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猛

侯猛个人简介
侯猛,男,1976年生,江苏人。

联系方式
电子信箱:hmuibe@gmail.com。
工作博客:flhshkx.fyfz.cn。

工作经历
2004年7月-2006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专职编辑。
2005年10月-2007年9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暨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
2007年9月至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校聘副教授。

学历
法学学士,中南政法学院,1998。
法学硕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1。
法学博士,北京大学,2004。

社会兼职
《法律和社会科学》编委、主要负责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文化研究院兼职研究员。

学术研究方向
司法制度、法律社会学、法律人类学、商法。


主要论文及著作
[专著]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研究──以司法的影响力切入》,法律出版社,2007。
[文章]
1、“评述美国当代的国际法观──兼论国际法解释”,《法学杂志》1997年第6期(CSSCI法学类期刊)。
2、“法律冲突问题的法理认识”,《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第二作者)(CSSCI)。
3、“中国的后现代法学研究及其前景”,《法商研究》2001年第2期(CSSCI法学类期刊No.5)。
4、“WTO与中国法制变革的基本思路”,《江海学刊》2003年第2期(CSSCI)。
5、“司法改革背景下的政法治理方式──基层政法委员会个案研究”,《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CSSCI法学类期刊)。
6、“最高法院司法知识体制再生产──以最高法院规制经济的司法过程为例”,《北大法律评论》第6卷第1辑(CSSCI集刊[2008-2009]),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7、“最高法院规制经济的功能──再评‘中福实业公司担保案’”,《法学》2004年第12期(CSSCI法学类期刊)。
8、“最高人民法院如何规制经济──外部协调成本的考察”,《法商研究》2004年第6期(CSSCI法学类期刊No.5)。
9、“中国法律社会学的知识建构和学术转型”,《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3期。
10、“最高法院规制经济的实证研究──以法院内部管理费用为分析视角”,《中外法学》2005年第2期(CSSCI法学类期刊No.3)(《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12月20日摘登)。
11、“最高法院公共政策的运作:权力策略与信息选择 ”,《北大法律评论》第7卷第1辑(CSSCI集刊[2008-2009]),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经济体制变迁中的最高人民法院(1949-1978)”,《政法论坛》2005年第2期(CSSCI法学类期刊No.4)。
13、“‘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研讨会观点综述”,《法学》2005年第10期(CSSCI)(第一作者,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 法史学》2006年第2期转载)。
14、“转型社会的乡村法律民族志:方法与对象”,《清华法律评论》第1卷第1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5、“当代中国法学理论学科的知识变迁”,《法商研究》2006年第5期(CSSCI法学类期刊No.5)(人大复印资料《法学文摘卡》摘登)。
16、“美国最高法院对经济的影响力:一个述评”,《法律适用》2006年第8期(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
17、“分支学科制度建设与中国宪法学发展”,《江海学刊》2006年第3期(CSSCI)(《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6月22日摘登)。
18、“最高法院大法官因何知名”,《法学》2006年第4期(CSSCI法学类期刊)。
19、“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的流动分析”,《法律科学》2006年第2期 (CSSCI法学类期刊)。
20、“‘法律与人文’研讨会综述”,《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第一作者) (CSSCI法学类期刊)。
21、 “最高人民法院的功能定位”,《清华法学》第七辑(CSSCI集刊[2008-2009]),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学科对话何以可能?──‘法学与人类学的对话’研讨会综述”,《光明日报》2006年7月10日,学术版。
23、“最高人民法院年度分析报告(2006)”,《法律适用》2007年第4期(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
24、“法律现象的实证调查:方法与规范──‘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研讨会综述”,《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CSSCI综合类期刊No.1)(第二作者,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07年第6期转载)。
25、“后普法时代的法律传播和公民守法”,《清华法学》第十一辑 (CSSCI集刊[2008-2009])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6、“最高人民法院年度分析报告(2007)”,《法律适用》2008年第5期(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
27、“数据如此分组能否真实反映法学现状──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告》‘法学部分’”,《法学》2008年第3期(CSSCI法学类期刊)(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 法史学》2008年第7期转载)。
28、“法律引证的制度意义“,《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第2期 (CSSCI)。
29、 “法律和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法商研究》2008年第4期(CSSCI法学类期刊No.5)(《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12期转载、《高等学 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5期转载)。
30、“判决书对民事司法解释的引证”,《法律和社会科学》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31、“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比较优势”,《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CSSCI学报类期刊No.2)。
32、“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司法行政关系”,《法制资讯》2009年第5期。
33、“CSSCI期刊:谁更有知识影响力?”,《北大法律评论》第10卷第2辑(CSSCI集刊[2008-2009])(《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11期转载)。
34、“中国法学院的社会科学:前景何在?”,《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8月11日。
35、“人类学语境中‘镶嵌’的权利”(笔谈),《法学研究》2009年第4期(CSSCI法学类期刊No.1)。
36、“中国的司法模式:传统与改革”,《法商研究》2009年第6期(CSSCI法学类期刊No.5)

[编辑作品]
1、《法律与人类学:中国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与朱晓阳合编)。
2、《法律和社会科学》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6(执行编辑)。
3、《法律和社会科学》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7(执行编辑)。
4、《法律和社会科学》第三卷,法律出版社,2008(执行编辑)。
5、《法律和社会科学》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09(执行主编)。

主要讲授课程
本科生:“法理学”、“国际商法”、“法律经济学”。
研究生:“法律、经济与社会”、“法理学专题”、“法律职业伦理”(合讲)、“法律方法”(参讲)。

访问简况
2005年4月-2005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访问学者。

主要学术活动
1、讲演,午餐讨论会,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2005年4月27日。
2、“法律的社会科学研究”研讨会,北京,2005年5月28-29日(组织协调)。
3、“法律与人文”研讨会,杭州,2005年10月29-30日(组织协调)。
4、主题发言,“中国宪政与司法权”学术研讨会(Constitutionalism and Judicial Power in China),巴黎政治学院,2005年12月12-13日。
5、“法学与人类学的对话”研讨会,北京,2006年5月20-21日(组织协调)。
6、讲演,法律记者沙龙第14期,北京,2009年4月24日。
7、主题发言,“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09年5月9日。
8、法律的中国经验──“法律、文化与社会”研讨会,北京,2009年6月20-21日(组织协调)。
9、主题发言,“二十一世纪‘法律与社会’运动在中国”,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2009年9月13日。
10、主题发言,“新中国法治建设与法学发展60年理论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09年10月24日-25日。
11、主题发言,“和平崛起与中国法理学问题”,北京大学法学院,2009年11月7日。
12、“经贸法学工作坊”系列,北京,自2009年5月5日始(组织协调)。
13、“法律经济学席明纳”系列,北京,自2009年5月25日始(组织协调)。

独立主持研究课题
1、北京大学韩静远哲学教育研究资助项目(2005)。
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三十九批一等资助项目(2006)。
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级科研课题项目(2007)。
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08)。
5、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9)。

侯猛 法学论文(同名作者未经筛选)
论文资料库暂未收录


引文索引(侯猛的论著被以下论文引用仅限本网不完全收录,未经筛选)
本站无论文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