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号:99684
- 书名:立法质量的判断标准与保障机制研究
- 作者:宋方青
- 出版社:法律
- 出版时间:2025年6月
- 入库时间:2025-7-6
- 定价:69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立法质量这一核心议题,致力于构建一个将立法质量的判断标准与保障机制紧密结合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为“何为立法质量的判断标准”以及“如何保障立法质量”这两个核心问题提供系统的理论阐释和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本书首先从法理角度对立法质量进行评析,并结合规范分析和实践考察,深入剖析立法质量的内涵和构成要素;进而通过对国内外立法质量判断标准的比较研究,梳理其理念和实践演进脉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立法质量判断标准;最后对立法质量判断标准的实际运用进行检视,并探讨如何完善立法质量保障机制,以实现立法质量与立法效率的有机统一。本书立足于解决立法领域的实际问题,为推动立法质量的提升贡献理论智慧,为新时代立法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
图书目录
"目录
导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立法质量的法理与评析
第一节 自然法学派的立良法思想
一、自然法学派思想的历史溯源
二、古代自然法思想中的立良法观
三、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立良法观
四、新自然法学派的立良法观
第二节 分析法学派的立良法思想
一、分析法学派思想的历史渊源
二、早期分析法学派的立良法观
三、新分析法学派的立良法观
第三节 社会学法学派的立良法思想
一、社会学法学派思想的历史渊源
二、欧洲社会学法学派的立良法观
三、北美社会学法学派的立良法观
第四节 立良法思想的评析及其指导意义
一、立法质量的价值之维
二、立法质量的规范之维
三、立法质量的事实之维
第二章 立法质量的规范分析与实践考察
第一节 立法质量提升的历史回顾
一、弥补法律空缺:寻求立法增量
二、迈向有法可依:完善法律体系
三、促进依法治国:强化立法提质
四、探求良法善治:重视治理效能
五、小结
第二节 立法质量判断标准的规范分析
一、立法后评估制度的产生
二、立法后评估制度解析
第三节 立法质量判断标准的实践考察
一、以中央立法为考察样本
二、以地方立法为考察样本
第四节 提升立法质量的经验与启示
一、提升立法质量的经验总结
二、新时代立法质量提升的着力点
第三章 立法质量判断标准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立法质量的基本判断标准
一、价值标准
二、合法性标准
三、科学性标准
四、融贯性标准
五、技术性标准
第二节 立法质量的补充判断标准
一、历史性标准
二、谦抑性标准
三、实效性标准
第三节 国际立法质量的判断标准
一、“超国家”标准:以欧盟为例
二、平等关切标准:以WTO为例
三、国际立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例
第四章 立法质量的具体判断标准
第一节 立法质量的价值标准
一、价值标准的理论考察
二、价值标准的具体内涵
三、价值标准的形式要件
第二节 立法质量的合法性标准
一、合法性标准的理论考察
二、合法性标准的具体内涵
三、合法性标准的形式要件
第三节 立法质量的科学性标准
一、科学性标准的理论追述
二、科学性标准的具体内涵
三、科学性标准的形式要件
第四节 立法质量的融贯性标准
一、融贯性标准的理论考察
二、融贯性标准的具体内涵
三、融贯性标准的形式要件
第五节 立法质量的技术性标准
一、技术性标准的理论考察
二、技术性标准的具体内涵
三、技术性标准的形式要件
第五章 立法质量判断标准的运用检视
第一节 立法质量的价值标准检视
一、立法价值偏差
二、立法价值冲突
第二节 立法质量的合法性标准检视
一、立法权限行使合法性的困境
二、立法程序运行合法性的困境
三、立法内容合法性不足
第三节 科学性标准的运用检视
一、立法科学性不足的表现
二、立法科学性不足的成因
三、科学性标准的完善与细化
第四节 融贯性标准的运用检视
一、立法融贯性不足的主要表现
二、立法融贯性不足的类型划分
三、立法融贯性不足的成因及其影响
第五节 技术性标准的运用检视
一、立法技术性不足的表现
二、立法技术性不足的成因及其完善
第六章 立法质量保障机制的完善
第一节 健全人大的立法体制与机制
一、处理好党领导立法与人大主导立法之间的关系
二、处理好人大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三、处理好立法机关与第三方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完善人大的立法程序
一、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二、健全程序规则与保障机制
三、建立多主体参与的多维度论证咨询机制
第三节 提升立法者的立法能力
一、立法能力的内涵与构成
二、立法能力之于立法质量的重要作用
三、提升立法能力之构想
第四节 建构立法质量的评估机制和体系
一、构建质量判断标准的立法前评估机制
二、构建质量判断标准的立法后评估机制
第七章 立法质量与立法效率的有机统一
第一节 立法效率的概念辨析
一、立法效率的哲学基础
二、立法效率的两种理解:成本效益抑或立法速度
三、“宜粗不宜细”的立法理念
第二节 立法效率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机关的提前介入
二、立法难以及时回应社会需要
三、突发公共事件下立法的迟滞性
第三节 立法效率的影响因素
一、立法机关的协商工作
二、影响立法的政治因素
三、立法决策程序的复杂性
第四节 实现立法质量与立法效率的平衡
一、地方立法权的优化配置
二、小切口立法的及时回应
三、紧急立法的制度设计
后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