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凌 云

余 凌 云个人简介
学历背景
  198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4年、1997年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6年12月至今,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1997年7月至2006年12月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三级警监。
   1989年7月至1991年9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检察院工作。
   1998年1月至1999年1月被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聘为研究助理(Research Associate)。
   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英国剑桥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2004年11月至12月,英国布莱姆希尔(Bramshill)警察学院高级警官培训。
   2008年11至2009年2月,荷兰乌特列兹大学(Utrecht University)法学院访问教授(visiting professor)。

社会兼职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案例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理事;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北京大学法学院软法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法治政府与地方制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市人民政府立法工作法律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获奖情况

入选教育部2007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获得公安部部级津贴(2005);
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2009)(《行政契约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获得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08)(《行政自由裁量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获得首届中国青年法律学术奖“法鼎奖”优秀作品银鼎奖(2005)(《行政契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获得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4)(《警察行政强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警察行政强制问题研究》课题最终成果被认定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优秀成果(认定单位: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时间为2005年)。
主要学术成果统计

(一)个人专著、文集

《行政法案例分析和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行政契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一版,2006年修订二版;
《行政自由裁量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2009年修订二版;
《警察行政强制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一版,2007年修订二版;
《警察行政权力的规范与救济 — 警察行政法若干前沿性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若干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一版,2007年修订二版。
(二)“警察法学丛书”主编

   1、《警察许可与行政许可法》,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警察行政法学》,全国公安院校法学(本科)教材,共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警察行政法学案例评析》,全国公安院校法学(本科)教材,共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违法行为矫治措施》,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安全技术防范报警服务业立法研究》,共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具体适用问题》,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安防执法规范化与企业资质制度改革》,共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交警执法疑难问题评析》,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一版,2006年修订二版;
   9、《警察预警与应急机制》,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摄像头下的隐私权》,共同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三)主要论文

“法院如何发展行政法”,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主要观点被收入到《新华文摘》2008年第11期“论点摘要”中(第158页);
“行政法上合法预期之保护”,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论行政契约的救济制度”,载于《法学研究》1998年第2期;
“行政法上的假契约现象”,载于《法学研究》2001年第5期;
“对行政机关滥用职权的司法审查——从若干判案看法院审理的偏好与问题”,载于《中国法学》2008年第1期;
“亟待建立的专家论证制度——保证行政立法质量的重要措施”,载于《中国法学》1995年第6期。(皮纯协、余凌云)
“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适用”,载于《法学研究》1992年第6期;(皮纯协、余凌云)
“Regional Minority Autonomy in the PRC: A Preliminary Appraisal From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Minority and Group Rights 7, 2000;(朱国斌、余凌云)
“行政诉讼法是行政法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吗?——透视行政法的支架性结构”,载于《清华法学》2009年第1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9年第5期全文转载;
“游走在规范与僵化之间——对金华行政裁量基准实践的思考”,载于《清华法学》2008年第3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08年第9期全文转载;
“对行政许可法第八条的批判性思考——以九江市丽景湾项目纠纷案为素材”,载于《清华法学》2007年第4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宪法学、行政法学》2008年第3期全文转载;
“增设突发事件中警察行政强制措施的立法建议”,载于《法商研究》2007年第1期;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2期收入到“专题论文”中(第127~128页);
“第三部门的勃兴对行政法意味着什么?”,载于《浙江学刊》2007年第2期;
“部门行政法的发展与建构”,载于《法学家》2006年第5期;
“对行政契约的司法审查”,载于《浙江学刊》2006年第1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宪法学、行政法学》2006年第4期全文转载;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2期收入“学术卡片”;
“行政行为无效与可撤销二元结构质疑”,载于《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5年第4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宪法学、行政法学》2006年第2期全文转载;
“行政诉讼上的显失公正与变更判决——对行政诉讼法第54条(四)的批判性思考”,载于《法商研究》2005年第5期
“紧急状态下的警察预警与应急机制”,载于《法学》2004年第8期;
“论对行政裁量相关考虑的审查”,载于《中外法学》2003年第6期;
“亟待法治建构的警察裁量权”,载于《法学家》2003年第3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宪法学、行政法学》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
“论对行政裁量目的不适当的审查”,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5期;
“论对行政裁量不适当拘束之司法反应”,载于《法学家》2003年第2期;
“对行政自由裁量概念的再思考”,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第4期;
“论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载于《法学家》2002年第2期;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宪法学、行政法学》2002年第5期全文转载;
主持科研项目

主持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批准号07BFX023)“行政法上的合法预期制度”;
主持200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年项目,批准号03CFX004)“对行政自由裁量的司法控制”;
主持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 “契约规制的理论与实践”(2003年);
主持司法部2004年度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合同编号:04SFB2015)“警察预警与应急机制研究”;
主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 “北京市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问题研究”(2007年);
主持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十五”规划项目“警察行政强制问题研究”(2001年);
主持公安部2006年城市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技防科技专项研究课题“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安装和使用中的主要法律问题”;
主持公安部2003年部级重点课题“关于安防报警业管理规范的研究”;
主持公安部2000年部级课题“对警察枪支与警械使用的法律控制”。
参与国家立法和法制宣传服务

  参加《行政程序法》、《行政强制法》、《禁毒法》、《政府采购法》、《国防动员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安全技术防范服务管理条例》、《信息安全条例》、《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公安机关行政复议程序规定》、《天安门地区管理条例》等立法研究、论证或起草工作。
   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今日说法”、新闻频道“法治在线”和“东方时空”、社会与法频道“法律大讲堂”、公安部“中国警务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观潮”和“中国之声”、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东方卫视“新闻纵横”等栏目上做过大量法制宣传工作。

余 凌 云 法学专著(同名著者未经筛选)
网上书店暂未收录


余 凌 云 法学论文(同名作者未经筛选)
论文资料库暂未收录


引文索引(余 凌 云的论著被以下论文引用仅限本网不完全收录,未经筛选)
本站无论文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