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检索:     发表书评


《国际工程法务管理(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工程法务建设指导)》书评 —— 查看此书介绍

胡晓红 2017-9-4 16:53:21

在中国"走出去"和"一路一带"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特别是工程类总承包企业,正面临着巨大历史机遇与挑战。面对国内市场饱和以及产能过剩突出的残酷现实,中国企业存在着“走出去”强烈的内在需求与动力。然而,由于国内外法律法规、政治制度、经济市场等环境的巨大差异和复杂性,国际工程总承包项目往往会面临比国内工程更大的风险。实际上,中国企业普遍存在项目管理水平落后、对国际规则的漠视、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匮乏等诸多问题。这些不足或短板给一些已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带来很多“血淋淋”的惨痛教训,这不仅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影响到中国国际形象和国家战略的实施。解决不好这些问题,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方面的成本、经验、效率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将被大幅度地抵消。
作为一名国际法学科的学者,我近年来的专业研究集中于国际投资的法律规制领域,尤其是“一带一路”下投资公平与便利化的国际环境研究,我也一直将能培养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发挥专业作用的法律人才为己任。然而,与很多国际法学家一样,我的理论研究和教学也囿于法律实务经验的局限。张浩律师的这本新书如“久旱逢甘霖”,恰好填补了法律界在这方面的空白。其“难得之处”可以归纳为如下三点:
第一、“接地气”,能站在从事国际工程法务管理第一线工作者的视角来分析和探究现在中国企业在这方面问题,比如“法务管理机构设置混乱”这一节,就非常具体和具有代表性,如果没有深入国际工程总承包企业内部的第一手实践经验,很难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顶层设计建议,书中提出的建议并不是照搬国外经验,而是针对中国企业现阶段法务管理的特点“对症下药”。
第二、“有高度”,例如,国际工程项目的索赔的法理基础,首次从法学角度进行了索赔理论方面的探索,关于国际工程索赔的论文虽然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但基本上都是站在管理学或工程学角度进行论述的,缺乏法学方面的探索。再如,《国际工程项目腐败治理研究》,这是我国首篇关于国际工程领域腐败治理研究的论文,该论文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角度看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我国国际工程项目腐败领域研究方面的空白。在所有专题论述中,都有法学理论方面的见解。在繁忙的实务工作中,作者能一直保持大量的文献调研和较高水平的理论研究,实在是难能可贵,基于这些扎实的基础工作上进行的分析和建议大大提升了本书的学术价值;
第三、“有广度”,本书虽然从法务管理切入,却涵盖了国际工程法务工作中方方面面的知识,如法务团队建设、合同管理、法律管理、律所管理、工程保险、银行保函、争议解决、企业合规、腐败治理等内容,并列举了大量作者亲身经历过或监管过的有关国际工程的工程案例。本书贯穿了法学、管理学、工程学三大学科,可称之为国际工程法务实务和研究领域的“工具书”。
以上这些“难得之处”得益于张浩律师难以复制的丰富工作经历,他在大型国有企业和一流的民营企业都担任过重要涉外法务管理职位;之前的律师执业经历也为他在后来在公司内有效管理国外律师提供了有益的积淀与帮助;多年的国际法务工作历练造就了他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度的认识问题的思维。当然,这些成就更得益于他的勤奋以及对本职工作的执着与热爱。
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处在起步阶段,如何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企业法务管理之路是大家都在思考的问题。张浩律师作为该领域实践的开拓者,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研究贡献出来,这是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能走得更远、步子更稳做出了一份贡献。我相信,无论是公司法务人员,还是企业领导、涉外律师、学术界、业务人员等都能从本书中收获颇丰。
我很荣幸应作者的邀请,为本书作序,我衷心地希望以这种方式见证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舞台上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成长历程。

========================================= 本栏书评仅代表撰写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