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党合作制度:为中国各民主党派政治参与开辟制度化渠道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李亚杰、魏武)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5日发表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为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参与开辟了制度化渠道,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政治体制,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
同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广集民智,广求良策,推动执政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积极稳步发展。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存在不同的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对此,白皮书指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能够有效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诉求,畅通和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协调利益关系,照顾同盟者利益,从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白皮书指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前提,又有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合作,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整合力。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有利于强化体制内的监督功能,避免由于缺乏监督而导致的种种弊端。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以合作、协商代替对立、争斗,避免了政党互相倾轧造成的政局不稳和政权频繁更迭,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内耗,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
白皮书指出,这一制度既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又有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参与,能够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
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3万余人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魏武 李亚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5日发布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显示,截至2006年底,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共有3.1万人,他们对分管的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
其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务院部委办、直属局担任领导职务副职18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24人;全国397个市(州、盟、区)人民政府中有356人担任副市(州、盟、区)长;有35人担任省级法院副院长和检察院副检察长,有141人担任地市级法院副院长和检察院副检察长。2007年,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2人分别担任国务院科技部、卫生部部长职务。
白皮书说,还有许多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在高等院校、人民团体、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中担任领导职务,如中国科学院所属93个研究所中有69人,教育部直属72所高等院校中有38人。
白皮书说,民主党派成员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及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均占有一定数量。2003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共有17.7万人当选各级人大代表。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7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50人;省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41人,省级人大常委会委员462人;市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357人,市级人大常委会委员2084人。
白皮书说,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还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767人担任政府参事室参事,1393人担任中央和地方文史馆馆员。
白皮书指出,民主党派成员担任特约人员的领域进一步扩大。目前,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审计署、税务总局共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87人担任特约检察员、教育督导员、特约监察员、特约国土资源监察专员、特约审计员、特约税务监察员。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也聘请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1.7万人担任特约人员。近五年来,全国各级监察机关特约监察员共转呈群众来信13600余件次,接待群众来访23800余人次,在监察机关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发挥三大作用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魏武 卫敏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5日发表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中发挥作用,主要表现在:
——积极参与政治协商。近年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人民政协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的专题协商会,如2006年先后参加了以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主要议题的专题协商会,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有力地促进了政府相关工作的开展。
——认真开展民主监督。1997年至2006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在全国政协会议上作大会发言(包括书面发言)370余次(份),内容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行循环经济发展、重视灾害的社会管理和加紧应急体系建设、维护和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保障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入、积极推进民办教育、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决反对分裂和促进祖国统一、发展两岸经贸交流等。
——深入参政议政。1990年至2006年,各民主党派和民主党派成员的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共提交提案2400余件,如尽快就反分裂国家行为立法、农村税费改革、大力营造非公有制经济良好发展环境、建立社保基金监督机制、创建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其中许多提案得到采纳实施,或促成了相关法律的制定,或成为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白皮书说,民主党派是人民政协的重要界别。在人民政协的组织构成中,民主党派成员在各级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和政协领导成员中占有较大比例,在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和委员中,在政协机关中,均占有一定数量。如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时,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政协委员的有1343人,占委员总数的60%;担任政协常委的有195人,占常委总数的65.2%;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有13人,占副主席总数的54.2%。在省、市、县各级人民政协中,共有33.6万名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政协委员。
各民主党派把促进发展作为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魏武 卫敏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5日发表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各民主党派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国家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就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开展考察调研,提出政策性建议。
——开展扶贫开发,兴办公益事业。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开展活动,大力推动和实施智力支边、光彩事业和“温暖工程”等活动,开展职业培训、兴教办学、捐资救灾、扶危济困等公益事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反映社情民意,维护安定团结。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好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为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和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服务。
——加强对外联系,开展交流交往。各民主党派发挥联系广泛的重要特点,积极拓展与广大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的联系,推进经济、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和人员往来,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帮助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政治协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内容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李亚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5日发表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政治协商是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和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
白皮书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内容不断充实,程序逐步规范。1990年至2006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达230多次,其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74次。
——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中央政治协商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的重要文件;宪法和重要法律的修改建议;国家领导人的建议人选;关于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决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关系国家全局的一些重大问题;通报重要文件和重要情况并听取意见,以及其他需要协商的重要问题等。
——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中央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有:中共中央邀请各民主党派领导人举行民主协商会,就中共中央将要提出的大政方针进行协商;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根据形势需要,不定期邀请民主党派领导人举行高层次、小范围的谈心活动,沟通思想,交换意见;中共中央或中共中央委托有关方面召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座谈会,通报或交流重要情况,听取民主党派提出的政策性建议,或讨论某些专题;除会议协商外,民主党派中央还可就国家大政方针及其他重大问题向中共中央提出书面建议。
——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中央政治协商的主要程序是:中共中央根据年度工作重点,研究提出全年政治协商规划;协商的议题提前通知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并提供相关材料;各民主党派中央组织相关人员阅读文件,调查研究,对协商议题进行集体研究后,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协商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求同存异;中共中央认真研究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重要意见和建议的采纳情况及时进行反馈。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李亚杰 卫敏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5日发表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白皮书在回顾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历程时指出,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团结全国各革命阶级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主要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成立的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社会的进步力量。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建立了亲密合作关系,为实现中国的和平、民主而共同奋斗。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白皮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多党合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1956年后,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由此确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1989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制度化轨道。1993年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有了明确的宪法依据。
2002年,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使多党合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和程序化。
白皮书指出,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盲目照搬别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实行专制独裁统治,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人民意志,也必然要归于失败。
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于1948年1月正式成立。民革以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为对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目前有党员8万多人。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1941年3月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1月16日,张澜在重庆公开宣布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盟员18万多人。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于1945年12月由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在重庆成立。民建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目前有成员10万多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于1945年12月在上海正式成立。民进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民进有会员10万多人。
1930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成员9万多人。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是由华侨社团发起,于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政党。致公党主要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组成,目前有党员2万多人。
1944年底,一批进步学者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与民主科学精神,在重庆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1946年5月,在重庆正式召开九三学社成立大会。九三学社主要由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成员10万多人。
在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以后,由一部分从事爱国主义运动的台湾省人士于1947年11月在香港成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台盟由台湾省人士组成,目前有成员2100多人。
无党派人士是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般称无党无派的知名人士为社会贤达。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后,专门设立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团结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李亚杰、卫敏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5日发表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和执政地位,各民主党派是中国的参政党。
白皮书说,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而不是互相反对。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依法参政,而不是轮流执政。这一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适应,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少数人的民主。
白皮书指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了团结合作的新型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得到各民主党派的认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中国各政党的共同目标。
白皮书说,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具有丰富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就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同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实行相互监督。
——各民主党派成员在国家权力机关中占有适当数量,依法履行职权。
——各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国家及地方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各级人民政府通过多种形式与民主党派联系,发挥他们的参政议政作用。
——各民主党派通过人民政协参加国家重大事务的协商。
——中国共产党支持民主党派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白皮书指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内容是: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情况;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的工作和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
近三年来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代表人士
向中共中央提出重大书面意见建议200多项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 李亚杰、卫敏丽)近3年来,中国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代表人士向中共中央提出重大的书面意见建议200多项,内容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国防、外交、港澳台侨等诸多方面。
比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环渤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地区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地区、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改革等问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等问题。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5日发表的《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这些意见建议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采纳,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白皮书说,近3年来,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在协商中就《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等许多重要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人选,宪法修改以及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监督法、物权法等多部法律文件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其中许多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所采纳。
白皮书说,中国共产党各级地方党委就地方重大问题同地方各级民主党派组织负责人进行协商,也已形成制度。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同民主党派广泛的协商,有力地推进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透视《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五大亮点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记者魏武 李亚杰 卫敏丽)国务院新闻办15日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政党制度的形成、主要特征和基本内容,这是我国首次就政党制度发表白皮书,也是我国就民主政治建设问题发表的第二部白皮书。
约1.5万字的白皮书充满了一个个引人注目的亮点。中央统战部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庄聪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白皮书概括了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党合作积累的主要经验,介绍了我国多党合作的优势特点,以及民主党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作为参政党所发挥的作用,其中许多内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白皮书的发表,有助于增强国内外对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认识和了解。
亮点一:首次概括了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
《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政治参与、利益表达、社会整合、民主监督和维护稳定。
庄聪生说,这是我国第一次将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从五个方面进行概括。这些方面体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优点、特点和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对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扩大社会各界的有序政治参与,拓宽利益表达渠道,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他说,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有利于把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诉求纳入到规范有序的渠道中来,使社会各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得到充分的反映和集中,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健康和良性发展。在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多数人的意见得到尊重,少数人的意见得到照顾,大家通过协商形成最大程度的共识,因而能够达到万众一心办大事,集中力量搞建设的目的。
庄聪生说,由于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同民主党派进行了充分协商,听取、吸纳民主党派的意见,因而有利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因此,党内党外、上上下下能够一门心思、齐心协力共同落实,最大程度地将政治资源转化为推动发展的优势。
亮点二:深刻论述了多党合作制度具有历史必然性、伟大独创性和巨大优越性
白皮书指出,近代中国政治的发展呼唤适应中国国情的新的政党制度。这一历史责任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承担了起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伟大斗争中,确立了在中国各种革命力量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在长期实践中经过比较,自觉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庄聪生说,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历史上,中国也搞过多党制和一党制,但都证明与中国的国情“水土不服”。多党合作制度是在长期革命和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与中国国情水乳交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庄聪生说,在中国,衡量一个政党制度,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效果着眼,看它是否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优越性。长期以来,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和发展了人民民主,增强了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了国家政体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实现和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多党合作制度是使得中国政局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稳定的重要政治制度。”他说。
庄聪生说,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创立了一种崭新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党制度形式,一种崭新的执政方式和民主实现方式。在这里,执政党与参政党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和共同的行动。
他指出,中共和民主党派的广泛合作与协商,是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因素。从五年规划,到政府工作报告和修改宪法,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都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尊重。
过去15年中,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针对经济社会问题共提出9万多条意见和建议,其中许多意见转化为政府文件或成为政府决策的有益参考。
亮点三:系统介绍了多党合作在加强国家政权建设中的作用
白皮书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团结合作,支持他们发挥参政党作用,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推动国家政权建设。
白皮书说,截至2006年底,担任县处级以上职务的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共有3.1万人,他们对分管的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和人事任免的建议权。
庄聪生说,这一点,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白皮书强调他们和中共干部一样,拥有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权、决定权和建议权。
亮点四:明确了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白皮书说,各民主党派坚持把促进发展作为团结奋斗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国家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根据白皮书的介绍,民主党派在这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开展扶贫开发,兴办公益事业;反映社情民意,维护安定团结;加强对外联系,开展交流交往。
庄聪生说,这些作用表明,民主党派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独特和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亮点五:全面阐发了多党合作制度在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框架中的地位和作用
白皮书指出,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庄聪生说,我国的政党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制度、基层民主制度一起,共同构成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政党制度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民主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他说,白皮书在明确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之间是团结合作的关系的同时,专门强调了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互相监督,并明确了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内容和形式。这表明中共有一种明确的认识,即自己处执政地位,更需要来自民主党派的监督。
“所有这些表明,我国的政党制度实现的不是少数人的民主,而是人民当家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