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意见:
1.登录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http://www.chinalaw.gov.cn), 进入首页主菜单的“立法意见征集”栏目提出意见。
2.登录国际发展合作署网站(网址:http://www.cidca.gov.cn),进入上方“政务公开”栏目中的“信息发布”,点击“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关于《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行政复议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提出意见。
3.电子邮件:zcfgc@cidca.gov.cn。
4.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小街2号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政策和规划司(邮编100037),并请在信封上注明“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行政复议实施办法征求意见”字样。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0年2月9日。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2020年1月10日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行政复议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立法目的】为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以下简称国际发展合作署)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国际发展合作署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国际发展合作署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复议范围】申请人对国际发展合作署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国际发展合作署申请行政复议。
第四条 【复议申请】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应当提交书面行政复议申请书正本一份,并按照被申请人数目提交副本。复议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公民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所、邮政编码、送达地址、联系方式;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邮政编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被申请人的名称、地址;
(三)行政复议具体要求、主要事实和理由(包括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时间);
(四)申请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五)申请行政复议的日期。
申请人为自然人的,应当提交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复印件;申请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提交营业执照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复印件。
申请人委托代理人代为申请的,还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的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复印件。
行政复议申请书应当附具必要的证据材料。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以书面形式作出的,应当附具该文书或者其复印件。
第五条 【行政复议第三人】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要求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经国际发展合作署审查同意,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期间,国际发展合作署法制机构认为申请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与被审查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可以通知其作为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
第六条 【提交复议申请材料】申请人向国际发展合作署申请行政复议的,向国际发展合作署法制机构办理申请手续。法制机构应当在申请书上注明收到日期,并由递交人签字确认。
第七条 【复议的受理】国际发展合作署法制机构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按照《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并依法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国际发展合作署法制机构依法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制作不予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书并告知申请人。
行政复议申请符合《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但不属于国际发展合作署受理范围的,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
除依法决定不予受理或告知申请人应当向其他复议机关申请复议的外,行政复议的申请自国际发展合作署法制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八条 【不予受理的情形】行政复议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受理,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
(一)申请复议的事项不属于《行政复议法》第六条规定的复议范围的;
(二)申请人不具备复议申请主体资格的;
(三)申请人错列被申请人且拒绝变更的;
(四)申请复议超过了法定的申请期限且无正当理由的;
(五)申请人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已经受理或尚未决定是否受理,又申请行政复议的;
(六)申请人向其他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该复议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
(七)申请人撤回复议申请,无正当理由再行申请复议的;
(八)行政复议申请不具备其他法定要件的。
第九条 【国际发展合作署提出书面答复】国际发展合作署法制机构应当自行政复议申请受理之日起7日内,将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发送署内承办具体行政行为的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书面答复应载明以下内容:
(一)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和有关证据材料;
(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具体条款和内容;
(三)作出答复的时间、联系人,并加盖公章。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业务部门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
第十条 【复议审查方式】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如案情复杂、书面审查无法查明案情的,也可以采取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实地调查,邀请专门机构进行检验、鉴定等方式。
国际发展合作署法制机构在办理行政复议事项过程中可以向业务部门调取、查阅、复制相关证据材料,业务部门应予配合。
第十一条 【专家论证制度和听证制度】对重大、复杂的案件,国际发展合作署法制机构可以组织法律顾问、专家进行研究论证;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国际发展合作署法制机构认为必要时,可以采取听证方式审理。
第十二条 【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依法一并提出审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国际发展合作署法制机构一并受理。有权处理的,应当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7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第十三条 【复议决定的作出】国际发展合作署法制机构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国际发展合作署署务会审定后,作出以下行政复议决定:
(一)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二)申请人要求被申请人履行未履行的法定职责的,决定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三)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适用依据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第十四条 【行政赔偿】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十二条规定写明具体的赔偿请求、事实根据和理由。国际发展合作署对符合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应当给予赔偿的,在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应当同时决定依法给予赔偿。
第十五条 【解释及生效日期】本办法由国际发展合作署负责解释,自20年月日起施行。
关于《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行政复议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起草情况的说明
一、制定背景
行政复议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向行政机关提出的救济申请。行政复议对于保障和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为规范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以下简称国际发展合作署)行政复议工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国际发展合作署结合工作实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实施条例》、《规章制定程序条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了《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行政复议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
二、起草思路
在起草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和思路:一是坚持合法合规。严格依据《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细化有关行政复议制度和规则,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化解行政纠纷。二是完善办案程序。根据国际发展合作署“三定”职能,规定行政复议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等重点环节的具体法律制度,优化办案流程。三是强化指导监督。发挥行政复议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作用,通过执行生效行政复议决定,依法调整、规范行政相对人和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权利义务关系。
三、框架体例和主要内容
《办法》共15条,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明确了国际发展合作署行政复议的管辖范围。对国际发展合作署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向国际发展合作署申请行政复议。二是明确了国际发展合作署内部行政复议的职责分工。国际发展合作署法制机构具体负责办理行政复议事项,履行行政复议有关职责,包括行政复议的受理、调查、审查、决定拟定等;承办具体行政行为的业务部门负责提出书面答复等工作。三是规范了国际发展合作署行政复议的相关程序。规范了国际发展合作署行政复议申请、受理、调查、审理和决定等环节,覆盖了行政复议的全过程。
日期:2020-1-13 7:18:26 | 关闭 |
Copyright © 1999-2019 杭州法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浙ICP备10202533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8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