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图书馆

  • 新法规速递

  • 社会国原则研究/东吴法学文丛
    编号:60418
    书名:社会国原则研究/东吴法学文丛
    作者:葛先园著
    出版社:政法大学
    出版时间:2014年4月
    入库时间:2014-7-31
    定价:36
    该书暂缺

    图书内容简介

    我国宪法第14条第4款是2004年宪法修改时新增写的宪款。理论上如何理解及实践中如何落实该宪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书认为,理论上,据该宪款的内容,足见我国宪法肯认了社会国原则。以社会国原则的理论基础作为起点,可以梳理出社会国原则与法治主义、分配正义,以及国家责任之间相生相容的关系。实践上来看,与其他国家宪法相关规定不同,我国宪法第14条第4款厘清了社会国原则涵摄的法制外延,其不仅是公民社会权的论证,也是实现公民社会权的路径。引领立法方面,宪法第14条第4款能够担当起指引民生法制实现社会团结以及人的平等发展的重任。不过需要坦言,我国目前现实的社会保障立法尚存有不少问题,这在本书中有精细的论析。

    图书目录

    序言(1)

    导言(1)

    一、论题之缘起(1)

    二、研究之现状(7)

    三、研究之方法(11)

    四、概念之厘清(15)

    五、框架之说明(20)


    第一章 社会国原则的历史溯源(24)

    第一节 前宪法意义上的社会国观念(25)

    一、济贫的去慈善化:社会国观念的起源(25)

    二、前宪法意义上的社会国观念的形态(29)

    三、前宪法意义上社会国观念的小结(37)

    第二节 社会国观念的入宪(40)

    一、社会国观念入宪的时间(40)

    二、宪法意义上社会国观念的形态(43)

    第三节 社会国原则概念的内涵(46)

    一、我国大陆学者对社会国原则内涵的探究(47)

    二、我国台湾学者对社会国原则内涵的论述(49)

    三、德国学者关于社会国原则内涵的主要观点(52)

    四、本书对于社会国原则内涵的理解(55)

    第四节 社会国原则的宪法定位(59)

    一、社会国原则之宪法基本原则的地位(59)

    二、社会国原则之规范效力的强度(61)


    第二章 社会国原则的理论基础(65)

    第一节 社会团结:社会国原则的国家理性之基(66)

    一、国家理性概念的缘起(66)

    二、国家理性内涵的演进(68)

    三、现代国家理性所催生的社会团结(74)

    四、社会团结的法律演进历程(76)

    第二节 人的平等:社会国原则的宪政伦理之基(78)

    一、宪政的技术性与伦理性(78)

    二、“禁止向宪政伦理总纲逃逸”(80)

    三、宪政伦理的实践核心(85)

    四、人的平等对于社会国原则的理论证成(89)

    第三节 人的发展:社会国原则的社会发展之基(93)

    一、社会发展引领宪法上的社会安排(93)

    二、人的发展:宪法安排的社会发展目标(95)

    三、社会国原则:宪法安排的社会发展的规则(97)

    第四节 关于社会国原则理论基础的归纳总结(100)

    一、社会团结:社会国原则的功利考量(100)

    二、人人平等:社会国原则确立的思想坐标(101)

    三、人的发展:社会国原则的最终目标(102)


    第三章 社会国原则的法律品格(104)

    第一节 社会国原则与法治主义相融合的品格(104)

    一、社会国原则与法治主义相冲突的表象(104)

    二、法治主义的发展与社会国原则(111)

    三、社会国原则的法治主义的特质(114)

    第二节 社会国原则与分配正义相依存的品格(116)

    一、社会国原则体现了宪法之内的一种衡平正义(116)

    二、宪法内分配正义的伦理支点(119)

    三、公正与平等对待:分配正义的哲学传统(121)

    第三节 社会国原则与国家责任相依存的品格(126)

    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社会国原则国家责任定位的早期实践(127)

    二、英国“直接福利供给”:社会国原则中国家责任的跌宕起伏(130)

    三、以德英实践诠释社会国原则中国家责任的定位(132)

    四、社会国原则之“辅助为主、担保为辅”的国家责任(135)


    第四章 社会国原则的法制外延(139)

    第一节 社会国原则法制外延的不同形式(139)

    一、社会国原则法制实践中的分化(139)

    二、分化与统一:社会国原则下的法制模式探讨(146)

    第二节 社会国原则下法制外延的理论歧见(147)

    一、社会国原则下法制外延的广义理解(147)

    二、社会国原则下法制外延的狭义理解(150)


    第五章 社会国原则与社会基本权(152)

    第一节 社会国原则的价值定位与关联权利(152)

    一、社会国原则的工具性价值(152)

    二、基本自由权与社会基本权(153)

    三、社会国原则与基本自由权(156)

    第二节 社会基本权在当代所遭遇的困境(158)

    一、社会基本权属性定位上的困境(158)

    二、社会基本权形式特征上的疑惑(164)

    三、社会基本权内容定位上的争执(169)

    四、社会基本权救济渠道上的难题(172)

    第三节 以社会国原则化解社会基本权困境(175)

    一、社会国原则弥补了社会权的宪定形式(175)

    二、社会国原则能够丰实社会权的具体内容(178)

    三、社会国原则可以规划社会权的救济方式(181)


    第六章 社会国原则的中国实践(184)

    第一节 我国践行社会国原则的前提条件(184)

    一、勘定“社会保障制度”的固有坐标(184)

    二、珍视我国民生保障政策的特点(186)

    三、汲取其他国家的社会福利法制的优点(190)

    第二节 我国社会国原则法制体系的构成(192)

    一、社会保险法制(192)

    二、社会救助法制(193)

    三、社会促进法制(195)

    第三节 我国社会国原则法制内容的完善(197)

    一、以“全民医保”解释社会保障法制的理由(198)

    二、“全民医保”法制完善的基准(199)

    三、“全民医保”法制需要完善的内容(204)


    结语(212)

    参考文献(215)

    后记(228)

    相关图书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