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医学会疫苗接种异常反应鉴定的情况

    赖红梅 已阅7324次

    查看此书介绍或购买此书


    笔者作为上海市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专家库的法医专家,参加多起疫苗伤害鉴定会议,通过参与整个疫苗伤害事件的鉴定过程,对疫苗鉴定有比较贴合实际的体验。笔者对有些典型的案例进行跟踪,对医学会鉴定结果的采纳情况,及法院最后的判决,对鉴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通过下面这个案例来了解上海医学会对疫苗伤害鉴定的整个过程。

    2013年11月15日,患者杨某,女,20岁,在上海市某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了甲型HINI流感疫苗。1个月后,在某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血细胞分析,分析报告显示全血细胞减少,而后在多家医院诊治,于2014年4月28日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医院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认为是某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过错行为所致,从而产生纠纷。经区疾病控制中心组织的专家组调查诊断认为,注射的疫苗包装、冷藏条件符合要求,在整个接种的过程中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存在过错,患者所生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与患者本身潜在疾病有关,结果的产生属于偶合事件,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患者不服,申请区医学会鉴定。

    鉴定专家是由患者在专家库中选取的5名专家,主要包括流行病学1名、药学1名、血液科1名、法医1名(虽然没有涉及死亡原因,但患者代理人要求有法医参与可能是考虑到法医的中立性)。提交的鉴定材料包括,医院提供的甲型HIN1流感疫苗的批次号、说明书及保存疫苗的条件;患者注射当日的疫苗信息登记卡(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患者的过敏反应史、接种禁忌);患方提供了接种前的病历,证明没有血液疾病的病史及区疾病控制中心组织专家调查、诊断的结论。鉴定过程主要围绕着这些鉴定材料,进行分析讨论,医、患双方没有到场。讨论中,药学专家根据药物的批次、包装、储存条件及同批次其他的患者注射后没有产生不良的反应,认为疫苗本身的质量不存在问题。血液科和流行病学的专家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的病因迄今仍未完全明确,可能为病毒感染,医院的整个接种过程也是比较符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医院不存在过错,患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与自身的潜在的疾病可能有关。属于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偶合事件。但笔者与各位专家的意见不同,认为医院存在过错:根据卫生部颁布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规定,应当遵守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方案,甲型HIN1流感疫苗说明书提出对发热者禁忌。但资料显示,未见有测体温的相关记录。同时,笔者查阅了国外近几年期刊文献,发现有关于HIN1流感疫苗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报道。因此,笔者认为,被鉴定人杨某接种甲型HIN1流感疫苗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最后的结果为少数服从多数,医学会的鉴定结论为某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患者接种甲型HINI流感疫苗行为无过错,无证据证明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接种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患者对这个鉴定结论不服,起诉到法院,但法院采纳了医学会的鉴定结论。

    因此,通过案件鉴定的整个过程对我国疫苗伤害鉴定程序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接种者对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的专家鉴定结论不服,可以申请医学会鉴定,在医学会的鉴定过程中如果认为当事人没有必要参加鉴定会,当事人就不参与。鉴定因果关系没有标准,鉴定的结果少数服从多数,鉴定人不出庭、不质证,受种者对鉴定结论的救济途径不畅通。

    摘自《疫苗损害法律问题研究/公安学文库》P94-96页,法律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内容简介: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手段之一。既有维护个人健康的一面,还有维护国民整体健康的一面。随着免疫规划范围的疫苗种类不断增多,预防接种的纠纷不断涌现。为了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系统化的疫苗损害责任的分担及受害者救济体系的完善,需要完善与疫苗损害相关的诸多法律问题。 《疫苗损害法律问题研究》共分为七章,内容包括疫苗损害责任的类型及责任承担、疫苗损害程度的分级、因果关系的认定、举证责任、疫苗损害鉴定程序、疫苗损害的救济途径。 《疫苗损害法律问题研究》不仅适合公、检、法及司法鉴定机构工作人员的学习和使用,而且适合医疗机构及相关律师参考借鉴,同时也可以作为疫苗研发或技术人员和老师的参考书。

    淘宝链接: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38n.10677092.0.0.11891debPVd39P&id=577516023820
    微店链接: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618562506

    声明:该书摘由本站扫描录入,仅供介绍图书使用,错误在所难免,引用时请与原书核对。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