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检索:     发表书评


法治需要备忘《法治备忘》书评 ——

王俊秀 2001-3-6 21:25:39

从1995年起,阿计就开始写作有关中国立法、执法问题的系列作品,从而自觉地起承载起记录中国法治道路的使命,《大立法》和《法治惫忘》即是其不懈努力的阶段性成果。这两部气势恢宏的著作,不仅是中国近年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忠实见证,也是讴歌正义,鞭挞黑暗的命运的篇章。在阅读阿计的文章的时候,我们时常能够感受到那种法律背后的神圣之情的涌动,也可以这样说,正是这种燃烧的激情和上下求索的追问,使得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有别于那种津津乐道的“白猫”人性邪恶的“法制文学”,也有别于那种按图索骥式遥简单“法制宣传品”,而是从人类的终极关怀和价值设定的高度,驰聘上下求索的追问,纵横东西,透过中国艰难的立法进程和坎坷的执法经验,来揭示我们民族悲剧性的生存状况以及觉醒后的国人顽强地与命运抗争、以法律之剑和正义之剑开拓神圣的“权利”和“自由”疆土的前倾姿态。
今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断言,阿计开拓了法制新闻的一个写作领域,他为这个“法治时代”提供了一种成熟而独特的个人文本。其作品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是颇具特色的:第一,史诗性。阿计的作品有一种纪念碑般的悲剧色彩,有一种从历史深处发出的沉重的叹息。可以想象,我们贫瘠的土地一定会受益于这种宏大主题的诵唱。第二,比较性。阿计并未一味地在中华文明的谱系上寻找法律的依据,而是能够从中西方法学文化的比较中建构自己的思维框架,从而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和体会现代法律的精神。第三,系统性。对立法进程和执法经验的全方位追踪,使阿计围绕着一个宏大主题构建起了一座结构魄丽的“系列作品”大厦,从而创造出一种独具魅力的个人化法律文化阐释系统。第四,思辩性。在阿计的诸多篇章中不时闪烁出令人击节赞叹的理性思辩之光彩,这并非一时在知识考察和心灵探索基础上的积淀式智慧,这种具有极大穿透性的洞察力,必将激发人们对于法制生活的深层思考。
在《法治备忘》一书中,阿计仍然承继了新闻写实的写作风格,以1997年和1998年中国立法、执法状况为主线,披露了大量第一手的权威统计数据,叙述了众多活生生的案例,介绍了不少重要的法律制度,抒发了诸多深层的法律思考,这不仅让法律工作者和社会研究者各有所取,也为普通公民提供了一种生动典雅的法律读本。对这种新闻和法律,文学与学术的精彩磨合,著名法学家江平先生在该书序言中给预予了极高评价,认为阿计的作品使“经常以学术化的语言来阐述的法律有了一种新的表达的方式、从而使一种严肃的主题变得生机勃勃,走向社会大众----在为历史留下记载、在为法律工作者提供一批丰富史料的同时,也在积极地向普通百姓传送法律知识和民主法治的观念”。“阿计所做的工作,不仅在今天,也会在将来呈现其独特的价值”。

(作者:王俊秀 转自:法律出版社《法律图书快递》第5期)

========================================= 本栏书评仅代表撰写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