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制度研究
    编号:78584
    书名: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制度研究
    作者:颜凌云
    出版社:法律
    出版时间:2018年8月
    入库时间:2018-10-7
    定价:49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制度研究》主要采用了跨学科的、比较的及实证的研究方法研究投资者差异化保护制度。该制度以投资者分类制度为基础,根据投资者与金融服务提供者的交易能力失衡程度将投资者分为不同类别,并对不同交易能力投资者提供差异化保护。作者创新性地构建了交易能力天平理论,根据投资者与金融服务提供者的交易能力失衡程度将投资者分为不同类别,对不同交易能力投资者提供差异化保护。该制度的目标是将普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投资者交易能力天平恢复到平衡状态,并从投资者抗风险能力差异、投资者投资能力差异、权利维护能力差异三方面入手,探索构建有特色投资争议解决机制,填补了投资者差异化保护的理论空白,为普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的保护提供了方向。

    图书目录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对象的限定
    121金融监管机构
    122金融投资者
    123金融服务提供者
    13金融投资者保护研究综述
    131金融投资者保护的基础理论
    132金融投资者保护体系研究
    133金融投资者分类保护研究
    134金融投资者交易过程保护研究
    135金融投资者争议解决保护研究
    14研究方法
    15创新与不足
    2金融投资者保护制度概述
    21概念的界定
    211投资的范畴
    212我国的金融投资者结构
    213金融投资者与金融消费者的关系
    214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制度与相关制度的关系
    22各国和地区金融投资者保护体系概述
    221美国的金融投资者保护体系
    222英国的金融投资者保护体系
    223日本的金融投资者保护体系
    224中国台湾地区的金融投资者保护体系
    225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金融投资者保护体系
    23我国金融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历史及发展
    231金融投资者保护制度起步阶段
    232金融投资者保护制度初步建立阶段
    233金融投资者适当性保护制度发展阶段
    234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制度完善阶段
    3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的基本理论
    ——交易能力天平理论
    31金融投资者保护的理论评述
    311代理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评述
    312信赖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评述
    313招牌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评述
    32交易能力天平理论解读
    321交易能力天平理论的基础
    322交易能力天平失衡及后果
    323矫正交易能力天平失衡的方式
    324矫正交易能力天平失衡的限度
    33金融投资交易能力天平的失衡
    331金融投资交易的特点
    332金融投资交易中信息获取能力的失衡
    333金融投资交易中主观交易能力的失衡
    34矫正金融投资交易能力失衡的意义
    341金融监管的价值选择
    342我国金融监管的首要追求为维护金融秩序稳定
    343矫正金融投资交易能力天平失衡应作为金融监管的首要追求
    35矫正交易能力天平失衡的路径——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
    351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的意义
    352交易能力天平理论在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上的具体应用
    4我国融资便利化的形势及对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的挑战
    41融资便利化与当代需求
    42我国融资便利化的发展路径
    421我国融资便利化发展的传统路径
    422我国融资便利化发展的网络路径
    43我国融资便利化的具体表现
    431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的便利化
    432互联网融资的便利化
    44融资便利化进一步加剧了我国金融投资者保护问题的严峻性
    441融资便利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442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便利化与合格金融投资者保护的关系
    443互联网融资便利化与普通金融投资者保护的关系
    45我国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存在的问题
    451互联网金融的融资便利化下迅速膨胀的普通金融投资者群体亟待保护
    452低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下将涌现的合格金融投资者群体亟待保护
    5金融投资者分类制度的建立
    ——抗风险能力差异的制度回应
    51金融投资者分类制度的比较研究
    511美国的金融投资者分类制度
    512英国的金融投资者分类制度
    513日本的金融投资者分类制度
    514中国台湾地区的金融投资者分类制度
    515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金融投资者分类制度
    52我国金融投资者分类制度的构建
    521区分高风险与低风险金融市场
    522低风险金融市场金融投资者的分类标准及其识别
    523高风险金融市场金融投资者的分类标准及其识别
    524建立金融投资者身份的动态调整机制
    6金融投资者交易过程保护的完善
    ——投资能力差异的制度回应
    61普通金融投资者交易过程的说明义务保护
    611金融投资者交易过程说明义务保护的比较研究
    612我国普通金融投资者说明义务保护规则的建立
    62普通金融投资者交易过程的适当性义务保护
    621适当性义务保护的比较研究
    622我国普通金融投资者适当性义务保护规则的建立
    63专业金融投资者交易过程的必要保护
    631专业金融投资者必要保护的实践需求
    ——以香港KODA事件为视角
    632专业金融投资者保护的比较研究
    633我国专业金融投资者保护体系的建构
    7金融投资者争议解决机制的整合
    ——权利维护能力差异的制度回应
    71金融投资者争议解决机制的比较研究
    711美国的金融投资者争议解决机制
    712英国的金融投资者争议解决机制
    713中国台湾地区的金融投资者争议解决机制
    72我国投资争议解决机制运行的现状
    721投资争议解决机制的种类及其运行
    722投资争议解决机制的不足
    73增设金融服务提供者的民事赔偿责任
    731增设金融服务提供者民事赔偿责任的理论依据
    732增设金融服务提供者民事赔偿责任的现实需求
    733金融服务提供者民事赔偿责任与行政责任的区别运用
    74探索建立金融消费评议委员会
    741建立金融消费纠纷统一解决机制的意义
    742金融消费纠纷统一解决机制的裁决模式定位
    743金融消费评议委员会的构建路径
    744金融消费评议委员会的组织运行
    745金融消费评议委员会受理专业金融投资者争议的情形
    75完善其他投资争议解决机制
    751完善网络借贷诉讼案件的速裁机制
    752优化仲裁选择模式
    753重新分配普通金融投资者在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754特定情形下减轻专业金融投资者的举证责任
    结语
    ——完善我国金融投资者差异化保护制度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