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检索:     发表书评


拓展律师视野的一本好书 ——

苏秋琳 2006-1-4 0:43:08

拓展律师视野的一本好书
----------读资深律师谷辽海的专著《法治下的政府采购》
作者:苏秋琳
我总是相信,在一个人的生命中,在不可知的某一个时刻,会邂逅这样一场机缘,就此我们的心灵获得了全新的敞开。对读书人而言,那机缘往往只是一本貌似平常的小书,只是在文字之中吉光片羽的呈现,而我们的生命,却因此拥有了别一种体验。读谷辽海先生的新作——《法治下的政府采购》,在我的生活轨迹中,恰是这样一场机缘。
2006年1月1日,是我国《政府采购法》正式实施三周年的纪念日。在这部法律实施的周年纪念日前夕,群众出版社推出了由北京市辽海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聘的政府采购专家、高级律师谷辽海先生撰写的政府采购系列丛书第三卷《法治下的政府采购》,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部新作,给我们的律师同行展示了无限宽广且未曾引起广大律师注意的庞大法律服务市场。1995年我国推行政府采购试点开始,全国的政府采购规模一直在迅速地发展。自从1998年扩大政府采购试点以来,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蛋糕”急速增大。
根据财政部统计,1998年政府采购规模为31亿元,1999年为130亿元,2000年,纳入试点的政府采购支出328亿元人民币,2001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653.2亿元,政府采购的范围也从单纯的货物类逐步扩大到工程类和服务类。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并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的通过和实施,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从法律正式实施至今,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已经逐年不断扩大,在法律实施的第一年,全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1659.4亿元,比2002年增加650亿元;《政府采购法》实施的第二年,我国政府采购规模达到了2200亿元,2005年的既定目标是2500亿元。
虽然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增长迅速,但比国际通常水平依然有相当的差距。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采购的资金约占GDP的15%,有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约占GDP的30%。我国2004年GDP超过13万亿元,如果依照国际上政府采购一般占GDP的15%计算,我国的政府采购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未来的政府采购市场,法律服务空间非常巨大。在美国,最赚钱的律师基本上都活跃在政府采购法律服务领域。然而,我国的政府采购法律服务市场至今仍然是一块未曾开垦的处女地。笔者读完谷辽海的《法治下的政府采购》,看到了一个非常庞大的法律服务市场在等待着我们大家共同进入。
随着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采购法》的缺位、缺陷、以及与其他法律的冲突情形日渐显现,导致实践中缺少有效的操作规程。为此,财政部出台了政府采购方面的系列行为规范,如:《中央单位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处理办法》、《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等等。这些行政规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法律的不足,但行政规章的位阶较低,其法律效力难以在实际工作中获得充分体现。由于各部委之间的权力之争和利益的冲突,导致我国公共采购市场普遍存在着黑箱操作现象。前述提及的这些问题,我们在《法治下的政府采购》一书中都找到了相应的答案。由于我国的公共采购法律制度完全是从国外移植的,作者在很多文章中对热点问题的分析和论证都是依照WTO《政府采购协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货物、服务、工程采购示范法》等著名的国际公共采购规则,谷辽海律师在介绍这些国际规则的同时,对我国《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这两部公共采购法的每个章节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逐个地进行了深入剖析。故我们通读《法治下的政府采购》一书,不仅对于我国公共采购制度的历史和现状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于世界上政府采购的国际规则也会有全面的了解。
“言人未言之事,道人未道尽之理”一语可谓《法治下的政府采购》一书之形象表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颁布三年多的时间,在此前后的大小案件也是频繁发生,理论界也相继出现了有关的研究与探讨,然大多为空中楼阁,理论性有余,实践性不足,即使偶有语者,也不过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本书涵盖的内容极其广泛,以生动的形式阐述复杂的问题,一扫之前的重理论轻实践之学界风气,是一本难得可贵的既重理论又重实践的著作。笔者认为,《法治下的政府采购》一书对于广大年轻律师开拓我国政府采购的法律服务市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读者会从中获得很大的启迪。

========================================= 本栏书评仅代表撰写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