问题,律师对劳资关系协调和劳动争议处理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用人单位;劳动者;劳动关系;争议
 
15.谋杀犯罪现场勘验研究 
朱俊杰 (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法律系)


【摘要】谋杀案件的现场勘验是犯罪侦查技术的重点。在犯罪现场勘验时能否提取重要证据,直接关系到为案件的定性,并决定司法程序中的刑事诉讼是否能顺利进行。我们在现场勘验时,需要分析尸体的来源,死亡原因,谋杀与自杀,自然死亡,事故,勘查时需要动态观察现场痕迹、凶器的位置,犯罪现场的尸体检验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并详细记录备案。
【关键词】谋杀;物证;勘验
 
16.商号权性质的新思考 
钱堃 (河南大学法学院)


【摘要】商号权是商事主体的基本权利之一,对于商号权的性质有很多的说法。从商号权历史的发展角度和现实生活中较为原始的商号权来看,这些商号本身具有很多类似于我们姓名权的属性,这点在没有登记的诸多原始商号中得以体现。原始家族商铺的商号与家族的姓名有很大的联系,他们要么直接把家族的姓名作为商号,要么比照给自然人命名来起商铺的名称。商号权是一种商事化的民事权利,商号权是在继承了民事权利中的姓名权诸多属性的基础上,适应作为商事主体的需要和社会的管理要求发展而来。
【关键词】商号权;姓名权;商事化
 
17.论我国国际私法立法对弱方当事人的保护 
于松妍 (郑州大学法学院)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民商事交往的加深,国际民商事交往中的不平等因素逐渐凸显,国际私法中的弱者权益保护理念越来越为各国所接受并体现在立法当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制定与实施,奠定了保护弱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理念在我国国际私法立法中确立的基础,其中的很多规定较为先进,是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的一大进步,使得我国在国际私法立法上对弱者的权益保护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但新法在立法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未将弱者保护原则作为一项国际私法基本原则予以规定、条文规定的保护领域有限、法律条文存在用语不清、规定不明的情况等,有待于在今后的相关立法中予以完善。
【关键词】国际私法;弱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保护
 
18.论治理小产权房的法律对策 
刘鹏林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小产权房产生的根源是土地二元制、刚性需求的存在以及利益驱动等。小产权房对我国“城镇化”进程有重要意义,应对现存的小产权房采取分而治之的应对策略,并应该完善我国的集体土地所有制制度,使具有物权性质的集体所有的农村建设用地和“四荒地”的使用权能够流转起来,以达到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相对平等、促进农民增收、稳定社会秩序的效果。
【关键词】小产权房;集体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所有权;宅基地
 
19.论禁止令的司法适用 
田明 (河南省检察院郑州铁路运输分院)


【摘要】《刑法修正案(八)》增设了针对管制、缓刑的禁止令制度。在管制执行期间、缓刑考验期限内可同时“禁止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作为一种对管制、缓刑的执行监管措施,禁止令不能独立适用也不能附加适用。在禁止令的适用中应当遵循综合评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明确禁止令的具体内容。同时,应当加快禁止令执行机制的构建,保障禁止令的有效适用。
【关键词】禁止令;法律性质;司法适用
 
20.对证人保护的几点思考 
邹善卿 (开封市人民检察院)


【摘要】2012 年3 月14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上完善和创新了刑事诉讼制度,其中证人保护制度的确立和完善,对于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刑事司法制度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更好贯彻落实新刑事诉讼法确立的证人保护制度,有效保障证人的合法权益,有待从我国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和保护的现状、对证人进行保护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落实对证人的保护等方面予以完善。
【关键词】新刑事诉讼法;证人制度;证人保护
 
21.论公共道德与法律契合的基础 
华德波  王天富(郑州市人民检察院)


【摘要】道德与法律是两个有着广泛而深刻联系的社会规范系统。道德是自觉完成的,而法律则是抑制人的一切行为和动机的工具,它们相互作用,彼此支持,维持着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公共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最低层次,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公共道德较之一般道德而言,其与法律具有更高的契合性,遵循和弘扬其规范价值是社会主义法律之治的内在要求。法律对公共道德具有保障和促进功能,以此在立法和司法上适当而为,可以促进社会正义,传承社会美德。
【关键词】公共道德;契合性;立法确认;司法促进
 
22.公诉案件简易程序出庭工作机制建构研究 
李相锋  任红梅  (河南省方城县人民检察院)


【摘要】随着2013 年1 月1 日新《刑事诉讼法》的正式实施,要求基层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公诉案件,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均应派员出庭。简易审案件全部出庭的新形势,必然带给公诉工作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在效率和公正兼顾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出庭工作机制不失为最佳选择。
【关键词】简易程序;出庭;效率;公正

日期:2012-9-05 13:57:39 | 关闭 |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