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检索:     发表书评


比较宪法理论:寻求宪政的多样性与公共性评宋玉波教授《民主政制比较研究》 ——

韩大元 2002-1-29 23:20:03

比较宪法理论:寻求宪政的多样性与公共性
——评宋玉波教授《民主政制比较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博士生导师 韩大元

进入对世纪后人类将面临各种挑战,人们在希望与不安中迎接新的世纪。经过对20世纪人类历史发展的反思,人们更强烈地感受到法治文明的价值,期待着以保障人的尊严为核心价值的完备的法治社会。而法洽社会首先是宪政社会,即建设一个宪法支配的社会,宪法成为具有最高价值的规则,制约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建设法治国家首先要推动宪政建设,借鉴与吸收各种不同文明的优
秀的宪法文化与制度,在多样性与公共性中寻求宪政的价值与功能。从这种意义上说,比较宪法理论的发展程度往往成为评价~个国家法洽发展进程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国际化、信息化时代,各国的宪政体制之间出现了相互影响与互动的局面,宪法问题逐步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比较各国不同的宪政体制与理论是推动对世纪宪法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宪法学是由各种不同的理论、制度与规则组成的知识体系,其中包括本国宪法理论、外国宪法理论与比较宪法理论。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比较宪法学研究一直是薄弱环节,有份量的学术专著比较少,这种现状显然不能适应建设法治国家的客观需要。宋玉波教授的《民主政制比较研究》一书(法律出版社,2001年7月版)从理论、制度与运作等不同的角度系统地研究了当今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宪政体制,给读者带来了有关正在变革中的世界宪政体制的发展状况与趋势的大量的信息,提供了研究比较宪法理论与制度的基本线索与分析工具。
本书在内容的安排上把民主政制基本理论体系的研究与具有典型意义的制度研究结合起来,在比较宪法学的体系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作者从比较的角度研究了民主宪政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本书内容基本分为三大部分。在第一编中作者把宪政民主的根本目的确定为防止君主暴政,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通过对各种不同宪政体制的比较分析与研究,归纳了宪政的基本原则,即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公民的不可侵犯的权利与自由、法洽与民主原则、权力分离与制约平衡等。作者认为,宪政基本原则是宪政的精髓,是民主政治的灵魂,宪政基本制度是这些原则的载体,具体的制度运作是基本原则的具体化与实践过程。从各种不同的宪政制度中提炼具有公共性价值的宪政原则,并把原则作为推动宪政制度实践的价值基础。在本书中作者始终从原则与实践的相互关系中分析宪法问题,使宪法理论的论述具有浓厚的法的色彩,克服了过去宪法理论研究中的“政治化’倾向。在第二编中作者系统地研究了议会制政府制度,对英国、加拿大、以色列、日本与南非的议会制度的历史、结构与实践过程进行了分析。在第三编中作者研究了总统制政府制度,重点研究了法国与美国的总统制产生的特定背景与实际变迁的过程。这种内容的合理安排表现了作者对比较宪法理
论与制度的整体认识,有助于人们获得完整的宪法学知识体系。
宪法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的统一是作者在本书中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论述某一命题时作者注意从社会变迁中评价宪法理论与制度的价值,注意把纸上的宪法与现实中的宪法结合起来,从实践过程与结果中研究宪法问题。特别是在第二编与第三编中,作者把特定国家的特定制度放在整个社会结构变化与发展的具体背景l;进行考察,力求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一些结论。由于比较宪法学所要研究的基本命题是公共性价值的追求,每一个制度背后都存在源于特定背景的大量的事实,如何把握价值与事实的关系是现代宪法学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书的作者对于各种制度背后的事实与价值问题已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为读者提供了重要的认识了具与基本的依据。
在拓展宪法理论研究领域上,作者所做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对传统理论中存在的一些命题,作者经过比较分析后提出了富有价值的新观点。如对政党体制的分类标准、总统制的构成与不同体制出现成国的比较分析是很有意义的。另外,在本书中作者注意充服传统比较宪法理论主要以西方社会中产生的命题为参照系的研究方法,强调宪政理论与制度的多样性与文化相对主义的价值,扩大了研究对象。把以色列与南非国家宪法制度纳入整个比较宪法的体系中进行研究是本书的重要特点之一,表明作者对宪政理论与制度多样性的尊重。在研究方法上作者强调宪法现象本身的综合性特点,提倡各种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与相互交流,从不同的知识背景与角度评价各种宪法制度,使理论的分析具有合理的基础。
当今世界,各种宪法制度正处于急剧变化的过程之中,宪法学的体系与内容也面临新的挑战与课题。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比较宪法学为人类实现法治问标提供日益重要的知识支持。面对新的挑战,比较宪法学本身需要进行反思与更新。本书中作者尽管对比较民主政制的宏观问题给予了关注与研究,但也有需要进一步探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如宪政基本原则的正当性与解释方法、进入九十年代后各国宪政体制的变化情况、近年来各国宪法学界的新的研究动态等。另外,在信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府制度的变化等问题也是本书关注不够充分的部分。希望作者再版时对上述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充实有关内容,使本书中论述的理论命题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特征。

========================================= 本栏书评仅代表撰写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