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的不断变化导致中国宏观经济理论始终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中国宏观经济学的这种悬而未决的性质,使它成为激动人心的研究领域。
本书依据理论从特殊向一般演进的科学发展道路,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模型——标准AD-AS模型的缺陷出发,对其进行了扩展。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1991年以来的数据,吸收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发展成果,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了中国AD-AS模型,并借助体现系统思想和方法的全微分法,利用中国AD-AS模型,将总需求和总供给纳入一个分析框架中,对中国经济进行了分析。
从标准AD-AS模型的利率非一致性出发,撤去标准AD-AS模型中预期通货膨胀率不变这一假定,在假定预期通货膨胀率是价格总水平的函数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更加一般的总需求模型,原来的标准AD曲线被降为这个更加一般的总需求模型的特殊情况。这个更加一般的总需求模型包括五种情况:标准AD曲线;向下倾斜但比标准AD曲线平缓的AD曲线;向下倾斜但比标准AD曲线陡峭的AD曲线;向上倾斜的AD曲线;垂直的AD曲线。
更加一般的总需求模型与AS曲线构成一个扩展的AD-AS模型。通过对扩展的AD-AS模型均衡的静态稳定性的讨论,我们发现,如果AD曲线向上倾斜,且AD曲线的斜率比AS曲线的斜率小,则扩展的AD-AS模型的均衡就是不稳定的。由于AD曲线向上倾斜是与内生化预期通货膨胀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只要经济中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影响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期,那么经济就可能是不稳定的。内生变量造成的不稳定性是经济运行的内在结果,是一种内生不稳定。
本研究建立的中国AD-AS模型表明:当预期通货膨胀率较低时,中国AD曲线是一条向下倾斜的曲线,这是更加一般的总需求模型中的第一种情况。当预期通货膨胀率较高时,中国AD曲线是一条向上倾斜的曲线,这是更加一般的总需求模型的第四种情况。当中国AD曲线向上倾斜时,中国AD曲线的斜率比中国AS曲线的斜率小。这意味着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对总需求的短期影响要大于对总供给的短期影响,且我国经济是内生不稳定的。作为外生变量的经济政策,只能是消除经济的外生不稳定,而不能消除内生不稳定。要想消除内在不稳定性,只能从改善经济的内在运行机制入手。
本研究借助全微分法,将中国AD-AS模型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AD曲线比中国AS曲线平缓,因此总供给方面的外生冲击比总需求方面的外生冲击对国民收入的作用要大。第二,总需求系统中,总需求方面的外生冲击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较大,而在总需求一总供给系统中,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小得多。总供给系统中,总供给方面的外生冲击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与在总需求一总供给系统中是一致的。第三,各类外生冲击对经济的影响方向往往会因为是否存在较高的预期通货膨胀率而发生改变,并且当人们的预期变动较大时,各类外生冲击对经济的影响通常大大高于预期变动不大时。第四,自发消费冲击对经济的影响相当大,而政府支出和货币供给冲击对经济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特别说明一点,与实际因素相比,货币供给的增加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小的,这一点即使是在预期通货膨胀率较高时也是成立的。因此,除极端情况外,通货膨胀是由实际因素的变动,而不是超发货币所致。
Copyright © 1999-2024 法律图书馆
.
.