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99687
- 书名:刑法规范中的程序性要素研究
- 作者:简筱昊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时间:2025年6月
- 入库时间:2025-7-6
- 定价:98
图书内容简介
以《刑法》第276条之一规定的“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为代表的程序性要素,影响着犯罪的成立和刑罚的发动,但是未能获得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亟须构建程序性要素的一般理论。在我国语境下,应当首先明确程序性要素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地位,以便形成与行为人后续行为的区分。对程序性要素的体系定位,应当结合程序性要素的不同类型展开,而不能“一刀切”地进行单一化认定。程序性要素的生效规则及其司法适用,需要处理好“民-行-刑”衔接的问题以及与刑法相关基础理论的关系。程序性要素的立法完善则需要重点关注自然犯与法定犯在违法性(认识)方面的不同特征,同时做好立法评估工作。
图书目录
"目 录
导 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程序性要素的规范考察
第一节 作为立法现象的程序性要素之检视
一、我国刑法规范中的程序性要素
二、德日刑法规范中的程序性要素
三、程序性要素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程序性要素的概念辨析
一、程序性要素与“曾受过……处罚”
二、程序性要素与程序性结果
三、程序性要素与事实程序性行为
四、程序性要素与许可型要素
五、程序性要素与诉讼条件
第三节 程序性要素的规范变迁
一、程序性要素的历史性观察
二、程序性要素滥觞的社会背景
第四节 程序性要素的规范类型
一、事前的程序性要素与事后的程序性要素
二、显性的程序性要素与隐性的程序性要素
三、必要的程序性要素与选择的程序性要素
四、积极的程序性要素与消极的程序性要素
五、惩罚型程序性要素、命令型程序性要素与催告型程序性要素
第二章 程序性要素的理论根基与功能风险
第一节 程序性要素的理论根基
一、风险刑法的限缩
二、网络犯罪的控制
三、法定犯时代的回应
四、义务犯扩张的限制
第二节 程序性要素的功能风险
一、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嫌疑
二、滥用刑法谦抑主义的表征
三、落空法益保护目的的可能
第三节 程序性要素功能偏离的原因
一、体系定位不清晰
二、效力认定不规范
三、司法适用不统一
四、规范设置不科学
第三章 程序性要素体系定位的理论回应
第一节 程序性要素体系定位的学说梳理
一、诉讼证明要素说
二、量刑情节说
三、客观处罚条件说
四、犯罪构成要件要素说
五、违法要素说
六、责任要素说
七、标识功能说
第二节 程序性要素既有体系定位的困境与成因
一、既有体系定位的二维批判
二、既有体系定位不足的原因剖析
第三节 程序性要素的类型化体系定位之提倡
一、类型化体系定位的必要性
二、类型化体系定位的方法论基础
三、类型化体系定位的具体展开
第四章 程序性要素法律效力的司法认定
第一节 程序性要素的生效要件
一、程序要件的匡正
二、实质要件的鉴别
第二节 权利(力)人消极作为程序性要素效力的判定
一、消极作为的表现形式:不作为与乱作为
二、权利(力)人不作为程序性要素效力的削减
三、权利(力)人乱作为程序性要素效力的削弱
第三节 相对人变动程序性要素效力的勘定
一、变动的表现形式:变更、隐匿与替代
二、相对人变更下程序性要素效力的承继
三、相对人隐匿下程序性要素效力的判别
四、相对人替代下程序性要素效力的分辨
第五章 程序性要素与基础理论的调适统一
第一节 程序性要素与责任主义的调和
一、程序性要素与责任主义的冲突
二、责任主义的基本要求
三、程序性要素与责任主义的协调
第二节 积极的程序性要素与“双重违法性”的整合
一、“双重违法性”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积极的程序性要素与“双重违法性”的分歧
三、积极的程序性要素与“双重违法性”的统一
第三节 惩罚型程序性要素与“一事不再罚”的调适
一、“一事不再罚”原则的效力范围
二、惩罚型程序性要素与“一事不再罚”的冲突
三、惩罚型程序性要素与“一事不再罚”的协调
第六章 程序性要素适用困境的司法应对
第一节 程序性要素情节竞合的司法处断
一、程序性要素情节竞合的情景与问题
二、程序性要素情节竞合的解决方案
第二节 程序性要素下停止形态的司法裁判
一、程序性要素对犯罪停止形态的影响
二、犯罪既遂标准的理论澄清
三、法益侵害说下犯罪停止形态的认定
第三节 程序性要素下共犯身份的司法认定
一、问题意识:程序性要素对共犯认定的影响
二、价值立场:共犯本质的理论选择
三、解决路径:共犯身份的区别认定
第七章 程序性要素规范设置的立法因应
第一节 程序性要素规范设置的指导原理
一、坚守罪刑法定原则
二、节用刑法谦抑主义
三、发挥法益保护机能
第二节 程序性要素立法因应的初步展开
一、赋予被害人程序性要素启动主体地位
二、取消部分自然犯的程序性要素
三、增设部分法定犯的程序性要素
第三节 程序性要素规范设置的效用评估
一、自然犯与法定犯的区分
二、程序性要素规范设置的评估方案
结 论
参考文献
后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