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近年来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特点--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学院校学术大系.南京师范大学法

    张国平 已阅8605次

    查看此书介绍或购买此书


    近年来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特点

    1.外资并购行业的龙头企业。如日本夏普、三菱电机、美国杜邦、德国西门子都有不同规模的并购龙头企业的行为。通过并购我国的大中型企业,跨国公司不仅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成套生产设备以及熟练的劳动力,而且能够突破我国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的限制,通过被并购企业的销售渠道占有市场,并消灭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2.外资采用系统化并购获得行业控制权。所谓系统化并购是指跨国公司对一个产业各个阶段的企业进行横向的并购,或者是对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的企业进行纵向并购。按销售收入计算,目前外资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皮毛制造、服装生产、文体用品制造4个行业中所占比重均已超过50%;按利润指标计算,在纺织业、煤气生产供应业、机械制造业、仪器制造业、电子通讯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行业中,外资均占50%以上;按市场份额计算,外资生产的摄像机和传真机的市场占有率分别高达99vA,和98%,移动电话为80%,大中小型计算机为75%,轿车和电子元件均为。70%,机床为63%,微型计算机为60%。②由于外资对我国某些行业及产品的控制,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也受到了影响。

    3.外资并购着眼于品牌控制。品牌是市场竞争的利器,一个国家著名品牌的多少是其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些跨国公司在并购我国目标企业时,往往把品牌控制作为一个重要的竞争策略。外方凭借其在资本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要求并购后的企业使用外来品牌或新创品牌,而闲置国内企业已有一定市场信誉的名牌商标。在洗涤用品、化妆品、摄像器材、移动通讯、饮料、啤酒等行业,外方控制国内品牌的问题尤为突出。目前国内洗衣粉市场上的“碧浪”和“汰渍”品牌,是外资控股并购国内“白猫”、“高富力”生产厂家后推出的新品牌。在洗发产品市场十分叫响的“海飞丝”、“飘柔”品牌,则是在外资控股并购广州的“洁花”牌洗发香波生产厂家后推出的。此外,日本“富士”、美国“柯达”和德国“爱克发”彩卷共占有80%以上的国内市场份额。“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等外企品牌占有3/4.以上的移动通讯市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及其系列产品则已占据了国内大部分饮料市场。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的扬子集团公司与德国一家公司合资后,德方将其拥有的“西门子”商标许可合营企业“无偿使用”,却用9600万元人民币将“扬子”商标收购归合营企业,50年后再由中方买回。德方利用控股权,完全可以决定使用“西门子”商标而将“扬子”商标冷藏。50年后,市场已经被“西门子”占领。

    4.外资并购主体中具有垄断优势的跨国公司明显增加。据统计,在目前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到我国投资。这些跨国公司凭借自身在技术、资金、规模、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跨国并购投资的主动权,并在我国某些生产领域和产品市场力图形成垄断的态势,我国企业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一是技术水平差距。如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精密机床、数控机床、飞机和汽车制造以及冶金、化工、采油、采煤、发电等大型成套设备等方面,我们与发达国家在技术水平上几乎都存在10~20年的差距。二是企业规模差距。以汽车行业为例,国外大中型汽车生产企业年产量均超过10万辆,美国通用和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更是多达400万辆。而我国汽车整车厂有近百家,2001年总产量仅为233万辆。三是研发投入差距。以制药行业为例,全球制药企业每年在新药研发上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0%~15%,如辉瑞、默克、罗氏等国外大公司每年花费20亿美元用于新药研发;而位居我国医药行业前列的制药厂,研发投入仅占销售收入的1%左右。

    5.外资注重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的并购。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外商在我国的并购主要集中在日用消费品、轻工业品、服务业等低技术和低附加值产业。近年来,外商并购重点逐步转向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特别是在电脑、集成电路、家用电器、移动通讯、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等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较高的行业和领域。例如2001年4月,全球领先的通讯集成电路供应商IDT公司以8500万美元并购我国电信集成电路供应商——新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并购后新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为IDT公司的一家分公司。此外,阿尔卡特控股上海贝尔,格林柯尔收购科龙,美泰克控股荣事达等,都是外资并购我国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案例。
      
      摘自:张国平著《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学院校学术大系.南京师范大学法》

    声明:该书摘由本站扫描录入,仅供介绍图书使用,错误在所难免,引用时请与原书核对。

    Copyright © 1999-2022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