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物质主义与腐败犯罪的相关性分析及启示

    赵秉志 已阅4736次

    查看此书介绍或购买此书


    彭德才*




    目 次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假设

    三、实证分析

    四、结论与启示


    “利”是影响社会个体的心理和行为选择的重要变量。《史记·货殖列传》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的范围固然广泛,但物质利益无疑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待物质利益的观念存在很大差异。物质主义(materialism)是一种强调物质财富重要性的价值观,影响社会个体对待金钱、财富的态度和观念,进而作用于行为的动机。在日常话语中,火们常说“恋财是罪恶之源”。但是,“恋财”与腐败犯罪到底有没有相关性、有多大的相关性,却缺少相应的实证研究予以回答。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借助数据和实例分析,对物质主义与腐败犯罪之间的相关性问题加以研究,从中提出治理中国当前腐败犯罪问题的几点启示。

    一、文献综述

    腐败犯罪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历史现象,且从它产生时起,人们就没有停止过与它的斗争。在当今世界各国,腐败犯罪仍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场世界性的腐败犯罪和反腐败犯罪飓风席卷全球,上至总统下至普通公务员,无以计数的官员被指控犯有腐败罪行。近期,巴西前总统卢拉、韩国前总统朴槿惠以及我国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曾荫权皆涉嫌贪腐,中国内地腐败犯罪形势也依然严峻复杂。面对腐败犯罪问题,许多学者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法学等专业进行不同的阐释。正如犯罪是文化的一个侧面,腐败犯罪也不过是文化的另一个侧面,腐败犯罪的发生有自己的规则和文化准则。文化因素对腐败犯罪影响引起了一些学界的关注,他们运用数据分析或实验研究的方法,阐述影响腐败犯罪的诸多基本文化因素。例如,浩克和马蒂( Hauk E.,Saez-Marti M.)提供了一个解释腐败犯罪文化的“迭代模型”框架,分析了价值观的代际传播,证明文化价值观是决定腐败犯罪程度的重要力量。哈斯特德( Husted B.W.)论述了权力距离文化、集体主义文化、男性气质文化、不确定性规避文化与腐败犯罪之间的关系,发现大权力距离文化、集体主义文化、男性文化和低不确定性规避文化更可能导致腐败犯罪。波尔塔( Porta R.L.)等人实证性地揭示了宗教、法律传统与腐败犯罪之间的关系,发现天主教和穆斯林人口较多的国家、法语或成文法典体系的国家,与新教、普通法系国家相比,倾向于低劣的政府绩效和更多的腐败犯罪。特雷斯曼( Treisman D.)研究文化与腐败犯罪之间的关系,认为低腐败犯罪水平国家往往是新教、前英国殖民地、普通法系、单一制国家。物质主义作为一类重要的文化价值观,其对人类行为(包括腐败犯罪行为)的影响问题引起了部分学者关注。


    (一)物质主义的内涵


    物质主义有多重定义。它最初是一个哲学概念,指的是“除了物质和它的运动之外什么都不存在”。此后,物质主义衍生出一种社会文化心理概念,拉苏里和霍兰德( Rassuli K.M.,Hollander S.C.)把物质主义描述为一种“心态”,是一种对于“获得”和“消费”的兴趣。沃德和沃克曼(WardS.,D.Wackman)将物质主义定义为强调财产和金钱对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重要性的一种导向。③在当代通俗用法中,根据《牛津英语词典》的定义,物质主义更多是指对“为物质需求和欲望献身,忽视精神上的事情,完全以物质利益为基础的生活方式、观念或倾向”。综合学者们的论述,物质主义是一种强调物质财富重要性的价值观,是一种以高水平的财富占有和物质消费为目标的生活方式。物质主义不同于微观上社会个体对待金钱的态度,而是宏观上整个社会普遍流行的对待物质财富的价值观。在物质主义盛行的社会,人们以占有物质财富的多寡来定义其是否获得了成功。在极端的物质主义社会,物质财富在人的一生的占有中心地位,物质兴趣居于首位而其他社会目标均居于其下,人们相信物质财富是获得满足感的最大的来源。

    物质主义本质上具有文化性,它是在一定的文化中产生的,受制于社会的宗教观、价值观、家庭与学校教育等各种文化和亚文化因素。虽然一些人类需求与人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冲动相关,但却不是由它们决定的。从物质方面的需要来看,一切衣、食、住、行,并非是纯物质的。什么样的生活算是美满?什么样的饮食算是美味?什么样的服饰算是美丽?什么样的体型算健美?什么样的人生算成功?这些都要依据人们当时当地的文化而定。美国社会学家默顿(Merton R.K.)指出,个人的许多欲望是文化引起的,受文化限定的目标、目的、兴趣是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成分之一。在不同的国家(地区)或者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程度的物质主义。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经济得到快速增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工业社会迎来辉煌时期,与此相对应,物质主义也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人们尽情享受物质带来的快感: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开始从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转变,人们更强调“生活质量”“自我价值”“公民自由”“生态保护”等理念,摒弃了单纯对物质财富和经济增长的迷恋,这种价值观的代际更替深刻影响到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改变了人们对物质追求的态度:相反,正处于转型期的亚洲、非洲许多国家,至今尚未过渡到后物质主义阶段,仍然处于无约束、无克制的纵欲的统治之下。

    摘自《刑法论丛(2017年第4卷)(总第52卷)》P65-68页,法律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内容简介:"《刑法论丛》第52卷共载论文20篇,秉承本论丛业已习惯的固定风格,所收录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期我国刑法学界所取得的全新研究成果。内容涵括中国刑法学、外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刑事执行法学、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等刑法学诸多领域。 《刑法论丛(2017年第4卷 总第52卷)》特设“腐败犯罪专栏”,收录了3篇相关文章。操宏均的“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预防进路——以新型政商关系为视角”一文指出民营经济必须走出以往主要通过以“傍官”为主的发展模式,以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为契机,综合运用民营企业家、官方和社会三方力量,从观念、制度与实践等方面多管齐下,进而有效预防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陈伟、赵赤的“司法责任制改革背景下司法渎职犯罪立法反思与前瞻”一文考察了司法渎职犯罪立法的历史与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了司法渎职犯罪的立场之困、定位之难与取向之争,作者在文章最后还对司法渎职犯罪立法的观念重塑进行了展望。彭德才在“物质主义与腐败犯罪的相关性分析及启示”中,通过分析世界价值观调查的相关数据和“透明国际”发布的全球清廉指数,验证了物质主义与腐败犯罪之间的相关性,这对于分析中国当前的腐败原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理非常有意义。 "


    淘宝链接: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38n.10677092.0.0.11891debpRDQUn&id=572379037332
    微店链接: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561471727

    声明:该书摘由本站扫描录入,仅供介绍图书使用,错误在所难免,引用时请与原书核对。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