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检索:     发表书评


城乡规划需要法律文化《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文化探析》书评 —— 查看此书介绍

张先昌 2014-5-13 21:27:17

城乡规划需要法律文化
——《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文化探析》书评

牛锦红副教授对近代中国城市规划中所蕴涵的法律文化的思考起始于上世纪的九十年代,经过近二十年的读书研究,于2007年开始发表系列论文:《回顾与展望: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法律文化探析》、《民国时期(1927——1937)城市规划机制探析》等,这些成果从2007年起,牛锦红就开始写作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文化相关问题的系列作品,从而自觉地承载起记录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文化问题的使命,《回顾与展望: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法律文化探析》和《民国时期(1927——1937)城市规划机制探析》即是其不懈努力的阶段性成果。这两部以史为鉴的论文著作,不仅是中国近年来城市规划史中研究法制问题的先创性成果,也是启发当今城乡规划注重法律问题的篇章。在以上论文的基础上,牛锦红于2011年出版了专著《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文化探析——以上海、北京、南京为中心》一书,牛锦红的文章具有上下求索的追问情怀,使得她的作品有别于“法制宣传品”的样式,而是从人类终极关怀和价值设定的高度,纵横古今中外,横跨东西,透过百年中国艰难的城市规划立法进程和坎坷的执法经验,来揭示我们民族艰难的城乡生存状况,以及近代中国城市转型后国人对于“以法治市”的前倾姿态。
在《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文化探析——以上海、北京、南京为中心》一书中,牛锦红一如既往地承继了“以史为鉴”的写作风格,以时间为线索进行探讨,全面考察1840年到1949年中国近代城市规划法律文化的历史地位,并对学术界已有的研究进行补充和修正。该学术著作在回顾中国近代城市规划法律文化历史轨迹基础上,对古代城市规划法律文化进行了深入剖析,对近代初期以上海为代表的城市规划法律文化的开始变化进行了梳理,然后以北京、南京、上海三个重要城市的城市规划法律思想与制度的演变为基本线索,对每个阶段出现的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机构组织、管理方式、规划法律思想与重要规划法律文件等重要问题进行探索,其中重点研究了国民政府时期城市规划法律文化所取得的成就,并从城市规划管理机构、城市规划法律思想与城市规划法律制度三个方面分析考察城市规划法律文化发展的具体表现,进而分析其发展动因及历史影响,力图复原这一时期中国城市规划法律文化发展的主要脉络和图景,从而补充和完善中国城市规划史的研究,为后来的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提供深刻的法律文化背景。
牛锦红开拓了一个城市规划法律文化问题独有的写作领域,她为这个“法治文化时代”提供了一种深刻而具有启发意义的写作文本。其作品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是颇具特色的:第一,历史性。专著从大量档案与旧报刊资料中收集并挖掘了关于近代中国城市规划法律思想与制度的新材料,可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资料依据。有一种从历史深处发出的沉重叹息和宏大主题的回味。第二,比较性。牛锦红的作品并未在只中华文明的谱系上寻找法律的问题与依据,而是从中外城乡规划法律文化发展的比较中建构自己的写作框架,从而进一步让人们了解和体会古今中外,东西南北不同城市规划法律文化的精神。第三,思辩性。在牛锦红的专著中不时闪烁出令人击节赞叹的理性思辩之光,而这种理性思辨必将激发人们对于城乡规划法律文化及相关法制问题的深层思考。第四,先创性。专著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总结了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管理机构、法律思想与制度本土化发展、中西理念融会的成长脉络和基本特点,在整个近代中国的时间段上对中国城市规划法规的整体复原分析方面填补了空白,为城市发展史的研究提供比较完整的思路。
牛锦红所做的关于城乡规划法律文化及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工作,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在当下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更能呈现其独特的实践价值。

(作者:张先昌,江苏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 本栏书评仅代表撰写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