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最高法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解读报告热点

    Law-lib.com  2018-3-10 10:57:31  法制日报——法制网


        法制网记者 刘子阳

        3月9日15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

        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全文23页12800多字,回顾了过去五年的法院工作,并对2018年的法院工作提出建议,报告可以概括为“五多”,即:亮点多、数字多、案例多、各地经验多、附件图表和二维码多。针对最高法工作报告热点问题,报告起草组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严惩贪污贿赂犯罪

        【数字】五年来,全国各级法院共审结贪污贿赂等案件19.5万件26.3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省部级以上干部的101人,厅局级干部810人。

        【解读】起草组负责人:这里的数字都是判决已经生效的,不包括检察机关正在查办、还没有移送法院的,也不包括法院正在审理的。在这些案件的审理中,人民法院严格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法律适用关,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我们依法适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加大追逃追赃工作力度。有些职务犯罪案件,被告人已经死亡,对于其犯罪所得,我们仍然要依法进行没收、追缴,比如任润厚案。有些案件,腐败分子畏罪潜逃国外,我们积极推进追逃追赃,让被告人回国受审,决不让海外成为法外之地。比如“红通”1号杨秀珠案。

        下一步,人民法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反腐败斗争的决策部署,继续依法严惩职务犯罪,严惩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犯罪,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打击力度。同时,将积极配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做好国家监察法配套司法文件的研究起草工作,推动司法审判与国家监察有机衔接,确保国家监察法的顺利实施和施行前后职务犯罪案件审判工作的平稳过渡。

        推进家事审判改革

        【数字】五年来,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婚姻家庭案件的审判,审理婚姻家庭案件854.6万件,有效化解众多家庭纠纷,维护中华民族重视家庭的优良传统,让家庭成为人生的幸福港湾。

        【解读】起草组负责人:婚姻家庭案件与一般的民事案件不同,“亲情”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案件的处理往往牵涉到双方各自的大家庭以及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

        为了完善符合婚姻家庭案件规律的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2016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下发《关于开展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5月召开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视频会议,正式启动这项改革,确定了118个试点法院。两年来,人民法院深入推进这项改革,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去年7月,最高法会同全国妇联等14个单位建立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联席会议制度,超过80%的试点法院与相关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或者达成了合作事项。

        从2008年起,最高法组织部分地方法院开展人身安全保护令试点,探索为家庭暴力受害者撑起“保护伞”。2016年3月1日正式施行的反家庭暴力法总结部分法院试点经验,建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在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之间筑起了一道法律的“隔离墙”。根据这一制度,当事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的,可以不起诉离婚,直接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保护令的内容可以包括禁止实施家庭暴力,禁止骚扰、跟踪、接触申请人及其相关近亲属,责令被申请人迁出申请人住所等。截至目前,全国法院共发出2154份人身安全保护令,许多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人特别是妇女、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人身权益和人格尊严得到有效保护。

        防范纠正冤错案件

        【数字】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依法纠正重大冤错案39件78人,让正义最终得以实现,以纠正错案推进法治进步,充分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效。

        【解读】起草组负责人:五年来,各级法院纠正的代表性冤错案件主要有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张氏叔侄案、陈满案等。

        冤错案件的依法纠正,充分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成效,是证据裁判、疑罪从无等法律原则的坚定实践,是健全完善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和及时纠正机制的重要成果,向全社会传递了信仰法治、信赖司法的正能量。备受社会关注的呼格吉勒图案、聂树斌案等案件,是一部部生动的法治教材,它们不仅推动了司法工作,也推动了立法、执法、守法、普法等工作,在全社会营造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法治氛围。

        下一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征程中,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健全冤错案件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牢固树立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等理念,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对案件审判的辅助作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让冤错案件越来越少,让法治真正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打赢“执行难”硬仗

        【数字】全国法院共查询案件3910万件次,冻结款项2020.7亿元,查询到车辆3207万辆、证券571.1亿股、渔船和船舶52万余艘、互联网银行存款36.5亿元,极大提高了执行效率,有力维护了当事人合法权益。

        【解读】起草组负责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切实解决“执行难”,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

        可以说,查人找物变现难题一直是困扰执行工作有序开展的瓶颈,我们直面矛盾、直击关键,推动健全完善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推进司法网络拍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最高人民法院与公安部、银监会等10多个部门建立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执行人员足不出户即可依法查询被执行人财产和相关信息,对存款、房屋、车辆、证券等主要财产形式“一网打尽”。

        此外,最高法联合60多个单位构建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网络,建立健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累计公开失信被执行人信息996.1万人次,限制1014.8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391.2万人次乘坐动车和高铁,221.5万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了义务,全社会理解执行、尊重执行、协助执行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初步形成,规避执行得到有效缓解。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数字】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确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的18项改革任务已经完成,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意见提出的65项改革举措也已经全面推开,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

        【解读】起草组负责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过去五年人民法院做的一项重点工作,是人民法院破除利益藩篱,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改革的许多内容跟老百姓息息相关,比如立案登记制改革。当事人能明显感觉到现在到法院打官司容易了,也更方便了,这就是立案登记制改革的实际效果。2015年5月1日起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当场登记立案率超过95%,让长期以来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立案难”问题真正成为历史。

        这轮改革的主要项目包括以司法责任制为基础的四项基础性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法院组织体系改革等。

        通过这些改革,法院的审判质量和效率明显改善。法官数量从改革前的211990人下降到120138人,但是这12万多法官都是直接承办案件的,一线办案力量上升了20%,法官人均办案数量、结案率、服判息诉率等反映审判质效的主要指标都有明显增长。

        法制网北京3月9日讯


    日期:2018-3-10 10:57:31 | 关闭 |

    Copyright © 1999-2018 杭州法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0202533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