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林

李昌林个人简介
李昌林,男,汉族,四川省南充市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重庆市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第一、第三、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江津区人民法院、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沙坪坝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曾任四川省南充县人民法院书记员、助理审判员(1991年7月至1993年9月)、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1996年7月至1998年2月)、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助理(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先后于2000年9月至12月、2002年1月至9月、2009年7月、2011年4月到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丹麦、瑞典、卢森堡、美国等国参加国际人权法培训班、中国—欧盟法律和司法合作项目、美国国务院国际领导人访问计划的学习、考察,并于2010年8月、12月到我国台湾、澳门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出版个人专著2部,参与撰写专著、教材、翻译著作10余部,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校级课题1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

出版专著
  1、个人专著:《民众参与刑事审判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版。
  2、个人专著:《从制度上保证审判独立——以刑事裁判权的归属为视角》,法律出版社2006年8月版。
  3、《金融犯罪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与人合作。
  4、《刑事被害人救济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与人合作。
  5、《侦查程序与人权保障——中国侦查程序的改革和完善》,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与人合作。
  6、《中国刑事诉讼法(第二修正案)学者拟制稿及立法理由》,法律出版社2005年12月版,与人合作。
  7、《新刑法原理与实务》,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与人合作。
  8、《禁毒法律实务》,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与人合作。
参编教材
  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法学》,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副主编。
  徐静村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版,撰写下册。
  陈忠林主编:《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1版、2005年2版、2010年3版。
  赵长青主编:《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版。
  赵长青主编:《经济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参与翻译著作
  许明月、夏登峻主编:《牛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指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许明月主编《新帕尔格雷夫法经济学大辞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高绍先主编《各国法律制度概况》,法律出版社2002年8月版。
主持课题
  “未决羁押制度研究”,重庆市2011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课题。
  “深化审查逮捕机制改革研究”,最高人民检察院2010年度一般课题。
  “基层检察机关实施刑事诉讼法状况实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一般项目(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
  “公诉案件一审程序改革研究”,中国法学会2009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
  “论刑事裁判权的归属”,2004年度人事部归国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
  “民众参与司法的比较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度校级重点课题。
  “刑事实体裁判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度校级重点课题。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与诉讼职能关系研究”,珠海市人民检察院2009年度重点课题。
主研课题
  (1)“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司法部2004年度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重点课题。
  (2)“侦查程序与人权保障”,教育部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3)“被害人补偿制度研究”,2007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重点课题。
  (4)“关于建立刑事被害人司法救济制度的调研报告”,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度重点调研课题。
主要核心期刊论文译文
  “刑事上诉理由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第7期(合著,第一作者)。
  “审查逮捕程序改革的进路——以提高逮捕案件质量为核心”,《现代法学》2011年第1期。
  “检察机关履行证明责任的保障机制”,《人民检察》2010年第24期。
  “侦查阶段的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载《刑事法评论(第25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证明、查明与拍板——真实发现途径与刑事诉讼模式的立法选择”,独著论文,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降低羁押率的途径探析”,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4期。
  “灰色地带:反腐败法律的文化分析”(译文),载《现代法学》2008年第5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9年第2期转载。
  “对抗制·羁押率·简易程序适用率——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研究中的流行误区剖析”,独著论文,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论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合著,第二作者),载《政法论坛》2008年第4期(《法制资讯》2009年第3期摘编)。
  “刑事诉讼模式的立法选择”,载《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论刑事诉讼中的权力制约——以赋予法院形式裁判权为核心”,载《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从制度上保证人民陪审员真正享有刑事裁判权——论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载《现代法学》2007年第1期。
  “论对公诉的司法审查”,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1期。
  “论通过法官实现控辩平衡”,载《法律适用》2006年第12期。
  “刑事诉讼法官回避制度的完善”,独著论文,载《人民司法》2006年第4期。
  “法官资格制度――比较与借鉴”,载《人民司法》2003年第8期(2004年8月获得最高人民法院《人民司法》编辑部“海韵杯”有奖征文二等奖)。
  “诉判同一与变更罪名”,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2期。
  “强行侦查权之司法制约的比较考察”,载《河北法学》2003年第1期。
  “试论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合著,第二作者),载《现代法学》1995年第3期。
  “论共同过失犯罪”,载《现代法学》1994年第3期(获得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其他报刊主要论文译文
  “诉讼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量刑程序改革的三个关键问题初探”(合著,第一作者),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论侦诉协作”,载《人文纵横》2010年第2期。
  “刑事一审裁判质量保证体系论纲”,载《政法学刊》2009年第1期。
  “论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载卞建林、王肃元主编:《刑事诉讼法修改:问题与前瞻(2007年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同种数罪也应当实行数罪并罚”,载《检察日报》2007年3月2日第3版。
  “刑事判决程序初探”,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第4期。
  “刑法中的避险意识初探”(合著,第一作者),载《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走出庭审实质化的误区”,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司法理念与三大诉讼法的修改(2006年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我国法官的多与少——法官职业化进程中的一个悖论”,独著论文,载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8月10日。
  “从制度上保证审判独立——以司法独立的国际标准为参照”,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美国联邦证据规则”(译文),载《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4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
  “论民众的刑事实体裁判权”,载《刑事法评论(第16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下)”(译文),载《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3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1月版。
  “论检察官的客观义务”,载《中国司法》2004年第8期。
  “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上)”(译文),载《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2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7月版。
  “英格兰刑事诉讼中的诉因制度”,独著论文,载《公法》(第5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6月版。
  “论刑事法官实体裁判权的分配”,载《刑事诉讼前沿研究》(第1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论走私罪及其立法完善”,载《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以审判为中心――21世纪我国刑事诉讼之走向”,独著论文,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刑事司法如何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綦江虹桥案件的实体判决评析”,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判解》(第4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控辩平衡的程序保障――兼论我国刑事诉讼对英美证据开示制度的借鉴”,载陈兴良主编:《刑事法评论》(第8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刑事司法如何贯彻罪刑法定原则――綦江虹桥案件的实体判决评析”,载赵长青主编:《新世纪刑法新观念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4月版。
  “论犯罪结局形态”,载《法学评论》2000年增刊。
  “论洗钱罪”,载赵长青主编:《刑法适用研究》,重庆出版社2000年9月版。
  “论走私、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罪”,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林某的行为系故意伤害罪的连续犯――兼与祝昌焱同志商榷”,载《人民司法·四川专刊》1999年第3期。
  “刑事诉讼公正论”,载《人民司法·四川专刊》1999年第2期。
  “犯罪结局形态理论的反思与重构”,载赵长青主编:《新刑法典的理论与实践》,重庆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及其立法完善”,载马克昌、丁慕英主编:《刑法的修改与完善》,人民法院出版社1995年6月版。
主持或独自承担的课题
  “未决羁押制度研究”,重庆市第三批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度课题。
  “深化审查逮捕机制改革研究”,最高人民检察院2010年度一般课题。
  “基层检察机关实施刑事诉讼法状况实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一般项目(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
  “公诉案件一审程序改革研究”,中国法学会2009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
  “论刑事裁判权的归属”,2004年度人事部归国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
  “民众参与司法的比较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度校级重点课题。
  “刑事实体裁判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度校级重点课题。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与诉讼职能关系研究”,珠海市人民检察院2009年度重点课题。
主研课题
  “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司法部2004年度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重点课题,徐静村教授主持。
  “侦查程序与人权保障”,教育部2003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孙长永教授主持。
  “被害人补偿制度研究”,2007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重点课题,陈彬教授主持。
  “关于建立刑事被害人司法救济制度的调研报告”,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度重点调研课题,何永碧院长、孙长永教授主持。
获奖成果
  译文“灰色地带:反腐败法律的文化分析”2009年12月29日获得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重庆市期刊协会第九届重庆市期刊好作品评选一等奖。
  论文“法官资格制度——比较与借鉴”(载《人民司法》2003年第8期)于2004年8月获得最高人民法院《人民司法》编辑部“海韵杯”有奖征文二等奖。
  论文“论刑事裁判权对不当不起诉和不当起诉的制约”(未刊稿)2001年12月获得重庆市法学会、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西南政法大学“司法体制改革与创新研讨会”三等奖。
  论文“论走私犯罪的司法适用与立法完善”(未刊稿)1999年1月获得四川省法学会、四川省检察官协会刑法理论研讨会二等奖。论文“论共同过失犯罪”(载《现代法学》1994年第3期)获得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荣誉称号
  2004年,获得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的资助。
  2008年9月,获得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称号。
  2008年9月,被评为西南政法大学优秀教师。
  2010年9月,再次被评为西南政法大学优秀教师
  2011年7月,被评为西南政法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11年11月入选第三批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李昌林 法学专著(同名著者未经筛选)

李昌林 法学论文(同名作者未经筛选)
论文资料库暂未收录


引文索引(李昌林的论著被以下论文引用仅限本网不完全收录,未经筛选)
本站无论文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