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价值重建与规范选择:中国法制现代化沉思
    编号:80408
    书名:.价值重建与规范选择:中国法制现代化沉思
    作者:谢晖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19年2月
    入库时间:2019-3-19
    定价:86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现代法律是反映社会正义的价值中立的社会规则,法理学的建构,既要注重古代法律的研究,更应重视现代法律的研究。法理学固然要有典藏价值,但更应具备实用价值,这就意味着法理学研究必须把侧重点放在对现代法律的钻研、解析和论证上。《价值重建与规范选择:中国法制现代化沉思》共分为法律变迁与法制现代化,法制现代化的背景、基点与结构,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资源取抽,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价值基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权力要求,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现实选择和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学理前提7个章节,对法中国法制现代化进行总结与分析。

    图书目录

    "目录
    第一章法律变迁与法制现代化
    第一节法律变迁概说
    一、法律变迁研究的参照
    二、法律变迁及其成因
    三、法律变迁中的法律继承和法律移植
    第二节法律变迁的历史类型
    一、“人→人→物”社会结构下的法律:对人的法
    二、“人→物←人”社会结构下的法律:对事的法
    三、“物→人人”社会结构与法:人本的法
    第三节法制现代化的法律定位
    一、现代法律的社会文化基础
    二、现代法律的界定:方法、参照及性质
    三、现代法律界定的意义
    第二章法制现代化的背景、基点与结构
    第一节法制现代化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社会现代化与法制现代化的相关性
    二、现代法律的产生依赖于现代文化环境
    三、现代法律的发展依赖于现代文化环境
    四、现代法律的运行依赖于现代文化环境
    第二节法制现代化的核心基点
    一、人的现代化:法制现代化的核心基点
    二、权利、义务和个体的关联方式
    三、法制现代化必须重视对个体的研究
    第三节法制现代化的要素结构
    一、法制现代化的要素
    二、法制现代化各要素间的有机共进
    三、法制现代化之结构弹性的条件
    第三章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资源取向
    第一节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国际性
    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国际动力
    二、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国际取向
    三、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国际意义
    第二节多法域之间的文化冲突及其调控
    一、作为一种文化的法律间冲突效应的含义阐释
    二、一国多法条件下的法律冲突效应
    三、注重多法域冲突的效应调节,创建法制现代化的中国模式
    第三节法治保守主义思潮评析
    一、法治保守主义思潮及其文化背景
    二、中国本土文化能否成为支持其法治化的主要资源
    三、如何理解中国法治的本土化问题
    第四章中国法制现代化的价值基础
    第一节道德与法律的社会对位分析
    一、道德及其对位的社会基础
    二、法治及其对位的社会基础
    第二节法制现代化:道德化法律还是法律化道德?
    一、东西方对比及中国法制现代化的选择
    二、寻求法理社会中法律与道德的互契
    第三节法治的法律:人化的道德
    一、法治:一种人化的道德需要
    二、法治:人化道德的制度安排
    三、以法治推进道德
    第五章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权力要求
    第一节权力不得推定的论域
    一、权力不得推定的时代性
    二、权力不得推定的比较性
    三、权力不得推定的法律性
    第二节权力不得推定的缘由
    一、权力不得推定的现实基础:权力腐败
    二、权力不得推定的本体基础:权力本质
    三、权力不得推定的价值基础:法治
    四、权力不得推定的实践基础:历史经验教训
    第三节权力不得推定与相关问题的矛盾辨析
    一、权力不得推定与权力变更
    二、权力不得推定与国家主权
    三、权力不得推定与自由裁量
    第四节权力不得推定对法制现代化的意义
    一、确保以法治权
    二、防止权力滥用
    三、保障主体自由
    四、实现社会正义
    第六章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第一节战略选择:继承还是移植
    一、本土性与世界性:含义、意义及其在法制中的聚焦
    二、历史反观:百年来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的冲突
    三、现实透视:规范法律文化与观念法律文化的严重对立
    四、战略选择:继承还是移植
    第二节道路选择:经验还是建构
    一、经验与建构:两种不同的法治进路
    二、经验式法治与建构式法治是完全排斥的吗
    三、沟通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寻求两者在法治进程中的公平对话
    第三节动力选择:权威还是民众
    一、权威推进与权威制约
    二、民众主导与民众启蒙
    三、中国法制现代化需要权威与民众的共同推动
    第四节规范选择:私法优位还是公法优位
    一、从不同社会关系之作用机制看公、私法关系
    二、私法基础与公法优位之根源
    三、市场经济既需私法也需公法
    四、关于社会法问题
    第七章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学理前提
    第一节变法与革理——20世纪中国法学发展的逻辑
    一、清末变法与修律:中国传统法学与现代法学的最后对垒
    二、从预备立宪到“五四运动”:变革社会中的法学独立
    三、救亡与内战:国难时代的法学重新政治化
    四、革命与改革:法学从依附政治到再次获得相对独立
    第二节法学的流派化与法学现代化
    一、创建我国的法学流派
    二、我国法学的现状:多元并存的法学及其流派化倾向
    三、中国法学流派化存在的问题
    四、完善法学流派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第三节法学现代化中的法学家
    一、法学家对创建我国法学流派的作用
    二、法学家:文化品位、学术品位及其实现条件
    三、现代化法学拒绝终极裁判
    第四节浪漫的法理与现实的法
    一、浪漫的法理
    二、从浪漫的法理到现实的法
    三、现实的法与多元的法理
    第八章中国立法现代化研究
    第一节现代化立法的组织:议行分开
    一、“议行合一”与权力失约
    二、“议行合一”悖反了商品—市场社会的要求
    三、“议行合一”削弱了我国权力行使的社会效益
    四、“议行合一”在民主制度下不可能真正实现
    第二节现代化立法的原则:客观理性
    一、法律创制的客观规定性
    二、法律创制的主观能动性
    三、法律创制的客观规定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协调
    第三节现代化立法的程序:正当程序
    一、正当程序与立法权制约
    二、与立法权相关的正当程序及其要求
    三、立法权运行正当程序与立法和法制现代化的关系
    第九章中国行政现代化研究
    第一节行政法治:现代化行政的基本理念
    一、行政法治的一般原理
    二、行政法治的要素
    三、行政法治各要素间的协调
    第二节法外行政:现代化行政的现实障碍
    一、法外行政的表现及特征
    二、法外行政的原因
    三、法外行政的对策
    第三节行政确权:现代化行政的根本保障
    一、行政权失范:监督行政的理论与实践困惑
    二、从失范到规范:行政权建设的理论设计
    三、行政确权:行政权规范化的基本意蕴
    四、行政确权的目标与意义
    第十章中国司法现代化研究
    第一节司法现代化概说
    一、司法现代化的界定
    二、司法现代化的基本原则
    三、司法现代化在法制现代化中的作用
    第二节现代化司法的诉讼模式
    一、三种现代诉讼模式及其优劣比较
    二、中国诉讼模式的逻辑建构
    三、诉讼模式选择与中国司法现代化
    后记
    "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