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经海个人简介
石经海,男,汉族,中共党员,1970年生于安徽省宿松县,法学博士,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刑法专业硕士和刑法专业博士学位。2000年-2006年间从事兼职律师执业,有过众多刑事辩护和诉讼代理经历;2009年6月入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进行量刑问题专题研究;2009年6月-2010年6月挂职于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从事量刑规范化试点调研以及其他工作。2005年入选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9年获西南政法大学2007-2008年度科研“世再奖”。
◆ 主要研究成果
(一)个人专著
1、《我国刑期折抵制度之检讨》,法律出版社2008年3月版,29.8万字;
2、《量刑个别化的基本原理》,法律出版社2010年6月版,26.8万字。
(二)主要专题论文
至2010年5月,共公开发表中文核心(CSSCI)及其他专题学术论文50余篇(除3篇非核心论文为第二作者外,其他均为独著或第一作者),主要是:
1) 逻辑思维规律下的量刑方法构建,载《法律科学》2010年第2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
2) 论量刑合法,载《现代法学》2010年第2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
3) 刑法现代化下的“量刑”解构——量刑规范化的科学基础探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第3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D1类核心;
4) “量刑规范化”解读,载《现代法学》2009年第3期,CSSCI,中文核心,《刑事法学》2009年第10期全文复印,校定C类核心;
5) Philosophy Orientation i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Measurement of Punishment(量刑规范化的基本理念界定)(CHINA LEGAL SCIENCE2008.2),载《中国法学》(英)2008年第2期,校定D1类核心;
6) 刑法分则的司法本质与量刑基准的界定,载《2008年度中国刑法学年会论文集:刑法实践热点问题探索》(下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7) 我国刑法与CCPR之比较与对接——以罪刑法定原则为研究对象,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3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
8) 醉酒驾车行为定性之我见,载《人民检察》2010年第6期,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
9) 杨天庆等涉黑案的特点、成因与防控类似违法犯罪的对策,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校定D2类核心;
10) 我国羁押立法之实体规范检讨,载《刑事法评论》第2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CSSCI来源集刊,校定D1类核心;
11) 论羁押制度的内核,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2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D1类核心;
12) 我国羁押制度的法文化考察,载《法律科学》2008年第3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
13) 论违法适用羁押的刑事责任,载《法学杂志》2008年第3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D1类核心;
14) 反腐公约的预防机制与我国反腐的新课题,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第3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D1类核心;
15) 刑期折抵立法比较研究,载《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2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
16) 刑期折抵的理论定位,载《现代法学》2008年第2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
17) 死缓、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后的刑期折抵,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第1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D1类核心;
18) 论滥用诉讼,载《刑事法前沿》(第4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二作者;
19) Reflections on the Evolution of Custody system in China(我国羁押制度的流变省思)(CHINA LEGAL SCIENCE2007),载《中国法学》(英)2007年,校定D1类核心;
20) 从劣质奶粉事件看农村伪劣商品违法犯罪的特点、成因与对策,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7年第5期;
21)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的若干问题,载《法学杂志》2007年第1期,中文核心,《刑事法学》2007年第4期全文复印,校定C类核心;
22) 刑法视域的羁押探究,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4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D1类核心;
23) 审前羁押的刑事实体救济论纲,载《刑事法前沿》第3卷,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4) 临泉毒品犯罪泛滥的文化原因分析,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年第12期;
25) 司法拘留与民事拘留新论,载《法学杂志》2005年第2期,中文核心,校定D1类核心;
26) 试论破坏村委会选举行为之罪与非罪,载《人民司法》2004年第11期,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
27) 论刑期折抵的若干问题,载《法律科学》2004年第6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
28) 刑期折抵制度的刑法精神,载《现代法学》2004年第6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
29) 巨贪萧作新经济犯罪原因剖析,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3年第8期,2000年版中文核心;
30) 如何确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存款人的诉讼地位,载《人民检察》2003年第5期,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
31) 论拘留的刑期折抵,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4期,CSSCI,校定D1类核心;
32) 完善村委会选举立法的建议,载《法学杂志》2003年第2期,中文核心,校定D1类核心;
33) 略论“刑事拘留”的若干问题,载《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D1类核心;
34) 从一起少年投毒杀人案看农村局部未成年人犯罪成因及对策,载《犯罪与改造研究》2001年第11期,2000年版中文核心;
35) 首要分子与主犯关系新论,载《现代法学》2000年第6期,CSSCI,中文核心,校定C类核心;
36) 略论事实重婚行为之罪与非罪,载《探索》1998年第1期,中文核心;
◆ 主持的主要课题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定罪量刑实证研究(主持,2010年-2012年,编号:10BFX041);
2)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项目:量刑指导意见研究(主持,2010年-2011年,编号:CLS-C1019);
3) 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执行刑研究(单独承担,2008年-2010年,编号:08SFB3016);
4) 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项目:关于刑期折抵的77个司法解释研究(单独承担,2005年-2007年,编号:05SFB3008);
5)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项目:毒品犯罪刑罚适用轻缓化研究(主持,2009年-2010年,编号:CLS-D0958);
6)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项目:刑法视野的我国羁押体制完善研究(主持,2007年-2008年,编号:C0734);
7) 西南政法大学校级重大项目: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防控机制及法律对策研究•重庆市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典型案例研究(本子项目主持人,西政校发〔2009〕329号);
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量刑规范化的基本理论研究(单独承担,中博基字[2009]15号,编号:20090460721);
9) 安徽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拘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1998年-2001年,编号:JW98080);
10) 安徽省教育厅社科基金项目:皖北农村新型犯罪现象对该区农民奔小康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主持,2005年-2007年,编号:2005sk165);
11) 安徽省高校人才规划项目:刑事实体法视域的审前羁押研究(主持,2005年-2007年,编号:2005jqw079);
12) 另主持其他校级课题若干;参与国家社科规划课题和中国社科院重大规划课题若干。
◆ 近年参加的主要学术会议
1) 第三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主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制保障;杭州,中国法学会和人民论坛联合主办,2007.9.6-8);
2) 全国量刑规范化学术研讨会(南京,2009.6.6-.6.7);
3) 全国二十城市中级法院刑事审判研讨会(量刑规范化专题)(天津,2009.11.18-20);
4) 2006年中国刑法学年会(杭州,2006.10.8-10);
5) 2007年中国刑法学年会(吉林,2007.9.17-23);
6) 2008年中国刑法学年会(南京,2008.9.-23,受专题组推荐向大会作“刑法分则的司法本质与量刑基准的界定”的主题发言);
7) 2009年中国刑法学年会(昆明,2009.8.18-21);
8) 第三届刑事法前沿论坛(北京,2005.11.10-11);
9) 第四届刑事法前沿论坛(北京,2006.11.10-11);
10) 第五届刑事法前沿论坛(北京,2007.11.10-11);
11) 第六届刑事法前沿论坛(北京,2008.11.10-11);
12) 第七届刑事法前沿论坛(北京,2009.11.21-22)
◆ 近年承担的主要本科课程
1) 中国刑法总论
2) 中国刑法分论
3) 经济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